陳錦輝,郭宏軍
(黑龍江職業(yè)學院,黑龍江雙城150111)
牛產氣莢膜梭菌性腸炎的診治
陳錦輝,郭宏軍
(黑龍江職業(yè)學院,黑龍江雙城150111)
產氣莢膜梭菌,屬于厭氧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環(huán)境中,如土壤、飼料、蔬菜、污水、糞便中,并見于幾乎所有溫血動物的消化道內,可引起多種動物的腸毒血癥和壞死性腸炎,是近年來我國家畜"猝死癥"的主要病原.該病發(fā)病急、病程短、無任何前期癥狀而突然死亡,而且死亡率極高[1].下面介紹一起肉牛牛產氣莢膜梭菌性腸炎病例.
2015年10月下旬,黑龍江省安達市某肉牛飼養(yǎng)場飼養(yǎng)的200余頭肉牛,有幾頭牛表現(xiàn)食欲減退,精神沉郁,有的排少量帶血的糞便,有的不表現(xiàn)臨床癥狀突然死亡.有30頭牛陸續(xù)發(fā)病,3 d內有20頭牛死亡.發(fā)病率達15%,死亡率為10%.該肉牛場放牧飼養(yǎng),在草甸子放牧,喝渾水,缺乏草料,且氣溫變化較大,寒流侵襲,飼養(yǎng)管理不良,且圈舍以前養(yǎng)過羊.
病牛體溫升高不明顯,食欲明顯減退,精神沉郁,目光呆滯,有的排少量帶血的糞便,聽診心內雜音,心率不齊,有的不表現(xiàn)臨床癥狀突然死亡,臨死前有神經癥狀,抽搐,角弓反張,磨牙,四肢游泳狀劃動,死亡后腹部明顯膨脹,尸僵不全,血液顏色發(fā)暗,肛門突出.
剖檢死牛3頭,主要眼觀變化為皮下毛細血管充盈,血液凝固不良,皮下脂肪呈膠胨樣,腹腔、胸腔、心包有淡黃色積液,大網膜、胃腸漿膜樹枝狀充血,甚至出現(xiàn)大面積出血性浸潤,真胃黏膜和腸黏膜彌漫性出血,腸道內充滿大量酸臭氣體.胃腸內容物糊狀混有血液,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出血.肝臟腫大、變性,呈土黃色、質地變脆呈泥狀.腎腫大、變性,呈土黃色、質軟如泥狀.心包積有多量淡黃色液體,心外膜出血,心肌無光澤,似煮熟樣,肺臟呈點狀出血,有的甚至出現(xiàn)暗紅色實變區(qū).
4.1直接涂片鏡檢腸系膜淋巴結,肺臟,心血進行抹片檢查,發(fā)現(xiàn)大量革蘭陽性大桿菌,有莢膜,放置數(shù)小時后可觀察到芽孢.
4.2病原分離和培養(yǎng)特性無菌采集病死牛的肝臟、脾臟、腸系膜淋巴結病料,劃線接種于厭氧培養(yǎng)基、鮮血營養(yǎng)瓊脂平板和S.S.平板,37℃培養(yǎng)24 h觀察結果[1].在鮮血瓊脂上分離到一株革蘭陽性大桿菌,形成圓形、表面光滑隆起、邊緣整齊、淺灰色菌落,周圍呈β溶血環(huán).在厭氧肉肝湯中擴菌培養(yǎng),結果分離到兼性厭氧的革蘭陽性桿菌.有莢膜,有芽孢,在腎臟樣品中分離到雙球菌樣,短小革蘭陽性球桿菌.接種于厭氧肉肝湯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37℃培養(yǎng)24 h觀察結果,呈圓形、球狀凸起、半透明,表面光滑.菌落周圍呈β溶血環(huán).經實驗室檢驗確診為厭氧產氣莢膜梭菌感染,因條件所限未鑒定產氣莢膜梭菌分型.
使用常溫自來潔凈水配置0.1%高錳酸鉀水,供牛自由飲用,每2 h換1次水,連續(xù)飲用3 d,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沒有新增死亡病例.
6.1由放牧改為舍飼,對圈舍進行徹底清掃,用20%漂白粉進行消毒.修繕圈舍,提高圈舍內溫度,保證清潔飲水.
6.2更換飼料,給予適口性好的干凈的飼料.對病死牛焚燒、深埋.
6.3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采用產氣莢膜梭菌A,B,C,D型濃縮苗進行緊急免疫接種.
產氣莢膜梭菌屬典型的條件性致病菌,本病例中牛的飼養(yǎng)管理條件惡劣,喝渾水,缺乏草料,且氣溫驟變,牛抵抗力下降是本病發(fā)生的重要誘因.加之圈舍曾飼養(yǎng)過羊,梭菌性疾病是羊的多發(fā)傳染病,飼養(yǎng)戶未進行消毒處理,環(huán)境被梭菌污染的幾率較大,與本病的發(fā)病有密切關系.
產氣莢膜梭菌因能分解肌肉和結締組織中的糖,產生大量氣體,加之本菌在體內能形成莢膜,故名產氣莢膜梭菌,本病例中肉牛產氣莢膜梭菌病主要表現(xiàn)腸毒血癥和壞死性腸炎,表現(xiàn)猝死或主要表現(xiàn)腹瀉,排血便癥狀而很快死亡.有報道本病多數(shù)治療及時預后良好,如果治療不及時則一般在2~3 d后死亡[3].
在治療方面,大多采用抗菌消炎、對癥治療等方法,經藥物敏感試驗確定用藥如諾氟沙星、痢特靈等[2];青霉素、鏈霉素、百病頭孢等[3].針對產氣莢膜梭菌是厭氧菌這一屬性,本病例采用廉價易得的強氧化劑高錳酸鉀作為治療藥物,因高錳酸鉀是強氧化劑,在水中可分解,可釋放出氧.雖然產氣莢膜梭菌對厭氧程度的要求并不太嚴,但在有氧條件下難以存活,從而起到殺滅病原體的目的.高錳酸鉀殺菌所需濃度較低,0.01%~0.1%作用10~30 min可殺滅細菌繁殖體、病毒和破壞肉毒桿菌毒素.一方面氧作用于菌體蛋白,破壞其結構,從而使細菌死亡、毒素消失.另外也提供了有氧環(huán)境使產氣莢膜梭菌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遭到破壞,從而發(fā)生死亡.因高錳酸鉀在溫度高(超過30℃)的情況下會加速分解,所以采用涼水配置;且長時間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從而失效,故2 h更換高錳酸鉀水1次.
免疫方面,近年國內各地發(fā)生的牛產氣莢膜梭菌性猝死癥以A型為主要病原菌[4],但B,C,D,E型產氣莢膜梭菌也都是病原菌之一.在預防時采用產氣莢膜梭菌A,B,C,D型濃縮苗進行免疫;也可采用羊四聯(lián)苗進行免疫.
本病例采用高錳酸鉀溶液飲用的方法治療產氣莢膜梭菌病,成本低,效果好,為治療本病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1]倪宏波,石星明,樸范澤,等.牛產氣莢膜梭菌腸毒血癥的診斷[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6,42(6):53-54.
[2]劉彥敏,唐克偉.成年奶牛產氣莢膜梭菌腸毒血癥的防治[J].中國奶牛,2008(3):58-59.
[3]冉多良,黃嘉駟,蘇艷,等.馬鹿產氣莢膜梭菌性腸炎的診治[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5,41(4):54.
[4]吳雅玲.產氣莢膜梭菌所致動物猝死癥[J].甘肅畜牧獸醫(yī),2002,32(4):34-36.
S858.23
B
0529-6005(2016)06-0049-01
2016-01-22
陳錦輝(1979-),女,講師,碩士,從事動物疾病診治方面教學,E-mail:chenjinhui_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