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 源
(西北民族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普通高等院校音樂專業(yè)手風琴教學的思考
伏 源
(西北民族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普通高等院校是人才的搖籃。就當前手風琴發(fā)展現(xiàn)狀來說,普通高等院校音樂專業(yè)的手風琴教學肩負著重要的責任。本文從分析高校手風琴教學的現(xiàn)狀入手,從“靈活科學設置課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學形式多樣化,小組課和個別課有效結合”兩個方面提出了關于手風琴教學的思考。
手風琴教學;現(xiàn)狀;教學形式
作為一種和聲樂器,手風琴因其方便快捷、輕巧靈活的特點在教育與文藝領域深受關注和重視。從教育領域而言,手風琴教學已成為普通高等院校音樂專業(yè)必不可少的一門重要的演奏課堂。隨著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的不斷轉(zhuǎn)變,音樂專業(yè)的手風琴教學把教學目的定位到了培養(yǎng)具備較高演奏能力的專業(yè)演奏家,要求學生具備靈活運用手風琴演奏出高難度的作品,同時掌握較高的演奏能力和達到一定的演奏水準的位置上。在此背景下,要有效地實現(xiàn)教育課程改革的目的,就需要從普通高等院校這里出發(fā),讓一名名合格、優(yōu)秀的手風琴專業(yè)學生走出,不論他們是走進中小學課堂,抑或走入演藝領域,都能為手風琴專業(yè)知識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礎。下面將從幾個方面來對普通高等院校音樂專業(yè)手風琴的教學進行幾點思考。
由于新世紀世界范圍內(nèi)音樂表現(xiàn)形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手風琴開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zhàn),社會性的手風琴熱潮大幅回落,導致了高校手風琴教育不在那么熱情。目前,在普通高校音樂院系中,手風琴課程沒有受到高度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部分老師及學生沒有充分意識到學習手風琴的重要性,認為真正的主科是鋼琴與聲樂,其他手風琴等樂器都是副科,認為其無關緊要。在當前多元化的高校音樂教育中,導致這種教學理念不能與之相適應,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學習手風琴的積極性。
此外,如今的手風琴教學,不論是少年宮或“私教”,還是高級的專業(yè)音樂院校,大都把要精力投入到技能技巧的訓練當中,往往忽視音樂理論和音樂情感的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不能得到全面發(fā)展,音樂表現(xiàn)力缺乏。即使具有良好的技巧,但缺少藝術感染力而不能打動人心,忘卻了真正的東西――音樂。重程度、輕質(zhì)量,重技巧、輕藝術的問題較為嚴重。長此以往,有可能培養(yǎng)出來的就是所謂的“藝匠”;也有可能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枯燥無味,感受不到音樂的美,逐漸喪失興趣和信心,最終遺憾地放棄手風琴的學習。
(一)靈活科學設置課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手風琴課程設置要靈活多樣化,使學生在四年的本科時間內(nèi)學習到的基礎理論與技能,完全勝任社會的需要。
大一時設置一些手風琴基礎教育,如基本彈奏技法、技能、基礎手風琴音樂理論,大二時設置一些難度較大一些的音樂作品進行練習,繼續(xù)學習手風琴音樂理論,不能有急功近利思想。由于擴招導致的很多學生缺乏手風琴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所以加強大一、大二學生的手風琴基礎教育還是很重要的。
大三要開設手風琴教材教法理論課程,主要傳授中小學手風琴教學法,繼續(xù)拔高學生手風琴演奏技能的練習,增加彈奏難度。大四設置一些實踐課程,讓學生學以致用,把所學得的技能運用于社會實踐和教學實踐。課程設置的靈活多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循序漸進地掌握手風琴演奏技能技巧。
(二)教學形式多樣化,小組課和個別課有效結合
范手風琴教學不應該只重視一對一的個別課教學,應拓寬思路,使手風琴教學的形式多樣化。比如小組課和個別課有效結合,就是教學形式多樣化的體現(xiàn)。手風琴小組課學生大約3 至4 人。
教師在小組課教學中要用啟發(fā)式和比較式兩種教學方法。對于小組課中所有學生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教師要用啟發(fā)式的講述方法耐心細致地講解,開闊學生思路,使學生對存在的問題從認識深度和廣度上都有所提高,遇到學生出現(xiàn)的不同問題,教師可以用比較式的教學方法。通過不同學生存在的不同問題,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不同問題的差異性,了解幾個問題不同的學習要點,理清思路,在今后學習過程中做到“舉一反三”,更好地為自己今后的演奏和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此過程中,針對小組教學組員出現(xiàn)的個別問題,教師可以進行一對一的個別授課,要認真仔細地講解和分析,深入挖掘每個人的潛力,不斷完善他們在手風琴這件樂器上的表現(xiàn)力,使他們的演奏揚長避短,逐步朝著更高水平的手風琴個別課的教學。
普通高等院校音樂專業(yè)的手風琴教學任重道遠。“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為培養(yǎng)出一名優(yōu)秀的手風琴學生提供有利的條件。
[1]金鑫.淺析高等師范院校手風琴教學形式[J].大舞臺,2011(06)∶199-200.
[2]楊茜.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手風琴教學的多元化模式[J].大舞臺,2011(08)∶249-250.
[3]林少軍.淺談高等師范院校手風琴教學改革[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2)∶223-224.
[4]王勝先.高等師范院校手風琴教學改革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3)∶223-225.
[5]劉暢.關于普通高校音樂專業(yè)的手風琴教學探究[J].藝術科技,2014(01)∶319-320.
(1980—),女,甘肅人,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yè),副教授,現(xiàn)任職于西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