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昌齊,束成杰,魯藍青,肖正春,張衛(wèi)明*
(1.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江蘇 南京210014; 2. 南京野生植物綜合利用研究院,江蘇 南京210042)
?
“一帶一路”經(jīng)濟植物應用與開發(fā)(歐洲與地中海地區(qū)篇)
袁昌齊1,束成杰2,魯藍青1,肖正春2,張衛(wèi)明2*
(1.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江蘇 南京210014; 2. 南京野生植物綜合利用研究院,江蘇 南京210042)
摘要本文報道了“一帶一路”歐洲和地中海地區(qū)與我國在經(jīng)濟植物方面的交流歷史,介紹了這一地區(qū)重要的經(jīng)濟植物。
關鍵詞一帶一路;經(jīng)濟植物;歐洲;地中海地區(qū)
歐洲,位于東半球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濱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歐洲面積為1 017萬平方公里,世界第六;人口世界第三,僅次于亞洲和非洲。歐洲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也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其中以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為典型。歐洲森林廣布,農(nóng)作物以小麥、大麥、燕麥、馬鈴薯、甜菜為主。盛產(chǎn)葡萄和蘋果。
地中海東西共長約4 000千米,南北寬約1 800千米,面積(包括馬爾馬拉海,但不包括黑海)約為251.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陸間海。西經(jīng)直布羅陀海峽通大西洋,東北以土耳其海峽連接黑海,東南經(jīng)蘇伊士運河出紅海,是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交通要道,被稱為海上交通樞紐。地中海的沿岸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葉質(zhì)堅硬、葉面有蠟質(zhì)、根系深,有適應夏季干熱氣候的耐旱特征,屬亞熱帶常綠硬葉林。這里光熱充足,是歐洲主要的亞熱帶水果產(chǎn)區(qū),盛產(chǎn)柑橘、無花果和葡萄等,還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欖等。
歷史上,歐洲與中國的最早交流起源于絲綢之路?!瓣懮辖z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yè)貿(mào)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jīng)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通道。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jīng)河西走廊到敦煌。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jīng)樓蘭(今羅布泊)、于闐(今和田)、莎車,穿越蔥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息(今伊朗),往西到達條支(今阿拉伯半島)、大秦(羅馬帝國);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今庫車)、疏勒(今喀什),穿越蔥嶺(今帕米爾)到大宛(今費爾干納盆地),往西經(jīng)安息(今伊朗)到達大秦(今羅馬帝國)。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jīng)到達了韓國、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意大利、埃及,成為亞洲、歐洲和非洲各國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古代絲綢之路開辟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與歐洲之間聯(lián)系的通道,而亞歐大陸各種文明之間的碰撞和交融又增進了亞歐之間經(jīng)濟文明的往來。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東亞文明與西歐文明在相互交融、碰撞中推動人類歷史車輪的前進。從地理上來說,亞歐大陸自太平洋西岸到大西洋東岸是地球上陸地距離,東西相連最長的兩端。亞歐之間的最早交往可以追溯到距今約3 000年前的西周時代,公元前6或前7世紀,古希臘商人曾隨西徐亞人(即斯基泰人)到達天山山脈。西方歷史之父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公元前484—前425)等人的記載證實,公元前6或前5世紀希臘與中國就有往來,當時中國絲綢經(jīng)過游牧民族的販運,進入希臘,成為希臘上層社會的顯貴的奢侈品。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兩度出使西域,不僅了解了中西亞的風土人情,也獲悉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信息。由于漢王朝國力強盛,以絲綢為主要商品的東西方貿(mào)易開始有了一條比較固定的陸上路線,即從中國陜西渭水流域通過河西走廊,由昆侖山脈的北麓或天山南麓向西穿越蔥嶺(帕米爾)經(jīng)中亞再沿西亞幼發(fā)拉底河到地中海東岸的安條克城,最后通向羅馬,這就是著名陸上絲綢之路。公元97年,漢朝又派使者前往大秦(羅馬帝國)希望與歐洲國家建立官方聯(lián)系。當時中國與歐洲的貿(mào)易以間接方式進行,中亞人和西亞人起了中間商的作用,出口產(chǎn)品絕大部分是絲織品,還有肉桂、大黃等;進口商品有玻璃、珊瑚、珍珠、亞麻布和羊毛制品。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中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渠道,帶回了許多瓜果蔬菜新品種。其中葡萄就是亞歷山大東征期間由希臘人從歐洲引入中亞的。而桃、杏、肉桂、茯苓等許多水果和藥材也從中國傳到西域,后又傳到歐洲。球莖甘藍原產(chǎn)歐洲,是通過西域、吐蕃、河西走廊的通道傳到唐朝;玫瑰,原產(chǎn)中國和中亞等地,秦漢時期傳入周邊國家,并通過中亞傳入地中海沿岸,18世紀傳入法國,與法國玫瑰雜交,培育成世界名花;康乃馨,原產(chǎn)歐洲南部,19世紀傳入中國;無花果,公元前3000多年,地中海沿岸和西南亞一帶已有栽培,約在隋唐時期由波斯傳入我國;阿月渾子(開心果),原產(chǎn)地中海沿岸的土耳其和西亞的波斯,唐時由阿拉伯人傳入中國;草莓,原產(chǎn)歐洲,20世紀初傳入我國;檸檬,原產(chǎn)巴爾干半島,后傳入伊朗、阿富汗、印度、中國等很多國家;蘿卜,原產(chǎn)歐洲和亞洲溫暖的沿海地區(qū),世界各地廣泛栽培。近代以來,中國從歐洲得到的有蘆筍、油菜、母菊等。
近年來,歐洲草藥受到關注,主要種類有山金車、金盞菊、母菊、紫錐菊、穗花牡荊、歐洲龍牙草、聚合草、黑接骨木、土木香、小茴香、香蜂花、甘草等。有些歐洲草藥在世界各地受到重視,已廣泛應用,如貫葉連翹調(diào)節(jié)情志;香蜂花治療焦慮癥、神經(jīng)性疼痛和心臟疾??;山金車治療風濕病;金盞菊治療口腔黏膜炎癥等。德國研發(fā)的降壓藥金納多,其原料銀杏70%從我國進口,每噸僅500~600元人民幣,加工后每噸金納多高達2 000美元。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歐洲芳香療法十分流行,并逐步擴展至世界各地。近年來在中國很受歡迎,香薰與SPA在中國也開始流行。芳香療法應用的芳香植物中很多種產(chǎn)于歐洲,如歐薄荷、薰衣草、快樂鼠尾草、茉莉、天竺葵、馬郁蘭、迷迭香、百里香、蒔蘿、洋甘菊、檸檬、佛手柑、葛縷子、康乃馨、神香草等。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中國范圍內(nèi)形成了“南菜北種,外菜中引”的大好局面。特色蔬菜琳瑯滿目,從地中海引進的有朝鮮薊(洋薊)、根用香芹(根用歐芹、根用洋荽)、根芹(球根糖蒿)、菊苣等。從歐洲引進的有西藍花(綠花菜)、菊牛蒡(黑皮婆羅門參、鴉蔥、黑根)、家獨行菜(胡椒草、芥薺)、神香草(牛膝草、海索草)等。
歐洲和地中海地區(qū)分布的重要經(jīng)濟植物,果樹有歐洲蔓越橘、歐洲榛、酸果蔓、歐洲醋梨、紅穗醋梨、角豆樹、無花果、啤酒花、油橄欖、澳大利亞堅果、澳洲酸果、歐洲李、歐洲紅樹莓、花楸、歐洲樸樹、愛爾蘭草莓樹等;蔬菜有洋大蒜、紅葉蔥、韭、桔梗菜、厚皮菜、茼蒿、蘿卜、水田芥、紅菜頭(根用菾菜)、朝鮮薊、葉用萵苣(生菜)、萵苣、鴉蔥、婆羅門參、辣根、蕪菁、花椰菜、卷心菜、抱子甘藍、球莖甘藍、豆瓣菜、菱、芹、小茴香、芫荽、美洲防風、野苣等;花卉有老鼠簕、小雪鐘(雪花蓮)、春雪片蓮、口紅水仙、中國水仙、夾竹桃、小長春花、常春藤、牛舌草、風鈴草、康乃馨、高雪輪、矮雪輪、石堿花、耆草、春黃菊、矢車菊、蠟菊、母菊、大濱菊、水飛薊、小蠟菊、香薊、黃粉球、羽衣甘藍、桂竹香、香花芥、屈曲草、夜香紫羅蘭、金絲桃、香豌豆、風信子、假葉樹、郁金香、洋丁香、仙客來、銀蓮花、漏斗花、飛燕草、黑種草、蕓香、金魚草、毛地黃、柳穿魚、三色堇、香堇等。
香料植物有果香菊、小白菊、茴香、神香草、蜜蜂花、月桂、薰衣草、圣羅勒、歐牛至、牛至、迷迭香、藥用鼠尾草、山塔花、麝香草、母菊、留蘭香、香沒藥、香薄荷、香桃木、蕓香等。食用的植物有意大利松、西班牙鴉蔥、白芥等;油料植物有油橄欖、亞麻等。果樹有草莓、西洋梨、黑茶藨、醋栗、黑莓等;糖料植物有甜菜等。
doi:10.3969/j.issn.1006-9690.2016.02.003
收稿日期:2015-10-20
基金項目:“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區(qū)域特產(chǎn)資源生態(tài)高值利用共性技術研究(2012BAD36B01)
作者簡介:袁昌齊,研究員,主要從事藥用植物分類和資源方面研究。 *通訊作者:張衛(wèi)明,研究員,博導,從事經(jīng)濟植物資源綜合利用研究。E-mail:botanyzh@163.com
中圖分類號:Q94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90(2016)-02-0005-02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Plants in“One Belt and One Road”(Chapter Europe, Mediterranean Region)
Yuan Changqi1, Shu Chengjie2,Lu Lanqing1, Xiao Zhengchun2,Zhang Weiming2 *
(1. Institute of Botany, Jiangsu Provinc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14,China; 2. Nanjing Institute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ild Plants, Nanjing 21004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ported the exchange history of economic plants in OBOR, the countries of European and Mediterranean regions with China and introduced important economic plants of these regions.
Key wordsOne Belt and One Road; economic plants; Europe; Mediterranean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