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萬斌
(達州市達川區(qū)畜牧食品局,四川達州 635000)
?
提升母豬繁殖率“三關鍵”
吳萬斌
(達州市達川區(qū)畜牧食品局,四川達州 635000)
[摘 要]結合基層養(yǎng)殖經驗總結,提升母豬的繁殖率,3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不容被忽視。分別是:母豬年產胎數、母豬胎產仔數、仔豬成活率,這3個環(huán)節(jié)落實到位,提升母豬繁殖率即可順理成章。文章著重介紹提升母豬年產胎數、提升母豬胎產仔數、提升仔豬成活率等3個關鍵點,為提升母豬繁殖率獻計獻策。
[關鍵詞]繁殖率母豬
母豬繁殖率是衡量豬場生產管理水平的重要參數,隨規(guī)模養(yǎng)豬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后備母豬不發(fā)情、母豬發(fā)情情況欠佳、母豬屢配不孕等問題時有發(fā)生,直接影響到豬場養(yǎng)殖的經濟效益。結合基層養(yǎng)殖經驗總結,提升母豬的繁殖率,3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不容被忽視。分別是:母豬年產胎數、母豬胎產仔數、仔豬成活率,這3個環(huán)節(jié)落實到位,提升母豬繁殖率即可順理成章。
2.1提升母豬年產胎數
2.1.1控制母豬膘情
母豬膘情與發(fā)情率關系很大,通常情況下,母豬始終維持在七八成膘,有利于母豬發(fā)情、排卵,增加母豬受孕率。
2.1.2母豬多喂青料
飼喂青飼料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研究證實:維生素A為維持黏膜功能的必需品,缺乏將影響胚胎形成、增加胚胎死亡率、導致生殖器官炎癥;維生素E為分娩、泌乳、妊娠等生理過程的必需品,同時影響前列腺素的形成。日糧中青料不足,將導致發(fā)情失常、排卵減少、流產增加等影響。由此,日糧應增加青料的飼喂量。特別是懷孕初期、后期及哺乳期,都應酌情增加青料的喂養(yǎng)量。而到懷孕中期、空懷期、哺乳后期等,酌情增加粗料喂養(yǎng)量,適量增加精料補給。
2.1.3早期適時斷奶
正常飼喂情況下,斷奶安排在仔豬3~5周齡最有利,能有效提升母豬繁殖率和產仔數,增加經濟效益。斷奶過早的話,雖然縮短繁殖周期,理論上提升產仔數。但是,產仔質量較差,成活率較低,死亡率較高。通常情況下,產仔后3周左右,通過趕母留仔的方法,一般1周左右,即可刺激母豬發(fā)情、配種。
2.1.4藥物催情誘情
藥物催情誘情,同樣為提升母豬年產胎數的良法??蓢L試用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用量5ml/次,皮下注射?;?,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100單位/次。經藥物注射后,1周即可發(fā)情。
2.2提升母豬胎產仔數
2.2.1嚴格控制繁殖群母豬的年齡及胎次
母豬年齡、胎次對繁殖率影響較大。一般來講,母豬第l胎產仔較少,第2胎開始增多,3~8胎繁殖率最高,10胎以后繁殖率開始下降。因此要制定嚴格的選育及留種計劃,每年按20%~25%比例更新母豬群,及時淘汰老齡母豬.適時補充后備母豬。確保繁殖群母豬合理的年齡、胎次結構,才能有效提高繁殖率。
2.2.2及時配種、合理配種
把握初配年齡和體重。地方豬種性成熟較早,一般可在7月齡,體重50 kg左右時配種:國內雜種豬可在8月齡,體重90kg左右時配種;引入豬種8月齡,體重100kg左右時配種。如果配種過早,則受胎率低、產仔數少,且會影響母豬的自身生長發(fā)育和種用年限;如果配種過晚.則會增加育成期費用,甚至影響性功能。
2.2.3加強母豬飼養(yǎng)管理
母豬懷孕前期,增加母豬胚胎存活數。在配種后,每間隔1周注射1次黃體酮,用量2ml/次,經5~6次連續(xù)注射,保胎效果較好。同時,注意增加光照時間。
懷孕后的母豬,頭3周對熱較敏感。尤其第1周,持續(xù)在32℃~39℃下生活24h,胚胎死亡率將飆升。所以,頭3周應注意控制好溫度,嚴格控制在28℃以下。夏季懷孕,應注意降溫。一般情況下,懷孕母豬的胚胎有3次死亡高峰。第1次,13~18d,開始植入子宮,胚胎長勢迅猛,營養(yǎng)跟不上,將增加胚胎死亡率。第2次,懷孕21d。此時為胚胎器官長成階段,胚胎于胎盤中吸收發(fā)育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將加重機體損失。第3次,懷孕后60~70d,胎盤停止生長,胎畜發(fā)育迅速。此時,營養(yǎng)補給跟不上,將加重病死率。妊娠期母豬,建議一豬一圈,避免機械流產,防治相互咬架。
2.2.4配種前后做好防疫
母豬配種前,仔豬斷奶后,及時接種防疫疫苗。比如:豬瘟、細小病毒病、偽狂犬病等疫苗,都應接種到位。避免母豬懷孕后期染病,增加死胎率和畸形胎數。
2.3提升仔豬成活率
2.3.1吃好初乳,適量補料
仔豬早吃初乳,增強仔豬抗病能力。早期,訓練哺乳,人工固定乳頭。通常情況下,弱小的仔豬,安排在第一對乳頭。待7日齡時,建議誘食補料,鍛煉仔豬腸胃功能,促進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
2.3.2減少應激,做好準備
注意保暖防寒,嚴格消毒管理,堅持全進全出。仔豬理想的生長環(huán)境:1~3日齡為30℃~32℃;4~7日齡為28℃~30℃;15~30日齡為22℃~25℃;2~3月齡為19℃~22℃。仔豬斷奶后,趕母留仔,繼續(xù)原圈培育,防治環(huán)境的變化帶來不良應激。注意清潔圈舍,改善舍內通風,控制飼養(yǎng)密度,防控各種應激因素。此外,仔豬斷奶后1周,不要輕易更改飼料。
2.3.3加強防疫,避免腹瀉
仔豬白痢、傳染性腸胃炎、仔豬副傷寒等,都應作為重點防病對象,采取相應的防病措施。仔豬腹瀉的防治,可于出生后1周,母豬日糧中適量加抗菌類藥物,比如:硫酸鏈霉素、諾氟沙星等等,防病效果較好。10~20日齡仔豬,口服用上述粉劑,防腹瀉效果較理想。
2.3.4防止貧血,補喂礦物質
鐵是仔豬出生后快速發(fā)育及維持自體代謝與生理作用所必需的重要元素。鐵是多數代謝物質的組成成分.也是血紅蛋白、肌紅蛋白、轉鐵蛋白、乳鐵蛋白等蛋白體的組成成分。仔豬貧血的根本原因是仔豬機體內缺乏鐵而又從外界攝入極少。遠遠不能滿足仔豬生長發(fā)育對鐵的需要量,有的生后3~4日齡就會將體內儲鐵量消耗完。因此,出生10d應肌注鐵制劑200mg/頭。或出生后3 d內補喂鐵銅溶液,用硫酸亞鐵2.5 g、硫酸銅1 g,溶于1 000 ml水中,用滴管于仔豬哺乳時滴在母豬乳頭上使仔豬吸入。
參考文獻
[1] 李開敏,馬俊健,龍明剛.淺談提高母豬繁殖率的措施[J].養(yǎng)殖與飼料,2008,(9):32-33.
[2] 韋昌貴.提高外二元母豬繁殖率的措施[J].江西畜牧獸醫(yī)雜志,2005,(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