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西藏:藏北三珍和藏南三絕
地域的不同造就了美食的差異,即使是同一種食材,在不同的地方也能變換出各自的花樣。在西藏尋美食也要分地域。藏北的三珍,藏南的三絕,除了此處再無處可尋。酥油茶和紅糖熬的巧克力,是只有在日喀則的曲德寺里才能吃到的甜品。
蟲草燉雪雞
每年的六七月,是藏族甘南草原最繁忙的季節(jié),因為這是蟲草收獲的季節(jié),這種冬天是蟲、夏天變草的菌類植物,與人參、鹿茸是馳名的三大補品。而雪雞長相有點像內地的珍珠雞,有幾分野雞的模樣。因生活在高山雪域得名,它們往往擇雪而居,以雪地下的植物為生,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珍品,為宴席的美味佳肴。雪雞素有“禽中珍品”之譽,歷史上曾作為貢品獻給皇帝,因此,“蟲草燉雪雞”被列為藏北的三珍之首一點也不為過。
蘑菇燉羊肉
每到雨季,在藏北草原,蘑菇遍地。取洗凈的鮮菇與切成小塊的羊肉加入西藏香料一起燉,肉有菇香,菇有肉味,其香誘人,回味無窮。有一種被當?shù)厝朔Q之為“賽夏”的蘑菇是菇中上品,用這種蘑菇與羊肉同煮,羊肉不膻不腥、香味四溢、湯鮮肉美,令人百吃不厭。
西藏是各式各樣菌類齊聚的天堂,只有最純凈的環(huán)境才能培養(yǎng)出珍貴如冬蟲夏草、外形如瓜瓤的羊肚菌、肉質肥厚的牛肝菌、模樣詼諧可愛的老人頭菌……還有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蘑菇。西藏絕對是菌類愛好者不能錯過的地標。
人參果大米飯
很多人對人參果的認識可能還停留在《西游記》里,其實真正的人參果比《西游記》中豬八戒沒嘗到的那一顆要小很多,模樣也截然不同。
人參果飯也叫“卓瑪折絲”。將人參果煮熟后,放在米飯上面,細細地撒些白糖,再均勻地淋上一勺滾燙的酥油汁,一份營養(yǎng)又好吃的人參果飯就做好了。人參果飯被藏族同胞視為一種吉祥的食物,只在婚禮、節(jié)日時食用。
在隆重的藏歷新年,人參果飯會被盛在一個小巧精致的盛器內,供于佛龕前代表他們一年的希望。獻給尊貴的客人時,一碗香噴噴的人參果大米飯就是熱情的象征。
人參果
石鍋雞
產(chǎn)自西藏墨脫縣的皂石,人工挖鑿成石鍋,是與紫砂鍋媲美的燉湯首選用品。而石鍋雞的選材藏雞——這個高原生靈尤其厲害,一扇翅膀能飛到樹上,所以這種雞肉肉質細密。同時在里面加入了各種林芝野山菌和手掌參,手掌參煮過之后呈透明色,形似有名的泡椒鳳爪,不過手掌參遠比它有營養(yǎng)。老板偶爾還會驕傲地講訴他們家的石鍋雞因為營養(yǎng)太豐富,有些客人喝了晚上會流鼻血。
藏雞再加上藏貝母、薏仁、紅棗等一起用高山雪水燉開之后,在一天的跋涉之后來一碗滾燙的雞湯,放入少許香蔥,能感覺到湯汁從舌尖一直流到味蕾,帶給游人風景以外的滿足感。而有些人會在喝了兩碗湯后為鍋里的雞是公雞還是母雞爭論一番,最后得出的結論當然是公雞,因為母雞要留著下蛋。在羊八井,溫泉水煮雞蛋那可是一絕。
石鍋雞
藏香豬
藏餐之所以獨特,是因為有地區(qū)優(yōu)勢養(yǎng)出來的獨特食材,在林芝滿大街旁若無人般亂跑的藏香豬,它們漫山遍野地流竄,吃的是冬蟲夏草,聽的是寺院經(jīng)聲,比起內地圈養(yǎng)的動物,它們過著貴族般自由自在的生活。這種放養(yǎng)的豬據(jù)說3年也只能長到40千克重。
當?shù)厝擞盟床恕⒆雠D肉,肉質緊密、濃香,除了五味細微的精妙變化,還能吃出一種奔跑的味道,感覺每一塊肉都經(jīng)過了長途奔襲。最受歡迎的紅燒藏香豬,夾上一塊放進嘴里,能感覺到其在齒間融化,肥而不膩,是美容養(yǎng)顏的佳品。
松茸
松茸,這種被日本人奉為“菌中之王”的食材除了云南,西藏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產(chǎn)地之一。
傳統(tǒng)的西藏人三餐中沒有花式的紛繁變化,一如他們身上的質樸。一份簡單的黃油煎松茸,不需佐料,只加少許鹽巴。越是簡單的烹飪越能嘗到關于食物本身的味道。在草原上撿一堆蘑菇,就地用干牦牛糞點燃烘烤,鹽都不需要加,暢快而美味。
亞東魚
在水溫高于3℃、低于5℃的衡低溫環(huán)境下生長,亞東的鮭魚是正宗的冷水魚。再加上必須要無污染的活水,亞東魚也因此而成為真正的貴族魚,珍貴程度超過上海的東星斑。無甲無鱗,大小長得有點像鯽魚,是世間珍貴的魚種。
藏族人有一句諺語:“春天的魚國王都吃不到,秋天的魚乞丐都不吃。”因為春天的魚營養(yǎng)價值最高,最干凈。一道清蒸亞東魚,肉質比普通的魚更嫩,味道更鮮美,不得不讓食客發(fā)自內心地贊嘆一句:“高原的東西果然不一樣,最普通的魚味道都別具一格。”
亞東黑木耳
與亞東魚齊名的還有亞東黑木耳,珍珠般大小的木耳只長在一種當?shù)厝朔Q吉吉梅朵帶刺的樹上,每年3月和7月是收獲季節(jié),尤其是3月雪未化時長出來的木耳最為珍貴??梢哉f是極品中的極品。
即便是最普通的涼拌木耳也是味道絕佳的,用開水煮一會兒后放到當?shù)厥ニ锉嚱禍?,加入西芹和佐料,脆中帶了點回味的辣在里面,是開胃的涼菜珍品。
曲德寺巧克力
曲德寺巧克力是寺廟僧人專門研制出來的,這種用酥油茶和紅糖為主要原料熬制出的糖果,不僅顏色和巧克力一樣,連味道跟巧克力都非常相像,這種奶香味的甜品對高原反應有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
如果你初上高原不太適應酥油茶咸咸的味道,不妨多吃點用酥油茶做的巧克力甜品,以避免頭疼和水土不服。
來源|央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