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濱興,鄒鵬,朱詩兵
(1.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xié)會,北京100010;2. 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學院,北京101416)
網絡空間主權研究
方濱興1,鄒鵬2,朱詩兵2
(1.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xié)會,北京100010;2. 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學院,北京101416)
網絡空間主權(簡稱網絡主權)是國家主權向建立在信息通信技術系統(tǒng)平臺之上的網絡空間的自然延伸。本文論述了什么是網絡空間,什么是網絡主權;評判了否定網絡主權存在的幾個錯誤的觀點;論證了網絡主權的客觀存在。
網絡空間;網絡主權(網絡空間主權);利益攸關方
DOI 10.15302/J-SSCAE-2016.06.001
研究網絡空間主權,必須明確網絡空間(cyber -space)的概念,首先要明確“網絡(cyber)”的內涵與外延。一般認為,網絡是由節(jié)點和連接邊構成,用來表示多個對象及其相互聯(lián)系的互連系統(tǒng)?,F(xiàn)實中的信息網絡,可以抽象地概括為:將各個孤立的“端節(jié)點”(信息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連接邊”(物理或虛擬鏈路)將之連接在一起,進而實現(xiàn)各端節(jié)點間通過“交換節(jié)點”進行轉發(fā),以實現(xiàn)載荷在端節(jié)點之間進行交換。其中“載荷”是網絡中數據與信息的表達形式,如電磁信號、光信號、量子信號、網絡數據等。由此,網絡包含了四個基本要素:端節(jié)點、交換節(jié)點、連接邊、載荷。
該定義反映出“網絡”的含義很廣泛,不僅互聯(lián)網符合這一特征,電信網、物聯(lián)網、傳感網、工控網、廣電網等各類電磁系統(tǒng)所構成的信息網絡都符合“網絡”的描述,因而對網絡的討論就不再是僅限于互聯(lián)網這么狹窄。國際上許多國家都圍繞網絡空間制定相應的戰(zhàn)略。在這些戰(zhàn)略中會對“網絡空間”的概念進行明確的界定。一般而言大致可分為四種情況:① 只關注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如美國《第54號國家安全總統(tǒng)令(NSPD)/第23號國土安全總統(tǒng)令(HSPD)》中給出的定義是:網絡空間是指相互依賴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網絡,其中包括互聯(lián)網、電信網、計算機系統(tǒng)和關鍵行業(yè)的嵌入式處理器和控制器[1]。② 只關注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及其所承載的數據,如意大利的《2013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框架》中給出的定義是:網絡空間是一個主要由信息通信技術節(jié)點和網絡所組成的人造域,其主導并處理日益增加的數據財富,這些數據對國家、企業(yè)和公民,以及對所有的政治、社會和經濟決策者具有戰(zhàn)略重要性[2]。③ 包含有人、設施與數據三個要素,如以色列的《3611號決議:推進國家網絡空間能力》中給出的定義是:物理和非物理域,其由下列組件的部分或全部所創(chuàng)建或組成:機械化和自動化系統(tǒng)、計算機和通信網絡、程序、自動化信息、計算機所表達的內容、交易和監(jiān)管數據以及那些使用這些數據的人[3]。④ 包含全部人、設施、數據與活動四個要素,如《俄羅斯聯(lián)邦網絡安全的概念策略》中給出的定義:網絡空間是信息空間中的一個活動范圍,其構成要素包括互聯(lián)網和其他電信網絡的通信信道,還有確保其正常運轉、以及確保在其上所發(fā)生的任何形式的人類(個人、組織、國家)活動的技術基礎設施[4]。
(一)網絡空間的四要素分析
網絡空間本質上是由“網絡(cyber)”與“空間(space)”所構成。其中,“網絡”包含了設施與數據兩個要素,其中設施包括端節(jié)點、連接邊及交換節(jié)點,數據是指載荷;“空間”包含了角色與活動兩個要素。因此,網絡空間具有四個基本要素:虛擬角色(主體,即用戶)、平臺(載體,即基礎設施)、數據(客體,即載荷)、活動(行為)。就網絡空間而言,虛擬角色、數據、平臺是施加管理的作用點,但管理的規(guī)則通常會表現(xiàn)在對活動的約束上。因此,對活動的認識,既要認識其背后的鏈接和互動的屬性,更要認識其將受到某種規(guī)則限制的特性。
(二)“網絡空間”的定義
網絡空間可以簡單定義為:網絡空間是一種人造的電磁空間,其以終端、計算機、網絡設備等為載體,人類通過在其上對數據進行計算、通信來實現(xiàn)特定的活動。在這個空間中,人、機、物可以被有機地連接在一起進行互動,可以產生影響人們生活的各類信息,包括內容、商務、控制信息等。
為了進一步分析網絡空間,需要在直觀定義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給出學術性和技術性的定義。因此,學術上可以把網絡空間定義為:網絡空間是人類通過網絡角色,依托信息通信技術系統(tǒng)來進行廣義信號交互的人造活動空間。網絡角色是指產生、傳輸廣義信號的主體,反映的是人類的意志;信息通信技術系統(tǒng)包括互聯(lián)網、電信網、無線網、移動網、廣電網、物聯(lián)網、傳感網、工控網、衛(wèi)星網、數字物理系統(tǒng)(CPS)、在線社交網絡、計算系統(tǒng)、通信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等光電磁或數字信息處理設施;廣義信號是指基于光、電、聲、磁等各類能夠用于表達、存儲、加工、傳輸的電磁信號,以及能夠與電磁信號進行交互的量子信號、生物信號等信號形態(tài);這些信號通過在信息通信技術系統(tǒng)中進行存儲、處理、傳輸、展示而成為信息;“活動”是指用戶以信息通信技術為手段、對廣義信號進行操作用以表達人類意志的行為;操作包括產生信號、保存數據、修改狀態(tài)、傳輸信息、展示內容等,可稱為“信息通信技術活動”。
在該定義中,網絡角色、廣義信號、信息通信技術系統(tǒng)和活動,共同反映出了“虛擬角色、平臺、數據、活動”網絡空間的四要素,也反映出虛擬角色的廣義性、主體性與主動性,反映出了數據的廣譜性、平臺的廣泛性和活動的目的性。
聯(lián)合國在討論網絡空間問題的時候通常并不使用“cyberspace”這個詞,而是突出使用信息通信技術(ICT)的表述方式。因此,從信息通信技術活動的視角出發(fā),類似于各國描述網絡空間的風格,我們在此對網絡空間給出具有“行政色彩”的定義:網絡空間是構建在信息通信技術基礎設施之上的人造空間,用以支撐人們在該空間中開展各類與信息通信技術相關的活動。其中,信息通信技術基礎設施包括:互聯(lián)網、各種電信網(包括廣電網、物聯(lián)網、傳感網等)、各種計算機系統(tǒng)、各類關鍵工業(yè)設施中的嵌入式處理器和控制器。信息通信技術活動包括:人們對信息的創(chuàng)造、改變、傳輸、使用、展示等過程。
國家主權具有以下“444”特征。四個基本要素:領土、人口、資源與政權;四項基本權力:獨立權、平等權、自衛(wèi)權與管轄權;四條基本原則:尊重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主權平等。網絡空間主權作為國家主權的一個延伸,自然也繼承了這些特征。
(一)網絡空間主權的“444”特征
1.網絡空間主權的四個基本要素
網絡空間主權的四個基本要素:“領網”,相當于領土;“虛擬角色”,相當于人口;“數據”,相當于資源;“活動規(guī)則”,相當于政權。其中信息通信技術系統(tǒng)所構成的平臺所承載的網絡空間就是“領網”,信息通信技術系統(tǒng)中的操作數據的主體就是“虛擬角色”,信息通信技術系統(tǒng)所承載的電磁信號形態(tài)就是“數據”,決定是否能夠實時數據操作的條件就是“活動規(guī)則”。
2.網絡空間主權的四項基本權力
網絡空間主權的基本權利是網絡空間獨立權、網絡空間平等權、網絡空間自衛(wèi)權與網絡空間管轄權。
(1) 網絡空間獨立權。這是主權的重要表現(xiàn),它要求一國的互聯(lián)網系統(tǒng),無論是在資源上還是在應用技術上都不受制于任何國家或組織。但是,由于現(xiàn)有互聯(lián)網依賴于根域名解析體制的緣故,從而直接影響了網絡獨立權。解決該問題的可行方式有:① 政策上可以將互聯(lián)網的根域名解析系統(tǒng)管理權劃歸主權國家所組成的國際組織(如ITU),各成員國享有相同權利,承擔平等義務;② 技術上可以采取“基于國家聯(lián)盟的自治根域名解析體系”,采用類似于自治域間路由對等擴散的思路,構造一個“域名對等擴散”的方法,讓各個頂級域名所有者不僅僅是向原根報告,還向其他國家級根域名掌控者報告其頂級域名服務器的地址信息,從而不唯一地受制于根域名服務器[5]。
(2)網絡空間平等權。這是獨立權的延伸,使得各國的網絡之間能夠以平等的方式實現(xiàn)互聯(lián)互通,國家不因擁有網絡資源的不平等而造成互聯(lián)網地位的不平等。在互聯(lián)網國際治理方面各國具有同等權利,國家不分大小,實行一國一票的方式。
(3)網絡空間自衛(wèi)權。這也是獨立權的延伸,國家有權保護本國網絡空間不受外部侵犯,而且必須建立具有保護主權空間的軍事能力。一是要通過建設“網絡邊防”來保衛(wèi)“領網”,阻隔來自境外的攻擊;二是要明確軍隊在保衛(wèi)國家網絡基礎設施與重要信息系統(tǒng)方面的職責,以發(fā)揮軍隊的作用。
(4)網絡空間管轄權。這是國家對本國網絡系統(tǒng)、數據及其運行的最高管理權。各國事實上已經在實行著網絡管轄權。界定網絡空間管轄權的范圍需要先界定“領網”所在,這就是“位于領土的、用于提供網絡與信息服務的信息通信技術設施”。這也是目前各國對互聯(lián)網管理的一個默認基礎。由此,國家可以自主決定本國的網絡管理機制,決定在境內互聯(lián)網運營主體的經營模式、經營內容、處罰措施等。
3.網絡空間主權的四條基本原則
尊重網絡主權,就是要尊重網絡獨立權,不采取導致主權網絡空間無法自主運行的行為;互不侵犯,就是不能對他國的網絡空間實施網絡攻擊;互不干涉網絡內政,就是對主權網絡空間的管轄權不指手畫腳;網絡主權平等,就是主權國家之間具有平等共治網絡空間的權力,而不是依靠“利益攸關方”的模式導致某些國家失去網絡參與共治的權力,而由另一些國家去掌控全球的網絡空間。
(二)網絡空間主權的定義
網絡空間主權的一般性定義:網絡空間主權是國家主權在位于其領土之中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所承載的網絡空間中的自然延伸,即對出現(xiàn)在該空間的信息通信技術活動(針對網絡虛擬角色而言)及信息通信技術系統(tǒng)本身(針對平臺)及其數據(虛擬資產)具有主權(對數據操作的干預權利)。
在此,信息通信技術活動是針對網絡虛擬角色而言,信息通信技術系統(tǒng)本身是針對平臺而言,信息技術系統(tǒng)所承載的數據類似于虛擬資產,而主權管轄權則指的是對數據操作的干預權利。
考慮到在網絡空間主權的定義中包含“444”特征,網絡空間主權的精確定義是:一個國家的網絡空間主權建立在本國所管轄的信息通信技術系統(tǒng)之上(領網),其作用邊界為由直接連向他國網絡設備的本國網絡設備端口集合所構成(疆界),用于保護虛擬角色對數據的各種操作(政權、用戶、數據)。網絡空間的構成平臺、承載數據及其活動受所屬國家的司法與行政管轄(管轄權),各國可以在國際網絡互聯(lián)中平等參與治理(平等權),位于本國領土內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運行不能被他國所干預(獨立權),國家擁有保護本國網絡空間不被侵犯的權力及其軍事能力(自衛(wèi)權)。網絡空間主權應該受到尊重(尊重主權),國家間互不侵犯他國的網絡空間(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他國的網絡空間管理事務(不干涉他國內政),各國網絡空間主權在國際網絡空間治理活動中具有平等地位(主權平等)。
(三)網絡空間主權已客觀存在于世界各國事務中
盡管很多國家堅持由“利益攸關方”來主導國際互聯(lián)網,否定網絡空間主權的存在,但是,各國客觀上幾乎都在互聯(lián)網空間行使網絡空間主權。一旦在互聯(lián)網空間中出現(xiàn)了沖突,也只有政府出面才能徹底解決。近些年出現(xiàn)在網絡空間中的事例,反映出國家主權事實上已經施加在網絡主權之上,如美國通過沒收域名來打擊盜版[6],英國封鎖侵權網站[7],德國對互聯(lián)網傳播非法信息的過濾要求[8],印度政府電信部屏蔽網站[9],新加坡打擊宣揚極端主義言論[10],韓國打擊散布網絡謠言的行為[11],法國打擊網絡種族主義行為[12],以色列打擊網絡賭博行為[13]等。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認為網絡空間治理主要是技術層面的治理,強調網絡空間的連接自由和信息流通自由不應受到阻礙;而以中國、俄羅斯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則認為內容監(jiān)管也應是網絡空間治理的重點之一,主張網絡空間主權[14]。
(一)支持網絡空間主權存在的觀點
在支持網絡空間主權存在方面,不僅中國、俄羅斯學者積極倡導,即便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也不乏有認同網絡空間主權的聲音。
(1) 美國《空軍法律評論》所刊登的文章指出:網絡空間主權存在的原因包括:① 網絡空間的存在及其功能需要一個物理設施加以支撐,然而,這些實物資產必定會受到主權管轄;② 網絡空間的金融、商業(yè)決策受制于各自國家的法律;③ 不同國家網民所能訪問到的信息受所在國法律的制約;④ 作為國家安全的一個要素,各國越來越需要在網絡空間中維護他們的存在;⑤ 很多用戶看到的互聯(lián)網被作為一種手段來傳播仇恨和暴力信息。因此,網絡空間也需要國家主權來發(fā)揮作用[15]。
(2)美國參議院商業(yè)、科學和運輸委員會的觀點提到:網絡空間不是一個全球公域,它是一個共享的全球基礎設施。鮮有這樣的時刻,在數據集從一臺電腦移動到另一臺電腦時,其不是在一個某人所擁有的、物理上位于一個主權國家的網絡上[16]。
(3)美國楊百翰大學Jensen認為:對于主權,國家有權利根據他們自身的設想和資源發(fā)展他們的網絡能力[17]。
(4)2013年《適用于網絡戰(zhàn)的塔林國際法手冊》論述了“一個國家可以對其主權領土內的網絡基礎設施和活動實施控制”的規(guī)則,這個規(guī)則強調了一個事實,盡管沒有國家可以聲稱對網絡空間本身擁有主權,但國家具有對任何位于在其領土內的網絡基礎設施、以及與網絡基礎設施相關的活動實施控制的特權[18]。
(5)美國卡內基基金會斯科特·L·馬爾科姆森的文章稱,在某些情況下,互聯(lián)網主權意味著國家保護其公民的隱私不受國際企業(yè)的監(jiān)視或其他國家的滲透,但在另外一些情況下,互聯(lián)網主權也意味著確保國家能在任何時間、以任何其所希望的方式侵犯公民隱私[19]。
(二)反對網絡空間主權存在的觀點
反對網絡空間主權存在的出發(fā)點有多種,但分析其內涵,基本上都由于從片面的角度看問題所致。
有人說,互聯(lián)網沒有“領網”。如微軟的Azure云遍布世界各地,自成帝國。但是,如果依據管轄權,一個國家政府責令Azure云位于該國領土內部的計算機系統(tǒng)停機,其所承載的網絡空間自然就消失。所以,依附于領土的信息通信技術系統(tǒng)所承載的空間必將受制于國家主權,不可能是真空地帶。事實上,美國設立網軍,也是定位在保護領網。
有人說,互聯(lián)網是沒有國界的,何來疆域?何來主權?這原本是一個技術能力問題,有領網自然有疆界。朝鮮官網“我們的民族之間”(www.uriminzokkiri.com)位于沈陽的IDC機房。但是,這個網站被韓國所屏蔽,因為韓國在互聯(lián)網疆界處設立了過濾措施。
有人說,互聯(lián)網是“全球公域”,沒有主權。設想一下,作為公權行為,在公海打擊索馬里海盜,是需要國際社會協(xié)商的。但是,當美國弗吉尼亞州東區(qū)法院判決上海美亞公司所注冊的域名“cnnews. com”侵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商標權,判決停用該域名的時候,這已經不再是公權的行為模式了[20]。
有人說,不能要網絡主權,否則影響信息自由流動。這是一個次序顛倒的錯誤觀念。在申根國家,人員自由流動,這并不表明沒有國家主權。同樣,信息自由流動應該遵循什么樣的秩序,取決于各國政府的公共政策,而不取決于是否放棄主權。英國互聯(lián)網反恐小組從互聯(lián)網上刪除了6.5萬份和恐怖主義相關的材料[21]。
有人說,互聯(lián)網是由“利益攸關方”來主導,沒有政府什么事,自然沒有主權。從技術的角度來說,“利益攸關方”發(fā)揮核心作用是可以理解的;但從公共政策的角度來說,沒有行政權力的民間身份是不能主導的。2003年12月12日,聯(lián)合國信息社會世界高峰會議《原則宣言》明確提出:與互聯(lián)網有關的公共政策問題的決策權是各國的主權。對于與互聯(lián)網有關的國際公共政策問題,各國擁有權利并負有責任[22]。美國的《愛國者法案》授權執(zhí)法部門要求美國的互聯(lián)網運營商給予情報方面的配合,充分表明了政府的作用與地位。
有人說,網絡空間存在與政府無關的“虛擬空間主權”。1997年,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蒂莫西·吳提倡“虛擬空間主權”“互聯(lián)網是網民的空間,互聯(lián)網與政府沒有關系”[23]。事實上,就算將互聯(lián)網類比為市場經濟,但市場經濟中維持秩序的仍然是政府。隨著互聯(lián)網應用的高速發(fā)展,1998年美國宣布收回了國際互聯(lián)網域名管理的所有權。因此,“互聯(lián)網中沒有政府的事”的認定變得越來越不客觀。同樣,打擊各種網絡犯罪都是依靠政府,“虛擬空間主權”是缺乏落腳之地的。
(三)僅靠“利益攸關方”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互聯(lián)網與電信網明顯不同,是先在美國運行的一個網絡,然后邀請各國接入,接入國只能遵從發(fā)明者制定的標準。美國一開始就回避了與他國政府打交道的路徑,而話語權則保留在對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貢獻最大的“利益攸關方”身上。本質上,“利益攸關方”的管理模式,實際上就是在互聯(lián)網空間建立了一個“叢林法則”的模式:“利益攸關方”就是強者,弱者只有跟隨,幾乎沒有發(fā)言權,而且沒有任何決策權。美國放棄對互聯(lián)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的管理并將之交給國際社會中的“利益攸關方”,也是可以理解的一種戰(zhàn)略姿態(tài)。ICANN掌控在美國政府手里會讓國際社會詬病,而交到按照“叢林法則”運轉的國際社會的手里,由于美國的企業(yè)是叢林中位于“食物鏈上游”的“獅群”,美國的利益反而最大化了。
但是,在互聯(lián)網現(xiàn)實社會中,許多問題僅依靠傳統(tǒng)的“利益攸關方”是很難處理和應對的。
(1)從資源分配的合理性問題的視角來看。目前ICANN掌握著互聯(lián)網核心資源的分配權,包括IP地址空間的分配、域名的核定等。以IP地址空間分配為例,是以申請優(yōu)先為原則,這表面上是先來先到的公平,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偽公平。有些國家受限于國家發(fā)展水平不高,對資源重要程度的理解醒悟得比較晚。只有主權國家組成的組織才會考慮這種國家平等,這不會是“利益攸關方”所要考慮的因素。
(2)從計算機應急響應組織的視角來看。計算機應急響應組織是負責處置計算機網絡安全事件的組織,一般都是非政府部門,也屬于“利益攸關方”。因為其非政府組織的原因,其僅僅能夠協(xié)助受害企業(yè)進行簡單處置,難以進行溯源、查證的工作。長此以往,跨國網絡犯罪成為法律與監(jiān)管的盲區(qū)。因此,有效的跨國合作還需要政府授權才能解決問題。
(3)從跨境電子商務的視角來看。聯(lián)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為跨國身份管理的法律與規(guī)則尋求共識和可行的方案,簡單靠“利益攸關方”是無法解決這一問題的。
(四)中國倡導網絡空間主權的主要出發(fā)點
目前,國家之間在網絡空間中開始出現(xiàn)利益交匯、甚至利益沖突。例如,采取什么樣的身份管理模式來構建跨境電子商務體系?互聯(lián)網資源應該如何分配?這就如同如何分配碳排放指標一樣,同樣存在著主權訴求。為此,需要將國家主權施加到網絡空間中,形成國際共治體系。
(1)有助于強化國家在網絡時代的國際法地位,主導網絡國際共治?;ヂ?lián)網的普及打破了作為主權國家代表的政府參與國際共治的特權,使得互聯(lián)網“利益攸關方”憑借其技術優(yōu)勢可能成為主導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角色。只有正視國家主權,讓所有國家都有發(fā)言權,都可以提出訴求,都可以享受互聯(lián)網帶來的福利,才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互聯(lián)網的積極作用。
(2)有助于提升互聯(lián)網國際話語權。中國要扮演好負責任的國際網絡大國的角色,就需要加大互聯(lián)網的國際話語權。通過明確網絡主權,可以使國家主權在網絡空間中得到體現(xiàn),使得主權國家可以參與到互聯(lián)網的共治進程中。
(3)有助于維護政權穩(wěn)定。維護政權穩(wěn)定,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各國毫不動搖的選擇。但是在互聯(lián)網世界中,國家主權的地域性與網絡的超國界性之間的矛盾成為了國家控制跨國界互聯(lián)網行為的瓶頸。強化網絡空間主權的概念,可以使政府站在維護國家主權的立場上,從網絡行為、經濟行為、信息行為的角度,依靠網絡防線對輸出和輸入的信息流進行防控。
(4)有利于保護國家基礎數據資源。傳統(tǒng)意義上,國家對于地理測繪信息等重要資源,都能夠進行嚴格的控制。但對于網絡上的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在的網絡空間定位信息、醫(yī)療信息、基因樣本數據等重要基礎信息的數據,如果不明確網絡主權并立法保護,會對國家安全造成重大威脅。
(5)有助于建立網絡安全的基礎。網絡主權概念為網絡安全事務處理指明了方向,對統(tǒng)一國民對網絡安全的認識,加深對“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的認識與理解,形成全民統(tǒng)一共識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制定法律、設立機構、建立機制、制定預案來奠定網絡空間安全的基礎。
(6)有助于依法制網。明確網絡空間主權,能夠為國家在網絡活動中提供法律支撐。中國政府強調“以法制網”,針對互聯(lián)網的管理制定相應的法律,以保障我國的網絡空間安全和國家的健康發(fā)展。
(7)有助于規(guī)范軍事存在。網絡空間中的軍事存在是建立在網絡空間主權存在的基礎之上的。強化網絡主權概念,可明確軍隊在保衛(wèi)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方面的職能,使之承擔起守衛(wèi)國家網絡疆界、捍衛(wèi)國家網絡主權的使命,使之在國家間的網絡安全對抗中發(fā)揮起正規(guī)軍的作用。
[1]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presidential directive/NSPD-54 / homeland security presidential directive/HSPD-23[EB/OL]. (2008-01-08) [2016-09-17]. http://fas.org/irp/offdocs/nspd/nspd-54.pdf.
[2]Presidency of 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National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cyberspace security [EB/OL]. (2013-12-01) [2016-09-24]. https://www.enisa.europa.eu/topics/national-cybersecurity-strategies/ncss-map/IT_NCSS.pdf.
[3]Israel R N. Resolution No. 3611 of the government: Advancing national cyberspace capabilities [EB/OL]. (2011-08-07) [2016-09-24]. http://www.itu.int/en/ITU-D/Cybersecurity/Documents/ National_Strategies_Repository/Israel_2011_Advancing%20 National%20Cyberspace%20Capabilities.pdf.
[4]Russian Federation Council. Кoнцeпция cтpaтeгии кибepбeзoпacнocти poccийcкoй фeдepaции [EB/OL]. (2014-01-10)[2016-09-24]. http://council.gov.ru/media/ files/41d4b3dfbdb25cea8a73.pdf.
[5]方濱興.從“國家網絡主權”談 基于國家聯(lián)盟的自治根域名解析體系. [EB/OL].(2014-11-27)[2016-10-3].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14-11/27/c_127255092.htm. Fang B X. An analysis of the autonomous root domain name system based on the national cyberspace sovereignty [EB/OL]. (2014-11-27) [2016-10-03].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1/27/c_127255092.htm.
[6]U.S.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Operation in our sites [EB/OL]. (2014-05-22) [2016-09-18]. https://www.ice.gov/factsheets/ipr-in-our-sites.
[7]李明.英國高等法院裁定海盜灣違反版權法[EB/OL]. (2012-02-20) [2016-10-06].http://tech.sina.com.cn/i/2012-02-20/23526746542.shtml. Li M. The high court of the United Kingdom ruled that Pirate Bay was in violation of copyright law [EB/OL]. (2012-02-20) [2016-10-06]. http://tech.sina.com.cn/i/2012-02-20/23526746542.shtml.
[8]German regulatory body reported illegal material [EB/OL]. (2005-12-14) [2016-09-18]. https://www.lumendatabase.org/ notices/9415#.
[9]Indian cyber silence: Journalists muted after race riots [EB/OL]. (2012-08-23) [2016-09-11]. https://www.rt.com/news/indiatwitter-crackdown-riots-348/.
[10]Thread: Third racist blogger sentenced to 24 months supervised probation [EB/OL]. (2005-11-23)[2016-09-11]. http://forums.vrzone.com/chit-chatting/44764-third-racist-blogger-sentenced-24-months-supervised-probation.html.
[11]崔真實凌晨家中自殺,外界猜測與安在煥死亡有關[EB/OL]. (2008-10-02) [2016-09-18].http://ent.qq.com/a/20081002/000083. htm. Choi Jinsil commited suicide this morning, speculations led to the death of An Saiwan [EB/OL]. (2008-10-02) [2016-09-18]. http:// ent.qq.com/a/20081002/000083.htm.
[12]巴黎法院判決雅虎必須阻止法國網民接觸納粹網站. (2000-11-21) [2016-10-6]. http://www.chinanews.com/2000-11-21/26/57081.html. Comparis court rules Yahoo must screen French netizens from reaching nazi sites[EB/OL]. (2000-11-21) [2016-10-16]. http:// www.chinanews.com/2000-11-21/26/57081.html.
[13]Hartman B. Police bust multi-billion online gambling rings [N/ OL]. The Jerusalem Post (2012-11-10) [2016-09-11]. http://www. jpost.com/National-News/Police-bust-multi-billion-online-gambling-ring.
[14]ITU. World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WCIT-12) [EB/OL]. (2012-12-14) [2016-09-21]. http://www.itu. int/en/wcit-12/Pages/default.aspx.
[15]Patrick W F. Sovereignty in cyberspace: Can it exit? [M/OL]. Colorado: U.S. Air Force Academy, Department of Law review, 2009 [2016-09-24]. http://www.thefreelibrary.com/Sovereignty+in +cyberspace%3a+can+it+exist%3f-a0212035708.
[16]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Cybersecurity: Next steps to protect our critical infrastructure-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commerce, science, and transportation United States Senate (One hundred eleventh congress, second session) [C/OL].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10-02-23) [2016-09-06]. https://fas.org/irp/congress/2010_hr/cybersec.pdf.
[17]Jensen E T. Cyber sovereignty: The way ahead [J/OL]. Texas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2014, 50 (2): 275 [2016-09-21]. http:// www.tilj.org/content/journal/50/14%20JENSEN%20PUB%20 PROOF.pdf.
[18]The NATO Cooperative Cyber Defence Centre of Excellence. Tallinn manual on the international law applicable to cyber warfare [M/O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2016-09-08]. http://www.jku.at/intlaw/content/e275831/e275836/e276629/ Tallinn_Manual_CW.pdf.
[19]英媒:中國互聯(lián)網主權觀大勢所趨 美難永遠主導網絡[EB/ OL].(2016-04-05)[2016-09-17].http://www.cankaoxiaoxi.com/ china/20160405/1118389.shtml. Malcomson S L. The open, universal internet is over. But did it ever really exist? [EB/OL]. (2016-04-05) [2016-09-17]. https:// 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6/apr/03/internet-webpolitics-money-freedom-state.
[20]張小明.跨國域名糾紛需要法律整合[EB/OL]. (2014-03-24) [2016-09-27]. http://ip.people.com.cn/n/2014/0324/c136655-24720867.html. Zhao X M. Legal integration is needed for transnational domain name disputes [EB/OL]. (2014-03-24) [2016-09-27]. http:// ip.people.com.cn/n/2014/0324/c136655-24720867.html.
[21]Home Office, Theresa May R H. Speech: Home secretary Theresa May on counter-terrorism [EB/OL]. (2014-11-24) [2016-09-11]. https://www.gov.uk/government/speeches/home-secretary-theresa-may-on-counter-terrorism.
[22]《原則宣言》:建設信息社會——新千年的全球性挑戰(zhàn)[EB/ OL]. (2003-12-12)[2016-09-21].https://www.itu.int/dms_pub/ itu-s/md/03/wsis/doc/S03-WSIS-DOC-0004!!PDF-C.pdf. The 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Building information society—A global challenge for the new millennium [EB/OL]. (2003-12-12) [2016-09-21].https://www.itu.int/dms_pub/itu-s/md/03/wsis/doc/ S03-WSIS-DOC-0004!!PDF-E.pdf.
[23]Timothy S. Wu. Cyberspace sovereignty?—The internet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J/OL]. Harvard Journal of Law & Technology, 1997, 10(3): 647[2016-10-05]. http://jolt.law.harvard.edu/ articles/pdf/v10/10HarvJLTech647.pdf.
Research on Cyberspace Sovereignty
Fang Binxing1, Zou Peng2, Zhu Shibing2
(1. CyberSecurity Associ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10, China; 2. Academy of Equipment of PLA, Beijing 101416, China)
Cyberspace sovereignty (referred to here by its short form, cyber sovereignty) is the extension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to the platform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This article defines cyberspace and cyber sovereignty, discusses the existence of cyber sovereignty, and judges several erroneous points of view that deny cyber sovereignty.
cyberspace; cyberspace sovereignty; stakeholder
TP393.4
A
2016-10-12;
2016-10-21
方濱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xié)會,理事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網絡空間安全;E-mail: fangbx@bupt.edu.cn
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研究”(2015-ZD-10)
本刊網址:www.enginsc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