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傅朝玄
母親的蒲扇
文 傅朝玄
一天傍晚,我在縣城沿江路上散步,有兩位男女老者手里搖著蒲扇從我身邊走過??吹蕉嗄瓴灰姷钠焉龋蚁肫鹆四赣H當(dāng)年的蒲扇。幾十年來,母親用過的蒲扇一把又一把。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盡管家里有了電風(fēng)扇,但母親還是堅持用蒲扇納涼。她說:“電風(fēng)扇耗電又不安全,搖蒲扇既省電,又能鍛煉身體?!彼詈笠话汛笃焉扔昧宋辶?,由白變黃后來成了灰色,直到1989年她86歲去世,我在清理遺物時才把它扔掉。如今想著未能留作紀念,覺得非常遺憾。
我童年的夏天是在母親的蒲扇下度過的。我家屋后的地坪上有棵老樟樹,枝繁葉茂,樹干要兩三個人才能環(huán)抱,樹高達20多米,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巨人擎著一把大涼傘,能覆蓋200多平方米。老樟樹的不遠處有一口池塘,塘里的水很清澈,在綠樹的掩映下,有一種詩情畫意的美麗。
每逢盛夏的晚上,村里的男女老少,每人一手提著小板凳,一手拿著蒲扇,坐在大樟樹底下乘涼。我家離地坪近,出門便是。母親搬上竹床讓我臥著,她就坐在我身旁,一邊給我扇風(fēng)驅(qū)趕蚊子,一邊給大家講故事、說笑話。周圍坐著的姑姑、嬸嬸、伯娘、叔婆,白天要到田地里去干活,晚上還閑不住,手里拿著針線,借著皎潔的月光搓麻線、納鞋底。母親知書達理,記憶力特別好,會講許多民間故事,如《梁山伯與祝英臺》《七仙女下凡》《嫦娥奔月》《七月七牛郎織女相會》,等等,她講得繪聲繪色、生動感人,大家也都聽得津津有味。母親手里的蒲扇,不快不慢地搖著,為我驅(qū)逐蚊子,送來涼爽的清風(fēng),那是多么的幸福與愜意!
如今,當(dāng)我看到蒲扇,仿佛又回到了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當(dāng)年我家住在農(nóng)村,衛(wèi)生條件較差,夏季三伏天晚上,氣溫很高,蚊蟲又多,窮人家買不起蚊帳,只有燒鋸木屑和馬蓼草來熏蚊子,濃煙嗆得人睜不開眼,喘不過氣。待熏蚊煙漸漸消散了,時間也很晚了,母親才哄我一起進屋睡覺。母親用蒲扇不知疲倦地為我扇呀扇,直至把身上的汗水扇干了,等我甜蜜地進入了夢鄉(xiāng),她才歇息。年復(fù)一年,母親的蒲扇,護著我熬過炙熱的酷夏,這其中飽含了母親對兒女的多少關(guān)愛,也凝聚著母親對未來生活的多少企盼啊!
歲月悠悠,當(dāng)年的那棵老樟樹已不復(fù)存在,池塘也縮小了許多,母親早已作古,我也已進入了耄耋之年?,F(xiàn)在很少有人用蒲扇了,它早就被電風(fēng)扇、空調(diào)所代替,可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永遠也忘不了母親的蒲扇及她對我的拳拳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