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需求應先調整財政制度
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真正的挑戰(zhàn)在于經濟增長的不平衡和不可持續(xù)性。其重要原因,一方面需求明顯不足;另一方面供給側改革不到位。
在全球金融危機以前,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部分原因歸于來自美國和歐洲強勁的外部需求,而這些需求現(xiàn)在正逐漸減小,中國投資率將持續(xù)走低。要解決中國經濟的擴大需求和持續(xù)增長問題,首要的方法應該是調整中國財政制度,這將有利于彌補放緩的投資增長和變弱的出口市場。
社會主義經濟體的特點是能夠擁有和控制所有關鍵性資源并主導所有主要的戰(zhàn)略活動,而中國財政總預算只占了國民生產總值(GDP)的28%。這個比例與其他類似國家相比實在偏小,如中上收入國家:35%;經濟與合作發(fā)展組織(OECD)大多數(shù)經濟體:40%—45%。據(jù)世界銀行報告《2030年的中國》分析,與其他類似國家相比,中國財政預算所提供的社會服務及其他消費需求所占GDP的百分比排倒數(shù)第三。這就解釋了中國總體消費比例(家庭和政府)要比其他類似國家低10%—15%的原因。如果實施了財政改革,此項改革能夠提高政府支出,多增加其占GDP的4%—5%。這樣一來,就能夠確保中國有足夠的需求,以維持其年均6%—7%的經濟增長率。
(《學習時報》8.11鄭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