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光緒六年(1880 年)八月十二日,皇宮里出了件不大不小的事兒。在病中的西太后派太監(jiān)李三順給她的妹子、醇親王的福晉送八盒點心。因未報敬事房通知護軍放行,所以出午門旁的東左門時,李三順被護軍攔住了。一邊是太后跟前的太監(jiān),一邊是八旗貴胄,誰服誰呢?爭吵之下,難免會有些推搡,李三順乘機把食盒摔了,然后回去奏報西太后,說是被護軍打了,連食盒都給砸了。
這下事可就大了。惱羞成怒的西太后將幾個護軍交內(nèi)務(wù)府和刑部處理,并暗示非殺不可。這事擺到臺面上,分明是太監(jiān)的不是,護軍不過是恪守職責(zé),按規(guī)矩行事而已,但西太后有點小性子,好面子,于是,幾個護軍就有了性命之憂。
是非曲直如此明白的事兒,又跟太監(jiān)專橫不法有關(guān),刑部要是真的按太后的意思把這幾個人給斬了,大臣們就有麻煩了。所以,案子審來審去,就是定不了讞,沒人敢把這幾個護軍(其中還有一個皇家宗室)往鬼門關(guān)送。案子拖到十一月底,幾個護軍最后總算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盡管護軍的腦袋保住了,但是仍然讓人感到憤慨。這時候,兩位清流黨的重量級人物出場了,一位是張之洞,一位是陳寶琛。張之洞和陳寶琛的奏折從皇宮和太后的安全出發(fā),把剛發(fā)生的外人混入宮禁事件以及嘉慶朝林清起義因太監(jiān)做內(nèi)應(yīng)打入皇宮之事重提,強調(diào)這兩件事件都是太監(jiān)干的,如果像現(xiàn)在這樣處理,恐怕今后不僅皇宮安全難保,而且易滋生宦官之禍。
奏折上去之后,西太后的氣居然意外地平息了不少,畢竟她也是個明白人,知道張之洞和陳寶琛說得有道理。于是,一個似乎已經(jīng)定案的案子,在幾天之后居然再次重議,護軍的罪大大減輕了,更重要的是,太監(jiān)李三順也受了懲罰。
一個王朝的天下里,最高統(tǒng)治者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得罪的。即使人家允許你提意見,也得周全地顧及人家的面子,進諫得講究。
(摘自《再談國民性》金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