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學武
如今,國中有不少“看客”。此類人等,既不可興邦,也不會亡國。
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看。路邊老人跌倒了,他在看;他人遭遇不幸了,他也在看;還有什么交通堵塞,兩口子打架,鄰里糾紛,東邊少了一只雞,西邊丟了一只鴨,都是他熱衷觀看的事兒。在“看”中,他興高采烈地說東道西;在看中,他罵政府,罵社會,罵他人。看客們永遠都是饒有興致的,環(huán)抱雙手于胸前,看著、說著、站著、笑著。有時,還憤憤不平嘰咕一句:哼,世風日下?。?/p>
他奉行的原則是:不花錢,不犯法,不看白不看嘛。每每,在人群密集喧鬧嘈雜的事發(fā)地點,他就忍不住停下腳步,用四兩撥千斤的功力,在里三層外三層、密不透風的人墻中打開一道縫隙,左右蠕動著靈敏的身體,拼了命地往里面擠,一定要真真地看到,這才對得起滿頭的大汗。
這時,他有一副“悲憫”的心懷,會為受到傷害的弱勢者唏噓不已,感嘆連連。不過,這副悲憫的心懷終究是冷漠的。對于需要他幫助的人,他只是同情,只是圍觀,只是拍照,有時還把一些圖片上傳到網上,搏些點擊率。對于自己“觀賞”到的成就,他一般喜歡津津樂道,當成人生的財富,大肆渲染。
他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的做人原則。面對邪惡,面對奸佞,大都是看熱鬧的心態(tài)。路見不平,他并不拔刀相助,他習慣以他人的悲傷作為自己的快樂;以湊熱鬧、看笑話的心態(tài)來對待周圍一切不公正之事。他常常冷眼旁觀身邊發(fā)生的一切事情,不管好壞,就像看一出與自己無關的戲一樣。
每遇到事件,他總帶著三分幸災樂禍的心態(tài),或觀看或猜測或押注當事人該如何應對以及事態(tài)的進一步發(fā)展,有時還要煽風點火,甚至向猶豫不決的跳樓者大喊“跳啊,跳啊”,讓事態(tài)順著更加惡化的情勢發(fā)展,而自己卻可以隨時抽身出來坐觀虎斗!
因不必負擔任何責任,所以,看客們永葆一顆“好奇”之心。只不過,這種好奇的心態(tài)有些扭曲。什么麻雀戀愛,公雞調情,螞蟻搬家,都是他感興趣的事情。每遇到張家長李家短的消息,他都將耳朵伸出八尺長,四處打聽,久而久之,也練就了一副對任何事情都異常敏感的順風耳。而在事發(fā)現場,看客們一般脖頸都伸得很長,就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似的,向上提著。
看客們的另一大本事是不著急,守得住,等得起,一定到最后才三三兩兩地散去。雖然這些看客們來自不同地方,素不相識,但只要有一個人開始起哄,其他人就一溜煙地跟隨,常常讓趕來維持秩序的警察們也無可奈何,
沒錯,看客們就是一群“客”。他們隱時形跡縹緲,蹤影難覓,現時三兩個一群,四五個一伙兒。他們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常常一聚就成一大幫子人,迅速包圍整個現場,不遜于特種部隊的出動速度。
魯迅先生說過:“看客”就是客。他的出現,是我們的社會出了問題,還是國民的劣根性在作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蔽覀冊褡允∫淮危约菏欠窬褪恰翱纯汀敝械囊粏T,甚或是致人于不幸的“幫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