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構建路徑

      2016-02-13 04:34:08吳玉姣
      天水行政學院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話語法治特色

      吳玉姣

      (湘潭大學法學院,湖南湘潭 411105)

      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構建路徑

      吳玉姣

      (湘潭大學法學院,湖南湘潭 411105)

      領悟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一般屬性,認清其專有特色本質(zhì),有助于對其內(nèi)涵的正確解析;把握西方法治話語體系應用于中國法治的弊病,熟知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本土優(yōu)勢,認準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法治話語體系的融合趨向,有利于深刻體會構建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必要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推進需要以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自覺構建為基礎,同時也要求在樹立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自信后使之自立、自強。以此為前提,有必要主動推進法治體系建設、深入挖掘傳統(tǒng)法學理論、仔細推敲司法實踐案例、注重發(fā)揮社會主義法治特色。

      中國;法治體系;法治話語體系

      “一個沒有獨立學術話語體系的學科,勢必在學術上失去說話的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從而最后導致失去生存的空間。”[1]李龍教授以此論證構建中國法學學術話語體系的緊迫性。同樣,構建中國法治話語體系也有其重要意義與現(xiàn)實需要。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還一度被視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這意味著我們正面臨一項歷史使命——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將我國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向全世界詮釋,以成功塑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中國形象,撼動西方法律帝國主義,打破其法治話語霸權。因而,探尋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構建路徑刻不容緩。

      一、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內(nèi)涵

      “話語”原指“一段大于句子的連續(xù)語言。”[2]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基于人們交往需求而產(chǎn)生的話語,逐漸演變?yōu)榱α康南笳?。在話語理論方面造詣頗深的法國哲學家??聦Α霸捳Z”一詞見解精辟,他認為“話語意味著一個社會團體依據(jù)某些成規(guī)將其意義傳播于社會之中,以此確立其社會地位,并為其他團體所認識的過程?!保?]中國法治話語體系與法治話語體系在邏輯上成種屬關系,因而領悟中國法治話語體系同于法治話語體系的屬性,認清其專有的特色本質(zhì),以正確解析其內(nèi)涵,是構建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首先,中國法治話語體系作為法治話語體系的下位概念,同樣反映了法治話語體系的一般屬性?!胺ㄖ误w系”是集描述性和規(guī)范性為一體的概念,包括“保障人權、制約公權、促進公正、維護穩(wěn)定、推動發(fā)展等價值內(nèi)涵”[4]。概言之,法治話語體系可認為是對權力話語進行制約、對權利話語進行弘揚的體系。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一般屬性體現(xiàn)為:一方面,幾千年傳統(tǒng)禮教和生活習慣,使得中國人們對權力無上敬畏,這種權威崇拜在一定程度上誘發(fā)了當今的權力濫用。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被提上日程,這是對權力話語進行限制的開端。另一方面,自19世紀西學東漸后,權利概念被引進中國,人民的權利意識經(jīng)過五四運動的啟蒙也日漸覺醒,尤其是2004“人權入憲”開啟了保障人民權利的新紀元。而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為“以法治保障人權的宏偉綱領”[5],將人權保障措施進一步細化。在全面保障人權已然成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內(nèi)在要求和重要任務之時,開放權利話語成為大勢所趨。

      其次,“限制公權、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法治最本質(zhì)的屬性,在中國法治話語體系中當然應有所體現(xiàn)。然而,中國法治話語體系又根植于中國法治,其必然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影響,顯露出專有的特色本質(zhì)。如《中國法律的形狀》[6]一文曾將中國法律系統(tǒng)的社會結構概括為“內(nèi)圓外方”、運作方式描繪為“三位一體”、價值觀沖突表述為“二元對立”、文化核心認定為“法政合一”,相應地中國法治話語體系也反映上述特征。以中國法律系統(tǒng)“內(nèi)圓外方”的社會結構為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于2011年建立,預示著我國法治“有法可依”的局面形成。這是我國現(xiàn)階段法律系統(tǒng)社會結構的“外方”表現(xiàn)之一,而作為中國法治體系表征的話語體系必然也離不開這一框架的限制。另外,受“以和為貴”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我國法律往往注重協(xié)調(diào)而淡化規(guī)則,進而形成了法律系統(tǒng)“內(nèi)圓”的社會結構。這也就催生了“案結事了、定分止爭、勝敗皆服”[7]等一套獨具特色的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當然,“外方”的法律系統(tǒng)不可避免地與法律實踐有些脫節(jié),“內(nèi)圓”的法律系統(tǒng)也因法律的靈活運用給了權力可乘之機。中國法治體系存在的這些缺陷導致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相應地有“遠離實踐、注重權力”之嫌,在今后的完善過程中需著重改進。

      二、中國法治話語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一)西方法治話語體系應用于中國法治的弊病

      西方法律思想與法律制度對于中國法治的積極作用,我們不應忘懷。然而西方帝國主義日漸顯現(xiàn)的通過法治進行殖民的負面樣態(tài),我們也應有所警惕。鑒于此部分的論證視角,筆者僅描述西方法治話語體系應用于中國法治的弊病,以此說明有必要打破西方法治話語的霸權地位,具體分為以下兩方面的內(nèi)容:

      西方法治理論本身不完備?!白杂芍髁x法治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公開推崇并向后起法治國家推行的法治形態(tài),大致可以代表西方國家所倡導的主流法治意識形態(tài)。”[8]然而,自由主義法治理論給西方民眾和當代中國人刻畫的是一個超級理想的烏托邦似的法治圖景。首先,作為自由主義法治理論構建基礎的社會契約論,其本身就是一個不可實踐的假想。其次,“社會變化,從典型意義上講,要比法律變化快。”[9]由此可見,作為社會生活調(diào)節(jié)工具的法律有其局限。再次,法律的普遍性使得個案正義有時得不到考慮,法律的強制性忽視了現(xiàn)實中必要的妥協(xié)。因而,自由主義法治理論便往往以實質(zhì)正義的不能實現(xiàn)為代價,將程序正義推向制高點。在西方自由主義法治理論缺陷明顯的情況下,滲透其中的西方法治話語體系必然也不夠完善。

      中西方“法”的差異。根據(jù)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觀點,法的本質(zhì)可歸結為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法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體現(xiàn)”;二是,“法的內(nèi)容由統(tǒng)治階級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決定”[10]。西方的“法”體現(xiàn)資產(chǎn)階級意志,其內(nèi)容由資產(chǎn)階級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所決定;而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現(xiàn)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階級意志與物質(zhì)生活條件與西方國家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中西方的“法”存在本質(zhì)差異。此外,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將自然環(huán)境、風俗習慣等各種因素都視為“法的精神”。誠然,道德文化、歷史傳統(tǒng)等都會對“法”產(chǎn)生一定影響。就這些方面而言,中西方的“法”也有著根本性區(qū)別。如西方傳統(tǒng)文化主張人與自然二元對立、注重契約自由與個人平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則以儒家思想為主,試圖追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就使得以“法”為前提的法治話語體系,在西方更注重個人自由,在中國更側重以和為貴,于是也便決定了西方法治話語體系不能應用于中國法治的局限。

      (二)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本土優(yōu)勢

      符合中國實際。針對“法治”經(jīng)世致用的特征,各國也必然發(fā)展出專有的法治話語體系。如為“方便人民參與審判、便利審判回應民意”而存在的陪審制度在各國的表現(xiàn)形式就不盡一樣。僅在東亞國家中,就存在日本的裁判員制度、韓國的國民參與審判制度、臺灣地區(qū)的公民觀審制度,我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等涇渭分明的形態(tài)。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指與法官有著同等權利的人民陪審員參加法院審判的制度。圍繞其產(chǎn)生的系列配套措施如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案件的范圍、任職的條件、經(jīng)費保障等都與中國社會現(xiàn)狀緊密相聯(lián),而中國法治“鏡像”的話語體系也必然要與中國實際相符。另外,見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的法治話語體系身負著順應中國現(xiàn)實法治的使命,這是西方法治話語所不能勝任的。仍以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為例,為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變化,人民陪審員制度也在進行相應的完善。2015年4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范圍內(nèi)的10個?。▍^(qū)、市)中各挑選5個法院開展改革試點工作。這一法治的新舉措必然會帶來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變更。

      具有中國特色?!叭魏畏ㄖ谓ㄔO都必須面對不同的國情?!保?1]參與中國法治建設的中國法治話語體系也必然具有中國特色。如,具有上達民情民意功能的“信訪”,在我國古代各朝各代都有應用。新中國成立后,這一傳統(tǒng)制度得以繼承。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現(xiàn)行信訪法律體系形成了以國務院、各省市自治區(qū)的《信訪條例》為主的基本框架。雖然,現(xiàn)有信訪制度的部分功能已異化——“信訪不信法”、“棄法轉訪”、“以訪壓法”等問題頻繁出現(xiàn),但這一獨具特色的制度仍具有重要意義。“對民眾來說,它承載著政治參與和民意表達的訴求與祈盼;對社會而言,它是化解糾紛和救濟權利主要途徑;對政府來說,更希望它起到維護社會穩(wěn)定、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保?2]隨著2014年《關于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的通過,信訪制度在中國大地上仍將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這也就表明了相關法治話語依然存續(xù)且需要進行完善。較之幾乎缺失信訪制度內(nèi)容的西方法治話語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話語體系優(yōu)勢顯著。

      體現(xiàn)中國法治的發(fā)展規(guī)律。1997年“依法治國”被視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1999年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憲法修正案的方式被確定,2012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得到了戰(zhàn)略性部署,這些無疑反映了在我國法治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其見證的中國法治話語體系,也因之而具有愈加豐富的內(nèi)容。另外,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法學界的主要工作是翻譯和解讀西方的法治理論和實踐。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西方的法治理論與中國實際問題之間的矛盾愈發(fā)尖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開始走入法學家的視眼。從言必稱西方到法治本土化研究熱潮的興起,中國法治話語體系也越來越多地提及法治及其本土化。深受我國法治發(fā)展規(guī)律的影響,西方法治話語體系的作用被逐漸淡化,中國法治話語體系慢慢開始得到關注。

      (三)中西法治話語體系的融合趨向

      在法律國際化和法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法系與各國之間的溝通得以加強,在相互借鑒和吸收的基礎上,達成共識的范圍愈加廣泛、程度也愈加深刻。如在司法案件呈井噴式爆發(fā)的當下,低效率、高成本以及處理結果較為單一的訴訟已不能滿足社會需要,非訴形式的司法救濟程序應運而生。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中國,人們開始尋求以非訴渠道解決糾紛。另外,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之間的區(qū)別越來越小,各個國家的法治理念和法律制度之間的差異也在縮減。如,注重判例法的英美法系開始意識到制定法的優(yōu)點,正有意識地制定各種法律;而注重制定法的大陸法系也覺察到判例法對于法律統(tǒng)一的作用,以我國為例最高法院就屢次頒布指導性案例?!胺哨呁殉蔀楫斀袷澜绺鲊砂l(fā)展的一種基本趨勢,也是各國適應國際化和全球化歷史進程的必然要求?!保?3]相應地,中西法治話語體系也呈現(xiàn)出融合的趨向。

      三、構建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措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推進需要以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自覺構建為基礎,同時也要求在樹立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自信后使之自立、自強。以此為前提,有必要主動推進法治體系建設、深入挖掘傳統(tǒng)法學理論、仔細推敲司法實踐案例、注重發(fā)揮社會主義法治特色。這是也構建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必由路徑。

      (一)主動推進法治體系建設,催促中國法治話語體系自覺構建

      “語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現(xiàn);民族的語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語言,二者同一程度超過人們的任何想像?!保?4]同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這一理念的落實必須通過中國法治語言,因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主動與及時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催促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自覺構建。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已明確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括:“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完善的黨內(nèi)法規(guī)體系”等五個體系。在基本目標已經(jīng)明確的情況下,后一步工作當然是努力讓這美好的愿景盡快實現(xiàn)。

      (二)深入挖掘傳統(tǒng)法學理論,樹立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自信

      “由于西方文明的強勢地位,西方話語對中國法學漸有從‘影響’轉變?yōu)椤字啤??!保?5]法學家們對西方法治的全盤介紹無可厚非,然而發(fā)展至“言必稱希臘”就有點過于極端。誠然,中國古代的“法治”與現(xiàn)代“法治”含義并不全然相同,但我國傳統(tǒng)法學理論蘊含了豐富的現(xiàn)代“法治”理念。這無疑為樹立起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自信提供了條件。

      首先,作為第一批引入西方法治話語體系的大思想家梁啟超,其從晚清時期起就率先探究我國法家思想,其從法家的經(jīng)典著作中研讀出了“法治”精神,并將管子認定為世界上解析“法治主義”的先行者。另外,其著有的《中國法理學發(fā)達史論》、《管子傳》、《先秦政治思想史》等大作,對于后世學者研究法家“法治思想”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程燎原教授贊譽稱“就法家‘法治’思想的研究而言《中國法理學發(fā)達史論》乃首出的大著,《管子傳》為精妙的續(xù)作,《先秦政治思想史》則是繁茁的終篇?!保?6]而繼梁啟超之后,又涌現(xiàn)了湯學智、麥孟華等一大批以西方法治話語體系為標桿闡釋中國古代法治思想的學者。其次,道家、儒家、墨家等思想派別也反映出或多或少的當代法治思想。如墨家主張在刑法上“賞當賢,罰當暴,不殺無辜,不失有罪”的思想就是當代刑法上的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體現(xiàn)。再次,從《中外法學名著指要》一書收錄的作品也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著作在法治領域也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見,我國古代不乏深邃的法治思想,我們應有法治自信。當我們引用西方法治話語體系時應該斟酌中國古代是否也應有此類似的精神,進而以此構建我國法治話語體系。

      當然,判辨古代傳統(tǒng)法治精神的最終目的是將其改正后為當代法治建設服務。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言“我們要建設現(xiàn)代的政治,一面要采用法家根本精神,一面對于他的方法條理加以修正才好?!保?7]

      (三)仔細推敲司法實踐案例,培養(yǎng)自立的中國法治話語體系

      按照伯克利學派將法分為“壓制型法”、“自治型法”、“回應型法”的三個階段的觀點可知,我國正處在“回應型法”階段。這就要求我國法治能更加關注社會生活,探求更加適合中國實踐的法治建設,這也是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目標的外部環(huán)境。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過程中,雖然也可對比研究西方法治進而取長補短,但主要還需立足于中國本土與中國當下,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獨立性的要求。而為更好地發(fā)揮中國法治話語體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促進作用,中國法治話語體系也必然培養(yǎng)其自立特征。

      司法實踐案例濃縮反映了一國法治的本質(zhì),法治理論也只有落實到本國司法實踐案例中才具有意義。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必須以中國司法實踐案例為指導,另外也只有將法治建設至于中國本土司法實踐案例中進行檢驗才能保證其不偏頗。然而熊謀林老師在《三十年中國法學研究方法回顧——基于中外頂級法學期刊引證文獻的統(tǒng)計比較(2001—2011)》一文中經(jīng)過統(tǒng)計得出對于司法實踐案例的研究現(xiàn)狀是“中國學者不僅對司法案例關心不夠,在此前提下還更加偏向于研究外國的案例”。這一實證研究與“法學研究脫離實踐的抱怨聲在法律實務界似乎從來都沒有停止過”[18]的控訴如出一轍。中國司法案例的研究在法治建設中并不受重視的現(xiàn)狀提醒我們,在今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過程中,我們應該仔細推敲每一個司法實踐案例。一方面,從中國司法實踐案例中總結法治理論的缺漏進而明確法治建設的完善方向;另一方面,通過對我國司法實踐案例的研究察覺法治理論的異化方面,進而找準法治建設的途徑。當然,在建立獨具特色的中國法治體系的同時,自然也就培育了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自立性。

      (四)注重發(fā)揮社會主義法治特色,塑造自強的中國法治話語體系

      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伴隨著國家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的法也有很大差異。張文顯教授在《我的學術研究與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進程同步》訪談一文中就曾以“新型”為界,將資本主義法與社會主義法進行區(qū)分——“資本主義法是權利本位法,社會主義法是新型的權利本位法”。汪習根教授在《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一文從法學理論淵源和思想基礎、政黨與法治的關系、國家權力的分配運行與監(jiān)督機制、對人權的保障等四方面論述了資本主義法治與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不同。在當今世界上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嚴重不平衡的情況下,中國作為為數(shù)不多的社會主義國家中的重量級代表,其法治的繁榮昌盛對于社會主義國家意義非凡。因而,注重研究發(fā)展社會主義法治,構建自強的中國法治話語體系對于世界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

      此外,注重發(fā)揮社會主義法治特色在另一層面上也意味著注重發(fā)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雖然同屬社會主義國家,但由于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差異,我國的法治與蘇聯(lián)以及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的法治也不盡相同。如我國治理體系的一整套制度就由“以中國共產(chǎn)黨黨章為統(tǒng)領的黨內(nèi)法規(guī)制度體系、以黨的基本路線為統(tǒng)領的黨和國家的政策制度體系、以憲法為統(tǒng)領的法律體系及由法律體系構建起來的法律制度體系”[19]三個組成部分。不僅如此,我國還根據(jù)具體情形創(chuàng)建了獨具特色的制度,如“一國兩制”制度。這是我國成功解決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的具體實踐,并經(jīng)受住了時間的檢驗。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法治,香港實行以英美法系為主的資本主義法治,澳門實行以大陸法系為主的資本主義法治,這是我國當今法治的特殊格局。當然,這一法治格局也面臨著不少挑戰(zhàn)。面對這一法治制度創(chuàng)舉,應循序漸進地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一目標。不僅如此,塑造一套自強的中國法治話語體系,從而通過話語的掌握進而達到權力的把控,使得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順利進行,這一工作也極為必要。

      [1]李龍.論當代中國法學學術話語體系的構建[J].法律科學,2012,(3).

      [2]戴維·克里斯特爾等.現(xiàn)代語言學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111.

      [3]王治河.??拢跰].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59.

      [4]張文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綱領——對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認知與解讀[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5,(1).

      [5]李君如.在全面推進法治中全面保障人權[J].人權,2015,(1).

      [6]劉思達.中國法律的形狀[J].中外法學,2014(4).

      [7]譚世貴,李建波.論司法和諧及其實現(xiàn)[J].時代法學,2007,(4).

      [8]顧培東.當代中國法治話語體系的構建[J].法學研究,2012,(3).

      [9](美)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北京:中國政法人學出版社,2004.419.

      [10]張文顯等.法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0—81.

      [11]陳金釗.法治遭遇“中國”的變異及其修復[J].揚州大學學報,2013,(1).

      [12]吳華欽.從信訪的三次高峰看信訪制度的法治化改革[J].法學評論,2015,(2).

      [13]張文顯.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理論、方法與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47.

      [14](德)洪堡特.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的影響[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52.

      [15]支振鋒.西方話語與中國法理—法學研究中的鬼話、童話與神話[J].法律科學,2013,(6).

      [16]程燎原.洋貨”觀照下的“故物”——中國近代論評法家‘法治”思想的路向與歧見[J].現(xiàn)代法學,2011,(3).

      [17]張品興.梁啟超全集(第12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8]周少華.法學研究方法:書齋里的法學[M].北京: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8,(3).

      [19]張文顯.法治化是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4,(5).

      Reaching on Redesigning the Chinese Discourse System of Law

      WUYu-jiao

      (Law School,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411105,China)

      Comprehend the attribute to the Chinese discourse system of law,recognize its nature characteristic,it is help to properly interpret its connotation.Grasp the disadvantage of western discourse system of law,familiar with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discourse system of law,and known as the trend of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egal discourse system,it is helpful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necessity of redesigning the Chinese discourse system of law.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discourse system of law need to be consciousness,self-confidence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Based on this premise,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system construction,to dig the traditional legal theory,careful scrutiny of the judicial practice cases,pay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ist rule of law.

      China;legal system;discourse system of law

      D920.0

      A

      1009-6566(2016)06-0075-05

      2016-10-23

      吳玉姣(1991—),女,湖南婁底人,湘潭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話語法治特色
      特色種植促增收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現(xiàn)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中醫(yī)的特色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人大建設(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完美的特色黨建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邵东县| 曲松县| 马山县| 斗六市| 嵊泗县| 株洲县| 新竹市| 营山县| 静乐县| 墨竹工卡县| 八宿县| 鄂伦春自治旗| 哈巴河县| 东阿县| 九龙坡区| 内江市| 鹤岗市| 百色市| 漳平市| 安顺市| 布拖县| 廉江市| 白银市| 东源县| 涪陵区| 沅江市| 南安市| 修水县| 济南市| 张家港市| 五寨县| 达拉特旗| 徐闻县| 博乐市| 宜昌市| 湘潭县| 恭城| 星座| 文安县| 财经| 洪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