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傳統文化元素如何融入兒童繪本創(chuàng)作
      ——基于兒童心理的視角

      2016-02-13 15:43:07袁薇薇
      中國出版 2016年19期
      關鍵詞:繪本兒童傳統

      □文│袁薇薇

      (作者單位: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

      作為一種媒介,兒童繪本對于兒童的社會化過程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繪本所描述的社會環(huán)境、傳遞的價值觀、呈現的行為和語言模式,被現代兒童有意或無意地學習并內化,對兒童認知發(fā)展、審美能力、道德意識的影響深刻。而作為一種文化表達的形式,兒童繪本還承擔著傳播文化的責任。兒童圖書的讀者,年齡普遍較低,沒有許多先入為主的看法,較少存有文化偏見,對于基本的人性與價值觀、美感都能形成共鳴,所以對其他文化接受起來更為容易,繪本也因而成為了傳遞文化價值觀的工具。

      正因為這些原因,人們期待市場上能有更多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繪本,然而現狀卻不盡如人意。盡管這10年來我國原創(chuàng)繪本飛速發(fā)展,但市場上最受歡迎的仍然是引進繪本。原創(chuàng)兒童繪本的數量逐年遞增,但質量卻參差不齊,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繪本也較少。在國外,由于我國繪本發(fā)展時間較短,市場接受程度較低,以西方主要語種出版的中國題材的兒童圖書也比較少。因此,如何在繪本創(chuàng)作過程中,更好地融合傳統文化要素,是值得繪本創(chuàng)作者和兒童文化研究者探索的問題。

      一、當前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繪本分析

      客觀地說,國內原創(chuàng)繪本在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成績,近些年來陸續(xù)有一批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繪本推向市場。綜觀這些繪本,傳統文化的特色主要體現于兩方面,其一是“繪畫上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即繪本的繪畫手法上主要采用了我國傳統的美術元素,如《盤古開天》和《迷戲》都采用了水墨元素,《京劇貓》采用了臉譜畫元素,《小石獅》采用了泥塑元素等等。此外,也有一些創(chuàng)作者開始關注少數民族的藝術元素在繪本設計中的應用。其二是“內容上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即繪本的故事題材和藍本主要來自于古典文學名著、經典戲曲、傳統節(jié)日、民間故事和民間兒歌等,如《哪吒鬧海》《西游記》《一園青菜成了精》《年》等等。

      然而,如果傳統文化元素僅僅體現在這兩方面,仍有不足之處。首先,傳統美術和繪畫技藝的運用手法重復、老舊,長此以往可能會造成視覺疲勞。盡管繪畫是兒童繪本中的重要組成元素,但中國傳統文化并不等同于中國傳統繪畫技法。有研究者不乏憂思地指出,原創(chuàng)繪本“如果始終保持在對中國傳統元素的直接挪用,那會使中國傳統元素如水墨、剪紙、皮影、年畫、篆刻等圖像符號失去文化厚度,淪為僵化的符號指向,同樣將直接引發(fā)大眾對這一所謂中國特色繪本的視覺厭惡”。

      其次,在繪本內容的闡釋上,一些國內原創(chuàng)兒童繪本只是簡單地改寫改編傳統故事,或僅是對傳統生活的懷舊,與兒童的日常生活脫節(jié),難以讓孩子產生共鳴。

      再次,其他國家與地區(qū)的兒童在閱讀這類繪本時,閱讀體驗并不太好。盡管文化傳播中有“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說,但對還沒有建立起對世界的完整認識,完全憑借直觀的生活經驗來認識世界的兒童這一特殊的人群,并不適用,反而會造成理解困難。

      總體來看,這些傳統文化特色繪本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對兒童的了解不夠,大多以成人為本位進行創(chuàng)作,卻忽視了兒童的心理特征。為傳播而傳播,為教育而教育,不去考慮兒童的原始心理狀態(tài)和閱讀體驗,顯然不能達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效果。

      二、傳統文化元素在繪本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建議

      兒童繪本始終是創(chuàng)作給兒童看的,一切教育應當以兒童成長的內部原因為前提和依據,因此創(chuàng)作者首先必須對兒童的心理有所了解。閱讀繪本的兒童大多為2~6歲的學齡前兒童,這個階段的兒童,其感知、思維與情感都具有獨特性,接下來筆者主要從這三方面出發(fā),談談繪本創(chuàng)作應當如何融入傳統文化元素。

      1.豐富兒童對傳統藝術的感知經驗

      兒童沒有后天形成的美學概念,更不具備藝術審美的理論知識,他們的理性意識產生于感官體驗之后。對于藝術,他們只是簡單而直接地通過感官,積極好奇地去觀看與觸摸。兒童對于藝術的感知和探索還富于游戲性,因此,如果將游戲與藝術密切結合,成為兒童感知藝術的手段,能夠增強兒童感知藝術的主動性。豐富兒童對傳統藝術的感知經驗,可以在提供給兒童豐富的藝術感知材料的同時,嵌入游戲過程,使其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傳統藝術的美。盡管由于傳統文化中“教化”思想的影響,以及近年來育兒焦慮的泛化,國內對于兒童的游戲以及 “游戲力”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并不重視,但筆者認為,在繪本創(chuàng)作中,將傳統藝術手法與游戲元素相結合,是非常值得嘗試和努力的方向。

      在游戲開發(fā)方面,日本的游戲類繪本有不少值得借鑒之處。日本暢銷的繪本中有很多是洞洞書、折頁書、立體書,開本也非常多樣化。例如五味太郎的《從窗外送來的禮物》,每一頁都有與情節(jié)相關的洞洞,兒童能夠從洞中看到下一頁的局部內容,翻開下一頁,又會發(fā)現出乎預料的新亮點,在感受到趣味的同時,理解了繪畫中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開車出發(fā)》系列圖書則包括了全景式圖畫、洞洞書、折頁、尋寶等各種機關。這些機關,與書中的色彩、線條、視角等相結合,既增加了閱讀時的游戲感和趣味性,也讓兒童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到藝術的奇妙。

      實際上,傳統藝術并不缺乏具有游戲性的元素,例如剪紙、皮影、拓印等,難度在于如何將這些元素轉化為兒童所喜愛的游戲材料,融入到繪本之中。創(chuàng)作者可以嘗試在繪本的材質、內容和裝幀設計上下功夫,通過游戲式的閱讀,讓兒童更為主動地辨別和體驗這些傳統藝術元素,而不是簡單地令繪畫成為內容的解說,希望等待兒童的發(fā)現,最終卻被忽視。

      2.順應兒童對傳統故事的認知規(guī)律

      學齡前兒童的認知發(fā)展處于皮亞杰提出的感知運動階段與前運算階段,其認知具有直觀、具體和形象的特征,因此對于一些復雜概念和脫離實際生活經驗的事物和圖式,尚不能理解。其學習的過程是在現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建構起新的認識。然而我國傳統的文學名著和戲曲故事,篇幅很長,內容也大多是成人才能理解的政治斗爭和倫理道德,與兒童認知能力有一定距離,如果照搬到兒童繪本的話,是行不通的。

      目前市場上較為典型的做法是對傳統故事、戲曲、文學名著等內容進行篩選,截取其中的片段,予以縮寫和改寫,采用兒童更能理解的形式來表達,例如《繪本中華故事》系列叢書等。這種創(chuàng)作方法比較傳統,更適合小學低年級的兒童閱讀,在低齡幼兒與其他文化背景的兒童身上,效果則不太理想。

      筆者認為,繪本內容創(chuàng)作要順應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從直觀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在兒童已有的知識圖式基礎上建構新的經驗。具體的做法,可以有兩種。

      其一,以傳統文化為背景,講述符合現代兒童生活經驗的故事。例如熊亮創(chuàng)作的《京劇貓》系列繪本中,《武松打虎》和《長坂坡》均取材于古典文學名著,但故事主角卻換成了演京劇的貓演員,故事的主體也換成了貓演員之間的沖突與和好,相聚與分散。這套繪本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很多,如京劇演員的臉譜裝扮、民樂樂器、舞臺上的招式等,當然還有傳統故事,但這些并非繪本的核心內容,而是以更為貼近兒童生活的友情與游戲作為故事核心,讀來更富有童趣,情節(jié)當然也更容易被兒童理解。

      其二,抓住傳統故事的精意和內核,將其從過去的時空環(huán)境中剝離出來,以更符合現代兒童認知的方式來講述。例如“凱迪克大獎”銀獎中唯一由華人創(chuàng)作的繪本《七只瞎老鼠》里,作者楊志成以經典的東方故事《盲人摸象》為藍本,將主角換成了不同顏色的7只老鼠,脫離了原來故事的時間與空間限制,闡明了這個古老故事的寓意。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國內現在最缺少的就是能夠將好故事變成繪本敘述方式的人才,這種敘述的轉變要求創(chuàng)作者有深入的兒童觀,能夠真正了解兒童所思所想,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讓兒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逐漸建構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3.深化兒童對傳統文化的情感體驗

      當前的傳統文化特色繪本,選題仍集中于傳統節(jié)日、民俗文化等,因為這些選題的“傳統特色”更為明顯。然而傳統文化的傳遞,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固著于過去的事件、經歷和環(huán)境,也不意味著一定要打“懷舊牌”,似乎只有懷舊、只有過去才是傳統。相反,繪本應當重視兒童的內心世界,知道他們關心什么、思考什么、恐懼什么、擔憂什么,了解他們的情感,成為與兒童精神世界對話的工具。

      偉大的文學和藝術作品,都與人類共有的精神世界母題相關,如愛、死亡、生命、親情、友情、童年、恐懼、思念以及體現真善美的種種事件等。兒童對于這些母題,也都具有相同的興趣,持有類似的疑問,打動兒童的,也往往是這些超越地域與民族的情感。筆者認為,這些才是繪本創(chuàng)作中應當重視的選題。就國內原創(chuàng)兒童繪本而言,創(chuàng)作者也應當更多思索如何在傳統文化的情感內核上而非表現形式上做文章。

      例如在余麗瓊的作品《團圓》中,春節(jié)只是一個背景,父親和女兒之間的親情和思念才是核心,兒童在閱讀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共情,體驗到親人相守的可貴,但這類繪本并不多。再以“死亡”為例,市場上一些關于死亡主題的繪本基本都是國外引進的。例如日本的《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思考了愛與生命價值的關系,法國的《湯姆的外公去世了》用平靜安詳的畫面展示生命的消逝與心靈的治愈。市場上很少有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思維與這些話題相聯系,用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方式來表達對這些命題的思考的繪本,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中國的傳統文化蘊涵著許多人生智慧,對于這些文學母題,有其獨特的闡釋和解讀,創(chuàng)作者應當將這些文化內涵融入到創(chuàng)作中,讓兒童通過閱讀來感受、共情、排解、療愈,最終深化兒童的情感體驗。

      三、結語

      傳統文化如同一個豐厚的寶藏,等待繪本創(chuàng)作者去挖掘。這10年來,國內兒童文學的進步顯而易見,尤其在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之后,讀者對國內兒童文學的發(fā)展更具信心。在這樣大好的市場前景之下,市場亟須專業(yè)化的創(chuàng)作者和編輯團隊。高質量的兒童繪本有賴于真正關懷兒童、懂得兒童的人才共同努力。

      (作者單位: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

      猜你喜歡
      繪本兒童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繪本
      繪本
      繪本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中國三峽(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繪本
      武穴市| 都江堰市| 哈尔滨市| 什邡市| 法库县| 湖北省| 农安县| 牡丹江市| 鄂州市| 江山市| 古蔺县| 上饶市| 达尔| 靖宇县| 吉水县| 且末县| 邯郸县| 天津市| 浪卡子县| 田东县| 岳池县| 洛浦县| 应城市| 青河县| 盐池县| 肇东市| 项城市| 江源县| 页游| 福鼎市| 衡水市| 盐城市| 温宿县| 拉萨市| 嘉定区| 厦门市| 广西| 建宁县| 兴海县| 琼海市|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