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冬梅
(吉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結腸炎60例臨床研究
霍冬梅
(吉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目的分析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20例慢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治療組患者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湯聯(lián)合柳氮磺吡啶片治療,對照組患者僅采用柳氮磺吡啶片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臨床痊愈36例(60.00%),總有效率91.67%;對照組臨床痊愈20例(36.66%),總有效率71.67%。治療組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湯聯(lián)合柳氮磺吡啶片治療慢性結腸炎標本兼治,顧慮全面,可以進行全身的調(diào)理,雖然取效緩慢,但不良反應少,且療效鞏固,值得推廣。
慢性結腸炎;柴胡桂枝干姜湯;柳氮磺吡啶片;療效
慢性結腸炎是指反復性、多發(fā)性、慢性以乙狀結腸、直腸及結腸為發(fā)病部位。是由于結腸因各種致病因素綜合造成腸道的炎性潰瘍、出血、水腫等病變。癥狀大多數(shù)發(fā)生在左下腹疼、里急后重、便秘、腹瀉、時便下黏液、或泄瀉交替性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纏綿下斷、時好時壞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痛苦。慢性結腸炎屬于中醫(yī)學 “久瀉”、“腹瀉”的范疇,發(fā)病的原因主要是脾虛而失去正常運化功能所造成的。如果是由于情緒波動即出現(xiàn)腹瀉者,為“肝氣犯脾”;若每天早上都需排便的,這樣患者為“脾腎兩虛”[1]。中醫(yī)在治療上需分別采取溫補脾腎、疏肝健脾和溫健脾陽的對策,佐以澀腸止瀉藥物,標本兼治,一般情況下能取得理想的療效。本文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湯聯(lián)合柳氮磺吡啶片治療慢性結腸炎患者,觀察其臨床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結腸炎患者共有120例,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60例。治療組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28例,年齡18~49歲,平均年齡為(31.65 ±0.86)歲,病程為1~3年,平均病程為(2.02±0.67)年;對照組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有26例,年齡19~48歲,平均年齡為(31.82 ±0.69)歲,病程為1.5~3.5年,平均病程為(2.32±0.71)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方面均無顯著的差異性(P>0.05),故具有可比性。
慢性結腸炎診斷標準:①臨床表現(xiàn)反復發(fā)作或有持續(xù)性的黏液血便,腹瀉便秘,腹痛,或二者交替發(fā)生,同時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口腔、關節(jié)、眼、脾、肝等全身癥狀及腸外表現(xiàn);②進行結腸鏡檢查時候發(fā)現(xiàn)黏膜有多發(fā)性淺潰瘍,黏膜粗糙,并且有出現(xiàn)充血、水腫的現(xiàn)象,腸黏膜出現(xiàn)炎細胞浸潤,腸黏膜病變突出,色澤發(fā)黑[2]。
1.2 治療方法
1.2.1 柴胡桂枝干姜湯聯(lián)合柳氮磺吡啶片治療(治療組):柴胡桂枝干姜湯見于《傷寒論》第147條,藥物組成:柴胡24 g,天花粉(瓜蔞根)12 g,桂枝9 g,黃芩9 g,牡蠣6 g,炙甘草6 g,干姜6 g。上7味中藥水煎服,以水2000 mL,煮取1000 mL,去渣,再煎取500 mL每日早中晚一劑,7 d為1個療程,連服6個療程。柳氮磺吡啶片用量:初劑量為一日2~3 g,分3~4次口服,無明顯不適量,可漸增至一日4~6 g,待腸病癥狀緩解后逐漸減量至維持量,一日1.5~2 g。
1.2.2 采用柳氮磺吡啶片治療(對照組):采用柳氮磺吡啶片用量:初劑量為一日2~3 g,分3~4次口服,無明顯不適量,可漸增至一日4~6 g,待腸病癥狀緩解后逐漸減量至維持量,一日1.5~2 g,10 d為1個療程,連服3~4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①臨床痊愈:每日排便次少于2次,大便癥狀都正常,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結腸鏡檢查所見血管紋理清晰,腸黏膜無炎細胞浸潤,腸黏膜病變消失,色澤正常;腺體無異常,隨訪無復發(fā)。②有效:臨床癥狀減輕,結腸鏡檢查示黏膜病變好轉。③無效:上述實驗室檢查結果與臨床表現(xiàn)均無明顯改善或加重??傆行?臨床痊愈+有效×100%[3]。
治療組臨床痊愈36例(60.00%),有效19例(31.67%),無效5例(8.33%),總有效率91.67%。對照組臨床痊愈20例(36.66%),有效21例(35.00%),無效17例(28.33%),總有效率71.67%。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P<0.05。
慢性結腸炎在祖國醫(yī)學屬“泄瀉”范疇,主要病變在于脾胃與大小腸,關鍵在脾胃虛弱,濕邪致病,發(fā)為泄瀉[4]。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湯一是黃芩、柴胡,清解少陽邪熱,以除少陽半表半里未盡之邪。二是天花粉、牡蠣、桂枝、干姜功能和解少陽、生津化飲以治飲結津傷,干姜、桂枝溫通化飲,牡蠣、天花粉、生津散結。三是炙甘草和中,調(diào)和諸藥。三組藥物相合,既有和解少陽之功,又有溫陽生津之效。寒溫并用,攻補兼施。藥證相符,則少陽得和,樞機暢達,諸證悉除。本研究聯(lián)合西藥柳氮磺吡啶片,該藥為磺胺類抗菌藥。腸壁有較長時間停留,起到免疫抑制與抗菌消炎作用,本組治療結果研究組臨床痊愈36例(60.00%),總有效率91.67%;對照組臨床痊愈20例(36.66%),總有效率71.67%,治療組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選擇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故取得滿意療效。
[1] 彭宏順.中西醫(yī)結合辨證分型治療慢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11):102-103.
[2] 吳長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結腸炎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1):135-136.
[3] 姚鳴.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1):152-153.
[4] 沈洋,辜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結腸炎36例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4,27(11):172-173.
R256.3
B
1671-8194(2016)33-01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