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政治訪談中的元語用意識探析

      2016-02-15 03:26:12張蕓菲
      棗莊學(xué)院學(xué)報 2016年6期
      關(guān)鍵詞:被采訪者層面交際

      張蕓菲

      (棗莊學(xué)院大學(xué)英語教學(xué)部,山東棗莊 277160)

      ?

      政治訪談中的元語用意識探析

      張蕓菲

      (棗莊學(xué)院大學(xué)英語教學(xué)部,山東棗莊 277160)

      元語用意識是交際者不斷進行語言選擇時自我意識的反應(yīng),并且這種意識會通過對語言的指導(dǎo)與調(diào)控,在語言層面留下語言標示。因為政治訪談具有模糊性、回避性和政治敏感性,所以本文選擇在此語境下探討元語用意識是如何指導(dǎo)和調(diào)控語言結(jié)構(gòu),并幫助訪問者和被訪問者實現(xiàn)各自特殊的交際目的。

      元語用意識;政治訪談;語言標示

      一、引言

      “由于我們大腦和世界兩方面的動態(tài)特征,每一個語言符號都具有潛在的模糊性。”[1](P135)造成語言模糊性的原因有二:一種是語言本身的模糊性,即語義模糊;另一種是交際者使用的語言手段,有意使語言變得模糊從而達到交際目的,即語用模糊。本文中的元語用意識 (metapragmatic awareness) 則屬于語用模糊的范疇,是動態(tài)的大腦有意識的指導(dǎo)和調(diào)控語言選擇的過程。

      Hymes[2]提出了“言語事件”這一概念,認為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下,交際者會使用不同的交際方式。因此要分析元語用意識,就要在特定的文體下具體分析。而政治訪談作為一種特殊的交際環(huán)境,有著信息交換和廣告的共時性,也就決定著交際中雙方會有高度的元語用意識進行合適的語言選擇。因此,本文以政治訪談為依托,分析交際者在操縱語言時是如何通過較高的元語用意識在語言層面留下痕跡的,并進而揭示元語用意識所產(chǎn)生的語用效應(yīng)。

      二、元語用意識

      語言使用者在作出語言選擇時,總會或多或少的根據(jù)交際場景和交際目的作出不同的語言選擇,即使所要表達的語義內(nèi)容是相似的。這種有意識的選擇會反映在所有的語言選擇過程中,是語言使用者自我意識的反映,屬于意識的范疇,又由于發(fā)生在語言選擇之前,卻也會存在于語言使用層面,因此Verschueren[3]稱之為“元語用意識”。元語用意識的強弱程度會指導(dǎo)和調(diào)控語言選擇,因此留下的語言痕跡的明顯程度也不同。當(dāng)交際者有著特殊的交際目的時,他在語言選擇時會有較高程度的元語用意識,此時語言層面將會有明顯的語言痕跡,反之亦然。這種語言痕跡也被稱為語言標示,會體現(xiàn)在在語音、詞匯、句子和文本等語言的各個層面。

      三、政治訪談中的元語用意識

      (一)政治訪談中元語用意識研究的必要性

      訪談是當(dāng)今社會傳播信息的一種重要方式,像政治家、演員、運動員等有聲望的人都希望可以通過訪談節(jié)目把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傳播給大眾,因此訪談被認為是一種制度化的“人際互動” (human interaction)[4](P273), 目的是讓采訪者通過提問的形式盡可能的從被采訪者那里得到有價值的信息。而政治訪談,作為訪談的一種特殊形式,當(dāng)然也包含訪談的諸多特點,例如公眾的背景環(huán)境,話輪替換的交流方式,特定的交際目的等。但在政治訪談中,因為被采訪者的特殊身份,交際者談?wù)摰脑掝}通常是關(guān)于國內(nèi)外政事、軍事、選舉等政治敏感話題,Clayman[5](P48~75)因此表明政治訪談越來越趨向于廣告形式。在政治訪談中,采訪者通常會提出具有挑戰(zhàn)性和敏感的問題,而被采訪者需要仔細斟酌話語,才可以在公眾面前既能合適的回答問題也可以保留良好的自身形象。

      Thomas[6]曾提出政治家實現(xiàn)交際目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語言變得具有模糊性和回避性。在政治訪談中,政治家會遇到有挑戰(zhàn)性的和敏感的政治話題,為了不使公眾失望,他們會使用一些更加合適的和靈活性的表達方式來達到交際目的。因此,交際雙方在斟酌用語時,會有較高程度的元語用意識來指導(dǎo)和調(diào)控,雖然語義內(nèi)容大致相似,但卻屬于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

      (二)語言標示—政治訪談中元語用意識的“語言痕跡”

      政治訪談的播出形式通常是廣播或者電視,被采訪者則是具有一定身份的政治家,因此有著一定程度的嚴肅性;除此以外,政治訪談是以話輪替換的模式進行,因此元語用意識將不會在語音及文本層面上體現(xiàn)。下文將會從詞匯和句子兩個層面來分析元語用意識的“語言痕跡”。

      本文選取了CNN的“Larry King Live”和“Piers Morgan Tonight”兩個政治訪談節(jié)目的8次訪談記錄,被訪問者涉及到前任或現(xiàn)任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首相和國務(wù)卿。

      1.語言標示在詞匯層面

      “人類選擇性/主觀性看世界的心理機制也扮演了同謀的角色,使得詞義比所謂的古典范疇要豐富得多。每一詞義都構(gòu)成了典型和邊緣之間的連續(xù)體,每一詞義都在范疇邊界處產(chǎn)生了含混或模糊”[1](P138~139),正是由于這種含混或模糊,使得說話者可以在表達同一語義內(nèi)容的時候,運用較高的元語用意識進行合適詞匯選擇,來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在政治訪談中,作者通過語料分析,這種詞匯運用手段主要體現(xiàn)在上義詞、不定代詞和模糊限制語這三個方面。

      A.上義詞

      交際者在明卻知道下義詞 (hyponym)的情況下, 而故意使用上義詞 (superordinate), 此時上義詞的使用就是交際者在較高的元語用意識的調(diào)控下,為實現(xiàn)某種交際目的,而故意使詞義變得模糊的手段。在政治訪談中,交際者趨向于有意的使用上義詞代替明確的下義詞,來保留一些不想讓聽眾知道的信息,以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下文例子中,分析的詞匯或句子均加粗。)

      (1) King: Do you personally, Mr. President, like having foreign troops on your soil?

      Karzai: Well, foreign troops as foreign troops as a force of occupation, as a force that comes to dictate to us, as a force that comes to go around our country without the will of Afghan people, of course not, never. But a coalition of the Afghan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Afghan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wards a noble objective of security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and rebuilding and security for Afghanistan, that is something we welcome, and we have accepted the pres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Afghanistan in that name and in that spirit.

      (http://transcripts.cnn.com/TRANSCRIPTS/1010/11/lkl.01.html)

      在這段對話中,“foreign troops” 和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都屬于上義詞。二者在此語境下都指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特指美國政府。King作為美國人,也是訪談節(jié)目的主持人用“foreign troops” 而不是American government 隱晦的把這種軍事侵略轉(zhuǎn)移到了北約組織上,維護了美國政府的面子。Karzai作為阿富汗總統(tǒng),想要強調(diào)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派遣軍隊駐扎阿富汗的目的是為了保衛(wèi)阿富汗領(lǐng)土安全和重建家園的,并不是軍事侵略,而是國際援助。通過使用 “international community”,他不僅為北約樹立了積極的政治形象,也維護的本國的領(lǐng)土完整。

      B.不定代詞

      不定代詞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只有在特定的語境中,才會有明確的指代。在政治訪談中,當(dāng)熱門話題被談及時,通常會有面子威脅行為,所以對于交際者來說,在較高程度的元語用意識的調(diào)控下,使用不定代詞來代替特定的人名,可以對不同的聽眾產(chǎn)生不同言外之力,因此話語變得模模糊糊,面子也得以保留。

      (2) King: What, Mr. Prime Minster, is the -how would you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 and President Medvedev? There are some who say the statement goes that you are Batman and he’s Robin.

      (http://transcripts.cnn.com/TRANSCRIPTS/1012/01/lkl.01.html)

      (3) King: Are you angry at British Petroleum?

      Obama: You know, I am furious at this entire situation, because this is an example of where somebody didn’t think through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actions.

      (http://transcripts.cnn.com/TRANSCRIPTS/1001/03/lkl.01.html)

      在例子2中,King使用 “some” 而不是某個人名,目的是讓普京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評論這件事情上,而不是關(guān)注誰說了這句話;同時用 “some” 也保留了此人的消極面子。在例子3中,奧巴馬用 “somebody” 代替BP(英國石油公司),因為他想中和對于BP的批評。作為美國總統(tǒng),他應(yīng)當(dāng)充分考慮兩國的形象和同盟關(guān)系,間接的指出實施者,保留的對方的面子。

      C.模糊限制語

      Lakoff[7](P458~508)把模糊限制語定義為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詞語。當(dāng)交際者知道某一事物是無法明確判斷和定義時,大腦中會出現(xiàn)較高的元語用意識,他們會把這種詞匯添加物放到句子中,這樣就不會因為妄下斷論或未來的不可知而威脅到自己的面子。

      模糊限制語一般分為變動型的模糊限制語和緩和型的模糊限制語,前者如“幾乎”、“有點兒 ”、“可能”等,這類模糊限制語主要就話題的真實程度和涉及范圍對話題內(nèi)容做出修正;后者則不影響話題的內(nèi)容,說話人主要是通過它們就話題內(nèi)容做主觀的測度或提出客觀的依據(jù)等,如“據(jù)新聞報導(dǎo)”、“我猜想”等[8](P88)。無論哪一類模糊限制語,它們都有增強意義的不確定性的功能,反映出較高的元語用意識。

      (4) Joe Biden: He is a new guy. He ran on two things. One, that we are not handling the economy well and health care. And so I think that’s part of the shtick.

      (http://transcripts.cnn.com/TRANSCRIPTS/1011/18/lkl.01.html)

      (5) Joe Biden: We are about halfway there. We spent about half of that so far.

      (http://transcripts.cnn.com/TRANSCRIPTS/1011/18/lkl.01.html)

      “part of” 和 “about” 都屬于變動型模糊限制語。Joe Biden話語的真正意圖是批評參議員Scott Brown,因為Scott Brown曾揚言新政府在當(dāng)前就業(yè)形式中毫無建樹。但Joe Biden作為公眾人物,沒有直接在訪談中指責(zé)Scott Brown,而是添加了模糊限制語 “part of”,是為了弱化指責(z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達對受話者顯示尊重。例子5中連續(xù)使用兩個 “about”,因為Joe Biden并不確定工作已完成到何種程度,所以在量詞 “half” 前添加模糊限制語,以防止被糾錯。

      (6) Morgan: If you were still the British prime minister, would you be having pretty firm words with the Germans and saying come on, it’s time to step up.

      Blair: Well, I think everyone is having that dialogue. But I also understand the dilemma Angela Merkel had. I mean she’s someone I know well. She’s a—I think a great and formidable politician.

      (http://transcripts.cnn.com/TRANSCRIPTS/1207/25/pmt.01.html)

      例子6中 “I think” 屬于緩和性模糊限制語,用來強調(diào)這僅僅是個人觀點。被采訪者Blair已不是英國首相,因此他沒有權(quán)利去決定國家大事;他在表達觀點時,多次用了模糊限制語,來盡可能的推卸對他所說話語的責(zé)任。

      2.語言標示在句子層面

      元語用意識也會出現(xiàn)在句子上,主要體現(xiàn)在在間接回答,否定結(jié)構(gòu)和被動式三個層面上。

      A. 間接回答

      Sandra Harris[9]曾提出當(dāng)與其他的問題回答者相比較時,政治家會使用較高比例的間接回答。在政治訪談中,被采訪者為了既給出合適的回答又同時保留面子,通常會有意的使語言變得模糊,而在這過程中,會有較高的元語用意識的參與。

      (7) King: No matter what a poll says?

      Obama: You know what, 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 is that given everything we’ve gone through, my poll numbers are doing all right.

      (http://transcripts.cnn.com/TRANSCRIPTS/1001/03/lkl.01.html)

      (8) Morgan: Could you win with her do you think?

      Rice: -- I have—no—I d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http://transcripts.cnn.com/TRANSCRIPTS/1101/19/pmt.01.html)

      例子7當(dāng)時的背景是奧巴馬的選票數(shù)比較低,而King則詢問奧巴馬是否因此而感到沮喪。奧巴馬以間接的回答方式,既使答案顯得得體,也不至于使自己太過尷尬。他的意思是盡管選票數(shù)不高,但他已盡力去服務(wù)美國大眾了,人們總會看到的。

      而在例子13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Rice剛開始想回答 “I have no idea”, 但隨后換成了間接回答。Morgan問Rice如果她是副總統(tǒng)候選人,是否可以競爭過Sarah Palin。但這只是一個假設(shè),作為公眾人物,不管回答是與否都會傷及對方或自己的面子,因此Rice用間接回答的方式巧妙地避開了敏感問題。

      B. 否定結(jié)構(gòu)

      當(dāng)回答問題時,否定結(jié)構(gòu)的使用可以表達不同的真值條件,比如例9,Morgan詢問如果美國采取軍事手段,他是否會支持。Netanyahu則用否定句表達好幾層意思,即有可能支持,有可能中立,但不會反對。因為以色列的經(jīng)濟軍事是由美國幫助的,所以他不會公開反對美國的決定,但侵害他國領(lǐng)土主權(quán)是國際社會不允許的,因此Netanyahu選擇否定句的形式達到交際目的。

      (9) Morgan: If America decided to take military action, would you support that?

      Netanyahu: Certainly wouldn’t be against it.

      (http://transcripts.cnn.com/TRANSCRIPTS/1103/17/pmt.01.html)

      C. 被動式

      被動式的主要特點之一是可以省略句子的施事者。在政治訪談中,交際者可以利用被動句,把觀眾的注意力放在句子本身的含義上,而不是誰做了這件事。比如例句10,根據(jù)具體的語境,可以得出實施者是美國政府。一方面,Ahmadinejad想批評美國政府對一些國家領(lǐng)土主權(quán)的侵犯;另一方面,作為伊朗總統(tǒng),正在接受美國媒體的采訪,他需要對美國政府和人民展示尊敬和友好的態(tài)度,因此被動式是一個絕好的方式讓句子變得模模糊糊,產(chǎn)生不同的語用效應(yīng)。

      (10) Ahmadinejad: I like to ask you, if in a country someone’s rights are violated, they are oppressed, assuming that your assumption, your statement is correct, does that imply that they can go and occupy another land?

      (http://transcripts.cnn.com/TRANSCRIPTS/1009/22/lkl.01.html)

      四、元語用意識在政治訪談中的使用效應(yīng)

      元語用意識反映出交際者在作出語言選擇時很強的交際意圖,大多會在語言層面留下語言標示。從整體上來講,這些語言標示一般有兩種功能:一種是幫助確定語言形式與語境之間的關(guān)系,另一種是為聽話人提供與當(dāng)時的言語活動相關(guān)的一些反身信息[10]。元語用意識及其語言標示對語言使用過程中意義的生成與協(xié)調(diào)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訪談中,交際雙方為采訪者和被采訪者。并且這種受局限的交際環(huán)境,決定著采訪者的任務(wù)是拋出話題,并從被采訪者那里得到公眾所想知道的信息;而被采訪者的回答必須同時滿足采訪者和公眾的需求。因此交際雙方所產(chǎn)生的元語用意識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對于采訪者來說,這種較高程度的元語用意識是為了控制話題走向及轉(zhuǎn)移聽眾對其話語中敏感部分的注意力;而對于被采訪者,這種元語用意識的產(chǎn)生是為了同時實現(xiàn)兩個交際目標,即給予滿意的答案和保持公眾形象,因此,總結(jié)來說,這種元語用意識的產(chǎn)生在政治訪談中具有合適性、表面合作性和表面真實性的語用效應(yīng)。

      五、結(jié)語

      說話人的元語用意識在交際者實現(xiàn)交際目標的過程中起著指導(dǎo)和調(diào)控作用,而且這種認知作用在語言結(jié)構(gòu)層面都留下了明顯的痕跡,這些語言痕跡則都屬于元語用意識的語言標示。在政治訪談中,因為交際雙方受到特定環(huán)境、身份等的影響,采訪者和被采訪者在交流中,會產(chǎn)生較高程度的元語用意識,具體表現(xiàn)在詞匯和和句子層面。但是元語用意識對語言的選擇和調(diào)控并不是自發(fā)的或與生俱來的,是語言順應(yīng)的結(jié)果,是交際者順應(yīng)不同的物理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的結(jié)果,因此對于日后這方面的研究,也是很有意義的。

      [1]趙彥春. 認知詞典學(xué)探究[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3.

      [2]Hymes, D.. The Ethnography of Speaking. Ed. T. Gladwin & W. Sturtevant. N.p.: N.P., 1962.

      [3]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Esaiasson, P., & Moring, T.. Codes of Professionalism: Journalists versus Politicians in Finland and Sweden[J].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994,(9).

      [5]Clayman, S. E.. News Interview Opening: Aspects of Sequential Organization[C]. Broadcast Talk. Ed. P. Scannell.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1.

      [6]Thomas, Jenny. Meaning in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1995.

      [7]Lakoff, G..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 1973,(2).

      [8]何自然. 語用學(xué)探索[M]. 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3.

      [9]Harris, Sandra. Evasive Action: How Politicians Respond to Questions in Political Interviews[C]. Broadcast Talk. Ed. P. Scannell.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1.

      [10]吳亞欣. 語用含糊的元語用分析[J]. 暨南大學(xué)華文學(xué)院學(xué)報, 2002,(1).

      [責(zé)任編輯:呂 艷]

      2016-09-11

      2015年度棗莊學(xué)院校級科研基金——青年項目(項目編號:2015QN20)的階段性成果。

      張蕓菲(1988-),女,山東棗莊人,棗莊學(xué)院大學(xué)英語教學(xué)部助教,碩士,主要從事語用學(xué)和話語分析研究。

      H030

      A

      1004-7077(2016)06-0061-05

      猜你喜歡
      被采訪者層面交際
      江陰市三個層面構(gòu)建一體化治理重大事故隱患機制
      情景交際
      淺談在采訪中怎樣與被采訪者有效溝通
      記者搖籃(2021年10期)2021-11-27 01:40:51
      交際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淺談新聞采訪中的提問技巧
      記者搖籃(2020年7期)2020-08-18 12:16:51
      情感引導(dǎo)在人物新聞采訪報道中的作用研究
      傳媒論壇(2018年16期)2018-03-28 14:40:22
      健康到底是什么層面的問題
      高三化學(xué)復(fù)習(xí)的四個“層面”
      策略探討:有效音樂聆聽的三層面教學(xué)研究(二)
      淺析電視新聞采訪方法及原則
      視聽(2015年3期)2015-04-11 13:32:16
      鹿邑县| 关岭| 白山市| 惠州市| 宜丰县| 洛宁县| 武胜县| 闵行区| 伊春市| 青铜峡市| 三明市| 安乡县| 宣汉县| 鹤山市| 慈利县| 梁河县| 博客| 延吉市| 宝鸡市| 常德市| 云阳县| 双江| 黑龙江省| 三门县| 成安县| 资兴市| 宁蒗| 丹寨县| 报价| 五指山市| 无锡市| 宁河县| 普安县| 鄄城县| 琼结县| 琼海市| 玉树县| 天长市| 黄平县| 宜阳县| 兴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