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鈞/文 李學(xué)開/評
尋到你的“精神花地”
張麗鈞/文 李學(xué)開/評
這個故事是我在TED講座上聽到的。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羅西·格里爾,身高1.96米,體重136公斤。他是美國的一名橄欖球隊員,效力于洛杉磯公羊隊。他和他的隊友所向披靡,對手無不膽寒。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彪形大漢,卻有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愛好——他酷愛刺繡!在激烈的比賽之余,羅西就無限享受地埋首于女紅。拋擲橄欖球的大手,安靜地捏著一枚繡花針,彩線在他的襟袖之間跳躍。有一張照片,拍的就是盤坐刺繡的羅西,他繡的是自己的一張臉。后來,他索性出了一本書,書名就叫《羅西·格里爾的男式刺繡》。講這個故事的人贊美羅西“心安理得地做真實的自己”,他號召人們順應(yīng)自我的“本真”做事,“擁抱心中那個3歲的自己”。
或許,羅西·格里爾這個在花生田里出生的男孩3歲時就對母親、姐姐的刺繡技藝著了迷。刺繡,這個羞澀的愿望伴隨著他的身體日漸長大,他溫柔地縱寵了這個愿望,讓它從夢境中走到了陽光下。一場場激烈的賽事,無異于一場場激烈的戰(zhàn)事,而羅西就在彌漫的硝煙中用花針為自己減壓,用彩線為生命著色。
不由想起了我的閨蜜改子。身為大學(xué)教授的她,也有一項遠(yuǎn)離自身性別與職業(yè)的愛好——木工。她的家就像一個木工作坊,到處彌漫著木香。她的作品擺得滿屋都是,床、箱、桌、椅,一應(yīng)俱全。她經(jīng)常得意地在微信上曬她的新作,每次都引來一片驚呼。因為我與改子是“發(fā)小”,我知道她家的鄰居就是個木匠。她是玩著刨花長大的——是不是,3歲時她就開始做 “木匠夢”了呢?將一塊呆頭呆腦的原木變戲法般地變成一件實用又漂亮的器物,這個美好的夢一直追著她,直到她有能力用自己的雙手將一只小板凳從一段原木上成功刨出……
手拿花針、彩線的羅西是帥氣的,手持刨子、鋸子的改子是美麗的。我問自己,我還能不能想起心中那個3歲的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還會給她嗎?我還能給她嗎?是誰,偷走了我們的“本真”,然后,將一些原本遭我們厭棄的東西作為禮物強行塞進了我們?nèi)松谋衬??我們離那個專心致志在后院采一下午蒲公英的自己越來越遠(yuǎn)了,我們離那個在雨后水洼中瘋癲跑跳濺了滿身滿臉泥點子的自己越來越遠(yuǎn)了。神不知鬼不覺地,我們就聰明地將自己的夢想悄悄挪到了金子的旁邊,挪到了冠冕的旁邊,挪到了掌聲的旁邊……我們不能容忍自己在“低性價比事件”上耗費生命,凡事掂量,凡事權(quán)衡,凡事追求利益最大化。
我們從沒有想過,這樣對自我的巧取豪奪,原是對生命的一種辜負(fù)。我聽見有人在說,那好吧,我不追名逐利,我花天酒地我燈紅酒綠我聲色犬馬我醉生夢死,這不也是“順應(yīng)本真”嗎?呵呵,我只想提醒你:請不要玷污了3歲的自己。
如果你僥幸擁有了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你肯不肯攜自己進入一個無關(guān)功名、無關(guān)利祿、無關(guān)風(fēng)月的“創(chuàng)造性事件”?將自己的精神托付一片花地,將自己的心靈托付一片輕羽,芬芳著翩飛,嫻雅地尋覓,有詩有夢,無懼無憂……
(選自2016年第7期《半月談·品讀》)
[解 讀]羅西·格里爾在球場上所向披靡,在激烈的比賽之余,酷愛刺繡,繡出了精彩而充實的人生;“我”的閨蜜身為大學(xué)教授,在繁忙的教學(xué)之余,愛好木工,用靈巧的雙手刨出了美麗而詩意的人生。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純真的夢想,但隨著歲月的推移,許多人將自己的夢想丟進了“爪哇國”,在追名逐利中迷失了自我。作者在本文中為我們開出了一劑拯救靈魂的良方:尋找“精神花地”,詩意地棲息,這樣的人生才是幸福而快樂的人生,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作者單位:湖北省英山縣第一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