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亞清
(吉林省梨樹縣喇嘛甸鎮(zhèn)中心小學校)
淺談小學生作文材料的積累
◆管亞清
(吉林省梨樹縣喇嘛甸鎮(zhèn)中心小學校)
小學寫作教學一直都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大多時候學生都會覺得沒有材料可寫,那么如何解決這個“無米下鍋”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生作文材料的積累淺談幾點策略。
小學作文 積累 課內(nèi)外閱讀
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因為學生年齡小,說接觸的就是周圍的人和事,而對這些他們又缺乏仔細觀察,不留心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就是觀察了也沒能及時地積累起來,所以他們寫出的作文就內(nèi)容不具體,空洞。其次,小學生周圍有許多有意義或有趣的作文材料,作為老師的我們,就應引導學生以寫日記或寫片段的形式記下來。同時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在學校,參加學校的活動,應該把活動的重點、經(jīng)過,同學們的語言、神態(tài)、動態(tài)記錄下來。在社會生活中發(fā)生的事,可以把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都記錄下來。比如,星期天到集市上買東西時,可以留心觀察市場看到各色各樣、形形色色的物品,以及人們購物時的調價還價的過程都可以記錄下來進行積累。
我們要讓學生養(yǎng)成積累語言的好習慣,在課堂上把課本上的好詞、好語段記錄下來,可以仿寫練習。同時,我們也要讓學生養(yǎng)成博覽群書的好習慣,一些內(nèi)容健康的兒童圖書、報刊都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增長知識。比如說,在班級號召學生建立圖書角。舉行“捐一看十”的閱讀讀書活動。就是每個人捐一本書,全班就有幾十本。每一個月就舉行一次“捐一看十”的閱讀讀書活動。這樣就使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讀很多的課外書。滿足了學生讀書的胃口。也使學生都如獲珍寶,輪流閱讀。日久天長,學生都有所收獲。讓他們互相交流閱讀,擴大知識的儲備,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事實上,學生有了生活的積累,拿起筆來,不知怎么表達,這就說明積累語言材料的重要性。記得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魯迅曾在一封信中寫道這樣的話:“文字應該怎么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笨v觀古今中外,哪一個大作家不是由于大量讀書而讀寫的呢?因此,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多寫,從中積累語言材料。首先是要多讀書。我們課文本里的每一篇課文都是選自名家名篇,都是范文,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多讀、熟讀,從中學習一些恰當?shù)挠迷~,優(yōu)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斷,寫作上的技巧等。之后才有多種形式激勵學生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廣泛涉及各種題材,各種體裁的課外讀物,從中體會作者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字里行間充分感受祖國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情感魅力,學習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這樣學生從閱讀中獲得了大量的文字信息,長期積淀就為寫作奠定了基礎。
每年學生都有暑假和寒假,我們要讓學生利用這兩個長假也可以收集不少材料,暑假有些同學出外玩,就可以寫一些助人為樂的行為和自己的感受。作為農(nóng)村的孩子寫作素材比較多,如和父母一起參加夏收勞動,可以描寫農(nóng)村繁忙的夏收景象,也可以抒寫自己參加勞動的感受和體會。其次是夏天的景色也使人流連忘返。孩子可以去河里捉魚、游泳,夏夜看瓜地,有綠色的林子,有一望無際的田野,野花盛開的草地,夏日中午的蟬鳴。暑假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寒假的生活也其樂無窮;下雪了,堆雪人,打雪仗,溜冰,打野兔。只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多方面地收集寫作材料,就不愁沒有東西可寫。此外還要勤動筆。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睂o論是觀察到的,閱讀到的,還是做過的實踐活動以及親身感受,都應及時記錄下來,建立一個材料庫。也可以寫日記,也可以寫隨筆、記卡片等等,不過無論哪種形式都要練習寫上自己的見解,寫出自己的所知、所悟、所感。
積累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厚積而薄發(fā),這樣才能很好,做到游刃有余。要告訴學生,無論干什么,做什么事,都貴在堅持,因為只要堅持不懈的積累,就可能有所創(chuàng)造。我們要學生再有計劃的作文訓練中,持之以恒地積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細心體味和觀察,在自己的經(jīng)驗世界里自由都翱翔,放飛馳騁的想象,從個性出發(fā)去理解和評價生活,這樣的文章就獨具一格了。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白;獨創(chuàng)是作文的生命,學習和借鑒優(yōu)秀文章也可提高作文水平,但不能生搬硬套,一味模仿。
總之,我們讓學生從生活和課內(nèi)外閱讀中積累作文材料,是幫助學生寫好作文的重要途徑。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的學生養(yǎng)成堅持不懈積累作文材料的好習慣,久而久之,就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就會寫出好作文來。
[1]劉淑霞.如何指導小學生作文[J].中國商界,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