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熔亮
直面苦難的堅強,永不失信的堅守
夏熔亮
《賣白菜》是莫言的一篇小說(一說是散文)。它聚焦20世紀60年代的一段非常歲月,描寫了貧窮、饑餓的農(nóng)村苦難生活,刻畫了一位堅強、自尊、樸實、誠信的母親的形象,著重表現(xiàn)“賣白菜”這一事件帶給“我”的辛酸回憶和終生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讀這篇課文:
文章開篇就簡明扼要地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1967年冬天,我12歲那年,臨近春節(jié)的一個早晨”?!?967年”屬于社會環(huán)境描寫,交代了時代背景。翻查一下歷史就會知道,那是“糠菜半年糧”的饑荒年代。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的家庭自然也不能幸免。“冬天”“臨近春節(jié)”交代了時令,相當于到了年關;“早晨”交代一天當中的時辰,這些屬于自然環(huán)境描寫??傊?,開頭的這句環(huán)境描寫,為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設置了特定的時空舞臺,也為下文敘述“賣白菜”這一事件渲染了悲涼氛圍。
文章重點記敘了兩起矛盾沖突:一是“我”和母親之間的沖突,二是“我”與老太太之間的沖突。臨近年關,要置辦年貨,無奈手頭拮據(jù),母親猶豫再三,決心帶著僅剩的三棵白菜去趕大集?!拔摇蹦晟巽露蛔R愁滋味,一心只記得母親的諾言——留著白菜過年包餃子。對于母親突如其來的決定,“我”淚如泉涌,哀求爭辯,那種委屈、無奈以及對白菜的不舍之情可以想象出來。母親強忍淚水,一面嗔怪“我”(“這么大的漢子了,動不動就抹眼淚,像什么樣子?!”),一面為“我”擦去淚水,撫摸著“我”的頭,不住地安慰“我”。盡管對母親有一些腹誹,但“我”也只能接受“賣白菜”的現(xiàn)實。反復請求不成,一路飽受委屈,為下文“我”與老太太之間的沖突埋下了伏筆。老太太過于挑剔,一方面可能是天性使然,一方面可能是手頭拮據(jù)的緣故。她說白菜卷得不緊,還拽斷白菜根,撕扯菜幫子?!拔摇毙闹斜镏囊还稍箽庹裏o處可撒,不禁對眼前的老太太充滿了惡感,說話比較沖,“沒大沒小的”,甚至有意無意地多算了老太一毛錢。說是“有意”,可能是出于一種遷怒,一種報復;說是“無意”,是因為“我”剛剛學過乘法,演算未必熟練準確,確實也有算錯的可能性。但不管怎樣,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錢是鐵一般的事實,在當時可算是不可原諒的不道德行為,這直接推動了后文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我們種了一百零四棵白菜,賣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這三棵了……說好了留著過年的,說好了留著過年包餃子的……”“我”的這句訴說,間接地讓讀者了解到當時慘淡的家境。白菜的總數(shù)“我”記得一清二楚,最后的三棵白菜“我”念念不忘。預備留著過年包餃子的白菜,卻不得已要賣掉,這叫“我”情何以堪?這三棵白菜自然也就成了矛盾沖突的觸發(fā)點,引出了“我”和母親之間的沖突,直至后來“我”與老太太之間的沖突,故事情節(jié)因此而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人物形象因之而血肉豐滿,躍然紙上。尤其是最小的白菜,從播種的那一刻起,就和“我”結下了不解之緣?!拔摇笔煜に?,憐愛它,格外照顧它。收獲時它“卷得十分飽滿”,“我”和母親都欣喜不已?,F(xiàn)在它將被賣,“我”不舍,氣憤,無奈。半路上它不慎跌傷,母親心疼不已。干菜幫全被老太太撕光,“我”“心中感到陣陣憂傷”,以致產(chǎn)生報復念頭。這棵小白菜,就這樣左右著“我”的情感和行動,也牽引著母親的思緒;同時,小白菜的曲折經(jīng)歷也暗示了“我”的人生經(jīng)歷同樣曲折坎坷。
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動于中,往往發(fā)之于外,眼淚便是動情的最直接、最形象的表現(xiàn)。
1.“‘可是,您答應過的,這是我們留著過年的……’話沒說完,我的眼淚就涌了出來?!币粋€“涌”字,寫出“我”得知母親要趕大集賣白菜時難以抑制的痛苦和不舍,也有對母親不守諾言的不滿之情。
2.“母親的眼睛濕漉漉的,但她沒有哭”,此時母親應該是噙著淚水,她因不能讓孩子過年吃一頓白菜餡餃子而深深自責,痛苦不已;“沒有哭”表現(xiàn)出她直面苦難生活的堅強,不想以弱者的形象出現(xiàn)在兒子面前。
3.也許是因為背著簍子走了很遠的路力氣不夠,也許是因為心有怨氣“挨”著走路漫不經(jīng)心,“我”背上的簍子意外跌落下來,小白菜跳了出來,滾到路邊結著白冰的水溝里。母親十分生氣,打了“我”一巴掌,“我”哭著說“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連說兩句“我不是故意的”,運用反復手法,加上一個“真的”,可見“我”哭得很真誠,哭得很無辜。
4.“我”放學回家,看到母親“發(fā)呆”“眼睛紅紅”,可以推想母親一個人暗自垂淚很久,表現(xiàn)出她因“我”不誠信的行為在別人面前失去誠信與尊嚴的慚愧、痛苦。母親責怪“我”多算人家一毛錢,讓她丟了臉,“兩行眼淚掛在腮上”。饑餓、貧窮等物質上的困難母親可以承受,但她不能忍受人格上低人一等帶來的恥辱。母親的眼淚,對“我”產(chǎn)生了心靈上的極大震撼,讓“我”明白了即使處境再艱難也要永不失信于人的道理。
細節(jié)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表現(xiàn)人物細微復雜感情、暗示人物身份、反映社會風貌等最重要的方法。本文細節(jié)的分量雖輕,容量卻大,且富有表現(xiàn)力,能起到以小見大的作用。
1.文章第一段開篇交代環(huán)境之后,就集中筆墨對母親進行細節(jié)描寫。“苦著臉”“把目光抬高”“瞥一眼”“目光鎖定”“端詳著”屬于神態(tài)描寫,“時而揭開炕席的一角,掀動幾下鋪炕的麥草,時而拉開那張老桌子的抽屜,扒拉幾下破布頭爛線團”,翻來找去,依舊兩手空空,使讀者清楚地感受到母親在春節(jié)前既想賣掉白菜置辦年貨又想留下來給孩子包餃子吃的矛盾心理。這與北朝民歌《木蘭詩》開篇用“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的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木蘭的心事重重有異曲同工之妙?!皬母星楹臀镔|這兩方面來看,我們通常都會對自己的地位產(chǎn)生焦慮,這并不奇怪。”①是的,臨近春節(jié)物資匱乏使母親焦慮,自己食言要賣白菜,連過春節(jié)都不能讓兒子吃上白菜餡餃子,更讓母親揪心。此時的母親是一個多么尷尬的角色啊!
2.“我”淚如泉涌地請求母親不要賣掉白菜,遭到母親嗔怪之后,母親又“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臉上的淚水”“用粗糙的大手撫摸著我的頭”,這一連串的動作描寫,猶如一組慢鏡頭,定格成溫馨的畫面,表現(xiàn)母親對“我”嚴厲管教之余又不失慈愛,懂得及時安慰孩子,溫暖孩子那顆受傷的心。
3.小白菜歷經(jīng)磨難終于長大,母親“拍打著”的動作,“你看看它,你看看它……”的重復性語言,加之“臉上洋溢著珍貴的欣喜表情”,細致入微刻畫了母親的形象,為悲苦的生活增添了一絲亮色;表現(xiàn)了母親對勞動成果的珍惜,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在這一點上,母子二人找到了感情上的契合點。
4.老太太是另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手指“彎曲”“枯柴一樣”,“撇著嘴”,傳神的外貌描寫,活靈活現(xiàn)地刻畫出一個風燭殘年、瘦骨嶙峋的老嫗形象?!胺瓌又薄爸鹂玫卮林薄白唷薄八撼吨币幌盗锌量?、麻利的舉動,表現(xiàn)了老太太精明而又愛挑剔的性格特征,一方面通過拽菜根、撕菜幫來達到減輕白菜重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又通過貶低白菜的質量(“說我們的白菜卷得不緊”)來達到討價還價的目的。
5.經(jīng)過一番爭執(zhí),小白菜終于賣出去了,老太太付錢時,“從腰里摸出一個骯臟的手絹,層層地揭開,露出一沓紙票,然后將手指伸進嘴里,沾了唾沫,一張張地數(shù)著”?!皩訉拥亟议_”極言老太太錢藏得很嚴實,很用心,側面表現(xiàn)錢來之不易;“手指伸進嘴里,沾了唾沫”活畫出當時眾多農(nóng)村人數(shù)錢之前用手指蘸唾液的習慣性動作;“一張張地數(shù)著”寫出了極度貧困中老太太對每一分錢的重視和謹慎。
英國作家特羅洛普提出,小說藝術的偉大之處在于小說家通過塑造真實的人物形象感動讀者,“引發(fā)淚水”,最終揭示“關于人的真理”②。莫言是個擅長講故事的作家,《賣白菜》一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強,讀來使人仿佛穿越時空,與文中主人公一起經(jīng)歷了那貧窮、饑餓的困苦生活。屋里簡陋的陳設,“我”的苦苦哀求,母親的聲淚俱下,這些極富沖擊力的畫面,讓人不禁掬一把同情的淚水,潛移默化中更增添了“窮且益堅”、誠信立身的勇氣。
①[英]阿蘭·德波頓:《身份的焦慮》,陳廣興,南治國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9月版。
②申丹,王麗亞:《西方敘事學:經(jīng)典與后經(jīng)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版第54頁。
[作者通聯(lián):江蘇興化市楚水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