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明
閱讀題是語文教學的糟粕
江文明
恕我孤陋寡聞,自閱讀題出現(xiàn)在語文試卷以來,似乎還沒有懷疑它并堅決反對它的人。新修訂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依然強調(diào)要發(fā)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本來沒有錯。然而正是這樣的要求,使人們徹底失去了懷疑閱讀題的不合理性、不科學的意識。遺憾的是,本指多讀多背、博覽群書的“讀”,一直被狹隘、片面地當作閱讀訓練,以致學生課外閱讀匱乏,視野狹窄,對語文缺乏興趣等??梢哉f,與其它題型相比,閱讀題是最繁瑣、最耗人心智而學生練得最多卻又最低效的題目,它是語文教學最堂而皇之的糟粕,必須予以徹底摒除。
說這樣的話,或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然而事實正是如此。閱讀題成為了語文教學的高級“陷阱”,在高揚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大旗下,它牢牢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既支配著廣大教師,又讓學生疲于應(yīng)對,還擠占了他們大量用于學習其它語文知識的時間,嚴重阻礙了語文的健康發(fā)展。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訓練被視為重頭戲。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預(yù)設(shè)的問題啟發(fā)、引導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還在課后分發(fā)大量的習題給他們做,以期收到適意的教學效果,可是結(jié)果卻往往不如人意。
1.實質(zhì)是玩弄文字游戲
一般而言,高考閱讀題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兩種。從出題者的設(shè)計來看,客觀題是讓學生選一項對或錯的答案,而錯誤的原因很多,譬如“張冠李戴”,把文本中的“李白”換成“王維”,“唐朝”換成“宋朝”;或者“范圍不明”,對原文論述內(nèi)容的范圍隨意擴大或縮?。换蛘摺盁o中生有”,選項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無法推斷出來;或者“強加因果”,把文本的“因”“果”關(guān)系顛倒過來;或者“已然”與“未然”倒置……其實,這無非檢查學生有沒有認真閱讀或者有無某種判斷意識而已,有多少含金量可言?如果說客觀題幼稚低下,主觀題也好不到哪里去。誰都明白,假如題目出得太難,學生都不會做,那這樣的出題毫無意義;假如出得太簡單,誰都答得對,也沒有意思;唯一的做法就是盡量做到難易適中,以區(qū)別學生理解能力的強弱。這些道理看起來非常正確,但是其中的可笑成分無法遮掩它的愚人本質(zhì)?!?009年網(wǎng)友周云(化名)發(fā)表在《中國青年報》上的《寂靜錢鐘書》被選為福建高考語文閱讀題,以她文章出的題目總共三道,她自己試做了一下題,總分15分,她在博客里說:‘除了第一個選擇題確定可以拿1分外,其余全錯。出題老師比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寫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寫作時根本沒有想到的內(nèi)涵都表達出來了?!雹佟?0后作家韓寒也曾做過據(jù)自己文章《求醫(yī)》一節(jié)命制的中學語文閱讀題,8題只對了3題,甚至他還選錯了‘劃線句子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雹谠囅胍幌?,作者尚且無法答好自己的文章,其他人還能答好?所以,僅從這一層面來講,語文閱讀題純粹是玩弄文字游戲,愚弄思想單純的學生的,可謂荒唐至極。我們經(jīng)常聽到“學生的閱讀能力很弱,閱讀題失分太多”的論調(diào),其實,這是他們站著說話不腰疼,閱讀題本質(zhì)上是讓所有學生去猜出題老師的心思,按出題者預(yù)設(shè)好的詞句組織答案。假如叫學生設(shè)計題目,然后由老師甚或?qū)<襾碜?,豈不照樣考倒他們?
雖然許多人對主觀題存在的非議已有警覺和反省,但仍然沒有人考慮過閱讀題要撤除的必要性。相反,為了“糾正”它的不合理性,近幾年出題人還煞有介事地再設(shè)置了一道讓學生自圓其說的題目。說實話,這道題不會很難解答,只要言之成理,不要出現(xiàn)錯別字,也不要出現(xiàn)病句,就可以得到高分??墒沁@樣的題目真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其實,只要智力正常,任何一個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閱歷和思想認識適當發(fā)揮。
更具諷刺意義的是,個別不做或很少做閱讀題的學生,在平時考試甚至是高考中得分與經(jīng)常做題訓練的學生相差無幾,有的還更高;為了避免所閱讀文章原作者的“刁難”,有些人還曾直接“指導”高三一線教師說,“你們不要做還活著的作家的題目,要做就做已故作家的題目,到時就可以‘死無對證’?!比绱嘶奶?、可笑且自欺欺人的題目,難道還要讓它繼續(xù)“生存”下去?可以說,閱讀題考試是語文最大的不公。
2.耗時最長卻最低效
語文老師都知道,閱讀題訓練的時間最長、強度最大。自小學一年級起,學生就開始做閱讀題了,平時練,考前強化練,一直練到高三。在12年的訓練中,他們不知完成了多少道閱讀題,也不知耗費了多少精神,可最終的結(jié)果還是不夠理想。平時,教師們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拼命做題,而每次考試老師們都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似乎不大會思考問題,組織的答案也五花八門,跟參考答案的意思相距甚遠。盡管現(xiàn)在提倡文本多元解讀,但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答案還是會被閱卷老師否定的。以廣東高考為例,“2010年必考閱讀題15分,文學類平均得6.92分,實用類7.47分;而之前三年的實用類分別為5.78分、6.11分、7.57分”③;再搜索百度查看發(fā)現(xiàn),2011年文言總分12分,考生平均得到5.58分,文學類則平均得4.61分,實用類8.5分。從這些數(shù)據(jù)來看,學生閱讀題的得分幾乎不忍直視,多為不及格。不僅廣東如此,縱觀歷年來的情況,全國各省大體相似。
如果細心觀察可見,閱讀題考試有一種現(xiàn)象,中等生的平均分與優(yōu)秀生的相差無幾。這一方面讓不少學生對閱讀題感到無奈與排斥,以為語文不好學,而且還乏味,使之逐漸淪為邊緣學科;另一方面也許多人誤認為語文科比較拉不開分數(shù)的距離,不大愿意把時間花在語文上,致使中學語文長期處在“積貧積弱”的困境中。
3.直接影響考試寫作
高考作文為60分(之前有的70分),占語文科總分150分的五分之二,其重要性無需贅言。長期以來,人們很少思考到底是什么因素導致學生寫作時間不夠,只是憑直覺認為時間不夠很正常,因為考試就要限定時間的,在有限的150分鐘內(nèi)要完成150分的題目,自然要求考生應(yīng)注意速度,講究答題技巧。這些想法一直蒙蔽著人們。殊不知,真正導致高考作文時間不夠的是閱讀題。閱讀題有現(xiàn)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現(xiàn)代文閱讀又分為客觀題型、主觀題型(后來再增加一類,讓學生選做)。為了順利答好閱讀題,學生們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根據(jù)客觀題出題的特點,用心搜檢線索,比對、篩選信息;還在主觀題中拼命琢磨句子上下文的語境,理解句意,組織答案??墒墙Y(jié)果大多數(shù)學生的得分不盡如人意。而這一“吃力不討好”的考查,卻直接消耗了作文的考試時間。
寫作,本是復雜的腦力勞動,融合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最需足夠的時間去保證。可事實是,能給學生留下的作文時間僅僅一個小時左右。一小時能寫出什么好文章?不要說學生,就是作家也不大可能。許多作家寫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不僅需要花費一兩個小時,而且常常還要修改多次。作家尚且如此,何況是普通學生呢?60分的作文,要在一個小時左右完成,而且?guī)缀鯖]有什么修改,這樣的文章會好嗎?
江蘇有位語文教師提出高考要多給作文一些時間,甚至建議單獨考,以保證學生有較為充足的時間去寫一篇質(zhì)量更高的作文,但他沒有深入分析作文時間不夠有無試卷設(shè)置不合理的問題,特別是閱讀題存在是否合理的問題。如果將閱讀題撤出語文試卷,讓它早日壽終正寢,那么作文時間不夠的問題將迎刃而解。
綜上所述,閱讀題的弊害可見一斑。然而,現(xiàn)在有誰真正質(zhì)疑它存在的不合理性?或許在許多人心目中,閱讀題是“高大上”的題目。
許多人經(jīng)常指責語文教師將好好的一篇文章肢解得支離破碎,并把這一問題歸結(jié)為他們教學方法僵化、傳統(tǒng),不懂創(chuàng)新。殊不知,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源正在閱讀題。為了讓學生答好閱讀題,教師就在講課文時無所不用其極地肢解文本,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于是課堂就出現(xiàn)了上述情況。假如閱讀題從此不再出現(xiàn)在試卷上,那么語文課必將變成美文鑒賞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必將得到更好地提升。
習近平主席說過:“身體已經(jīng)進入21世紀,思維模式就不要停留在過去?!边z憾的是,從來沒有人意識到語文試題的重復性有多嚴重,閱讀題考查的要點或能力要求與其它多種題型重疊,比如給新聞“擬標題”、寫一句話新聞,以及“時文評說”等。因此,必須改革語文試卷結(jié)構(gòu),用那些綜合性和可操作性強又簡便易行的題目來替代閱讀題。
1.給新聞擬標題
2.時文評說
作為一種考查學生分析、歸納或概括等綜合思維素養(yǎng)和文字組合表達能力的題目,時文評說的功效與閱讀題相似,因為閱讀量小,作答更省時省力,學生不會像做閱讀題那樣忐忑不安,更有助于增進學生的答題信心。例如,“閱讀以下兩則材料,完成后面題目:材料1,2006年開始,A省要求高中學生必須通過學業(yè)水平測試,從高一開始文科生和理科生都要參加全部科目的考試;材料2,2008年,B省明確要求規(guī)范高中學生文理分科時間,從今年秋季入學的新生開始,高中在第二年級末以前不得安排學生分科。(1)用一句話概括以上兩則材料的要點。(答案:關(guān)于學科分科問題,A省、B省分別采取相應(yīng)措施。)(2)針對上面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簡要分析。(答案略)”(《華語網(wǎng)》)這種題目考查學生抓住主要信息,明確提出觀點,再具體分析,最后給結(jié)論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衡量學生概括思維能力的作用,具有極高的信度。
3.翻譯文言句段
雖然閱讀題中有一道文言文考題(大多為人物傳記),但該大題沒有必要設(shè)置成現(xiàn)在那樣。亦即,將那些單項選擇題及其后的兩道小翻譯題刪除掉,同時將傳記內(nèi)容縮減為三五十字的段落,然后讓學生翻譯。
這樣考查照樣能夠看出一個學生對古文的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與掌握情況,能夠衡量一個學生的整體理解、翻譯和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從某一層面說,這樣出題比當前的閱讀題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既檢查了學生對古文的理解、掌握程度,又起到了考核作用。
無論是過去的材料作文、話題作文,還是后來的新材料作文或者如今的“任務(wù)驅(qū)動型材料作文”,都是讓學生先閱讀材料,再理解,然后選擇角度,確定立意,最后構(gòu)思行文。從最先讀材料到最后行文,整個過程涉及到了學生的各項語文能力和思維品質(zhì),所以這就更加證明閱讀題純粹是多余的,即使不找替代題,單單用作文來擔負它的考查功能也完全行得通。
本來,語文新課標對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是平等看待的;可是一直以來,我們把狹隘的閱讀訓練當成了“讀”,擠占了聽、說、寫的大量時間,結(jié)果既讓學生對閱讀題充滿畏懼與抵觸,影響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又讓許多家長產(chǎn)生“語文難進步且讀多讀少都差不多”的錯誤觀點,使得他們也常常有意無意地誤導學生對語文的態(tài)度。這樣,學生“聽、說、寫”的能力培養(yǎng)自然受到了嚴重的干擾和制約,無形中阻礙了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所以取消閱讀題意義十分重大。
1.提振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在秋季白菜壯心前,將60~100毫米長的小黃瓜從架上連藤引下,夾在白菜心中間,每顆白菜放1~2根,黃瓜和白菜同時生長,上凍前菜收獲后,仍一起貯藏在陰涼地方,這樣瓜可貯存1~2個月之久。
學生不喜歡語文,很多人都把主因歸到作文身上,認為作文再怎么寫怎么練也很難提高水平。其實,作文是替閱讀題背了黑鍋,閱讀題才是造成學生對語文缺乏熱愛的根本因素。許多學生做語文練習,一遇到閱讀題心里就發(fā)怵,直接跳過去不做;考試時也缺乏信心,患得患失,不能正常應(yīng)對它。這些負面因素綜合起來,給人感覺語文不好學,難進步。所以,取消閱讀題,既能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增強其學習信心,又能讓學生愛屋及烏,更加熱愛閱讀書刊,擴大知識視野,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
2.改變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
傳統(tǒng)的“閱讀本位”教學方式,制約著教師的思想認識、教學取向及對教材的把握等。閱讀題一旦取消,語文課堂必將讓人耳目一新——不必刻意給文章劃分段落、概括主旨、討論運用什么手法表情達意,教師的思想得到解放,教學理念得到更新,學生也不會“帶著鐐銬跳舞”。這樣語文課不僅不會再出現(xiàn)肢解文本的現(xiàn)象,反而會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既能更好地激發(fā)起學生的潛能,又能使課文的“人文性”得到更充分地闡釋。
3.省出更多時間寫作文
德國一位漢學家曾說,閱讀題冷酷地壓榨了學生的寫作時間,讓考生的作文質(zhì)量難以得到更好的保證。一般來說,考試閱讀題有三道,現(xiàn)代文兩篇合計至少2200字,文言文至少500字,單單閱讀字句就要不少時間,還要融入學生的知識儲備、感性體驗、理性思考,及分析、判斷等認知能力,這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壓力。如果取消閱讀題,既能調(diào)適學生的心理,又能節(jié)省許多時間讓學生做好其它題,尤其是作文。只要給寫作騰出多一些的時間,考試必然會出現(xiàn)更多更好的作文。
總之,閱讀題是形而上的題目,長期迷惑人們的思想。唯望語文界執(zhí)牛耳者有大智慧、大格局,及早改革語文試卷的題型結(jié)構(gòu)。習近平曾說過:“唯改革者進,唯創(chuàng)新者強,唯改革創(chuàng)新者勝?!敝挥信c時俱進,透徹審視閱讀題的偽“高大上”面目,堅決取消它,構(gòu)建語文新格局,努力引導學生多看書、廣涉獵,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才能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水到渠成地提高理解思維能力,促進語文教學發(fā)展。
注釋
①②處分別摘自《鳳凰網(wǎng)》、《中國青年報》記者2009年10月8日的報道。
③摘自2010年留學網(wǎng)的報道:www.177liuxue. com
[作者通聯(lián):福建龍巖市永定區(qū)湖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