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素濤韓 冬 陳功香
(濟南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濟南250022)
Film Stim情緒影片數(shù)據(jù)庫在中國大學生中的初步評定*
宋素濤**韓 冬 陳功香
(濟南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濟南250022)
本研究利用主觀情緒喚醒度、正負性和分化情緒量表對FilmStim大型情緒影片數(shù)據(jù)庫進行本土化評定。研究發(fā)現(xiàn),所有情緒影片喚醒水平均顯著高于中性影片;正、負性情緒影片誘發(fā)相應(yīng)效價的情緒;悲傷、恐懼、厭惡和中性影片成功誘發(fā)目標情緒,憤怒、溫和和愉快影片同時誘發(fā)同效價的其他情緒。結(jié)果表明:FilmStim中的中性影片可作為其他情緒的控制條件;除憤怒外的負性影片可有效誘發(fā)目標情緒;正性情緒影片沒有有效誘發(fā)目標情緒,存在較大文化差異。
情緒 影像庫 FilmStim 本土化評定
近年來,國內(nèi)外心理學研究者越來越重視情緒與認知的研究,并已取得許多進展,而誘發(fā)出穩(wěn)定且可靠的情緒狀態(tài)是研究的前提條件,因此創(chuàng)建有效和可靠的情緒誘發(fā)手段就顯得格外重要。
許多情緒誘發(fā)手段沿用至今,主要可以分為刺激材料誘發(fā)與情境誘發(fā)兩類(鄭璞,劉聰慧,俞國良,2012)。根據(jù)感覺通道的不同,刺激材料誘發(fā)可分為視覺、聽覺、嗅覺及混合刺激材料誘發(fā)等,其中視覺刺激及視聽通道的混合刺激(影像片段)較為常見。比如Velten情緒誘發(fā)法(Velten, 1968),通過讓被試閱讀具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語句并體驗語句所表達的情緒含義來實現(xiàn)情緒誘發(fā);情緒性刺激圖片誘發(fā)法,通過讓被試觀看具有不同情緒色彩的圖片誘發(fā)出目標情緒(Lang,Bradley,&Cuthbert,2005;白露,馬慧,黃宇霞,羅躍嘉,2005);影像情緒誘發(fā)法,泛指通過觀看電影或錄像剪輯來誘發(fā)被試目標情緒的方法,在誘發(fā)過程中告知被試不要抑制產(chǎn)生的情緒,而要讓情緒自然流露(Gray et al.,2005;徐鵬飛,黃宇霞,羅躍嘉,2010)。情境誘發(fā)法可以創(chuàng)設(shè)真實情境也可以使用想象等方法模擬某種情境進而誘發(fā)被試相應(yīng)的情緒。真實情境例如利用電腦游戲或博弈游戲進行情緒誘發(fā)(van't Wout,Chang,&Sanfey,2010);想象情境例如自傳式回憶情緒誘發(fā)法,在誘發(fā)情緒過程中,讓被試閉上眼睛回憶能引起悲傷、愉快或中性情緒的經(jīng)驗事件(Schaefer&Philippot,2005)。想象情緒誘發(fā)法還可以讓被試在主試指導語的指引下放松,想象悲傷、愉快或中性的場景,猶如身臨其境一般,為了更好地誘發(fā)出被試的情緒,有時會要求被試將想象中的情景寫出或口述(Schaefer et al.,2003)。此外,還有虛擬現(xiàn)實情緒誘發(fā)法(Stemm ler,Heldmann,Pauls,&Scherer,2001),這種方法利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shù)營造一種中性環(huán)境,根據(jù)需要誘發(fā)的目標情緒的不同而逐漸改變環(huán)境并加以指導語引導被試的行為,該技術(shù)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要讓被試相信自己正處于一個真實的環(huán)境中。除此之外還有面部反饋技術(shù)(W iswede,Münte,Kr?mer,&Rüsseler,2009)、呼吸反饋技術(shù)(Philippot,Chapelle,&Blairy,2002)等。
情緒的誘發(fā)技術(shù)與手段非常多,排除被試個體差異的因素,情緒誘發(fā)方法的選擇也會影響到情緒誘發(fā)的效果。與其他方法相比,利用電影片段誘發(fā)情緒具有諸多優(yōu)點:第一,在實驗室內(nèi)易于實施;第二,很多研究都已證明,電影片段能夠引發(fā)強烈的情緒體驗和生理變化;第三,電影場景具有視聽雙通道輸入刺激,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可以真切的模擬現(xiàn)實。
在我國,徐鵬飛等(2010)建立了一套標準化的情緒誘發(fā)影像刺激材料庫(徐鵬飛等,2010)。該數(shù)據(jù)庫包含了六種情緒,恐懼、憤怒、厭惡、悲傷、快樂和中性,共30個影像片段,每種情緒分別有5個影像片段,除一個影像片段的語言為日語外,其余均為漢語。國際上,英國利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的Schaefer等人(Schaefer,Nils,Sanchez,&Philippot,2010)編制了一個大型情緒影像數(shù)據(jù)庫FilmStim,該數(shù)據(jù)庫包含憤怒、悲傷、恐懼、厭惡、快樂、溫和以及中性七種情緒,共64個影像片段。影片的選擇經(jīng)過嚴格篩選,由50位電影專家(電影出租店經(jīng)理)通過回憶、描述電影片段以及給電影片段誘發(fā)情緒的喚醒水平打分的方法,獲得最初待選的824個電影片段,然后在每種類別情緒影片中選擇了被專家選擇次數(shù)最多的電影片段進行剪輯和保存。每個電影片段的持續(xù)時間在1~7分鐘內(nèi),電影片段在被剪輯時遵循使情緒最大化的原則。該數(shù)據(jù)庫影片類型豐富,與其他數(shù)據(jù)庫通常只包含快樂一種正性情緒相比,該數(shù)據(jù)庫增加了與依戀(充滿愛的、深情的、友好的)有關(guān)的正性情緒;此外,研究者為影片提供了多種分類的標準,包括喚醒度、正負性情緒、目標情緒,以方便其他研究者根據(jù)這幾種不同的指標對影片進行選擇。對該數(shù)據(jù)庫的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電影片段能夠引發(fā)強烈的情緒,并且能夠從消極和積極兩個角度進行區(qū)分;每種類別的電影片段可以劃分出相對高分數(shù)的7種目標情緒狀態(tài)。此外,該數(shù)據(jù)庫及每部影片的評分都可以通過網(wǎng)絡(luò)自由下載,因而得到了廣泛應(yīng)用。
目前,國內(nèi)已有一些學者利用FilmStim數(shù)據(jù)庫進行情緒誘發(fā)實驗,但是尚缺乏對該數(shù)據(jù)庫的全面評定,因此,本研究擬選取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該數(shù)據(jù)庫進行本土化評定工作,以方便國內(nèi)學者開展相應(yīng)的研究工作。
2.1 研究對象
在某大學有償招募被試240名,被試共分為8組,每組30人,每組被試又被分為4個小組,對隨后的8組影片進行評定。正式實驗前向被試介紹實驗內(nèi)容,征得被試自愿參與,告知被試在實驗中如有不適可以隨時退出。實驗時首先使用貝克抑郁量表和狀態(tài)—特質(zhì)焦慮問卷對被試進行篩查,選擇得分處于正常水平的被試參與后期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經(jīng)篩選后共有197名被試符合要求(男69人,女128人,男女比例不低于1∶2,M特質(zhì)焦慮=38.89,SD特質(zhì)焦慮=5.57;M抑郁=5.48,SD抑郁=3.60;M狀態(tài)焦慮=36.32,SD狀態(tài)焦慮=6.58),平均年齡21.06± 1.64歲,平均每組影片評定人數(shù)為24.63 ±3.07人(最少:21人,最多29人)。
2.2 研究方法
2.2.1 實驗準備
正式實驗前首先對FilmStim情緒影片數(shù)據(jù)庫的電影片段添加中文字幕,其中影片42與67因片源難以找到,未能配以字幕,故本研究未對上述兩個影片進行評定。
2.2.2 影像材料
實驗采用FilmStim中的62個電影片段,包含悲傷、恐懼、憤怒、厭惡、溫和情緒各10個片段,愉快情緒8個片段,中性情緒4個片段。
每組電影片段的選擇與排序遵循以下兩個原則(Schaefer et al.,2010):第一,兩個相同類型情緒的電影片段不能連續(xù)出現(xiàn);第二,被試不能連續(xù)觀看超過兩個同效價的電影片段。根據(jù)這兩個原則,將62個電影分為8組,每組包括7~9個電影片段。除兩組包含5種影片類型外,其余分組包含6種影片類型。每4小組被試評價一組影片,有兩個小組被試進行順序觀看,另外兩個小組被試進行逆序觀看,控制可能存在的順序效應(yīng)。
2.2.3 工具
本研究與Schaefer等人的研究所采用的研究工具一致(Schaefer et al.,2010)。使用主觀情緒喚醒度七點量表對被試的情緒喚醒水平進行測量:“當你觀看電影的時候,如果你覺得非常激動、非常刺激請打7分;如果你覺得很平靜、昏昏欲睡請打1分”。
使用分化情緒量表(Differential Emotions Scale,DES)(孟昭蘭,2005)評估被試的情緒狀態(tài)。DES包含10組形容詞,描述了興趣、厭惡、愉快、輕蔑、驚奇、恐懼、痛苦、害羞、憤怒和內(nèi)疚10種情緒。本量表為七點量表(1代表沒有感受,7代表感受強烈),主要用來測量不同類型的影片是否誘發(fā)了可以區(qū)分的情緒狀態(tài)。此外,為了進一步擴大本量表可以測量的分化情緒類型,參考Schaefer等人的研究(2010),本量表增加了6組形容詞,分別為平靜的、安寧的、放松的;焦慮的、緊張的、不安的;熱情、欣喜的、興高采烈的;充滿愛的、深情的、友好的;感動的;滿意的、喜歡的。
使用正負性情緒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PANAS)(黃麗,楊廷忠,2003)對影片誘發(fā)的情緒類型效價進行評定。該量表采用五點進行評定,1代表幾乎沒有,5代表極其多。
2.2.4 實驗程序
被試以小組為單位按順序參加實驗。進入實驗室后首先安排被試就坐,為避免在實驗過程中被試之間相互影響,每個被試的前后左右方向的鄰桌都不安排其他被試;接下來向被試介紹實驗內(nèi)容與要求,并要求被試將手機關(guān)閉或調(diào)至完全靜音,以免實驗過程中受到干擾。根據(jù)實驗要求需要在昏暗的環(huán)境下觀看電影片段,所以在正式實驗前,會將實驗室內(nèi)的燈關(guān)閉。
正式實驗階段(圖1)先給被試做放松訓練,方式為用輕柔緩慢的聲音和語速朗讀放松指導語,時間3分鐘左右。接著讓被試小幅度活動身體,集中注意力后告知被試正式實驗馬上開始,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要走神,眼睛不要離開屏幕。隨后被試戴上耳機觀看影片。觀看完影片后開始填寫問卷,并告知被試在填寫時注意:第一,請根據(jù)你的真實感受作答,而不是你認為看完電影后應(yīng)該有的感受;第二,請?zhí)顚懩阍谟^看影片時的感受,而不是你今天一整天的心情。待被試全部填完問卷后,開始做放松訓練,接下來再觀看第二個電影片段,看完影片后填寫問卷,直到該組影片全部觀看完畢。
圖1 實驗流程圖
2.2.5 統(tǒng)計方法
對主觀情緒喚醒度和正負性情緒分別做7(情緒:悲傷、恐懼、憤怒、厭惡、溫和、愉快和中性)×2(性別:男/女)的重復(fù)測量方差分析,對情緒分化量表做7(情緒:悲傷、恐懼、憤怒、厭惡、溫和、愉快和中性)×7(DES:愉快、痛苦、憤怒、厭惡、恐懼、中性、溫和)的重復(fù)測量方差分析。對于分組中個別缺失的影片類型的評分利用其余七組的均值取代。研究中只有p<0.05且達到中等程度效果量η2>0.06(Cohen,1988)我們才認為統(tǒng)計結(jié)果是有意義的。
3.1 情緒影片誘發(fā)主觀情緒喚醒水平的差異分析
本部分主要關(guān)注兩個問題:(1)哪種類型影片的喚醒水平最高?(2)喚醒水平是否存在性別差異?
以被試的喚醒水平為因變量,情緒影片類型和性別為自變量,進行重復(fù)測量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情緒主效應(yīng)顯著,F(xiàn)(6,1170)=90.44,p<0.001,η2=0.32(M憤怒=4.83,M悲傷=4.38,M恐懼=5.25,M厭惡=4.95,M溫和=4.11,M愉快=4.44,M中性=2.82)。Bonferroni事后檢驗結(jié)果表明,所有影片的喚醒水平均顯著高于中性影片(p<0.001);恐懼情緒影片的喚醒水平最高,并顯著高于其他類型影片(p<0.01)。此外,憤怒—厭惡、悲傷—愉快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圖2)。
圖2 被試觀看不同類型情緒影片時的喚醒水平得分(M±SE)
性別主效應(yīng)不顯著,F(xiàn)(1,195)=10.15,p=0.002,η2=0.05,M男性=4.17,M女性=4.52。情緒和性別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6,1170)=3.67,p=0.001,η2=0.02。
3.2 情緒影片誘發(fā)正性、負性情緒狀態(tài)的差異分析
3.2.1 情緒影片誘發(fā)正性情緒狀態(tài)的差異分析
本部分主要關(guān)心以下兩個問題:(1)影片是否誘發(fā)了可以區(qū)分的正性情緒?(2)影片正性情緒評分是否存在性別差異?
以被試的正性情緒(PA)得分為因變量,影片情緒類型與性別為自變量,進行重復(fù)測量設(shè)計的方差分析。多元分析結(jié)果表明,情緒影片的主效應(yīng)顯著F(6,190)=35.94,p<0.001,η2=0.53,(M憤怒=19.14,M悲傷=20.31,M恐懼=20.59,M厭惡=19.89,M溫和=24.94,M愉快=21.18,M中性=17.80)。事后檢驗結(jié)果表明,溫和與其他類型情緒影片均存在顯著差異(p<0.001),但是愉快與悲傷、恐懼類型影片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圖3(A))。從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來看,PA得分的區(qū)分性較差。
圖3 (A)不同類型影片正性情緒(PA)得分;(B)不同類型影片正性情緒(PA-合成)得分;(C)不同性別被試在不同類型影片上的正性情緒(PA)得分;(D)不同性別被試在不同類型影片上的正性情緒(PA-合成)得分(M±SE)
為了進一步研究愉快類型影片是否誘發(fā)了正性情緒,我們對PA量表的分項進行了進一步分析。PA量表包含的分項為感興趣的、精神活力高的、勁頭足的、熱情的、自豪的、警覺性高的、倍受鼓舞的、意志堅定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活力的共10項。對愉快與恐懼影片PA得分在各個分項上得分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jié)果表明,在精神活力高的、勁頭足的兩個分項上得分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對愉快與悲傷影片PA得分在各個分項上得分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jié)果表明,在感興趣的、自豪的、備受鼓舞的三個分項上的得分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梢钥闯?,PA分項中與喚醒相關(guān)的條目有可能導致了這種差異,因此需要一種更合適的工具對正性情緒影片是否有效誘發(fā)了正性情緒進行考查。我們利用DES量表構(gòu)建了新的PA得分(Schaefer et al.,2010),計算以下5項的均值:高興的、幸福的、快樂的;熱情、欣喜的、興高采烈的;充滿愛的、深情的、友好的;感動的;滿意的、喜歡的。得分如圖3(B)所示。重復(fù)測量實驗設(shè)計方差分析表明,影片類型主效應(yīng)顯著,F(xiàn)(5,916)=196.13,p<0.001,η2=0.5,事后檢驗結(jié)果表明,快樂與溫和影片誘發(fā)的新的PA得分均顯著高于負性及中性影片(p<0.001)。
性別差異分析表明,性別主效應(yīng)不顯著,F(xiàn)(1,195)=2.34,p=0.13,M男性=20.96,M女性=20.14。影片情緒類型與性別交互作用顯著,F(xiàn)(6,190)=2.87,p=0.01,η2=0.08,簡單效應(yīng)分析結(jié)果表明,男性對厭惡與愉快類型影片的PA評分(M厭惡=21.29,M愉快=21.99)顯著大于女性(M厭惡=18.48,M愉快=20.37)(p<0.05)(圖3(C))。利用新合成的PA得分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一致,男性對厭惡與愉快類型影片的評分顯著高于女性(圖3(D))。
3.2.2 情緒影片誘發(fā)負性情緒狀態(tài)的差異分析
本部分主要關(guān)心以下兩個問題:(1)影片是否誘發(fā)了可以區(qū)分的負性情緒?(2)影片負性情緒評分是否存在性別差異?
以被試的負性情緒(NA)得分為因變量,影片情緒類型與性別為自變量,進行重復(fù)測量設(shè)計的方差分析。多元分析結(jié)果表明,情緒影片的主效應(yīng)顯著,F(xiàn)(6,190)=113.82,p<0.001,η2=0.78(M憤怒=20.20,M悲傷=17.70,M恐懼=23.83,M厭惡=21.01,M溫和=12.51,M愉快=13.43,M中性=12.57)。事后檢驗結(jié)果表明,與原始評定相似,負性情緒影片的NA得分均顯著高于正性及中性影片(p<0.001)(圖4(A))。
圖4 (A)不同類型影片負性情緒(NA)得分(B)不同性別被試在不同類型影片上的負性情緒(NA)得分(M±SE)
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表明,性別主效應(yīng)不顯著F(1,195)=7.74,p=0.006,η2=0.04。影片情緒類型與性別交互作用顯著F(6,190)=3.91,p=0.01,η2=0.11,簡單效應(yīng)分析結(jié)果表明,男性對恐懼與厭惡類型影片的NA評分(M恐懼=22.06,M厭惡=18.64)顯著小于女性(M恐懼=25.59,M厭惡=23.38)(p<0.001)(圖4(B))。
3.3 影片誘發(fā)目標情緒的有效性分析
本部分主要關(guān)心的問題是不同類型的影片是否有效誘發(fā)了目標情緒?
重復(fù)測量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情緒影片與目標情緒的交互作用顯著F(36,161)=45.80,p<0.001,η2=0.91。簡單效應(yīng)分析結(jié)果表明,悲傷、恐懼、厭惡和中性情緒影片的目標情緒得分顯著高于其他六種情緒,即成功誘發(fā)出了目標情緒(p<0.001);憤怒、溫和和愉快情緒影片在誘發(fā)出目標情緒的同時,也誘發(fā)出了同效價的其他情緒(p>0.05)。其中,憤怒影片誘發(fā)出的憤怒情緒與悲傷、厭惡兩類目標情緒得分不存在顯著差異(M憤怒=3.40,M悲傷=3.27,M厭惡=3.68);溫和影片誘發(fā)出的溫和情緒與愉快情緒得分不存在顯著差異(M溫和=4.23,M愉快=4.33);愉快影片誘發(fā)出的愉快情緒與中性情緒得分不存在顯著差異(M愉快=3.40,M中性=3.16)(圖5)。
圖5 不同類型情緒影片的分化情緒(DES)得分(M±SE)
3.4 影片評定結(jié)果與原始評定的差異分析
本部分主要關(guān)注本土化評定與原始評定在喚醒度與效價(PA合成分與NA得分)兩方面的差異,并給出了每部影片的評分結(jié)果(表1)。
在喚醒水平上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xiàn):在全部62部影片中,有40部影片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24部原始評定的喚醒水平更高,主要為悲傷8部,溫和與憤怒各6部,厭惡2部,恐懼與愉快各1部;剩余16部中,本土評定有更高得分,主要為恐懼5部,厭惡、中性各4部,愉快2部,憤怒1部(圖6)。這表明影片在誘發(fā)情緒的強度上是受到情緒類型及被試的文化背景影響的。
對PA合成分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圖6):共25部影片差異顯著(p<0.05),其中16部本土評分更高。對溫和與憤怒影片,分別有5部、4部差異顯著,均表現(xiàn)為本土被試更高的評分,說明溫和影片誘發(fā)了本土被試更強烈的正性情緒,而對憤怒影片并沒有達到像原始評定中那樣強烈的負性水平。對愉快與厭惡影片,分別有5部、3部差異顯著,均表現(xiàn)為本土被試較低的得分,說明愉快影片誘發(fā)了本土被試較低的正性情緒,厭惡影片誘發(fā)了更低水平的正性情緒。
對NA得分的分析發(fā)現(xiàn)(圖6):共28部影片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17部本土評分更高。對愉快影片,達到差異的為6部,均表現(xiàn)為本土評定的得分更高,說明對愉快類型的影片,本土被試體驗到更為強烈的偏負性的情緒,更低水平的正性情緒。對悲傷影片,共2部達到差異,對憤怒影片,共5部達到差異,均為本土評定低于原始評定,說明對這兩類影片本土被試體驗到相對低水平的負性情緒。對恐懼影片,達到差異的有3部,均為本土評定高于原始評定,對厭惡影片,共8部達到差異,其中6部本土高于原始評定,說明恐懼與厭惡影片引發(fā)了本土被試更高水平的負性感受。
為方便研究者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影片,表1中列出了每部影片在喚醒度、正負性情緒得分(PA、NA、PA合成分)及DES分項上的評分結(jié)果。
圖6 本土化評定與原始評定在喚醒水平、正性(PA-合成)與負性情緒(NA)得分上的差異分析。縱坐標表示本土高于原始評定或者原始高于本土評定的影片數(shù)目。
表1 影片在喚醒度、正負性情緒得分(PA、NA、PA合成分)及DES分項上的得分(M±SD)
(續(xù)表)
(續(xù)表)
本研究對國際上應(yīng)用較為廣泛的情緒影片數(shù)據(jù)庫FilmStim進行中國大學生群體中的評定,與原始評定結(jié)果相比,本研究發(fā)現(xiàn)該數(shù)據(jù)庫中的影片在中國大學生群體被試中也誘發(fā)了強烈的可以區(qū)分的正性及負性情緒,中性情緒影片作為控制條件也比較穩(wěn)定。不同之處在于影片誘發(fā)的目標情緒上,總體來說,負性情緒影片誘發(fā)目標情緒的有效性較高(憤怒除外),正性情緒影片誘發(fā)的多為復(fù)合情緒。
負性情緒影片中,所有影片的喚醒水平顯著高于中性影片,NA得分也顯著高于正性及中性影片,說明負性情緒影片誘發(fā)了強烈的負性效價的情緒。在誘發(fā)目標情緒的有效性上,研究發(fā)現(xiàn)憤怒影片的有效性較差,其誘發(fā)出的憤怒與悲傷、厭惡兩類目標情緒得分不存在顯著差異。對單個影片的進一步分析表明,該類影片在引發(fā)憤怒情緒的同時,誘發(fā)了悲傷與厭惡情緒,也有影片誘發(fā)了較高水平的恐懼情緒。從影片的內(nèi)容來看,憤怒影片主要包含的內(nèi)容是對老者、女性、兒童及有色人種的欺凌行為(如影片11,描述了一位老年女性受到持槍恐嚇死亡的場景;影片51描述了一位女性受到三位男士的暴力強奸;影片25描述了對兒童的性虐待;影片5描述了一個納粹分子殺了一名黑人男子并砸爆了他的頭)。對影片觀看者的采訪發(fā)現(xiàn),被試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往往會表現(xiàn)出對弱者的同情(引發(fā)悲傷情緒)和對反面角色的憤怒,以及對突如其來的暴力行為(槍殺、斬手等)的恐懼,但同時性虐待及槍殺相關(guān)的場景也引發(fā)了較強的惡心感(厭惡情緒)。因此,對施暴者的憤怒并沒有成為一種主導情緒。在對憤怒影片與原始評定的對比中,也一致發(fā)現(xiàn)原始評定下,有更多數(shù)目的憤怒影片誘發(fā)了被試更強烈的負性情緒感受。
正性情緒影片中,所有影片的喚醒水平顯著高于中性影片,PA合成得分也顯著高于負性及中性影片,說明正性影片誘發(fā)了強烈的正性效價的情緒。在誘發(fā)目標情緒方面,溫和和愉快影片在誘發(fā)出目標情緒的同時,也誘發(fā)出了同效價的其他情緒。對單個影片的進一步分析表明溫和類型的影片并沒有有效誘發(fā)溫和情緒,其溫和得分與愉快及中性情緒上沒有明顯差異。特別是影片18(《這個殺手不太冷》片段,描述了兩位主角的永別),不僅沒有誘發(fā)出溫和情緒,反而誘發(fā)出比較強烈的悲傷情緒。對愉快類型影片的單個分析發(fā)現(xiàn),中國觀眾并不太能認可西方影片中的幽默,愉快得分與中性情緒得分并無顯著差異,特別是影片61(我為瑪麗狂片段,描述人咬狗的場景),愉快得分與憤怒、厭惡、恐懼得分無顯著差異。對溫和及愉快這兩類正性情緒影片的評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差異。盡管FilmStim影片庫中的影片在選擇時盡可能考慮了多種文化背景,除法國外,還包括意大利、英國與美國文化因素,但是這也主要體現(xiàn)了西方文化,在東方文化中并沒有達到很好的正性情緒誘發(fā)效果,這也提示我們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中國情緒影像庫的重要性。
對中性影片而言,研究發(fā)現(xiàn)其他類型影片的喚醒水平均顯著更高;對NA得分及合成的PA得分的分析也發(fā)現(xiàn)了與中性影片的顯著差異;對DES得分的分析發(fā)現(xiàn),中性影片的目標情緒得分顯著高于其他六種情緒,這些結(jié)果一致說明中性影片可以作為其他影片的控制條件,體現(xiàn)出了較好的國際通用性。
在性別差異角度上,PA評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男性對厭惡與愉快類型影片的評分顯著大于女性,與PA合成分計算得到的結(jié)果一致;NA評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男性對恐懼與厭惡類型影片的評分顯著小于女性。這些結(jié)果表明女性對情緒感知更加敏感,更容易感知到強烈的負性情緒,這與已有的一些研究是一致的(Derntl et al.,2010;Montagne,Kessels,F(xiàn)rigerio,de Haan,&Perrett,2005),這可能是由于女性與男性被認定的社會角色和神經(jīng)生理結(jié)構(gòu)等部位的差異造成的(Derntl et al.,2010;Grossman&Wood,1993;Montagne,Kessels,F(xiàn)rigerio,de Haan,&Perrett,2005)。例如,女性通常被賦予照顧者的角色,而恐懼是一種與照顧者角色相關(guān)的情緒,在這種情緒上,女性的強度高于男性;而男性通常被賦予保護者的角色,在憤怒這種情緒上,男性會有更強烈的感受或者表達。在本研究中,并未發(fā)現(xiàn)憤怒影片在喚醒度、PA與NA評分上存在性別差異,而憤怒影片誘發(fā)出的憤怒水平也較低,這可能是由于我們的被試群體在性別匹配上并未達到1∶1,女性多于男性所造成。此外,本研究只考察了大學生這一群體,樣本容量也可能偏小,進一步增大樣本容量,并細致地考察學歷、性別、年齡等因素的影響對使用本數(shù)據(jù)庫的研究是有意義的。
本研究利用主觀情緒喚醒度、正負性情緒量表及分化情緒量表對FilmStim大型情緒影片數(shù)據(jù)庫進行中國大學生群體中的初步評定。三種測量工具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表明:(1)中性情緒影片可以作為其他情緒的控制條件。(2)悲傷、恐懼、厭惡類型影片可以有效誘發(fā)目標情緒。(3)正性情緒影片沒有有效誘發(fā)出目標情緒,存在較大文化差異。本研究的結(jié)果可以為國內(nèi)研究者使用FilmStim刺激庫中的影片進行相關(guān)研究時提供一定依據(jù)。
白露,馬慧,黃宇霞,羅躍嘉.(2005).中國情緒圖片系統(tǒng)的編制——在46名中國大學生中的試用.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11),4-7.
黃麗,楊廷忠.(2003).正性負性情緒量表的中國人群適用性研究.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7(1),54-56.
孟昭蘭.(2005).情緒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徐鵬飛,黃宇霞,羅躍嘉.(2010).中國情緒影像材料庫的初步編制和評定.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4(07),551-554+561.
鄭璞,劉聰慧,俞國良.(2012).情緒誘發(fā)方法述評.心理科學進展,20(01),45-55.
Cohen,J.(1988).Statistical power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2nd ed.).New York:Law 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Derntl,B.,F(xiàn)inkelmeyer,A.,Eickhoff,S.,Kellermann,T.,F(xiàn)alkenberg,D.I.,Schneider,F(xiàn).,&Habel,U.(2010).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of empathic abilities:Neural correlates and gender differences.Psychoneuroendocrinology,35(1),67-82.
Gray,J.R.,Burgess,G.C.,Schaefer,A.,Yarkoni,T.,Larsen,R.J.,&Braver,T.S.(2005).A ffective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in neural processing efficiency confirmed using fMRI.Cognitive,Affective,&Behavioral Neuroscience,5(2),182-190.
Grossman,M.,&Wood,W.(1993).Sex differences in intensity of emotional experience:A social role interpret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Social Psychology,65(5),1010-1022.
Lang,P.J.,Bradley,M.M.,&Cuthbert,B.N.(2005).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IAPS):Affective ratings of pictures and instruction manual:NIMH,Center for the Study of Emotion&Attention.
Montagne,B.,Kessels,R.P.,F(xiàn)rigerio,E.,de Haan,E.H.,&Perrett,D.I.(2005).Sex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affective facial expressions:Do men really lack emotional sensitivity?Cognitive Processing,6(2),136-141.
Philippot,P.,Chapelle,G.,&Blairy,S.(2002).Respiratory feedback in the generation of emotion.Cognition&Emotion,16(5),605-627.
Schaefer,A.,Collette,F(xiàn).,Philippot,P.,Van der Linden,M.,Laureys,S.,Delfiore,G.,et al.(2003).Neural correlates of“hot”and“cold”emotional processing:A multilevel approach to the functional anatomy of emotion.Neuroimage,18(4),938-949.
Schaefer,A.,Nils,F(xiàn).,Sanchez,X.,&Philippot,P.(2010).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 large database of emotion-eliciting films:A new tool for emotion researchers.Cognition and Emotion,24(7),1153-1172.
Schaefer,A.,&Philippot,P.(2005).Selective effects of emotion on the phenomenal characteristics of autobiographical memories.Memory,13(2),148-160.
Stemm ler,G.,Heldmann,M.,Pauls,C.A.,&Scherer,T.(2001).Constraints for emotion specificity in fear and anger:The context counts.Psychophysiology,38(2),275-291.
van't Wout,M.,Chang,L.J.,&Sanfey,A.G.(2010).The influence of emotion regulation on social interactive decision-making.Emotion,10(6),815.
Velten,E.(1968).A laboratory task for induction of mood states.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6(4),473-482.
W iswede,D.,Münte,T.F.,Kr?mer,U.M.,&Rüsseler,J.(2009).Embodied emotion modulates neural signature of performance monitoring.PLoSOne,4(6),e5754.
Prelim inary Assessment of the Film Stim Database for Emotion-Eliciting i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SONG Su-tao HAN Dong CHEN Gong-xiang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University of Jinan,Jinan 250022,China)
A native assessment of a large emotional film clips database-FilmStim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self-reported emotional arousal scale,the differential emotions scale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The results showed:(i)All emotion film's arousal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eutral film clips;(ii)Film clips evoked differentiabl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s;(iii)The film clips of sadness,fear,disgust and neutral emotions elicited target emotion successfully;the film clips of anger,tenderness and amusement elicited not only the target emotions,but also other emotions of the same valence.In conclusion,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i)Neutral film clips can be used as a reliable control condition of other emotions.(ii)Except for anger,the negative film clips can effectively induce the target emotions.(iii)The positive film clips cannot effectively induce the target emotion,which may imply a big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East and West.
emotion,video database,F(xiàn)ilmStim,native assessment
B841
A
1006-6020(2016)-04-03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