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寶英
(山東鄒平縣第二實驗小學)
試分析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及教學策略
◆宮寶英
(山東鄒平縣第二實驗小學)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學困生屬于特殊群體。其形成原因不僅來自于家庭的影響,還受到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針對數學學困生,簡要探討了導致學困生產生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礎上深入剖析了其教學措施。
小學數學 學困生 原因 措施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于小學生個性化教學越來越重視。數學老師也逐漸認識到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科學合理引導學生個體差異的發(fā)展。而學困生可以說是其中表現具有明確個性差異的群體,并且隨著學困生人數的逐漸提升,對整個教學效率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研究數學特困生教學已經成為當前該領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內部因素
小學生自己沒有明確學習目標,同時也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這是導致其成為學困生的重要內部因素。這類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自控能力通常都很弱,無法專心聽老師講課,沒有持之以恒的優(yōu)良品德。其次,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也是導致學困生形成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這類型小學生在內心深處沒有足夠的學習信息,情緒比較敏感脆弱,極為容易因為小事就出現很強的挫折感。除此之外,學習方式運用不當也是產生學困生的重要因素。通常情況學困生在課前都不會進行預習,上課時也很少做筆記,課后更是缺乏對新吸取知識的復習鞏固。由此可見,這種不良學習習慣極容易導致學困生的出現。
(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分為家庭與社會這兩大方面。就社會方面而言,對小學生既有積極也有消極的影響。針對自控能力較差的小學生,極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從而產生厭學、棄學之類的負面情緒。從家庭方面而言,小學生父母離異,父母外出務工,父母文化水平低、爺爺奶奶溺愛等情況,造成家長對學生學習關心不夠,學生在學習上越來越困難。亦或是,教育觀念具有滯后性,管理子女方式不合理,均容易導致小學生學習困難。
(一)重塑學習數學的興趣與自信
很多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受到來自周圍的嘲笑與訓斥,也因為這些原因使得這部分學困生產生更為強烈的自卑情緒。面對外來幫助較多會產生抵觸情緒,或直接沉默予以回避。因此,小學數學老師想要轉化學困生,對此方面就需要多加重視。從感情著手,利用師生融洽的情緒再次激發(fā)學困生學習數學的激情與興趣。比如說,小學數學老師私下可以采取比較隨意的方式跟學困生進行交流,在談話過程中用語言給予暗示,讓學困生感受到來自于老師信任與希望。以此進一步消弱小學生學困生的思想顧慮,然后慢慢讓小學生放下對外來幫助的抵觸情緒。又或者,小學數學老師在自身時間條件允許的基礎上,可以對學困生進行輔導或補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補課過程中要保持足夠的耐心,態(tài)度盡量和藹,對其進行循循善誘,讓關愛與希望滲入其心中。從而,通過這樣耐心指導,情感融洽的方式,重塑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此外,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根據學困生的綜合能力,設計出“跳一跳”就能夠摸著的數學題,讓其嘗試解答,以此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自信心,逐漸消弱內心深處的自卑情緒。
比如,在教學加減法的相關知識時,部分學生可能對加減法的相關計算規(guī)則理解不是很清楚,容易出現計算錯誤的情況,久而久之,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由此,教師首先可以加強對學困生的鼓勵,使其能夠保持對加減法學習的信心。其次應該設計一些貼合學困生實際的題目,使其能夠正確作答,逐步樹立信心。在前期可以設計3+5=?5+8=?4+7=?這樣比較簡單的問題。在學生正確作答之后,提升問題難度,設置3+5-4=?5+8-3=?4+7-5=?這樣融合進減法的問題,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綜合運算能力。在學生對這些問題也能正確作答之后,就可以設置難度更高的問題。如此就可以讓學生從易到難逐步掌握加減法的相關知識,學習興趣和信心不斷提升。
(二)合理安排,有序推進
小學數學老師可以根據學困生特點以及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有計劃、有目的地彌補學困生數學知識的缺陷部分。在此過程中特別注意不要搞“大突擊”或者是“一陣風”。數學老師應該根據“長計劃短安排、先用先補重點詳補”的原則科學合理的安排,有序推進計劃。比如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選用合適的課文時間,盡可能早得補齊學困生的基礎知識,并鍛煉其解題能力,培養(yǎng)解題技巧。針對其余某些必須掌握而學困生又沒掌握的知識,可以將其細分到具體章節(jié)中進行補充教學。針對某些對現階段有所影響的知識,應先補等等。這樣不僅符合了小學生身認知規(guī)律,也符合了學困生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便于學困生更快消化所學數學知識,提升數學學習效率。
比如,在教學混合運算的時候,其知識重點在于運算順序的確定,其直接關系到最終計算結果的正確與否。這就需要對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有序推進混合運算教學。首先,教師可以設置只有乘法或是除法的混合預算,先讓學生對乘法或除法的運算規(guī)則進行了解掌握。如3+4×5=()10-2×3=()這類比較簡單的題目,就是和前期教學。在學生掌握乘法要優(yōu)先于加法和加法之后,教師可以引入除法,讓學生辨別除法的運算順序,如6+6÷2=()8-8÷4=()在學生掌握之后,就可以將除法和乘法結合起來教學,如6÷3-3×4=()8×2+9÷3=()最后,教師就可以引入括號,教學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如9÷(1+2)+3×4=?8÷(6-4)-2=()通過這樣一個教學流程,就可以讓學生從簡單的知識著手,逐步掌握更難的知識,提升學習效果,改變學困生的局面。
(三)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教學方式
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對于轉化小學數學學困生而言,是很有效一種途徑。小學數學老師備課過程中,要顧及到學困生能否學會與是否會學這兩個方面,并且針對這兩方面多下功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盡量對給學困生創(chuàng)造回答問題或黑板做練習的實踐機會。而且在練習階段,面對學困生的疑問,老師應該突破傳統(tǒng)教學中優(yōu)生主宰課堂的思想觀念,盡可能優(yōu)先檢查學困生的作用,并給予疑問解答。尤其是針對部分遇到難題,想要尋求老師幫助又由于自卑情緒不好意思求教老師的學困生,更需要數學老師及時送去“及時雨”,給予正確指導。以此逐漸提升學困生學習效率,鞏固數學基礎,讓學困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取到成就感與奠定自信心,從而更長時間保存對數學的學習熱情。
比如,在教學圖形認識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實物展示或多媒體演示的方式,加強學生對圖形特點的認知,提升教學效果。針對三角形,教師就可以通過三角板舉例;針對圓形,就可以通過籃框舉例;針對長方形,就可以通過粉筆盒舉例。然后,再利用多媒體動態(tài)展示各種圖形的形狀,以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不同圖形的特點。由此,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為重要的是可以將相關知識點全面?zhèn)鬟_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掌握,不再成為學困生。
想要大幅度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學困生轉化工作必不可少。因此,小學數學老師要多花費精力在學困生的教學上,打破只重視優(yōu)生的觀念與教學習慣。多給學困生課堂答問機會,并及時對其產生疑難的地方進行合理指導。用關愛、希望、信心的情感消除其自卑情緒,重塑學困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1]楊達莉.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162-163.
[2]姜明珠.淺析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與教學策略[J].科學大眾,2014,(08):62.
[3]崔平.卓越課堂背景下小學數學學困生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14,(09):48.
[4]紀紅艷.小學數學教學中調動學困生學習積極性的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07):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