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斌
隨著微信的發(fā)展,“微商”一詞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微信朋友圈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文字:兩個月買寶馬,半年買套房。很多人,特別是大學生、剛入職場不久的年輕人和家庭主婦,因為懷揣一夜暴富的夢想而加入到微商的行列。
但是,傳銷組織也看上了微商這塊新興的市場,利用“微商”繼續(xù)行騙,使許多人不僅沒有一夜暴富,反而損失慘重。傳銷式的“微商”著實讓微商陷入了一場危機。
輕信“微傳銷”賠了好幾萬
去年年底,市民劉蓓租下了一幢居民樓里的一個40多平方米的單室套??蛷d的墻壁被幾個高高的貨架占據,上面擺滿了各種化妝品和洗發(fā)水、沐浴露等,餐桌上擺放著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一臺POS機。
劉蓓是在朋友的介紹下,加盟了一家不知名的化妝品品牌,成為一名小代理商。朋友告訴她:現在都用微信來推銷,很多人通過做微商,在短時間內獲得了相當可觀的回報。
“我是看到她的朋友圈每天晚上發(fā)當天的收入截圖,他們中一天的收入少的也有好幾百元,多的將近一萬元。我就主動找到她,希望和他們一起干?!眲⑤碚f,“以前我們曾一起在一家正規(guī)直銷企業(yè)工作,最后都離職了。后來看到她經常在朋友圈里曬生活,特別瀟灑自在,帶著孩子開著奔馳到處玩兒?!?/p>
這個朋友告訴劉蓓,她做微商不到半年就買了這個“小奔”,打算最近再買一套房子。
在朋友的“幫助”下,劉蓓交了兩萬多元的代理費,拿到了第一批貨。她開始在微信上賣起這些化妝品,也經常拿一些產品慷慨地贈送給親朋好友,讓他們試用之后再幫忙推廣。但是,這些化妝品沒有什么名氣,價格也不便宜,所以沒有什么銷量。一些親朋好友使用后,還產生了輕微的過敏癥狀。
兩個月下來,第一批化妝品只賣出去一半,純利潤只有四五百元。算上還積壓在屋子里的另一半貨,劉蓓不僅沒賺錢,還賠了不少。
她向上級代理,也就是她的朋友詢問為什么不好賣的問題。那朋友這樣對她說: “別人都賣得出去,就你賣不出去,這就是你的問題了。你要會包裝自己,打造自己,然后發(fā)展你的下級代理商。另外就是產品太單一,產品要多樣化,增加顧客群的廣度。所以你還要多進貨,找到代理出貨,增加走貨量?!?/p>
在朋友的幫助下,劉蓓下載了幾個專門用來制造虛假付款收款記錄的截圖軟件和微信對話軟件,買了幾十個各種尺寸的紙箱,制造了繁榮的發(fā)貨和收款假象,拍照后發(fā)到了朋友圈里。除此之外,劉蓓又進了3萬元的新貨。
但是,幾個月過去了,生意依然沒有什么大的起色。這時候,劉蓓才意識到,自己進入了一個類似傳銷的鏈條中,成為了一個處于最底層的“代理商”。只不過,這樣的傳銷方式披上了微商的外衣,讓人無法辨認。
看著客廳中剩下的貨,劉蓓說:“我賠了好幾萬元。賺錢的是上面那些人,底下的人只有賠錢。他們就是讓你去發(fā)展下級代理商,一級一級發(fā)展下去。真是騙人,做零售根本就不可能賺錢?!?/p>
“月入上萬”只是美麗泡沫
和劉蓓一樣,很多人都是看到朋友圈中一些人從默默無聞到突然有一天開始炫富,才對“微商”產生了興趣。
那些炫富的朋友真的是“一夜暴富”了嗎?筆者經過調查,發(fā)現其中確實有一些人通過這種類似傳銷的微商模式賺了錢,但大部分人與劉蓓一樣,不僅沒賺到錢,還賠了不少。
調查發(fā)現,這些“微商”在宣傳產品和發(fā)展下線的過程中,有著一套完整的“企劃方案”:
第一步———朋友圈炫富,就是制造虛假的發(fā)貨和收款截圖。在網上下載制造假收發(fā)款和聊天對話內容的軟件,再把以假亂真的對話和收款記錄截圖發(fā)到朋友圈,制造一種供不應求、利潤可觀的假象。
第二步———制造虛假繁榮景象。只有收發(fā)款記錄還不行,很多人會有所懷疑。這時候,就是制造假的發(fā)貨場景了。買一批包裝紙箱,打好包堆在一起拍照發(fā)到朋友圈,有圖有真相。再下載一個“訂單生成器”軟件,說自己一天發(fā)了多少快遞都可以。這樣的圖片發(fā)到朋友圈,還有人不相信?潛在的下級代理商,慢慢地就會來咨詢了。
第三步———開始玩心理戰(zhàn)?!百u不出去賴你自己”,當下線的貨都壓在手里賣不出去而找到上級代理詢問的時候,上級代理就開始用心靈雞湯來激勵。
這些“微商”中有一句名言:不要問我能賺多少,當你問這句話的時候,你的思想還停留在給別人打工的階段,我只是你的倉庫,能掙多少得問你自己想掙多少;不要問“我為什么沒賺錢”,當你問這句話的時候,你的能力還沒有達到賺錢的階段,我只是你的倉庫,想賺錢就得提高自己拓展人脈。
然后,上級代理開始讓下級代理囤貨,產品好不好賣不要緊,囤貨是關鍵。并且開始營造一種貨量十分緊張的假象,下級代理想要都不一定有,要搶。
最后,當下級代理還是賣不出去的時候,上級代理就開始講授更深層次的“心靈雞湯”。成功典范的心靈感悟、商界名流的奮斗史、成功學等,一股腦的培訓稿發(fā)給下級代理商,讓心靈雞湯溫暖賠了錢的下級代理。
“微傳銷”在把微商妖魔化
2015年6月,央視曾報道微商亂象,指出“部分微商形似傳銷”,甚至提出了一個新名詞:微傳銷。
作為互聯網時代崛起的新型營銷模式,微商一出現就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但是在發(fā)展過程中,很多傳銷組織也看上了這個新興的市場,披著“互聯網+”的外衣,利用網絡和社交平臺開始了傳銷或類似傳銷的營銷。
類似玩法的結果往往和傳銷一樣,“人傳人”、“擊鼓傳花”的游戲玩久了,底層壓貨越來越嚴重,不少人因此借錢、破產,最后才發(fā)現自己進入了一個大騙局。不少接受采訪的人士都對筆者表示,已經產生了一種微商就是傳銷的印象。
互聯網的出現解決了信息不對稱,讓價格更加透明,這是電商之所以成功的根本。而“微傳銷”式的所謂微商,寄生互聯網電商,卻反其道行之,讓信息變得不對稱、價格不透明,出現更多層級關系。
所以,微商是好的,但是現在這種肆虐的“微傳銷”在把微商妖魔化,讓微商陷入危機。真正的微商是品牌方入駐,直接面對消費者,拋去各種代理商,讓商品離消費者更近,讓消費者獲得更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
(責編 ?張圣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