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2016紅色足跡
□貴州開磷控股集團趙寬宏
汽車沿212省道蜿蜒爬上埡口,一枚碩大的驚嘆號就聳立在了眼前,搖人心旌,撼人魂魄。
那是貴州赫章哲莊壩紅軍戰(zhàn)斗遺址紀念碑。
烏蒙巍峨,青山如黛,風景似畫。站在埡口,耳畔不禁響起那個湖南口音吟詠的“烏蒙磅礴走泥丸”,眼前就仿佛見著了打著綁腿穿著草鞋的隊伍行進的艱辛和豪邁;風聲陣陣,林濤聲聲,這又分明是紅軍戰(zhàn)士為著信仰拼搏沖鋒的吶喊了……
時光回溯到80年前的1936年。
是年2月,紅軍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蕭克、王震等將軍的率領下,長征挺進至貴州畢節(jié),蔣介石急得團團轉(zhuǎn),親自從南京飛抵貴陽,調(diào)集了80多個團的兵力對紅二、六軍團進行圍剿。
3月2日,紅二、紅六軍團領導人在赫章野馬川下街村地主劉翼蒼家召開具有轉(zhuǎn)折性、決定性意義的野馬川會議,決定以赫章為中心,在威寧、鎮(zhèn)雄、昭通、彝良一帶的烏蒙山區(qū)與敵展開回旋,選擇有利戰(zhàn)機和地點打擊和殲滅敵人。
機會終于來了。
通過偵察,紅軍獲悉國民黨郝夢齡縱隊、萬耀煌縱隊九十九師、四十七師、五十四師均在紅軍之先到達鎮(zhèn)雄。萬耀煌部為搶頭功,其先頭部隊已到達鎮(zhèn)雄境內(nèi),而尾軍則抵達哲莊、古基、六曲河一帶。萬耀煌本人則親率十三師趕往哲莊壩,對紅二、六軍團實行包夾,欲對紅軍進行鐵桶合圍。
賀龍、肖克根據(jù)掌握的情況,出其不意地在自己已被包圍于鐵桶之中的情勢下,突然劈面給不可一世的萬耀煌縱隊的十三師布下了一個大口袋。
烏蒙磅礴,山高林深,本就常年雨霧繚繞,12日凌晨,天上又下起了毛毛細雨,天色灰蒙蒙一片。萬耀煌的十三師在霧中進入紅軍的伏擊圈,紅軍先對其中路之敵發(fā)起進攻,一時火光沖天、槍聲大作、彈聲不絕。由于天色陰暗,數(shù)步之外景色朦朧,十三師遭遇突襲,慌亂之中哪里還辨得清敵我,只好抬槍就射,四下亂放。紅軍乘亂退出,等到天色漸明,遍地死尸多為敵軍。
哲莊壩戰(zhàn)役的勝利,為烏蒙山回旋戰(zhàn)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時,參加堵截紅軍的國民黨部隊驚慌之中已經(jīng)失去清醒判斷,將一多半部隊調(diào)到鎮(zhèn)雄、畢節(jié)一帶布防,西南面僅留一小部分軍隊堵截。紅二、六軍團抓住戰(zhàn)機,突然轉(zhuǎn)身西進,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前鋒直指宣威。
顧祝同得到紅二、六軍團挺進宣威的消息后,驚慌失措,連呼:“不可能!”接著他急電中央軍各部南下。然而,鎮(zhèn)雄和宣威相距五六百里,山高路陡,國民黨軍在烏蒙大山中失去了機動優(yōu)勢,僅憑兩條腿,只能望著磅礴的烏蒙嘆息。
斯時,紅二、六軍團在滇黔交界的烏蒙山區(qū),與敵人幾個縱隊的重兵進行了個把月時間驚心動魄的大回旋,他們忽進忽退、忽東忽西,矯若游龍,把敵人弄得暈頭轉(zhuǎn)向,拖得疲憊不堪。讓我們翻開當年紅二、六軍團在黔西北的長征路線圖看看吧,那縱橫交錯、穿梭纏繞的紅色行軍路線,密如蛛網(wǎng),布滿了黔西北大地。
歷史只好在這里驚嘆!
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fā)時1萬余人,長征結束會師時還是1萬余人。毛澤東握著紅二、六軍團指揮員們的手興奮地說:“你們在烏蒙山打轉(zhuǎn)轉(zhuǎn),不要說敵人,連我也被你們轉(zhuǎn)昏了頭。你們長征出發(fā)時一萬人,走過來還是一萬人,是個了不起的奇跡?。 ?/p>
那么,這個奇跡是如何創(chuàng)造的呢?
當年黔西北有首民歌可以為之詮釋:
當兵就要當紅軍,處處工農(nóng)來歡迎,打倒土豪分田地,要耕田來有田耕。當兵就要當紅軍,處處工農(nóng)來歡迎,紅軍上下都一樣,沒有哪個壓迫人。當兵就要當紅軍,處處工農(nóng)來歡迎,買辦豪紳反動派,殺他一個不留情。
紅軍是窮人的隊伍,“紅軍上下都一樣,沒有哪個壓迫人”,官兵平等,官民一致,他們?yōu)閯诳啻蟊姷姆砗徒夥哦鴳?zhàn),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甘愿拋頭顱灑熱血(比如后來成為共和國副總理的余秋里將軍,就將自己的一條胳膊留在了哲莊壩戰(zhàn)場上),從而贏得了老百姓的認可和愛戴。請看,在哲莊壩戰(zhàn)斗中,有4位受傷的紅軍戰(zhàn)士被群眾背到干溝大屋基的農(nóng)民孫忠海家躲藏,卻因不小心被當?shù)氐牡刂靼l(fā)現(xiàn)而慘遭殺害。孫忠海、孫忠銀又冒死于黑夜搶出4位烈士的遺體,并將他們安葬于哲莊環(huán)山大座基的磨槽灣埡口上。民擁軍,是因為軍愛民。試想,一支得到人民群眾忠心擁戴的軍隊,還有什么困難戰(zhàn)勝不了呢?還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擋他們?nèi)〉米詈蟮膭倮???/p>
而國民黨反動政權和土豪劣紳們呢?他們對老百姓橫加盤剝和搜刮:種田交田捐,種鴉片交“窩”捐,吸鴉片交燈捐。烏蒙山區(qū),四季無寒暑,遇雨便是冬,人們圍著火塘過日子。有首民謠是這樣說的:烏蒙大梁子,洋芋野菜過日子;要吃苞谷飯,除非老婆坐月子;要吃白米飯,除非二輩子。因此當?shù)睾芏嘭毧嗲嗄晗嗉s:“走,參加紅軍去!”“好,與其在家吃了上頓沒下頓,國民黨來了還得躲東藏西,不如跟紅軍打天下去?!?/p>
就這樣,紅二、六軍團在長征途中因戰(zhàn)斗和其他原因雖經(jīng)常減員,卻也不斷有新的力量加入,兵員隨時得到補充,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毛澤東說的“了不起的奇跡”。
80年過去,換了人間。
然而,碩大驚嘆號一般的哲莊壩紅軍戰(zhàn)斗紀念碑,挺立于此,既能夠撥響波瀾壯闊的歷史心曲,也可以涌動現(xiàn)實需求的政治心潮。因此,生活在今天的人們,極有必要前來濯洗和凈化靈魂。重溫崢嶸,不忘初心。但愿人們面對這枚驚嘆號,浮躁的心塵會落定,丟失的信仰能尋回,激發(fā)起在新的長征路上前赴后繼,繼續(xù)革命,為民造福的斗志,讓再一個80年后的人們,為今天的歷史而驚嘆。
□趙以泰
萬水千山斗志堅,圍追堵截戰(zhàn)頻連。湘江血火烽煙暗,遵義云霞日月圓,戰(zhàn)略轉(zhuǎn)移施妙策,斬關奪隘譜佳篇。雪山草地今從越,乘勝新征再舉鞭。
□張棟
勝地登臨次第看,傍崖樓閣聳云天。楊家?guī)X上叢林翠,寶塔山前霞彩妍。窯洞格窗花向日,延河流水浪鋪箋。會堂舊址依然在,領袖箴言蕩耳邊。
□陳明信
長征壯舉世人驚,鐵血紅軍寫赤誠。萬里洪流沖險阻,三軍勇士似神兵。雪山草地作營帳,彈雨槍林忘死生。紅色精神常砥礪,為教華夏作龍騰。
□李艷惠
當草地上的情感
再次被時間的輪回
注入攀巖而上的顏色時
所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表達
都在這往事的萌動中熟稔起來
如同結滿思想的漿果
穿越黑暗穿越風雨
成為炎黃子孫今生今世亙古的傳說
隔著記憶的玻璃將你凝望
所有的思緒
都在歷史與傳說中變得沸揚起來一如被詩歌觸及的晴空
總讓生命的港口
變得異常熱鬧非凡
精心積攢許久的情感
不會在十月變得沉默
就像被浪漫點綴的文字總在建設社會主義
特色道路上越走越遠
那是中國民族閃爍的魅力
讓龍的傳人
在世界的東方挺起龍的脊梁那是偉大復興不變的追求
讓炎黃子孫以盤古開天之勢崛起東方一個又一個神話
□丁太如
沿著遵義會議的決議
突破敵人層層封鎖的防線
翻越了一座叫夾金山的大雪山翻越了百姓口中的神仙山
用一種大無畏的精神
記載著新中國征途不朽的篇章沿著寒風冷冽的呼喚
突破敵人次次醞釀的圍剿
穿越了泥濘沼澤的詛咒
穿越了烈火飛奪瀘定橋
用一種頑強的意志
唱響著新中國征途高亢的頌歌沿著饑寒交迫的折磨
突破敵人屢屢的飛機大炮
渡過了插翅難飛的天險
渡過了驚濤駭浪的考驗
用一種不死的信念
詮釋著新中國征途血染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