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亮
(西南科技大學,四川 綿陽 621010)
高校推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路徑研究
王強亮
(西南科技大學,四川 綿陽 621010)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關乎著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而當前我國一些大學生價值觀與核心價值觀存在著偏離。重塑和糾偏大學生的價值觀,培育核心價值觀,高校不僅要構建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也要創(chuàng)新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方式,提高師德師能,讓大學生成為核心價值觀的宣揚者和踐行者。
高校;大學生;核心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作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主力軍,對其進行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關系重大。當前我國有高校三千多所,聚集著未來的精英和優(yōu)秀的人才,幫助大學生樹立核心價值觀,對于凝聚共同價值追求,形成巨大的價值共識和思想共鳴,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正確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要發(fā)揮其在弘揚核心價值觀的橋梁和擴散器作用,深挖校內外有效資源,加強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yǎng),使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體現(xiàn)著“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1],比生命更崇高,比親情更博大,“為人生賦值、為社會定規(guī)、給國家賦形”。[2]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家、對社會、對公民的重要作用。十八大報告中,從國家、社會、個人層面提出“三個倡導”,將核心價值觀具體化。其中,作為大學生個人,應該做到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將引領大學生健康成長,引領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座談會上,語重心長地指出,青年的價值觀尚未成熟,但他們的價值觀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對青少年進行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非常緊迫,用了很形象的比喻——“扣扣子”,指出了對大學生樹立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他指出,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保?]樸實的話語透出了加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傳統(tǒng)的價值觀削弱和丟失,而新的價值觀尚未確立。再加上國外各種思潮的不斷涌入,使其與傳統(tǒng)價值觀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發(fā)生碰撞。大學生身處校園,思想比較單純。同時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使學生有了了解世界的窗口,拓寬了視野,但互聯(lián)網上充斥著各種思想和信息,使價值觀尚未成熟和思想單純的大學生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響和誤導,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很大的沖擊,使大學生無所適從,價值觀出現(xiàn)錯位和紊亂。在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中,一些人迷失了自己,不再堅守心靈的信仰,變得世俗化、無原
則化和無底線化。“發(fā)展的列車匆匆駛過精神的站臺,現(xiàn)實的變化把心靈的地圖拋在身外”。[4]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是積極向上的,但一些學生通過網絡等平臺和機會,受社會負面思想和多元社會思潮的影響,價值觀呈現(xiàn)出:個體意識大于集體意識;崇尚自我漸增,理想信念減弱;道德標準寬松,道德觀念現(xiàn)實化等等現(xiàn)象,這些錯誤的社會價值觀如果不加以改正,對大學生自己、對社會、對國家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危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心靈的羅盤,是人生前行的方向。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人生實現(xiàn)完美的動力,時刻催促大學生不斷矯正自己的缺點,為他們的人生錦上添花。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有其自身規(guī)律,需要久久為功。有問題不可怕,關鍵是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高校要發(fā)揮自己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加以修正,引領大學生健康成長。
(一)構建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
1.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作為大學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對于提升大學實力,體現(xiàn)學校特色,提升師生文化情趣,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使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構建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發(fā)揮校園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在載體上,高校要充分利用和拓展校內有效文化載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化育人全過程中,使學生德藝雙馨,實現(xiàn)學生成才和學校育人同步。比如,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校訓,是對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和再現(xiàn),可以深挖其文化內涵,推進校訓文化落地生根,涵養(yǎng)和傳播核心價值觀。從主體上,要構建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的“三位一體”校園文化主體,通過學校領導的倡導示范、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的認識學習,達到校園文化的全覆蓋,使每一個人都是核心價值觀的倡導者和踐行者,形成“我愛校園,校園愛我”,校園文化共建共享,核心價值觀被潛移默化。從布局上,校園文化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充盈在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場所,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教室、圖書館等學習場所,要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于知識的學習和傳授過程中,達到學習進步和價值培育同步進行;在課外,發(fā)揮社團和公益組織的作用,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舉辦各種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和喜聞樂見的活動和比賽,可以使大學生在鍛煉自己和展現(xiàn)自己的過程中,達到身心愉悅,同時以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實現(xiàn)核心價值觀內化與心,在生活的細微處外化于行。
2.加強和完善校園硬件建設
良好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不僅可以增加學校魅力,而且可以使學生身心愉悅,消除煩惱,洗禮心靈。學生生活在風景秀麗、方便舒適的校園中,會讓他們自覺感知世界的美麗,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喚起對真善美的追求,主動和優(yōu)秀的先輩看齊。如果沒有一個良好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他們會將目光更多轉向社會和網絡,尋找心靈的棲息地。但社會和網絡魚龍混雜,大學生容易受錯誤思想的影響,久而久之,將會影響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和培育。學校要加強教室、圖書館等學習場所的建設,為他們營造良好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不再沉迷網絡,重視身體鍛煉,使他們暢游在知識的海洋中;要加強體育場館和器械的建設和購置,使大學生有一個寬松方便的健身場所,使他們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學校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清潔舒適的食宿環(huán)境,使他們有一個舒適的吃飯休息的場所;以學生為本,加強和完善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使其更加人性化和完備化,使大學生保持心情的放松和舒暢。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對于大學生求知做人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高校要不斷改進和營造良好的校園軟環(huán)境和硬環(huán)境,使校園成為故鄉(xiāng)之后的第二個家,使學生在校園環(huán)境的隱形教育作用下,實現(xiàn)核心價值觀的潛移默化。
(二)創(chuàng)新弘揚核心價值觀方式
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有效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是一個需要探索、鉆研、創(chuàng)新的課題。
1.支持和加強大學生實踐活動
大學生不僅要通過書本獲得間接經驗,更要通過實踐獲得直接經驗,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社會實踐不僅是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有效途徑,也是大學生增長才干、增強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方式。要鼓勵大學生投身社會實踐,促進理想信念在現(xiàn)實中內化與升華。學校要充分開發(fā)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課程,引導學生積極參加三下鄉(xiāng)、志愿服務、社會調查等活動,使大學生在磨煉中錘煉意志,在艱辛中體味生活的不易。高校要加強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機制建設,鼓勵創(chuàng)新,支持創(chuàng)新,為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提供良好的平臺。同時,學校要聯(lián)系政府和企業(yè)相關人員,來學校宣講創(chuàng)業(yè)政策和招聘,分享勵志故事,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使大學生有更多的事業(yè)成就感,減輕社會就業(yè)壓力,實現(xiàn)“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形成大眾創(chuàng)新、萬眾創(chuàng)業(yè)的高潮和氛圍。
2.重視校園媒體的宣傳作用
高校要發(fā)揮其網絡新媒體優(yōu)勢,采用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從學生學習生活點滴入手,采用小主題、大視野的形式開展新聞網絡宣傳教育活動,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絡化傳播,在貼近師生的網絡傳播中唱響核心價值觀。高校要充分運用校園新聞網、校園電視廣播、報紙、微博、微信,開發(fā)校園核心價值觀教育APP等,積極推動新興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多位一體,聯(lián)動傳播、融合發(fā)展,成為傳播核心價值觀的窗口和有效平臺。
3.推進學校全面改革
高校要推進學校管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體制機制改革,傾聽教師和學生的建議和心聲,發(fā)掘高校優(yōu)勢學科和各學科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推進核心價值觀培育學術研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huán)節(jié)。要改革對學生的評價機制,重視學生德育的考察,加強德育在評獎評優(yōu)中的權重,用切實的事例作為評價標準。通過改革,制訂更為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才能正確引導師生關注的方向和重點,形成一個有益于師生共同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
(三)加強師德師能建設
師德是教師之魂,師能是教師之本。推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需要發(fā)揮教師引領、示范、盡責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師生座談上,明確提出好老師的“四有”標準,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特別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對廣大教師樹立高尚師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寄予了殷切希望。老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無形的資源和力量[5],對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和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是同學的“崇拜者”和“偶像”。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自己成為太陽,才可溫暖他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老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老師為人處世、于國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價值觀”[6]。廣大教師要自覺地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懈追求高尚的師德,做學生的榜樣,這樣學生耳濡目染,才能見賢思齊,做有德之人。高校在重視教師物質和精神需求的基礎上,要改革和完善教師評價機制,將師德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指標,建立師德不達標一票否決制和能上能下的靈活用人機制,優(yōu)化教師隊伍,打造有擔當、有學識、有道德和有愛心的新時代合格教師,爭做弘揚核心價值觀的橋頭堡。
[1][3]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
[2][4]任仲平.凝聚當代中國的價值公約數(shù)[N].人民日報,2014-04-20.
[5]龐麗娟.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師德建設[N].光明日報,2015-09-11.
[6]習近平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EB/OL].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 n/2014/0910/c70731-25629093.html.2014-09-10.
2016-03-10
王強亮,男(漢族),馬克思主義理論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