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陳欣,曹清東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
?
教師體罰行為對學生健康影響的研究
王小娟,陳欣,曹清東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
摘要:加里寧曾經說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人們心中教師的職位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是智慧道德的完美化身,教師永遠是辛勤的園丁。但是近年來一些新聞事件引起了眾人的高度關注,教師體罰學生的種種惡行不斷出現,嚴重動搖了教師的神圣地位,扭曲了學生的行為認知,必須引起社會的共同關注。本文以分析各國教師體罰為切入點,通過教師體罰對學生影響的角度進行分析。
關鍵詞:教師;體罰;學生健康;研究
1教師體罰行為的概述
1.1體罰的概念?!督逃笤~典》[1]與《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2]中的見解是:對學生身體的一種懲罰方法。《新世紀教師素養(yǎng)》認為體罰是一種暴力的教育方式,它采用肢體或工具直接毆打未成年學生和兒童,以達到消除學生錯誤行為的目的[3]。
結合當前學界的理論成果及社會實踐,將體罰界定為:教師或其他教育工作人員在履行教育、保護和管理職責過程中,損害學生身心健康,或侵犯學生其他合法權益的一種違法行為。[4]總之,體罰是一種對學生身體、心理等方面的傷害,對學生身心健康產生影響的錯誤的教育方法。
1.2國內外體罰行為的現狀。美國教育對懲戒規(guī)定不一,在50個州中,有21個州是允許公立學生保留體罰的權力,有21個州是禁止體罰的,其它州沒有明文規(guī)定[5]。
韓國早在1998年的法律明文規(guī)定中禁止體罰,但現實教育中還是存在。2002年《學校生活規(guī)定預示案》規(guī)定教師具有對違規(guī)現實的體罰權力,但是保證以不觸碰法律相關規(guī)定的前提下,必須嚴格按照實施體罰的相關程序。[6]
日本《學校教育法》和英國1986年法律均表明,教師不可施加體罰,但英國并未排除教師有懲戒學生的權利[7]《2006教育與督學法》新增了教師懲戒權部分,這使教師在懲罰學生的時候有更多的教育管理權。
針對我國制定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中都明文規(guī)定:禁止教師體罰學生。但是教師體罰行為屢見不鮮,偶發(fā)性強,花樣百出。比如,直接傷害學生身體的體罰,就像視頻新聞上經??梢钥吹降模處熅径?、掐皮膚、腳踹、腳踢、戳頭、捏臉、扇耳光等惡性行為;傷害學生自尊心、人格的體罰,如譏諷、蔑視、斥責、侮辱、罰站、改作業(yè)、留校等行為。
2教師體罰行為的危害
2.1造成學生身體傷害。在學校,教師對學生施加暴力行為時,學生的身體直接受到嚴重的創(chuàng)傷,輕則無關緊要,像很多媒體都報道過得,幼兒園教師直接把學生丟進垃圾桶,推倒在地等,有的甚至因為考試不理想,做題不會等不是語言的諄諄教誨而是拳腳相加等等的行為可能會引起學生長期的身體不適,造成嚴重的后果等。
2.2造成學生心理陰影。在學校,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接受教師知識的傳授,當教師表現惡劣的行為態(tài)度傷害到學生的時候,學生就開始抵觸討厭教師,慢慢的表現強烈的厭學狀態(tài),也許產生自閉。教師嚴厲的諷刺充斥著整個教室,蔓延在每個人身邊,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也許會引起學生的叛逆與怨恨。但是對于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無疑會造成更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隨著學生愈來愈強的自尊心,教師的一些劣跡有時會是學生終身的隱痛,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
2.3造成學生性格缺陷。教師通過過于偏激的批評、指責,在眾人面前毫無保留的批評夸大事實,貶低學生的能力,無疑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當學生感到被羞辱、內疚與自責時,為了贏回“面子”的途徑與方式不恰當,也許走上了旁門左道、不求上進的道路,嚴重影響教師與學生的相處關系,從而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4造成學生個性發(fā)展。當學生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學生的天性是朝向各個方向發(fā)展的,如果教師給予不恰當的管教束縛,學生的棱角會被摧殘掉,變成光滑的“圓球”。
有關研究顯示,體罰給學生帶來的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會嚴重導致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緩、記憶力下降,嚴重阻礙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3改善體罰行為的措施
3.1提高教師職業(yè)道德。教師的職業(yè)道德關系著教師隊伍的素質,影響著教育事業(yè)的建設與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是培養(yǎng)教師良好品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建設優(yōu)質師資隊伍培訓的關鍵,是糾正不良教風與校風的有力手段,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迫切需要。
3.2完善教育機構組織。增加社會教育組織機構的重視程度,強化教師師資隊伍。通過合理的教育制度,恰當地分配教育資源,是教育者先受教育,在教育中依法執(zhí)教,逐步培養(yǎng)教師的良好的道德人格、嚴格的監(jiān)管意識與法制意識。
3.3加強學校與家庭一體化發(fā)展。學校教師及家長要多溝通交流,更多的關注、了解學生。師生與家長建立一套嚴格的檢查制度,長期督促、檢查學生基本情況,攜手共同管理教育學生,營造良好的家校一體化教育發(fā)展模式。
3.4加強學生自身管理能力。學生要嚴格要求約束自己,在校遵紀守法,不做觸及教師底線的事,努力使自己做的更好。
4總結
教師在教育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有研究者表明:“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間成正相關,并且相關程度較高”。[8]也就是說教師在教育事業(yè)上能夠給予學生正確的引領與指導,如果教師的言傳身教(諸如控制情緒、處理沖突、化解矛盾、調節(jié)人際關系等)行為不恰當,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所以良好的教育方式、較高的教師素養(yǎng)對建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535.
[2]教育部師范教育司.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24.
[3]張行濤,郭東岐.新世紀教師素養(yǎng).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63.
[4]韋秋香.中小學生受體罰現象淺析[J].法治與社會,2011:233.
中圖分類號:G40-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4-0129-01
作者簡介:王小娟(1991-),女,漢,山東臨沂人,首都體育學院2014級運動訓練專業(yè)在讀研究生。陳欣(1991-),女,漢,河北保定人,首都體育學院2014級體育教學專業(yè)在讀研究生。曹清東(1991-),男,漢,山東德州人,首都體育學院2014級體育教學專業(yè)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