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全岳
中國鞋史系列篇之
——乾隆妙語贈鞋聯(lián)
文北京/全岳
【乾隆皇帝喜歡寫詩,一生寫了四萬首詩,差不多是唐朝所有詩人作品的總和,可惜沒有一句流傳開來。乾隆皇帝還嗜好書法,在他微服私訪期間,對偶然見到的書法墨跡都要細細品味。有一年春節(jié)的傍晚,他在一戶普通人家門前看到一個遒媚而秀逸的“鞋”字,贊不絕口,隨即提筆寫下一幅妙語春聯(lián)相贈。】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在位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僅次于康熙的皇帝,也是年壽最高的帝王。他自幼聰明,五歲就學(xué),過目成誦??滴趸实垡娮约旱膶O子如此伶俐,喜愛有加,就留在宮中,親授書課,以儲君加以培養(yǎng),所以四書五經(jīng),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無一不精。在他漫長的執(zhí)政期間“稽古右文,崇儒興學(xué)”,十分重視傳統(tǒng)文化建設(shè),特別他于書法的嗜好和倡導(dǎo),甚至比他的祖父康熙皇帝更勝一籌。歷經(jīng)多年,他刻意搜求書法名品,御覽、御批、欽定書法精品,集我國歷代書法藝術(shù)之大成。有史料說“皇上性契義爻,學(xué)貫倉史,每于萬機之暇,深探八法之微”,可謂贊美之極。
乾隆對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的行書更是推崇備至,并心慕手追,身體力行。在宮中、御園、名勝、寺廟等幾乎到處可見他的墨跡。他為了體察民情,常常扮作商賈或文人模樣到民間微服私訪,對偶然見到的書法墨跡也要細細品味,其中的一個“鞋”字也令他欣賞良久,并引出一段故事流傳于民間。
傳說有一年春節(jié)的傍晚,乾隆脫下龍袍,換了便裝,獨自一人出了皇宮禁苑,看看老百姓如何過年。他信步走到一條大街上,但見商鋪林立,往來人流不絕,家家彩燈高懸,戶戶春聯(lián)生輝,鞭炮聲不絕于耳。再往前走,往西拐進一條胡同,左側(cè)一家門前圓形木牌上的一個碩大的“鞋”字吸住了他的眼球。他不由得加快腳步,走近那一尺見方的“鞋”字旁邊,仔細端詳了許久,暗暗贊道“好字!好字!”遒媚而秀逸,嚴整而圓熟的筆法,大有趙孟頫行書之遺風。此字出自何人之手?他想探個究竟。
“鞋”字一旁,便是一個與那碩大的“鞋”字極不相稱的小門臉兒。門框的上方的墻上掛著“步云鞋鋪”的店牌,門框貼著的“踵納香塵登堂入室,履行大道步云登月”的對聯(lián)也已褪色。乾隆見是個鞋鋪,便推門而入。
在灰暗的燈光下,但見正面墻的架子上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布鞋,一個年輕人正在柜臺里面清點著鞋子,還在本上寫著什么。見有客人進來,年輕人連忙放下手里的活兒,和氣的說道:“先生您好,您想買雙什么樣兒的鞋?”
乾隆所問非所答地說:“小老板,你門口那個‘鞋’字是你寫?”
年輕人連忙擺擺手,不好意思地說道:“先生,我一個小鞋匠可沒那個大本事。去年秋天我的發(fā)小聽說我要開鞋店,就叫他的爺爺給我寫了這個“鞋”字和店名。他爺爺寫的字棒極啦,在我們家鄉(xiāng)京東一帶遠近聞名,過年過節(jié)家家戶戶的對聯(lián)都找他寫,那可是個慈祥的老人,好人!”
“那門框上的對聯(lián)可是你寫的?”
“不,不,還是我的那個發(fā)小開業(yè)那天來幫忙時寫的?!?/p>
“大過年的,你門上的對聯(lián)怎么不換換,新桃換舊符嘛?!?/p>
“本來要換的,紅紙筆墨都備齊了,可一忙乎就顧不上了。先生,您想買雙什么樣的鞋,我拿一雙你試試吧?!?/p>
乾隆又是所問非所答地說“小老板,你就這一間鋪面房?”
年輕人答道:“這里是小門小店,房后還有個不大的棚子是做鞋的地方。先生有興趣的話,請你去指導(dǎo)指導(dǎo)?”乾隆點了點頭。
這做鞋的棚子里放滿楦頭、布料、袼褙、麻繩等物,雜亂卻潔凈。有兩個年輕人正坐在馬扎上干活兒。只見一個人在用雙手把楦頭往布鞋里用勁地塞,塞好后又托在手上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偶而用錘子敲打幾下,然后在鞋面上噴些水放在鞋架上。另一個人在绱鞋子,一會兒用錐子在鞋底上扎針眼,一會兒在穿針引線縫幫绱底,一會兒把麻繩兒用勁地拉緊,忙得不亦樂乎。乾隆掃了一眼,順手在鞋架上拿了一只布鞋在手里端詳著說:“小老板,你這鞋做的不錯,造型飽滿圓潤,穿著一定舒服?!?/p>
“這都是楦頭的功勞。只有撐一撐、濕一濕、悶一悶、排一排,等干透成型后,再把楦頭脫出來,鞋的形狀才會無褶無皺飽滿圓潤。您看那筐子里的木楦頭,都是有錢人家在這里定做鞋用的,那鞋架上的鞋都是定型后的鞋子,明天就要送鞋上門了。這些楦頭我們都登記在冊,以后再來做鞋就用這些專用的楦頭,做什么樣款式的鞋子都一定合腳,不大不小包準穿著舒服?!?/p>
“這楦頭也是你做的?”
“我可沒這本事,這都是我?guī)煾悼痰?。師傅刻楦的手藝可棒啦,有錢人家做鞋都來找他,做出來的鞋又合腳又舒適,忒好!師傅教我做楦頭的時候說,他這做楦頭的手藝是從祖上傳下來的,學(xué)問可大了。說它是‘取法于足而勝似足’,要先在紙上畫出客人腳底的輪廓,再用先用軟尺量客人的腳長、腳寬、腳肥、腳瘦等幾個尺寸,只有按這些輪廓和尺寸刻出的楦頭才準確,才符合客人的腳型。我?guī)煾祷丶疫^年了,我們哥仨在這為客戶趕制幾雙鞋才加班的。要是我?guī)煾翟趫?,也能給先生量量腳,刻雙楦,做出的鞋包你滿意?!?/p>
乾隆走到筐子旁邊,看那些大大小小的楦頭,有男楦,有女楦,有圓頭楦,有尖頭楦,個個光滑圓潤,似足非足,上面還有字跡和編號。乾隆一邊看一邊連聲說“好,好,挺好!沒想到做鞋還真有這么大學(xué)問哩,怪不得你們鞋鋪的鞋做這么好?!彪S又回到前店,對小老板說道:
“大過年的,也把你門口那幅對聯(lián)也換換新吧,拿筆墨紙張來,我為你寫個過年的春聯(lián),算是為你們鞋店添個彩吧?!?/p>
小老板一聽,可高興壞了,連忙拿來早就備好了的筆墨紙張和硯臺,按門框的尺寸把紙張裁好,就在柜臺上磨起墨來。小店里頓時飄起了濃濃的墨香。
乾隆拿起筆,在硯臺里蘸了蘸,略加思索便揮毫在兩條大紅紙上,寫下了蒼勁典雅、圓潤俊秀的30個大字的春聯(lián):
大楦頭小楦頭乒乒乓乓打出窮鬼去
粗麻繩細麻繩吱吱嘎嘎拉進財神來
小老板向乾隆深深鞠了一躬謝道:“謝謝先生大恩大德。托先生的洪福,小店日后發(fā)達,必然相報,但不知恩人尊姓大名?”
乾隆略帶幾分神秘笑道:“小老板不必多問,如果你那個發(fā)小的爺爺看了對聯(lián)上的字,他一定會回答你的問題?!闭f完便欣然而去。
第二天,小老板噼里啪啦的放完鞭炮,再用打袼褙的漿糊把大紅對聯(lián)貼在了店門框上。從此,到鞋鋪買鞋的顧客,一看到門上的春聯(lián)就贊不絕口,與那個大大的“鞋”字相呼應(yīng),平添了幾分買鞋的樂趣,“大楦頭小楦頭”也讓人們了解到這飽滿圓潤布鞋的妙處,自然多了些鞋文化的氣息。特別是那些愛好書法的顧客,沒進鞋鋪便被對門前對聯(lián)那遒媚秀逸的書風所折服,禁不住駐足欣賞,一時間人頭攢動,鞋鋪的買賣也異?;鸨2痪?,鞋鋪擴大了店面,特改對聯(lián)為黃地綠字的木刻,掛在大堂正面的墻壁上,頓時蓬蓽生輝。
對聯(lián)上的“楦頭”,古稱“楥”。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說“楥,履法也。”說明至少在東漢時代就已有此物,這與意大利公元前一世紀壁畫上鞋匠拔楦的形象的年代基本一致。中國唐代的鞋楦實物,在新疆古絲綢之路的尼雅廢墟遺址被發(fā)現(xiàn),一只是長24厘米的男鞋楦,另一只是長21厘米的坤鞋楦。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鞋楦實物。據(jù)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諸色雜貨》記載,當時的鞋楦在雜貨店里已有出售。又據(jù)明朝的《通雅·諺源·楥》記載:“鞋工木胎為楥頭。改作楦,今呼之?!敝袊钤绲闹崎缸鞣?,是一個叫王阿榮的于1851年在上海開辦的“王記鞋楦坊”。此前的制楦工藝均為手工活,直到1855年的英國才發(fā)明了機器制楦的工藝。此前的鞋楦材料均為木料,直到現(xiàn)代才有塑料鞋楦和鑄鋁鞋楦的應(yīng)用。乾隆那幅對聯(lián)中“大楦頭小楦頭”的木鞋楦,多為做布鞋和皮鞋時使用。塑料鞋楦是為節(jié)約木材而為之,其功能與木鞋楦相同。至于鑄鋁鞋楦,則用在硫化橡膠雨鞋的制作,其內(nèi)空腔,具有耐高溫的特點。到了現(xiàn)代,形態(tài)各異的楦頭在鞋業(yè)更倍受青睞,木楦、塑料楦、金屬楦、整體楦、半截楦、活絡(luò)楦、彈簧楦將各款鞋品推向了異彩紛呈的新時代。
鞋楦之重要,被鞋界稱之“鞋之胎、鞋之膛、鞋之型、鞋之魂”。鞋之胎,鞋之模具也,乾隆見的那個鞋匠用雙手把楦頭往布鞋里用勁地塞,就是以楦頭為模具塑造鞋型。鞋之膛,鞋之內(nèi)腔也,意大利壁畫上的鞋匠將楦從鞋子里拔出來,就是楦頭已完成了塑造鞋膛的程序。鞋之型,鞋之造型也,任何方圓肥瘦的鞋型,皆是隨楦而型隨楦而變。鞋之魂,鞋之靈魂也,幫底縫绱成鞋,癟無靈氣,只有用楦頭撐入方可有膛、有腔、有型,盡顯異彩紛呈之型與美輪美奐之態(tài),其魂之所在也。
再說乾隆為步云鞋鋪寫的那幅“大楦頭小楦頭”對聯(lián),一時被傳為美談。寫鞋鋪前那個碩大“鞋”字的爺爺聽說后,特意進京一看究竟。爺爺剛一進門,就被大堂墻壁上的對聯(lián)驚呆了,連連稱贊“好字,好字?。 ?。當?shù)弥?,就斷定是乾隆皇上的墨寶。小老板說道:“怪不得皇上那天說,等爺爺來了就知道是誰寫的了,還夸爺爺那個‘鞋’字寫得棒吶!”可惜的是,幾年后鞋鋪遭焚,那幅對聯(lián)也成灰跡,乾隆的墨寶就此失傳,只有30字的鞋聯(lián)流傳至今。
(下期刊載《曹雪芹“紅樓”說鞋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