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強,安冬亮,丁 虎,王肖娟
(1.新疆石河子氣象局,新疆 石河子 832000;2.新疆天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石河子大霧時空分布特征*
郭金強1,安冬亮1,丁 虎1,王肖娟2
(1.新疆石河子氣象局,新疆 石河子 832000;2.新疆天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本文統(tǒng)計分析了1961—2013年石河子墾區(qū)大霧天氣的氣候特征,石河子地墾區(qū)大霧天高發(fā)時段多在08時到13時,16時至20時較少出現大霧。一年中大霧主要出現在10月至次年3月,冬季大霧持續(xù)時間最長。大霧由南往北逐漸增多,有明顯的區(qū)域差別,南部12月出現最多,北部2月最多,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石河子市氣象站年大霧日數以0.56 d/10 a傾向率減少,烏蘭烏蘇站、炮臺氣象站及莫索灣站都呈增加趨勢,其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91 d/10 a、3.37 d/10 a和1.90 d/10 a。
大霧;時空特征
大霧是一種常見的災害性天氣,是指空中浮游的大量微小水滴,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 000 m的天氣現象[1],不僅對交通產生不利影響[2],而且阻礙了空氣中污染物的擴散,加重空氣污染[3]。大霧是在特定的氣象條件和環(huán)境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地域性和局地性特征[4]。石河子南高北低的特殊地形,加之冬季逆溫層的存在,使之成為大霧的高發(fā)區(qū)。因此,研究墾區(qū)大霧時空分布特征,為大霧的預報提供參考依據,對大霧預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選用石河子地區(qū)石河子市氣象站、烏蘭烏蘇農業(yè)氣象站、炮臺氣象站和莫索灣氣象站4個國家氣象站提供的1961-2013年的能見度常規(guī)氣象觀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近年30年大霧氣候平均值作為參照。
2.1 大霧空間分布特征
大霧年日數空間分布統(tǒng)計表明,石河子大霧總體分布由南往北逐漸增多,而且區(qū)域差異較大,除莫索灣站1966-1968年連續(xù)3年沒出現霧外,其余地方每年都有霧出現,其中墾區(qū)西部的炮臺站大霧年平均日數最多,年平均出現25.5 d,墾區(qū)東北部的莫索灣站次之,年平均出現16.8 d,而墾區(qū)偏南的烏蘭烏蘇農業(yè)氣象站和石河子市站年大霧年平均日數相對較少,在9.4~11.4 d之間。
2.2 大霧月平均日數特征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石河子墾區(qū)大霧天氣出現的主要時段,8~9月和次年4月個別地區(qū)也偶然出現,墾區(qū)大霧主要出現在冬季,2月份大霧天氣最多,12月份次之,1月份相對較少;全墾區(qū)5~7月無大霧天氣。墾區(qū)大霧天氣最早出現在8月3日,結束最晚時間是4月26日。從區(qū)域分布來看,南部的石河子市和烏蘭烏蘇農業(yè)氣象站12月份大霧天氣最多,平均2.2~2.7 d,西部炮臺站、西北部莫索灣站2月份最多,平均3.8~5.8 d。而石河子市站和烏蘭烏蘇農業(yè)氣象站11月和1月,炮臺站和莫索灣站2月和12月大霧天氣也較多,出現天數為1.8 d、1.9 d、5.8 d和3.3 d。
2.3 大霧日數變化趨勢
由石河子墾區(qū)年大霧天氣日數變化趨勢(圖1)可以看出,除石河子市站年大霧日數呈減少趨勢外,其他3站都呈增加趨勢,其氣候傾向率分別為:石河子站0.56 d/10 a,烏蘭烏蘇農業(yè)氣象站0.91 d/10 a、炮臺站3.37 d/10 a和莫索灣站1.90 d/10 a。石河子市大霧日數自20世紀80年代后減少,到2000年后又明顯增多,特別是在2004年和2013年,大霧日數達到19 d;烏蘭烏蘇的大霧日數也在2004年后明顯增多,并在2004年出現最多的大霧日數17 d;炮臺在20世紀70年代末到2000年為大霧日數出現較多的時段,并在1985年出現了53 d,2000年后明顯減少,出現日數在均值以下,自2012年開始再次呈現增大趨勢;莫索灣的年代變化趨勢和炮臺基本一致。
2.4 大霧年際變化特征
石河子墾區(qū)大霧年際變化特征(表1)表明,隨著年際變化,墾區(qū)大霧日數除石河子市站呈逐漸減少趨勢外,其他地方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石河子市站20世紀60至70年代為大霧相對較多時段,此后開始呈波動減少的趨勢,而其他地方呈波動增多趨勢,20世紀80年代炮臺站達墾區(qū)最大值,年大霧日數達到29 d,烏蘭烏蘇站和莫索灣站在20世紀90年代大霧日數達到最大值,分別為12.1 d/a和17.1 d/a。
圖1 月大霧平均日數分布特征
表1 石河子墾區(qū)年代際平均大霧天數d
2.5 時次分布特征
圖3 大霧逐時分布
取石河子地區(qū)24 h觀測序列最長的石河子站作為統(tǒng)計大霧出現時次分布特征的代表站(2007年站級別變更,資料序列為1968到2007年共40年)。通過分析表明(見圖3),在一天中,08時到13時是出現大霧的高發(fā)時段,16時到20時較少出現大霧。
石河子大霧存在明顯的時空變異,從南往北、從東往西大霧日數呈增多趨勢;大霧主要出現在10月至次年3月,冬季大霧持續(xù)時間最長,季節(jié)性較明顯,12月份偏南地方出現頻率最高,而2月份偏北偏西地方出現頻率最高。墾區(qū)大霧日數除石河子市站呈逐漸減少趨勢外,其他地方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在一天中,08時到13時是出現大霧的高發(fā)時段,16時到20時較少出現大霧。
[1]馬禹,任宜勇,陳春艷,等.40a來新疆霧的演變特征及大霧天氣過程分析 [J].干旱區(qū)地理,2005,28(4):474-478.
[2]李子華.中國近40年來霧的研究[J].氣象學報,2001,59(5):117-120.
[3]徐懷剛,鄧北勝,周小剛,等.霧對城市邊界層和城市環(huán)境的影響[J].應用氣象學報,2002,13(Suppl):170-176.
[4]李彥杰,馬琳,閆勇,等.烏蘇大霧氣候特征及變化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7):15147-15148.
2016-11-01
新疆兵團博士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4B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