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愛光
(黑龍江省京劇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京劇“言派”簡說
安愛光
(黑龍江省京劇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言派”為言菊朋所創(chuàng),為京劇老生重要的藝術流派之一。本文從“言派”的藝術特點、“言派”的代表劇目、“言派”的流派傳承三大理論層面,對“言派”進行了系統(tǒng)化的簡要論說。對于“言派”的表演藝術,可以提供理性思辨與藝術實踐的雙重參照系。
言派;特點;劇目;傳承
“言派”為言菊朋所首創(chuàng),為京劇老生重要的藝術流派之一。系統(tǒng)地研究“言派”,對于“言派”的表演藝術,可以提供理性思辨與藝術實踐的雙重參照系。為此,本文作嘗試性簡要論說,以期引起關注與討論。
具體而言,京劇“言派”,可以分解為以下三大理論層面進行系統(tǒng)化的解讀與研析。
“言派”的創(chuàng)始人言菊朋(1890—1942),原名錫,北京人,蒙古族。幼年入陸軍學校讀書,曾在清廷的理藩院與民國的蒙藏院任職。自幼酷愛京劇,尤喜“譚(鑫培)派”老生,得“譚派”名票紅豆館主(溥侗)親傳,并受名琴師陳彥衡、名旦王瑤卿指導,同時跟隨京劇名家錢金福、王長林練武功學身段。初演“譚派”戲《戰(zhàn)太平》《四郎探母》《捉放曹》等,備受好評。1923年隨梅蘭芳赴上海演出,正式“下?!?。后又與王幼卿、俞振庭、尚小云、王長林、孫毓堃、侯喜瑞、小翠花、徐碧云、邱富棠等名家合作演出,均以“譚派正宗須生”冠名。
20世紀20年代末,他自己挑班,感到僅用“譚派”已不能完全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于是大膽創(chuàng)新,在“宗譚的基礎上,借鑒青衣、小生、老旦以及地方戲曲和大鼓書的某些曲調(diào),創(chuàng)新出具有獨特風格的言派演唱藝術。”[1]
“言派”的主要藝術特點是:遵循“腔由字生”“聲情并茂”的原則,形成婉轉(zhuǎn)跌宕、細膩精巧的風格,于輕巧中見堅實,在樸拙中現(xiàn)華麗。
劇目是表演藝術的載體與核心,也是流派藝術的憑借與依托。沒有代表劇目,京劇流派藝術便成為空談。言菊朋之所以與余叔巖、高慶奎、馬連良并稱京劇“前四大須生”,靠的就是他在自己代表性劇目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獨特藝術風格。
“言派”的代表劇目主要有兩出:其一是《讓徐州》,這是言菊朋首演的“私房小本戲”。該劇根據(jù)《三國演義》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讓徐州”的故事改編。徐州地處要害,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徐州府君陶謙(恭祖)得罪曹操,曹操興兵圍困徐州,陶謙為保全徐州百姓,情愿自縛受罪。幸得劉備相助,解了徐州之圍。陶謙自感年邁,二子又年幼無才,故欲將徐州片印讓與劉備,劉備堅辭不受。最后陶謙病危,臨終前再以徐州大事相托,劉備方應允。因三推三讓,故稱“三讓徐州”。劇中的[二黃原板]“未開言不由人(哪)珠淚滾滾”一段,已成名家名段,唱腔起伏多變,似斷又連,把陶謙不安的心理,表現(xiàn)得真切細膩。
其二是《臥龍吊孝》,這也是言菊朋首演的“看家戲”。該劇根據(jù)《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的故事改編。描寫周瑜死后,諸葛亮赴柴??诘跣ⅰ|吳諸將認為周瑜之死為諸葛所害,故欲乘機殺之以報仇雪恨。但諸葛亮在吊孝時,表現(xiàn)出一片真誠與悲痛、惋惜,聲淚俱下,感天動地。小喬見之,也大為感動,以禮相待。劇中的大段[反二黃]唱腔“見靈堂不由人(哪)珠淚滿面”,也是名家名段。委婉曲折,感情豐富,字正腔圓,韻味醇厚。而且創(chuàng)造許多新腔,如“萬古流傳”一詞,是從京韻大鼓的曲調(diào)中“化”出來的;“一見靈位淚漣漣”的“漣”字與“擅敢奪東吳郡吞沒江南”的“南”字,則是從旦角唱腔中變化而來的。
此外,“言派”的代表劇目還有《審頭刺湯》《失印救火》《打棍出箱》《天雷報》等。
“言派”作為京劇老生重要的藝術流派之一,深受人民群眾歡迎,已成為寶貴的藝術財富。而它的傳承,更靠一代又一代“言派”的傳人。
“言派”第一代傳人有言興朋、張少樓、李家載、李適可、畢英琦、劉勉宗、任德川等。他們各有專長,但都張揚了“言派”的藝術魅力。例如畢英琦在《楊門女將》中扮演的采藥老人的唱段,韻味十足;又如楊興朋在《曹操與楊修》中扮演的楊修,“精心細致地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把言派唱腔的各種技巧和手法融進唱腔中,并發(fā)揮自己的嗓音特點,使言派唱腔風格更加突出、鮮明,具有新意?!盵2]
[1]涂沛,蘇移等.京劇常識手冊(上冊)[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152-153.
[2]傅彥濱.京劇音樂論[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175.
J821
A
1007-0125(2016)12-0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