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
[摘要]在現(xiàn)代建筑中,混凝土結構工程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從目前來看還存在許多問題。本文首先對混凝土施工工藝和工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最后提出了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的幾點工作建議。
[關鍵詞]混凝土結構;實施工藝;問題及對 文章編號:2095-4085(2015)11-0097-02
近年來,我國建筑工程項目越來越多,大部分工程為混凝土結構。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容易發(fā)生改變,比如荷載增加、接建等,另外還會出現(xiàn)一些質量問題,比如缺少配筋、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要求、災后修補等,這些都會給工程質量造成直接影響,因此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做好混凝土的取樣、攪拌、澆筑、搗實等工作。
1混凝土施工工藝中存在的問題
1.1部分企業(yè)的施工技術標準缺乏適用性論證
一些企業(yè)為了能夠達到評定要求、控制結果往往會采用一些實用性論證不足的工藝作為技術標準,這些做法雖然能夠立竿見影,但是卻嚴重威脅著建筑工程質量。一些企業(yè)在鋼筋保護層的厚度控制方面選擇PVC材料卡,這種做法雖然能夠有效減少由于振搗導致的易位問題,但是會導致構件較早出現(xiàn)裂縫,縮短構件壽命。
1.2施工工藝的重點不明確
在不同結構建筑物中,混凝土構建重要性也是不同的。針對于上部結構主體來說,如果是磚混結構,陽臺挑梁要比的構造圈梁重要得多。如果工程屬于框架結構,柱要比梁重要的多。如果是剪力墻,那么暗柱、暗梁等要比板重要。但是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大部分企業(yè)并沒有明確施工工藝重點,給工程質量帶來影響。
1.3現(xiàn)有的檢測手段未得到各方的認知
從目前我國鋼筋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測試來說,還沒有建立統(tǒng)一標準。大部分企業(yè)在執(zhí)行規(guī)范時,對檢測手段并不能做到充分認知。檢測設備通常分為聲學和電磁學原來兩種。由于設計原理各有特點,因此應用特點也千差萬別。如果投影重疊鋼筋在兩根以上,不宜采用聲學原理的檢測設備,如果混凝土中含有磁性骨料,則不宜采用電磁學原理的檢測設備。
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的工作建議
2.1混凝土的取樣和測試
根據(jù)實際要求,應當從同一盤攪拌或者同一車運送中的混凝土進行隨機抽取進行取樣和測試,在現(xiàn)場,試樣應當在卸料時至位置取出。每個試樣量都必須滿足其質檢所需的1.5倍的,而且不能低于0.02m。
2.2混凝土組份的控制和攪拌
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程序對混凝土進行取樣,工作人員根據(jù)實際需求配合比計算出來并進行試配試驗,在確保試驗無誤之后,將結果遞交給審查部門,審查部門負責對配合比設計和其它參數(shù)進行檢查,確保滿足質量控制標準。在正式攪拌前,需要按照對應工序測定原材料,并對其用量進行適當調整。設備精度越高,計量的誤差將會越小。另外,需要對實際含水量進行測量,對骨料以及水的用量進行調整,偏差不能超過1.5%。然后進行攪拌,時間約為2min,對其和易性是否滿足標準進行檢驗。
2.3混凝土的澆筑
1)平倉:由于是斜面,為了確保能夠將上部集料能夠將下部空缺填滿,需要將更多的集料倒在上部區(qū)域,確保艙內各位置混凝土厚度均勻。
2)斜搗:密實度受到振搗質量的影響,只有做好振搗工作,才能順利進行后續(xù)工作。
3)整平:完成振搗之后,工作人員利用相關工具將混凝土表面整平,要保證表面沒有凹凸。
4)壓光:在混凝土尚未初凝前,進行初壓處理,在經(jīng)整平之后的表面上抹面,使其表面光滑;初凝后復壓,提高其光澤。
2.4混凝土的搗實
搗實工作應當在新澆筑混凝土面和澆筑點上進行,在插入和拔出時速度要放慢,避免出現(xiàn)空洞的。振搗器呈垂直方向插入,并且要插至到前一層混凝土中,深度控制在50~100 mm。插入之后,振搗器移動間距應當在其半徑1.5倍之內。盡可能避開和預埋構建以及鋼筋的接觸。振搗器無法搗實的地方選擇插針振搗。當混凝土停止泡沫、下沉、泛漿,并且表面光滑,此時停止搗實。
2.5施工縫的留置
在施工過程中,施工縫是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需要從施工組織和構件受力兩個角度考慮。施工縫的留置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原則:1)受剪力較小位置留置;2)便于繼續(xù)施工位置留置;3)在預期完成范圍內留置。
3結語
隨著建筑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混凝土結構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其優(yōu)勢也得以體現(xiàn),但其面臨的問題也是不容小覷的。因此作為施工單位要科學解決混凝土結構的存在的問題,做好混凝土取樣測試、澆筑、搗實等各項工作,從而確保公工程項目質量,進而為實現(xiàn)我國建筑行業(yè)更好更快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