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建飛
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心懷愛國熱情與理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嘔心瀝血、孜孜以求,不惜獻出寶貴的生命,方志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是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英勇奮斗的一生。
“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的創(chuàng)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病,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恨,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憂傷,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暗淡的荒地!這時,我們民族就可以無愧色地立在人類的面前?!边@是方志敏的不朽名篇《可愛的中國》中的一段話,集中體現(xiàn)了他的“中國夢”。
追求國家獨立——“挺身而起,為積弱的中國而奮斗”
方志敏生活在一個內憂外患的時代,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國難面前,方志敏為拯救民族危機四處奔走吶喊:“只要你不是一個斷了氣的死人,或是一個甘心亡國的懦夫,天天碰著這些惱人的問題,誰能按下你不挺身而起,為積弱的中國而奮斗呢?何況我正是一個血性自負的青年!”
出生于貧民家庭的方志敏,對人民生活的悲慘和痛苦有著切身感受。他親眼目睹了帝國主義列強對他最深愛的祖國母親肆意的欺凌、蹂躪和掠奪,立志要為改變這種現(xiàn)狀而奮斗。由此,他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了追求革命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生涯。
1916年,方志敏就讀于家鄉(xiāng)的縣立高等小學,學習勤奮刻苦,喜愛讀進步書刊,開始接受西方新思想。1918年,方志敏組織“九區(qū)青年社”,積極參加抵制日貨的反帝愛國運動。1919年秋,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昌省立甲種工業(yè)學校。五四運動爆發(fā)后,他組織學校師生集會、游行,堅決反對和會代表在合約上簽字,還在學校告示欄寫下“我方志敏誓死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為中國獨立解放而奮斗!”愛國之心,日月可鑒。1921年,他在學校組織學生自治會,因揭露學校的腐敗,被開除學籍。返回弋陽后,他繼續(xù)領導革命青年社,并創(chuàng)辦了《寸鐵》旬刊,開始宣傳反帝愛國民主思想。同年,他考入九江南偉烈大學,在此期間,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和《先驅》等先進書刊,開始學習和接受馬克思主義。
1922年夏,他因不信基督教,自動退學,赴上海求學。這是方志敏人生中一次很重要的經歷。在上海,有一次,他和幾個朋友相約去游法租界的公園,剛到門口就看到一塊牌子,寫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方志敏頓時全身發(fā)熱,滿臉通紅,感到從未受過如此恥辱。這更加堅定了他為中華民族解放而奮斗的決心。同年8月,他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走上了職業(yè)革命的道路。為培養(yǎng)和擴大革命力量,1923年1月,他積極參與創(chuàng)建青年團江西地方組織、江西青年會、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及民權運動大同盟等,傳播馬克思主義,進行革命宣傳活動。1924年3月,經趙醒儂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更堅定了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從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
追求革命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生涯,也是方志敏的“中國夢”形成的時期。在此期間,方志敏逐漸找到了革命的真理和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法——欲救人民于火海,必須取得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而欲求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就必須打倒帝國主義,把帝國主義趕出中國。
追求民族解放:進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戰(zhàn)爭,將他們打出中國去,是唯一出路
帝國主義肆無忌憚的侵略,激起了方志敏滿腔的愛國之情。為了民族的解放,挽救國家的危亡,追求國家的獨立,方志敏毅然選擇了革命的道路,帶領群眾發(fā)動漆工鎮(zhèn)暴動、弋橫暴動等起義來反抗國民黨的暴行。有了從事革命斗爭的經驗,方志敏深深認識到:“欲求中國民族的獨立解放,絕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濟事,而是喚起全國民眾起來斗爭,都手執(zhí)武器,去與帝國主義進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戰(zhàn)爭,將他們打出中國去,這才是中國唯一的出路?!贝撕?,方志敏建立了武裝組織,開辟了閩浙贛根據地,團結、帶領人民群眾抵御帝國主義侵略,反抗國民黨的倒行逆施。
方志敏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在《可愛的中國》中,他大力呼吁:“親愛的朋友們,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讓偉大的可愛的中國,滅亡于帝國主義的骯臟的手里?!边@些真誠的話語,流露出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反對侵略、爭取民族解放的滿腔豪情。為了摯愛的祖國,為了顧全大局,方志敏把蘇區(qū)財政送交上海的黨中央,把自己唯一的主力部隊交給中央蘇區(qū)。
為救國救民,方志敏一直嘔心瀝血、不懈努力。經過艱苦探索,他終于找到了拯救祖國母親的答案: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大革命失敗后,他毫無悲觀失望的情緒,堅定地認為:“這次的失敗,只能是暫時的。中國革命的復興,革命的新高潮,必然會很快到來?!?934年7月,為了推動抗日,牽制敵人,減輕國民黨軍隊對中央蘇區(qū)的壓力,方志敏奉命率領“抗日先遣隊”北上,不幸在途中被國民黨反動派抓住。面對威逼利誘,方志敏始終不為所動,“我有一個信念永遠留在我心中,就是深信要不惜生命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為民族獨立而奮斗”“共產主義必定要取代資本主義”。即使反動派以死亡威脅,他仍毫不畏懼,正義凜然地說:“假使能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這一條蟻命?!?/p>
為人民謀幸福:解決人民的痛苦只能靠人民自己
方志敏一生都致力于謀求人民的幸福,為此,他殫精竭慮,宵衣旰食。在他的身上,忠實地體現(xiàn)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我們黨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實現(xiàn)中國夢,就是要實現(xiàn)人民的幸福。一切為了人民的解放與幸福,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方志敏革命生涯的真實寫照。
出身農門的方志敏,在16歲時就萌生了“如何使太富者小康,赤貧者不貧”的均貧富思想,立志要推翻地主劣紳對農民的統(tǒng)治,讓貧苦農民翻身,成為國家的主人,過上幸福生活。1918年,他組織了“九區(qū)革命青年社”。該社雖然只存在了兩年,“但卻給了我們一些斗爭認識,提醒我們,不去團結群眾,斗爭是不會成功的,鼓勵了我們到群眾中的意志”。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方志敏已認識到人民群眾的重要性,十分重視團結人民群眾,調動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密切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他時刻想著人民群眾,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弋橫暴動失利后,他明確提出了“堅持在根據地打游擊,與群眾共存亡”的方針。
農民運動在中國革命運動中占有重要地位,農民問題是國民革命的根本問題。方志敏經常到農村調查農民的生活狀況。1924年11月,他與趙醒儂一起到南昌市北郊贛江沙洲上的揚子洲灘子頭、塔下頭等村調查,并建立了江西省第一個農民協(xié)會——揚子洲農民協(xié)會。此后,江西各地農民協(xié)會紛紛建立,并在1927年初成立了江西省農民協(xié)會,方志敏領導的農民運動也蓬勃發(fā)展起來。在當時的農村,農民慘遭地主劣紳的剝削壓榨,整天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要解決農民問題,讓農民翻身,過上幸福生活,首先要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通過斗爭,方志敏意識到,農民痛苦的根源是大地主、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具體事實就是重租、重稅、重息及其他敲詐勒索,而解決農民的痛苦只能靠農民自己,用自己的力量,求得自己的解放。于是,方志敏建立了農民自己的武裝——農民自衛(wèi)軍。弋陽的“北鄉(xiāng)王”張念誠、大劣紳黃宗,被九區(qū)農民通緝歸案;破壞農運、作惡多端的反動分子蔣家冬也受到制裁。經濟上,方志敏領導農民群眾開展“打土豪,減租減息”運動,以解決農民的衣食問題。方志敏的五叔方高雨是當時有名的大地主,他不但反抗“減租減息”,而且還搞破壞,但方志敏一視同仁,不徇私情,帶領群眾包圍了方高雨家,在強大的群眾運動威力面前,方高雨被制服。
1935年8月,方志敏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中國夢”,奉獻了年僅36歲的寶貴生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方志敏的死就是前者。他對祖國的贊美,對人民的熱愛,對黨的忠誠,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感召和鼓舞了無數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更應學習方志敏鋼鐵一般的革命意志、無私無畏的高尚品質、矢志不渝的堅定信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摘自《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