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近
(浙江電視臺 電視民生休閑頻道,浙江 杭州 310005)
?
電視新聞信息傳播的關注度因素探索
朱可近
(浙江電視臺電視民生休閑頻道,浙江杭州310005)
摘要:在時代發(fā)展的新背景下,電視新聞信息傳播領域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因此,對電視新聞信息傳播的社會關注度因素的挖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在信息資源的收集與整理方面,應當強調立足于實時性、適應性與創(chuàng)新性三個層面,對社會民眾的新聞信息獲取要求予以充分滿足,進而激活電視新聞信息傳播的關注程度與關注方向。
關鍵詞:電視新聞;信息傳播;社會關注度;因素探究
電視新聞信息資源的實時性、有效性以及廣泛性,決定了信息傳播的社會關注度與關注方向。在此之中結合電視新聞信息收集、整理、分析過程,對電視新聞信息資源采集角度予以微觀層面的完善,能夠促使電視新聞信息的收集、整理重點更為明確,形成客觀、準確的分析過程,以此確保電視新聞信息傳播的社會關注度與關注方向得到有效提升和發(fā)展。
電視新聞信息的采集方向,能夠影響電視新聞的公眾影響力,而在新聞信息采集的側重點之中,全面了解社會公眾影響力的關注方向,從而實現(xiàn)電視新聞傳播對公眾的日常生活、工作產生較大的心理影響。對此,電視新聞信息采集應立足于社會文化、政治、人文、經濟四個方面,對娛樂、體育資訊、經濟資訊、文化資訊以及社會人文發(fā)展進行深層探究,并對內部構成要素的社會影響力進行有效分析,進而促使電視新聞信息傳播的內容設計從不同視角、不同方向吸引公眾的關注,使得電視新聞信息的公眾關注程度得到有效提升,社會影響力不斷加大。
(一)以實時性信息采集整理為基礎,確保新聞信息的關注點
在實時性電視新聞信息資源的采集方向中,針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全面搜索,將電視新聞信息所能夠包含的社會性問題、社會未來發(fā)展推動力的相關信息予以整理,有效提升電視新聞信息的社會影響力。在這里,實時性電視新聞信息的采集要素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社會經濟與社會政治發(fā)展性信息實時性采集,滿足社會經濟與政治的關注需求;二是將社會娛樂、社會休閑資訊信息進行實時性的廣泛收集與整理,提升電視新聞信息的“趣味性”;三是將社會發(fā)展的客觀動力信息資源予以有效整理,促使公眾對于社會發(fā)展的期望能夠得到有效滿足,從而不斷提升新聞信息的關注點。這是電視新聞信息資源采集的主要側重方向,能夠充分展示新聞信息所具有的真實性、有效性、準確性特點,在滿足社會民眾基本內心需求的同時,對電視新聞傳播的關注度給予實質層面的提升。
(二)以適用性新聞信息收納為核心,適應社會關注方向
新聞資訊的關注度源于對新聞信息資源的興奮點進行有效收集,從社會信息的實時性角度入手,了解電視新聞信息的民生關注方向,確保新聞信息的民眾關注度。電視新聞信息資源的收集目的在于實施信息資源的整理與發(fā)布,在此過程中,以信息的社會適用性影響力為根本,對新聞信息所具有的實用性影響價值予以分析,能夠為新聞信息資源所蘊含的潛在社會關注度形成重要保證,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新聞爆料”。隨著社會發(fā)展進程的不斷加快,新聞信息所包含的內容已經不再是傳統(tǒng)的社會經濟與社會政治兩個主體方向,還包括休閑娛樂、社會文化、體育競技等,為此在新聞信息資源的收集與整理中,應當以社會影響程度作為重要的衡量指標,突出新聞信息的社會適應性,從而使新聞信息具有一定的爆料作用,甚至成為爆炸性新聞信息。但要注意爆料新聞信息要尊重信息資源的真實性,“無中生有”“空穴來風”的新聞信息不僅不能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反而會引起社會反感,因此這也是提升新聞信息傳播關注度的禁忌所在。
(一)實時性新聞信息的微觀探索,深挖信息資源的創(chuàng)新點
實時性電視新聞信息資源強調的是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同時還要強調新聞信息所具有的社會影響力,促使從本質層面提升關注度。因此,在新聞信息資源的挖掘層面,應進行微觀化處理與分析,結合社會民生、社會娛樂關注焦點以及社會影響性事件的發(fā)展態(tài)勢為出發(fā)點,從影響力角度進行新聞信息的綜合整理與規(guī)劃。以社會民生需求方向為主體,對社會民主的物質、精神需求因素進行有效整理,促使廣泛性關注的民生話題能夠成為電視新聞的主體內容。同時結合娛樂性新聞信息資源以及相關人文社科類新聞信息資源,對其群眾關注程度進行具體化歸類,并具體分析其對社會公眾的影響力,使得電視新聞信息資源挖掘的方向能夠保持多元化,從而充分體現(xiàn)新聞信息資源開發(fā)的創(chuàng)新性,滿足廣大群眾的社會性需求,以此達到激活電視新聞社會關注度的最終目的。
(二)廣泛了解社會民生的意愿,確保電視新聞信息資源多元化創(chuàng)新
社會民生反映出基層民眾的基本社會訴求。因此在電視新聞信息資源的收集與整理中,應深入了解民生訴求,充分體現(xiàn)其重要性,從而對其新聞信息進行廣泛傳播,逐步形成公眾輿論發(fā)展的主要方向。這是有效傳達社會心聲的載體,也是提高關注度的有力保障。而在民生信息資源的收集與整理方向探索中,應結合基層民眾對社會物質文化以及社會精神文化的總體需求方向,以社會心聲、意愿的滿足為核心,集中反映廣大基層民眾的民生需求,促使電視新聞信息資源能夠體現(xiàn)出民生關注的焦點,從而深層挖掘電視新聞信息資源的社會性價值。這是當今電視新聞關注方向得到全面提升的根本性要素,也是對其關注因素形成多元化構建的整體思路。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社會文化、經濟與政治的發(fā)展格局產生了相應的變化。因此,電視新聞信息傳播應立足于信息資源采集的廣泛性與系統(tǒng)性兩個層面,對電視新聞信息資源所具有的社會影響力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并予以系統(tǒng)化的整理劃分,有效保證信息資源傳播的社會關注度。
參考文獻:
[1] 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試論“融合新聞”及其挑戰(zhàn)[J].國際新聞界,2006(5):31-35.
[2] 張品良.網絡傳媒對經典新聞傳播理論的沖擊[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1):112-115.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