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產業(yè)是以語言為內容、材料,或是以語言為加工、處理對象,生產出各種語言產品或提供各種語言服務的產業(yè)形態(tài)。”(賀志宏、陳鵬,2012)它是信息產業(yè)、知識產業(yè)、綠色產業(yè)(陳鵬、賀宏志,2013)。從外延看,它包括語言培訓、語言出版、語言翻譯、語言科技、語言藝術、語言創(chuàng)意、語言康復、語言會展、語言能力測評等多種業(yè)態(tài)形式。語言產業(yè)潛力巨大:英國憑借著強大的英語產業(yè),每年可以獲得100億歐元的凈利(黃少安、蘇劍、張衛(wèi)國,2012);與西班牙語學習相關聯的產業(yè)產值每年可達1500億歐元(陳鵬、賀宏志,2013);中國翻譯協會預計,我國語言服務業(yè)年產值在“十二五”期間將會保持年均15%的增速,在2015年語言服務企業(yè)年產值將超過2600億元(郭曉勇,2010)。伴隨著產業(yè)的迅速成長,相關的研究也逐漸豐富起來。
國外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語言經濟(language economics)”名目之下。馬爾沙克(Jacob Marschak)是最早從經濟學角度詮釋語言的學者,他在1965年揭示了語言的經濟學性質,認為語言作為人類經濟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與其他資源一樣的經濟特性,即價值(value)、效用(utility)、費用(cost)和收益(benefit)。此后貝克爾(Gary S.Becker)創(chuàng)立了人力資本理論,奇斯維克、米勒、達斯曼(Chiswick BR,Miller PW,Dustmann C)等借助人力資本理論和教育經濟理論對語言價值(認為語言技能是一種人力資本)進行了研究,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語言經濟學的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語言經濟學研究出現了一些代表性人物,如:格林(Francois Grin)、魯賓斯坦(Ariel Rubinstein)、奇斯維克(Barry R.Chiswick)、邁克洛斯基(D.N.McCloskey)、米勒(Paul W.Miller)等,他們的著作如“Econmics and Language:Five Essays”“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International Analyses”等都是重要的研究成果。目前,國外的語言經濟學研究逐步形成了三種研究范式:一是人力資本理論下的語言經濟學研究;二是經濟學的修辭研究;三是對語言本身的經濟學分析。(張衛(wèi)國,2008)
國內的研究晚于國外(主要集中于近十年,尤其是最近五年),但近幾年發(fā)展迅速,逐步形成了首都師范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和廣州大學等幾個研究語言產業(yè)(包括語言服務、語言經濟)的研究中心,出現了李宇明、屈哨兵、徐大明、賀宏志、陳鵬、黃少安、張衛(wèi)國、郭龍生等一批專家學者,產生了一些研究成果。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語言產業(yè)”“語言服務”以及“語言經濟”等名目之下,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1.發(fā)展語言產業(yè)必要性的論證。李宇明(2010、2012)、屈哨兵(2012)、黃少安、張衛(wèi)國(2012)、徐大明(2012)等分別論證了語言產業(yè)(包括語言服務產業(yè)、語言經濟)的價值,呼吁加強語言產業(yè)研究、促進語言產業(yè)發(fā)展。2.語言產業(y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框架的論述。屈哨兵(2012)研究了語言服務產業(yè)的內涵、外延和特點;張衛(wèi)國(2008)討論了語言經濟學研究的基本框架;徐大明(2010)討論了語言經濟學的一些基本概念;賀宏志和陳鵬等(2012)則勾勒了一個語言產業(yè)研究的基本框架。3.語言產業(yè)的調查。在官方層面,教育部語信司牽頭成立的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近十來年對國家通用語言、少數民族語言和海外華語等進行了持續(xù)監(jiān)測,國家語委根據檢測結果發(fā)布了多期“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國家語委還組織地方高校等科研部門開展了“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的建設工作。而在民間,中國翻譯協會會定期發(fā)布“中國語言服務業(yè)發(fā)展報告”;一些私營公司也開展了一些調查工作,比較重要的如:北京亞博中研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所做的《2013~2018年中國語言服務行業(yè)現狀調研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等。
整體上看,語言產業(yè)近些年來受到了不少關注,發(fā)展迅速;但相關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探討還處于對其研究價值進行論證和對基本概念進行界定與廓清的階段),語言資源的調查雖已引起重視并付諸實施,但由于該項工程的復雜性和變化性,后續(xù)的工作還十分繁重。
(本文是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廣西語言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2013BYY004]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Ariet Rubinstein.Econmics and Language:Five Essay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Barry R.Chiswick&Panl W.Miller.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International Analyses[M].Taylor & Francis e-Library,2007.
[3]Francois Grin.Language Planning and Economics[J].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2003,(4).
[4]陳鵬,賀宏志.中國語言產業(yè)亟待加速[N].人民日報,2013-04-25.
[5]郭曉勇.中國語言服務行業(yè)發(fā)展狀況、問題及對策——在2010
中國國際語言服務行業(yè)大會上的主旨發(fā)言[J].中國翻譯,2010,(6).
[6]賀宏志,陳鵬.語言產業(yè)導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7]黃少安,蘇劍,張衛(wèi)國.語言產業(yè)的涵義與我國語言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
略[J].經濟縱橫,2012,(5).
[8]李宇明.認識語言的經濟學屬性[J].語言文字應用,2012,(3).
[9]李宇明.語言也是“硬實力”[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
科學版),2010,(5).
[10]屈哨兵.語言服務的概念系統(tǒng)[J].語言文字應用,2012,(1).
[11]屈哨兵.語言服務研究論綱[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版),
2007,(6).
[12]徐大明.有關語言經濟的七個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2010,(5).
[13]張衛(wèi)國.語言的經濟學分析:一個初步框架[D].濟南:山東大
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孫瑞 ?廣西南寧 ?廣西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530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