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嘉偉+楊益
曹彬,931年生,字國華,真定人。曹彬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唐朝滅亡后,中原相繼出現(xiàn)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五個強大的王朝,后世稱為“五代”。除此之外,還有十個比較小的國家,先后與五代并立,被稱為十國。而在北方,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已經(jīng)統(tǒng)治了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qū)。各國戰(zhàn)爭不斷,天下烽煙四起。
曹彬發(fā)跡于“五代”中的最后一個朝代后周。后周的建立者郭威原來是后漢的大將,因受后漢皇帝忌憚和迫害,造反滅了后漢,自立為皇帝。曹彬的母親恰好和郭威的貴妃張小姐是兩姐妹。曹彬子憑母貴,被郭威親自召見,委以重任。跟隨著郭威的養(yǎng)子柴榮,鎮(zhèn)守澶淵。
郭威去世后,柴榮繼位。曹彬被派遣出使南方的吳越。吳越百官對從后周來的使者曹彬非常客氣,鞍前馬后地伺候著,還給了他不少好處。本來收點禮物也不算什么大事,曹彬卻很禮貌地回絕了吳越大臣們送他的禮物,沒有占別人半點好處。為了躲避吳越大臣們的糖衣炮彈,曹彬完成出使任務后,就靜悄悄地啟程回國。誰知吳越人得知后,居然乘著小船追趕曹彬,堅持要給曹彬送禮。曹彬看著這些倔強好客的人,哭笑不得。看來,如果不收下他們的禮物,他們很可能會追著曹彬一直跑回后周國去了。
“你們這樣熱情,如果我再不收的話,反而顯得裝模作樣了!”曹彬終于被這些人的“誠意”打動,收下了他們的禮物。之后將禮物帶回國內(nèi),全部上繳給朝廷。
柴榮說:“別人給你的,你就收下唄,朝廷又不缺這點東西?!卑涯切┒Y物又塞回給曹彬。曹彬的執(zhí)拗勁兒,和送他禮物的吳越人比起來也不遑多讓?;实鄱寂鷾柿耍麉s依然視錢財如糞土,拋之不及。那些財物被曹彬領(lǐng)回家后,馬上就分派給親戚朋友,自己一個子兒也不留。
曹彬堅守清貧,就算身居高位,他平日的穿著和飲食都很簡單。出門公干,行軍打仗,曹彬的行李從來都只有一個包,里面就幾件換洗的衣服和幾本愛看的書。
曹彬是一個好人,也是個好官。他對自己的要求,甚至到了有點苛刻的地步。這種苛刻的要求,讓曹彬受益終生。不久之后,他將要遇到一個改變自己一生的男人——趙匡胤。
趙匡胤是曹彬的同事,統(tǒng)帥禁軍的軍官。朝中許多人都攀附趙匡胤。唯獨曹彬不同,就連趙匡胤親自接近曹彬,他也不理不睬,除了必不可少的公事之外,曹彬絕不會在私底下和趙匡胤多說半句話。
大伙兒都使勁拍趙匡胤的馬屁,是有道理的。目下趙匡胤已經(jīng)是后周最有威望的大將,在那個時代里,有兵就有權(quán),有權(quán)就是爺。當年的太祖皇帝郭威不也是從將軍當著當著就成了皇帝嗎?現(xiàn)在的趙匡胤,說不準就是明天的郭威啊!還不趕緊抱緊趙匡胤的大腿?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公元959年 (顯德六年),后周世宗柴榮去世,留下只有7歲的兒子柴宗訓。翌年,趙匡胤在部將“逼迫”之下,發(fā)動陳橋兵變,奪取后周政權(quán),登基為帝,建國號為宋。
當上皇帝以后,趙匡胤就找到當年的“高冷男神”曹彬,要問個清楚,到底為什么當初對自己這么冷漠。難道我趙匡胤身為禁軍統(tǒng)領(lǐng),你曹彬真的看不起?
這時候的曹彬,已經(jīng)是大宋臣子。面對過去的老同事,現(xiàn)在的新領(lǐng)導,曹彬一點兒也不心虛,他對趙匡胤說:“那時候我還是后周皇族的親戚,又身居要職,陛下您是軍隊高層,我要是和您建立私交,這豈不成了權(quán)臣勾結(jié)嗎?”趙匡胤聽了曹彬的回答,非常滿意。
公元964年 (乾德二年),趙匡胤兩路討伐后蜀。一路由大將王全斌率領(lǐng),從陜西南下。另一路則由劉光義和曹彬統(tǒng)帥,從湖北出發(fā),乘船逆流而上。后蜀國皇帝孟昶得知宋軍前來討伐,立即派遣大臣王昭遠率軍抵擋。王昭遠指揮得一塌糊涂。北路宋軍統(tǒng)帥王全斌繞過險要,突襲后蜀軍。后蜀軍被打得落花流水,王昭遠敗逃,皇帝孟昶投降。宋軍將領(lǐng)都很高興,這回可是立了大功啦,他們決定要在這里開個大型派對,慶祝如此偉大的勝利。
只有曹彬反對這個派對。消滅后蜀并不是什么難事,難的是打下來之后,保證地方的安定。曹彬一邊嚴申軍紀,不許軍士侵犯蜀地百姓分毫;一邊勸同僚們干完正事就趕快班師回朝,不要逗留在當?shù)?,以免不測。
曹彬的眼光很準,他擔心的情況果然發(fā)生了。王全斌在這場戰(zhàn)爭里的功勞比較大,他沒有把曹彬的話放在耳中,沒日沒夜地飲酒作樂。上梁不正下梁歪,主帥沒有規(guī)矩,士兵自然更加放肆。王全斌的兵士到處搶劫,蜀地百姓恨之入骨。
不久之后,忍無可忍的蜀人終于爆發(fā)了,他們跟隨后蜀國大將文師雄叛變,號稱“興國軍”。王全斌貪玩闖出禍來,自己一個人沒法壓制興國軍,只好向朝廷請求援軍。幸好曹彬和劉光義頂住壓力,在新繁打敗了文師雄。
趙匡胤得知前線諸將的表現(xiàn)后,更加確定了自己對曹彬的判斷,曹彬是一個手握重兵也不會居功自矜的人。
討伐軍回朝后,趙匡胤把其他諸將交給相關(guān)部門,依法處理,唯獨曹彬一人受到獎賞。
公元974年 (開寶七年),趙匡胤準備討伐南唐,統(tǒng)一江南。南唐與鄰國關(guān)系不錯,又懂得利用北方的遼國牽制占據(jù)中原的強國,因此戰(zhàn)爭比較少。在安定的環(huán)境下,南唐國一心一意搞發(fā)展,悶聲發(fā)大財,經(jīng)濟比較富庶,是一個挺有實力的國家。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地拿下南唐,趙匡胤做了好幾年的準備工作。先是派潘美率軍消滅了在南唐西南邊的南漢國 (統(tǒng)治范圍大約在今兩廣、越南北部),又和南唐東邊的吳越國國王商量好兩面夾擊。除了外交工作之外,趙匡胤還花了不少時間造船,打造水軍。一切都準備好后,趙匡胤找到曹彬,把消滅南唐的任務交給這位穩(wěn)重的大將。
大軍出發(fā)前,趙匡胤還特地在諸將面前,深情地對曹彬說:“南方的那些事情,我就交給您了。一定不要驚擾百姓,要樹立恩威。實在不行,咱就慢慢打,等他們自己投降,千萬不要因為急于建功就把那里打得生靈涂炭!打下南唐后,我封你為宰相!”
所有工作都準備好了,三路大軍齊發(fā),進討南唐。東路軍由吳越王率領(lǐng),宋將丁德裕監(jiān)軍。西路軍由王明統(tǒng)帥,負責牽制南唐的部分軍隊。中路主力由曹彬帶領(lǐng),潘美為副將,兵力十萬,從江陵出發(fā),乘舟順水東下,直撲金陵。
在三路大軍的包圍夾擊下,南唐軍毫無還手之力,曹彬一路是神擋殺神佛擋滅佛,幾個月后就包圍了金陵。宋軍不緊不慢地打,城內(nèi)守軍一天一天地耗著,士氣日益低落。日子久了,宋軍將領(lǐng)眼看金陵城已經(jīng)搖搖欲墜。大家都磨刀霍霍,準備登上城頭,立下滅南唐第一功,加官晉爵,封功蔭子!
就在大家憧憬著幸福美滿的日子時,軍中卻流傳著一個極度糟糕的壞消息:主帥曹彬病倒了。據(jù)小兵們說,曹大帥已經(jīng)病到下不了床的地步,已無力管理軍務。大軍破城在即,總不能因為主帥一人的病情,就耽誤國家大事吧?諸將商量了一下,決定一起去探望曹大帥,順便問問曹彬,以后的軍務該怎么處理。
諸將來到曹彬帳中,但見曹彬賴在床上,不肯下來。他們小心翼翼地湊到床前,發(fā)現(xiàn)曹彬的臉色白里透紅,完全不像生病的樣子。就在諸將云里霧里的時候,曹彬突然開口說話了:“我這是心病,藥石是沒用的了。當初皇上把你們交托給我的時候,千叮萬囑,要求大軍所過之處,一定要保證投降者的安危。我天天擔心啊,怕你們又像以前一樣,一旦立功就得意忘形,燒殺淫掠無惡不作。我這病就是這樣在心里憋出來的。如果你們答應我,他日攻入金陵城后,你們不濫殺無辜,我的病就自然會好了。”
諸將一聽,心里暗自嘀咕,這南唐人是曹彬你親爹對吧,怎么那么關(guān)心敵人的死活呢?不過,他們不敢怨言,大家都說:“還以為主帥得了啥不治之癥呢,原來是擔心我們啊!曹大帥您用心良苦,我們一定聽從!”在曹彬的努力下,南唐后主李煜終于開城投降?;貒螅睂⑴嗣篮芨吲d地對曹彬說:“這回皇上要履行承諾,封你做宰相了!”
看著一臉天真相的潘美,曹彬不禁笑了出來:“傻孩子,太原的北漢還沒平定呢!”結(jié)果,兩人一見皇上,趙匡胤果然耍賴皮了:“不好意思啊曹卿家,太原還沒打下來,可能還要勞煩您再跑一趟,宰相的事啊……再說吧,好嗎?”曹彬和潘美退下殿后,曹彬笑著說:“為啥非得當宰相呢?好官也只不過是多幾個錢而已。”
話是這么說,但經(jīng)過這一仗后,趙匡胤對曹彬已經(jīng)有了充分的信任。不久之后,曹彬被封為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jié)度使。雖然樞密使和宰相有點區(qū)別,但權(quán)力已經(jīng)足夠大了。再后來,趙匡胤莫名其妙地去世,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在曹彬的輔佐下,趙光義終于攻克太原,平定北漢,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
現(xiàn)在,姓趙的皇帝拔劍四顧,敵人只剩下一個,那就是盤踞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人。
為了奪回燕云十六州,公元979年 (太平興國四年),趙光義出兵北伐遼國。宋遼兩軍在高梁河發(fā)生激戰(zhàn),宋軍大敗而回。高梁河失敗后,趙光義并不死心,在986年 (雍熙三年)再次發(fā)動北伐。這一次,趙光義打算兵分三路,先以東路軍穩(wěn)扎穩(wěn)打,吸引遼軍主力;西路和中路軍乘虛而入,然后三路合擊幽州 (今北京)。中西兩路軍的主帥都有了合適的人員,唯獨東路軍主帥人選讓趙光義犯難了。這路的主帥必定要能顧全大局,能穩(wěn)住局勢的人來當。趙光義想來想去,只想到一個合適的人選:曹彬。在平定后蜀、南唐兩次戰(zhàn)爭中,曹彬都表現(xiàn)出了和其他將領(lǐng)有所不同的穩(wěn)重。由他來當東路軍的主帥,一定是最適合的人選。
確定各路主帥人選后,趙光義一聲令下,宋軍又一次浩浩蕩蕩,三箭齊發(fā)。此時,遼國皇帝耶律隆緒才15歲,國家不是很穩(wěn)定。宋軍起初節(jié)節(jié)勝利,打下不少地方。原本按計劃緩進誘敵的曹彬居然也一路急進,取得不少戰(zhàn)果。
這讓趙光義產(chǎn)生了擔憂:“曹彬這家伙,我不是讓他緩一緩嗎,怎么打起來這么生猛?”不久之后,前線又傳來消息,說曹彬軍前進得太快,補給出現(xiàn)了問題,要稍稍后退補充糧草。趙光義這下更害怕了:“天啊,趕緊讓曹彬停下來,等待中西兩路軍隊取得戰(zhàn)果后,再伺機而動!”
補充糧草之后,曹彬的手下聽說其他軍隊打了勝仗,都不甘落后。大伙兒說,咱人多勢眾,還怕他契丹人嗎,這一仗,咱一定要打得漂漂亮亮!曹彬之前一直都能堅持執(zhí)行指示,這一次他卻耳根軟了。面對一個個想要熱血報國的將軍,曹彬聽了他們的話,也主動進攻了。
遼軍可不像后蜀、南唐那么好對付。曹彬大軍北上后,天氣很熱,遼軍輕騎又不斷地旁敲側(cè)擊,騷擾宋軍。曹彬很快就撐不住了,決定撤退。宋軍一后退,遼軍就發(fā)動了猛烈攻勢。在遼軍的飛箭、馬刀下,宋軍淪為了被屠戮的對象。
曹彬遭遇了他人生中最嚴重的一次慘敗。東路軍完全被擊潰,趙光義的光復計劃,又一次全盤落空。
公元999年,曹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