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健上一次是熱門,是因為在《山河故人》中與張艾嘉上演了一段“忘年戀”——這一次接受專訪,是因為入圍第52屆金馬最佳男主角的角逐。雖然最后獎項花落“老炮兒”馮小剛,但90后的他在文藝電影《德蘭》中對一個20世紀80年代下鄉(xiāng)信貸員的詮釋的確可圈可點,很有點新舊世界自由穿梭的意思。老靈魂、小鮮肉、媽媽是京城著名經(jīng)紀人……董子健說自己不喜歡被貼標簽,而我覺得,其實是“改變了青春走向”的演電影,真正教會了他一些那些看似光鮮的標簽無法教會人的事。
“我覺得人要有情商,但是很多東西其實需要直言不諱”
帶著《德蘭》等電影這次去金馬,新電影《六弄咖啡館》也和臺灣有關——有什么你印象比較深刻的臺灣電影人或電影嗎?
太多了,首先印象很深的就是侯導嘛,像《風柜里的人》啊,很多片影響了一代,甚至兩代、三代的人吧。那對于我來說,我是一個相對比較老派的人其實。所謂老派不是說我沒有新意,只是說我非常贊同很多老電影所表達的東西。電影是一個傳承嘛,永遠不能拋開那個內(nèi)核說我要創(chuàng)新,去一味打破以前所有的規(guī)則,那我覺得不應該。我覺得很多理性的探討,對于時代變遷的探討、人的落寞,這些東西還是要討論的。我覺得一個電影看完之后,觀眾一定要有感受,可能當下觀眾不知道那個思考是什么,但我覺得這起碼是電影要傳遞的,或者說電影要留給觀眾空間。
你總說你是一個相對比較老派的人。
老派不代表文藝嘛。
你為什么介意被扣“文藝”這頂帽子?
我不介意,但我不喜歡戴帽子,尤其是綠帽子。文藝對我來說不是一個什么關鍵詞。
那你的關鍵詞是什么呢?
我的關鍵詞就是小董啊,電影愛好者,就是喜歡電影而已,沒有那么多特別的東西。
不過其實你還是挺容易被貼標簽的,比如說,你有一個那么有名的媽。
對呀,她也生了很好的兒子。
你和她平時的相處模式是什么樣的?我跟她的接觸感覺,她還挺開明的。
她是比較隨意吧,而且導致我更隨意,就比較邋遢,她對我也沒有什么說管教或者怎么樣,但我覺得這也是教育的一種,而且是我非常喜歡的,我很多的表達和很多的想法其實都源自于家庭,我覺得這是不可避免的。
和我們說說你和你媽媽之間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吧,你記憶當中有關電影的,傳統(tǒng)的?
小時候會有一些聚少離多吧,然后我也不喜歡在片場,或者不喜歡去跟她的朋友打交道,我覺得我需要有自己的圈子。我跟我媽基本上是在家里,其實也很少見面,尤其是在她事業(yè)打拼的時候,所以就是玩玩鬧鬧嘛。
你媽媽是很多明星昵稱中的“媽媽”。
哦,是嗎?
對呀。
不要跟我搶。
我的意思是說,這個成長背景會給你帶來一定的影響或者壓力嗎?
明星也是普通人,沒有什么,大家不用說多厲害,有的人裝得很厲害,但實際上你不覺得他厲害,他就不厲害了。
我接觸過的一些朋友會說,你的情商算挺高的。
他們挺有品位的(笑)。我覺得人要有情商,但是很多東西其實需要直言不諱,我覺得不用太在意說我直言不諱就是說我沒情商。
所以你覺得你是一個還挺直言不諱的人,是嗎?
如果我有事情要說的話,一定會說的,但我覺得很多東西是要經(jīng)過大腦的,我覺得人還是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任。所以在說什么話的時候,你要經(jīng)過大腦思考,但我覺得我希望以后我還能變成這樣一個人,就是說,當我真的有話要說,我真的有不滿,一定跟大家說。
“我到現(xiàn)在都不會演戲,我也不希望我會演戲,我希望我可以感受”
我其實看了《德蘭》之后,我覺得確實是挺難演的。
其實每部戲都難演,我覺得每部戲都有很多它難演的地方,但對于我來說更是,因為我是一個首先沒經(jīng)過表演訓練的人嘛,最近才去中戲上學,所以我很感謝劉杰導演,其實說得肉麻點兒就是,他算改變了我青春的一個走向吧。
你怎么去了解這么一個80年代下鄉(xiāng)的信貸員呢?
我當時接到《德蘭》這個本子,我覺得挺難的,我跟導演討論說我要先去那里體驗生活,我要去感受那里人的生活,那里人的狀態(tài),那就先去。然后也會看一些很多老的照片,從藏民家會看一些他們之前拍過的照片。
觀看照片能夠揣摩嗎?
我覺得是可以的。
或者是跟他們聊天嗎?
我覺得都有,我覺得方方面面都有,包括我今天跟你說話都可能會對我下一部戲會有影響,這個誰知道呢?而且這個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是為了影響而影響。我不希望說我為了這個角色,我今天看著一個人,我學他,模仿他怎么樣怎么樣,我更希望的是用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認識去塑造一個人物,而拍攝當中我盡量會讓所有事情都放空吧,所有事情都忘記。就像《倚天屠龍記》寫的,說張三豐教張無忌太極拳,說你學會了嗎?張無忌好像說是七成,現(xiàn)在呢?五成;現(xiàn)在呢?三成;現(xiàn)在呢?全忘了,好了,那你去吧——其實有時候全忘了是一種你都會記起來的一個感受。
和我們說說你對這個人物的理解吧。
對我來說,這個角色陪伴我走了三個月,讓我覺得很復雜,現(xiàn)在說讓我怎么理解自己我覺得很難,我只是覺得它是一個男孩子成長的故事嘛,每個男孩都會經(jīng)歷這個階段,其實不管什么年代,不管什么人,什么性格的人都會有一個這樣的……
兩性之間的萌動?
對,所以其實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表達這種情感,它并不是說只是小王,其實在演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你用了哪些方法去協(xié)助你自己更快地進入角色,有沒有一些讓你印象比較深刻的戲?
印象深刻的戲我覺得太多了,對我來說難演的不是有臺詞的部分,最難的是當你靜靜的或者當你走路的時候,或者你不說話的時候,那個情感是非常難表達的,因為你不能借助任何的東西,只有你的表情去表現(xiàn)一個人的狀態(tài),我覺得這個是最難的。所以每場走路的戲,或者靜靜的戲,發(fā)呆的戲,看見什么東西的眼神那個是最難的,對于我來說可能更多的是感受吧,就是別讓自己變成那個人,活在鏡頭里面比在鏡頭里演戲更重要。所以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是那份情感,而不是哪場戲。
有什么你演戲的中途,或者是哪一個節(jié)點,你覺得自己突然會演戲了,或者說,能夠挑起一整部戲的大梁了?
我到現(xiàn)在都不會演戲,我也不希望我會演戲,我希望我可以感受,我希望可以跟角色相處,但我不太希望去說我刻意怎么樣去演一個角色。
聽起來你好像是把演戲當成一個自己成長的方式。
有可能吧,我沒有剖析過這件事情,但對于我來說首先演戲是興趣,所以我更希望走自己的路,我不希望跟別人一樣,因為我就是小董,我不希望成為誰。
《德蘭》當中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戲,除了你最后的大聲喊,有一個修佛塔的意象鏡頭,臺詞是德蘭說“我希望你下輩子過得好”,而小王說“我希望你這輩子就過得好”——我不知道你對這段對話的理解是什么樣的?
我覺得其實是每個年輕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就是大家在回想自己初戀的時候肯定有這樣的瘋狂,或者現(xiàn)在會覺得有些舉動幼稚,包括我,我第一次談戀愛的時候我也經(jīng)常會說海誓山盟,說得把我自己感動飛了然后自己走掉。
我倒覺得這一段戲帶給我的感動不是那種膚淺的,它還算是挺深刻的。
對,其實現(xiàn)在想,我覺得最深刻的道理其實是幼兒園和小學的時候教的。
(笑)《后會無期》里面不是說嘛,從小就學道理,可是也沒有過好人生。
對呀,就是一輩子道理有很多,但是都沒有過好人生,確實是這樣。然后很多最簡單的道理反而是最難實現(xiàn)的,或者說之后可能就沒有這種感受的東西,但我覺得《德蘭》是可以給人帶回這種感受,包括這句話,其實有很多我們情竇初開時候的那種感受,在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我自己也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