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吉林省遼源市第十九中學)
淺談初中物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教學
李巖
(吉林省遼源市第十九中學)
在初中物理新課標中,提倡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這樣通過合作交流能讓學生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學習成績,它還能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但在一些學校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組織不力,效率不高,流于形式。如何有效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進行了深入探討。
課堂教學;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教學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要求在物理學習中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而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應用廣泛的學習方式。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習慣。筆者通過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對此談一點自己的教學體會,希望對初中物理教學有所幫助。
1.注意時機的選擇
如果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不恰當,就會造成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因此,教師要注意區(qū)分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場合。如,在進行動手實踐或自主探究內容學習時,可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如對全班學生教學或探究問題時不適合用此方式,也不宜在同一節(jié)課多次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有明確的目標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如果學習目標不明確,就起不到合作學習的效果。如,在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在沒有明確目標的時候就急于開展小組討論,雖然討論場面熱烈,但不會有實際效果。
3.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充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的班級在教師宣布開始小組學習后,學生只是按照小組坐在一起,但在學習討論中每個人并沒有明確分工,學習秩序比較亂,交流討論也是無序狀態(tài),表面看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是學生參與的程度不均勻,優(yōu)秀學生講得多,學困生很少講,能力強的人參與積極,能力弱的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使每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能受益。
1.注重小組合作學習深度
一些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在沒有讓學生進行充分獨立思考的情況下就直接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學習,經(jīng)常使學生感到措手不及,也使合作學習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只有讓學生經(jīng)過自主思考或深入學習之后,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討論,這樣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有成效、有深度,才能真正讓學生相互啟發(fā),使每個小組成員從中受益。
2.教師要加強有效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中,有些教師讓學生開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后,沒有加強有效的指導,常會出現(xiàn)合作學習失去掌控的情況,或者教師不聞不問,讓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好像變成為局外人。因此,教師應加強有效指導,有效掌控合作學習的場面,使合作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有序進行,這樣才能保障合作學習交流的效果。
3.對小組合作學習要積極評價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為了提高物理學習效果,交流學習經(jīng)驗,只有每個小組成員進行積極的合作學習、共同討論交流信息,才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對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及時給予評價,對于合作學習開展好的小組或個人要給予表揚和肯定,如果教師忽視了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就會影響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1.加強組織管理
在物理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就需要教師加強合作學習中的組織管理。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并規(guī)定好每個人的明確職責。
2.科學分組
學習小組人員結構及組成也會直接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要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進行,對學習小組的劃分要科學、合理,一般情況下小組4~6人較為適宜,并且小組成員要有明確的職責和分工,這樣就可以讓每個小組都成為一個綜合的學習討論交流小組。
3.培養(yǎng)良好習慣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注重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要保證合作交流學習效果,就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有問題可學、有問題可探究,就要培養(yǎng)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深入探究的合作學習習慣。例如,在講“杠桿的應用”這節(jié)內容時,在復習了杠桿的平衡條件后,運用阿基米德的話“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木棒,我就可以撬動地球”。給學生提出問題:阿基米德為什么這樣說?難道他不知道地球有多重嗎?然后開始小組討論,這樣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增進學生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在相互幫助、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物理學習成績。我們應該看到合作學習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師中不斷地訓練培養(yǎng),不斷地進行研究探索,才能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袁春蓮.初中物理以“小組合作學習”開展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2]唐榮.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