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明
(吉林省柳河縣圣水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柳河 135308)
諒解也是一種教育
劉士明
(吉林省柳河縣圣水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柳河 135308)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少教師常常把苦口婆心的規(guī)勸和義正辭嚴的教導作為“治療”學生錯誤的“速效藥”。結(jié)果往往是費盡了口舌,浪費了精力,卻收效甚微,甚至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教師很少站在犯錯誤的學生角度去體驗他們的感受。眾所周知,每一個學生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他們也有著同成人一樣的虛榮心,盡管自己犯了錯誤卻仍然不希望丟“面子”。尤其是對于成長中的孩子們來說,保護他們的心靈不受傷害,維護他們的心中那份自尊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準則。所以當學生的行為不符合課堂的要求,或者說學生的做法與教師的正常要求發(fā)生沖突時,教師首先要有一顆包容的心,要對學生給予諒解。讓每個孩子走向成功,這條成功路上需要老師做許多。
首先,我曾感同身受,明白成功的前提需要克服怯場心理。我的思緒飛到了剛做班主任那會,有個叫陳某的孩子要在開學典禮上作為新生代表發(fā)言,而他是我們班的學生,家長希望孩子在全校學生面前成功地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wù),作為班主任的我也是如此。臨上場前,我問他:“你準備好了嗎?”他有些不自信地回答:好了。也就是那怯怯的聲音,預(yù)示著成功將與他失之交臂。我一直對他的失敗耿耿于懷。今天,我也感受著他當時的緊張,明白了讓孩子走向成功首先要克服怯場。就像我上臺演講前,對自己說了無數(shù)遍:只要站在演講臺前,我就向成功跨進了一步。不要怯場,不怕忘詞,講不下去就拿著稿子讀吧。這遠勝于面紅耳赤地站在那里發(fā)呆著急。當然,話說回來,那些能夠代表班級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主持人活動的同學,他們就像“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一生富貴的人那樣,天生具有走向成功的氣質(zhì)。這樣的學生,我們應(yīng)該在他走向成功的路上,多設(shè)挫折,使他們明白成功不是你的天分,而是需要努力獲得的。
其次,我也知道成功青睞于不懈努力的人。就我個人來說,我屬于不懈努力的人。通過我個人的勤勞付出,我在英語教學和教務(wù)工作上獲得了一些成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緣故吧。我特別喜歡那些資質(zhì)不怎么樣,卻十二分努力的學生。像我們班的田某,上課的時候,不太看得到她積極舉起的小手,卻可見她充滿求知的雙眼。她總是不同于積極發(fā)言的同學那樣的呱躁,她也不輕易舉手,但當舉起手時,伴隨著她的就是陣陣掌聲。這種不名則已,一鳴驚人的作風,它的幕后卻是辛勞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
我們的教學對象中有無數(shù)的“田某”。他們可能表現(xiàn)平平,卻充滿著智慧,課堂上多給他們一些機會,可以使他們在不斷的磨練中,快速走向成功。
那是四年級的一堂課,我抽查學生的回家背誦情況,以開火車的形式,一人抽查一個,但輪到王某的時候,她支吾著,背不出來。我便毫不留情的給她扣了分。接下來的事情,沒有我想得那么順利,等我要接著上新課的時候,她就開始小聲哭泣,引得許多同學的關(guān)注,在她周圍的同學,不顧上課,開始安慰她,有些小朋友還大聲喊著”我看到這個亂糟糟的情形,非常生氣,大聲在全班面前批評王某:“回家沒有好好,還有臉哭。”并用目光制止了周圍同學的圍觀與竊竊私語,繼續(xù)自己的教學任務(wù)。
當然,在王某的哽咽聲的伴隨中,我的課的收效很低。學生根本沒有學習愿望可言。我也沒有心情使課堂“玩樂”起來,因為在我大聲批評王某之后,這個小姑娘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始終帶著仇視的眼神盯著我。我因為她的眼神而心神不寧,“難道是冤枉她了?”“希望她不會因為這件事情而一蹶不振?!?/p>
整個班級就在這種騷動與恍惚中結(jié)束了這節(jié)課。
下了課,王某已經(jīng)止住淚水,她很冷靜地走到我的身邊,幽幽但堅定地說:“我昨天回去明明已經(jīng)背熟的。”因為我知道她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所以,我在批評了她之后,已經(jīng)開始后悔了,看到她上來解釋自己的立場,我為自己,也為她找了個臺階:“今天學的這篇對話好好回家準備,希望明天你是第一個來我這里背誦的人?!?/p>
幸好,這個孩子還是上進的。她為了一洗恥辱,果然最先背出了課文。我就在課堂上,為那天的“失誤的批評”做了一個很好的補救?!白蛱焱跄骋驗檎n文沒有背熟而痛苦難受,在老師的鼓勵下,她成了第1個背出課文的人。真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呀?!焙⒆幽樕嫌钟辛四欠葑孕?,上課更加認真了。我也從那種愧疚中解脫出來。
我知道自己的課堂并不一定能夠成功吸引每個學生的目光,但我絕對不想因為我的語言,使一顆“上進的心”隨意受到踐踏。孩子一旦不喜歡這個老師,就肯定會討厭這個學科,更加不會愿意學好這個學科。我有限的能力不能讓更多的孩子喜歡我的課,那就決不能再讓喜歡我的課的孩子受傷。人家說的“地域保護”現(xiàn)象,在我的教學中,有“學科保護”現(xiàn)象。愿意上我的課的孩子,我得“寵著”;還不愿意上我的課的孩子,我得“騙著”;那些堅定地說自己不喜歡我的課的人,我得“勸著”。
當然,條條大道通羅馬。每個學生都會走向各自不同的成功彼岸。這是我最后想表達的觀點。
人類社會是個和諧的社會群體,有靠腦力養(yǎng)家的人,也有靠體力糊口的人。社會群體在生活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著層次差異。我們的學生群體,也有類似的現(xiàn)象,我稱之為“班級生態(tài)”。當我們的教學中出現(xiàn)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時,想要通過課堂的教學,達到“五根手指一樣齊”的境界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我覺得教師要更新觀念,做一些符合“班級生態(tài)”的教學措施。老師們也不要抱怨“我們班的這個同學又懶又笨,成績太差了?!逼鋵?,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存在,我們的班級生態(tài)就會不平衡,優(yōu)秀的學生也就體現(xiàn)不出他們的優(yōu)秀了。對于這些處于班級生態(tài)劣勢的學生來說,想讓他們和班級的其他同學齊步走向成功,那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我覺得,條條大道通羅馬,只要他們在其他方面有所特長,適當支持他們發(fā)揮特長,別揪著他們的作業(yè)不放,相信他們將來也會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我們不該強求那些連語文、數(shù)學都學不好的同學,再花時間和精力來學習英語。人人都做科學家的社會是不存在的。我們何不為將來的社會著想,放開手,讓開路,讓那些學習非常困難的學生有時間做他們想做的事,成全他們走上心中的羅馬之路。
教育,在這種時候,就是一種對學生的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