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艷華
(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店埠學區(qū)中心學校分校 安徽合肥 231600)
淺析小學語文情境教學設計最優(yōu)化
武艷華
(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店埠學區(qū)中心學校分校 安徽合肥 231600)
語文是我國的基礎教育學科,在各個教育階段都被作為教育的重點。學習語文對學生發(fā)展的意義重大,必須從基礎教育階段抓起,讓學生從小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在新課改提出后,出現(xiàn)了各種新式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就是其中之一。情境教學在語文課堂中較為常用,但由于許多教師沒有掌握這一教學手段的精髓,其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怎樣實現(xiàn)情境教學設計最優(yōu)化成為了教師共同思考的問題。本文論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設計最優(yōu)化的原則,并提出了具體的設計方法,可供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進行參考。
小學語文 情境教學設計 最優(yōu)化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語文教學中應采用最直觀易懂的方式將知識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理解、感受,得到能力的提高。而創(chuàng)建情境很好的滿足了小學生的需求,和他們的年齡特點相適應。語文教學內容的故事性較強,在語文教學中設計情境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優(yōu)化情境教學設計,為小學生營造出輕松、高效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發(fā)展。
小學階段正是兒童由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階段,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導,因此,兒童對形象類事物具有較為特殊的感知力。情境教學恰是利用兒童的這一思維特點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因此,教師必須保證情境創(chuàng)建的形象性,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主動學習。
情感是情境教學的生命,它具有形真、意遠、情切等特點。情感性原則具體表現(xiàn)在兩方面,其一是教材的情感性;其二是教師的情感性。前者主要通過再現(xiàn)教材內容中的具體形象,引導學感悟美與丑、善與惡;后者則要求教師要善于將自己對教材內容的情感體驗通過言語傳遞給學生。
小學階段是兒童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該時期對促進兒童思維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情境教學設計必須遵循啟發(fā)性原則。啟發(fā)性可以體現(xiàn)在情境問題中,在創(chuàng)建情境的同時教師也要適時提出一些具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得到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激發(fā)。[1]
識字教學是小學生開始語文學習的前提,為小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說文解字》中將造字方法歸結為六種:象形、指事、會意、轉注、假借和形聲,表意功能無可取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利用情境進行識字教學時,需要注重以漢字獨特的造字方法進行最優(yōu)化設計。
例如,在指導學生認識象形字的時候,可以利用圖像和漢字字形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去掌握漢字的讀音和寫法。如在教“水”字的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輕風吹過湖面波光粼粼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古時“水”字就像波紋一般,充滿曲線和流動性,然后慢慢演變?yōu)楝F(xiàn)在的“水”字;在教“月”字的時候,可以向學生展示圓月、彎月和弦月等不同時間時月亮的形狀,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讓學生觀察“月”的字形與其形狀變化之間的關系,最后引領學生拼讀“月”的音節(jié),從而加深學生對“月”字的理解和記憶。
掌握閱讀能力是學生進行更深層次語文學習的基礎,這一部分的教學也是情境設計應用最多的環(huán)節(jié)。閱讀分為初讀、細讀和精讀等三個步驟,每個步驟的閱讀目的也不同。初讀是為了掌握文章大意,疏通脈絡,細讀是為了分析文章結構,學習美詞佳句,精讀則是為了感受文章中蘊含的情感,體會作者思想。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閱讀步驟進行情境優(yōu)化設計。[2]
寫作能力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綜合利用情況,在寫作教學中同樣可以進行情境設計,為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
例如,在講解《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時,可以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分析作者對春天的描寫:蔚藍色的大海、金黃色的沙漠、藍的發(fā)黑的夜空和綠茵茵的草地,而這些都是存在于過去,存在于作者的回憶中;而作者對現(xiàn)實春天的描寫:轟隆隆地的坦克和大炮、頻頻發(fā)射的導彈和散落的地雷碎片,最后作者希望的春天:在潔白的教室和鮮花中讀書和享受春天。通過回憶與現(xiàn)實的強烈對比,很容易讓人對作者希望享受的春天充滿了期待,引起讀者思想與感情的共鳴。在分析完課文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作者的感情為主線,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對課文進行仿寫或者擴寫。如有的學生將第一段的仿寫為:一望無垠的湖水,本來是魚兒自由自在的樂園,可是腐臭臟亂的垃圾打破了它們的美夢,這究竟是為什么?不失為仿寫的佳作。[3]
根據(jù)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教學實踐是小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課堂教學中設計生活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對生活有了新的感知。 例如在講到《荔枝》這篇文章時,教師通過對作者母親形象的分析,向學生傳遞作者想表達的母愛之偉大。接著從課文中回到現(xiàn)實,讓學生列舉出母親對自己的愛的表現(xiàn)方式。也許初次提問學生不會有很大的反響,教師可以組織類似母愛征集大賽這類的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文中描寫的情感。這樣以來不但讓學生掌握了本課教學內容的主旨和情感,也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在生活中學會感恩,實現(xiàn)了對學生的全面教育。這是生活情境教學設計最深遠的作用,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徑。小學語文教師在借助情境教學,開展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等教學內容時,需要依據(jù)教學的內容對情境教學進行最優(yōu)化設計,使情境教學可以真正發(fā)揮作用,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1]劉新華.小學語文情境教學設計最優(yōu)化分析[J].新課程·上旬,2015(2).
[2]春英.小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1).
[3]熊偉.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讀與寫(上,下旬),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