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育英第二外國語學校(210044)余汶娟
?
有滋有味的朗讀源于教師的智慧引領(lǐng)
江蘇南京育英第二外國語學校(210044)余汶娟
[摘要]朗讀是小學語文課堂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讓其讀出文章的文意、文情、文境,離不開教師的智慧引領(lǐng)。教學中,我們可以從角色、技巧、情感等方面進行智慧引領(lǐng),做到因文而異、因情而異的朗讀,使我們的朗讀教學變得有質(zhì)有量、有滋有味。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智慧引領(lǐng)朗讀
朗讀是小學語文課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它既是實踐又是訓練,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是語文學習的一個目標,又是全面實現(xiàn)語文目標的一種手段;既有體驗又有理解,既有語感的培養(yǎng)又有情感的陶冶;既是一種語言的能力,又是語言學習的一種方法。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讓其讀出文章的文意、文情、文境,離不開教師的智慧引領(lǐng)。
【案例1】《水》(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體會得非常深刻。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通過具體的數(shù)字和村民說得最多的話,簡潔而又具體地表達了水的珍貴。哪位同學愿意朗讀第一自然段,用你的朗讀將村里人“請喝酒不如請喝水”的感受表達出來。
(一個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只能說讀得正確、流利)
師:其實朗讀是代作者說話,代文中的人物說話。如果現(xiàn)在由作者馬朝虎向大家講述遠處挑水這個故事,他會用怎樣的語氣呢?自己試著讀一讀。
(學生們都投入地練讀)
師:文中的“我”已經(jīng)長大了。他在回憶以前的事情,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講述呢?
生:應該用深情的語氣來講。
師:說得好!假如你現(xiàn)在就是作者,請你再來試著講述這段故事。
(一個學生讀得很深情,帶著師生一同進入對往事的回憶之中)
師:我覺得這位同學就是作者。現(xiàn)在大家知道朗讀是怎么回事了吧。
【賞析】
我們時常在聽課中發(fā)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教師會讓學生反復地朗讀一段文字,不說為什么而讀,也聽不出讀第二遍、第三遍與第一遍有何區(qū)別,似乎只是在體現(xiàn)新課標所說的“重視朗讀”而已。葉圣陶先生說:“誦讀就是美讀,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該課例中,教師說的最后一句話想告訴學生:朗讀就是“代作者說話,代文中的人物說話。”為了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教師循循善誘——
首先,想象作者馬朝虎向大家講述遠處挑水這個故事會用怎樣的語氣,并進行練讀;其次,想象長大了的馬朝虎在回憶這個故事時會用怎樣的語氣,并練讀;最后,想象自己就是馬朝虎,如何向大家講述遠處挑水這個故事,繼續(xù)練讀。這樣,每一遍朗讀,教師有具體的指令,學生心中就有了明確的目標。教師層層推進、鋪陳深入,使學生在花繁柳密中且思且行,終至柳暗花明——不知不覺完成了角色替換,成為一個個稱職的代言人。
【案例2】《田園詩情》(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學片斷
師:牧場上的主角,除了奶牛、駿馬這些體形較大的牲畜之外,還有一些體形較小的禽類和畜類???,它們上場了。
(課件出示句子并指名朗讀。一個學生讀得很緩慢,很流暢)
師:這些體形較小的禽類和畜類,在這里生活也是悠然自得。這段話,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讀,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什么感覺。
出示:
合:在天堂般的綠色草原上,
女:白色的綿羊悠然自得。
男:黑色的豬群不停地呼嚕著。
女:成千上萬的小雞、
男:成群結(jié)隊的長毛山羊,
合:安閑地欣賞著這屬于它們自己的王國。
師:讀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覺?
生1:讓人流連忘返,天堂般的感覺。
生2:這樣的句子還十分工整,讀起來也特別有節(jié)奏感。
師:誰讀一遍?讓我們體會一下。
(教師指名讀。學生讀得很流暢,讀出了對仗的味道,頗有節(jié)奏感)
師:我們一起讀。
【賞析】
美學家宗白華說:“文字是如何經(jīng)過藝術(shù)家的匠心而完成,接著如何以微妙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不是‘常人’所注意的,也不是‘常人’所了解的?!痹撜n例中,教師巧妙地將敘述性的語言作了形式上的調(diào)整,文本的寫作特色由此顯露出來。學生的目光聚焦到言語形式上,立刻發(fā)現(xiàn)它兩組對稱,頗有詩歌的意趣。這使學生產(chǎn)生耳目一新之感。朗讀角色的分配,更引起學生極大的朗讀興趣。教師關(guān)注到了平鋪在文字中的言語特色,用學生接受的、喜愛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能運用熟悉的朗讀方法,把文本讀得充滿韻律與節(jié)奏。
【案例3】《珍珠鳥》(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學片斷
師:(讀)“我筆尖一動,寫下一時的感受?!?/p>
生:(齊讀)“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學生讀得很響亮,但沒什么感情)
師:要讀出美好。
(學生齊讀“美好的境界”,嚴重拖音)
師:聽我讀,“美好的境界”,讀——
(學生再讀,突出了“美好”。但有的學生“的”字讀得短而輕,有的學生依然拖了音,聽起來不太整齊)
師:這里“的”要讀得又短又輕,再讀。
(學生接著讀,突出了“美好”,“的”字讀得短而輕,聽起來整齊多了)
【賞析】
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fā)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睂W生而言,真正能讀出作品中蘊含的感情來并不容易。這就需要教師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適當?shù)闹笇?。該課例中,教師就巧妙地對文中的中心句進行朗讀指導。學生第一遍接讀讓教師不滿意。于是,教師立刻讓學生從讀好其中的短語“美好的境界”開始練讀。這個短語中帶有“的”,學生在朗讀時特別容易拖音。教師適時進行了范讀,并在此基礎(chǔ)上總結(jié)帶有“的”字短語的朗讀技巧。這樣,學生既得到了理論知識,又進行實際操作,朗讀能力得到提高。
【案例4】《黃鶴樓送別》(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對照詩和文,看看古詩當中還有哪些字詞在這段解釋中沒有得到落實。
生:“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中“孤舟”就是一只小船,那這兒的“孤帆”為什么在文中不解釋為一只小船,而只是模糊地說“白帆”呢?
師:這浩渺的江面上就真的只有一葉扁舟嗎?黃鶴樓俯臨長江,大大小小的船只是川流不息。
(學生愣住了)
師:放學了,你背著書包來到學校門口,一群家長正簇擁在校門前等待著放學的孩子。在一群人當中,你會一眼認出誰?
生1:我爸爸。
生2:我奶奶。
師:為什么?。?/p>
生:我明白了,是因為我的眼里只有他們,那么在李白的眼中也只有孟浩然。
師:是啊,李白的眼里只有一只小船,一只載著友人孟浩然的小船。有了這樣的體驗,再讀這段話你一定會有更多的體會。(出示課文中“文”的部分,指名讀)
師:孩子,別忙著讀。老師想和你說,有一首詩這樣說道:“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彼?,此時,浩渺的長江上那萬千船只在詩人李白的眼里都幻化成無形,他的眼里只有那只白帆,那只載著友人孟浩然的白帆。你來讀。
(學生讀。再指名一個學生讀)
師:孩子,你也別忙。老師也想告訴你,有一首詞這樣說道:“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所以,此時繁花似錦的美景也絲毫吸引不了李白的目光,他的眼里只有那只白帆,那只載著友人孟浩然的白帆。你來讀。
(學生深情地朗誦)
師:相見時難別亦難。讓我們一起來讀。
(學生齊讀課文中“文”的部分)
師:文能讀得“千般不舍”,詩也一定能讀得“萬般留戀”。
(學生齊誦古詩)
【賞析】
《黃鶴樓送別》是一首文包詩,寫的是一千多年前兩位大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對于學生而言,主人公的生活年代與他們相隔太遠,兩位大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也是他們目前的生活與情感經(jīng)驗所不能理解的。怎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兩位大詩人之間的這份濃厚的友誼呢?課例中,教師非常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詩文對比,并抓住了“孤帆”這個關(guān)鍵詞,去思考明明是處在交通樞紐上的黃鶴樓,怎么會讓孟浩然乘坐的小船變成“孤帆”呢?課堂陷入了意料中的冷場。大詩人用詞的匠心看似“高不可攀”,教師以自己的智慧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使他們立刻明白了原來是因為“我的眼里只有你”。接著,教師又用美妙的應景詩詞引領(lǐng)學生更加地貼近詩人,讓學生感受到無論現(xiàn)在還是以后,再繁華的盛景也掩蓋不了友人不在身邊的寂寞悵惘,將視線緊緊聚焦在“孤帆”上,最終動情地吟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葉圣陶先生說:“吟誦的時候,對于研究所得的不僅是理智的了解,而且有親身的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nèi)容與理解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可貴的一種境界?!痹谶@個課例中,我們看到了這種境界。
詳細分析以上課例,發(fā)現(xiàn)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教者善于尋求朗讀指導的最佳路徑,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地進行智慧引領(lǐng),讓學生在入情入境中讀出文意、文情、文境。這樣,使我們的朗讀教學變得有質(zhì)有量、有滋有味。
(責編韋雄)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6)0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