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混亂下的清晰
      ——從交錯的敘事時空和多重聚焦模式解讀《喧嘩與騷動》

      2016-03-06 07:04:17王若蘭朱靜然
      關(guān)鍵詞:喧嘩與騷動福克納威廉

      王若蘭, 朱靜然

      (1.蘭州文理學(xué)院 外語學(xué)院,甘肅 蘭州 730000;2.河北科技大學(xué) 高等教育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 050018)

      ?

      混亂下的清晰
      ——從交錯的敘事時空和多重聚焦模式解讀《喧嘩與騷動》

      王若蘭1,朱靜然2

      (1.蘭州文理學(xué)院 外語學(xué)院,甘肅 蘭州730000;2.河北科技大學(xué) 高等教育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050018)

      摘要:20世紀美國著名小說家??思{的代表作《喧嘩與騷動》以其獨特的形式和復(fù)雜的寫作技巧成功地傳達出福克納想要表現(xiàn)的南方主題。小說通過交錯的敘事時空和多重聚焦模式,將無形的時空揉進人物瞬息萬變的意識中,展示了康普生家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把康普生兄弟靈魂的空虛與痛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揭示了整個家族的敗落猶如一部南方的興衰榮辱史,??思{的聲音融進了30年代為整個“舊美國”送葬時唱起了挽歌。

      關(guān)鍵詞:威廉·福克納;《喧嘩與騷動》;敘述模式;敘述時空;聚焦模式

      美國小說家威廉·福克納 (William Faulkner)作為美國南方文學(xué)文藝復(fù)興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深具南方意識,作品富含南方色彩,卻把目光投向世界。??思{從 1929 年發(fā)表的小說《沙多里斯》開始,其中14部長篇和絕大多數(shù)短篇都是圍繞著他所創(chuàng)造的約克納帕塔法縣——想象中的典型的南方社會。??思{敘述了幾大家族的起起落落和眾多成員的坎坷人生軌跡,1949年出版的《喧嘩與騷動》是其代表作之一。該小說運用交錯的時空體、意識流、多視角敘事和意象隱喻等獨特的敘事技巧和手法,使得作品讓讀者覺得復(fù)雜艱深,非?;逎y懂,不僅極大地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的小說敘事技巧,而且豐富了小說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和感染力。??思{的眾多作品始終背負著沉甸甸的南方歷史感和文化意識,讀者能明顯感受到其作品中所呈現(xiàn)的南方的民俗地貌、思維方式以及倫理傳統(tǒng),從敘述學(xué)的視角對其作品的研究無疑會進一步揭示出20世紀美國南方社會在激烈的變革中思想上所表達出的復(fù)雜性和矛盾性。

      一、交錯的敘事時空體

      法國哲學(xué)家柏格森提出“綿延”的時間概念,即“心理時間”,與人們傳統(tǒng)上衡量時間的概念“空間時間”是相對的。傳統(tǒng)的時間觀念把時間概念片面化、物理化,而通過直覺體驗到的生命之流稱之為綿延或者人格,也就是“心理時間”,只有依靠“心理時間”才能把握人的生命本質(zhì)。因此,柏格森認為“綿延”是通過人們的直覺體驗到的時間,是各種狀態(tài)、各種因素在現(xiàn)在、過去、將來不斷交替不斷滲透的過程,是我們感受生命的特有形式,并不是一個時刻連著另一個時刻,是不可逆的,而我們不能再次經(jīng)歷它的一個片段。因此,在存在的時間中,不可逆性恰恰是線性時間的重要特征。巴赫金認為,“時間的標志要展現(xiàn)在空間里,空間則要通過時間來理解和衡量,空間和時間標志融合在一個被認識了的具體的整體中”。而在現(xiàn)代小說中,空間被看作是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和敘事必不可少的場景,小說家們往往用空間來表現(xiàn)時間,安排小說的結(jié)構(gòu),以期推動故事整個的敘事進程。因此,在文學(xué)藝術(shù)中,無論是作為一種存在,還是作為一種意識,時間和空間都是相關(guān)依賴、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

      在??思{的小說世界里,作者借鑒了柏格森的時空觀,將虛幻與現(xiàn)實、過去和現(xiàn)在、印象和回憶相關(guān)穿插、相互交織的敘事技巧和敘事方法形成了其獨特的時空觀,其中“時間順序完全服從于思維的活動方向,意識的流動、綿延、分化、串接都自由地支配著時間和作品結(jié)構(gòu)。”[1](P196)由于受伯格森稱之為“綿延”的心理時間學(xué)說的影響,福克納認為現(xiàn)在、過去、將來之間是相互滲透的,沒有明顯的界限, “現(xiàn)在”是從“過去”“滋生”出來的,是時間連續(xù)體的一部分。他所描述的時間是一種超越鐘表時間的“心理時間”,是表現(xiàn)人深層意識流動或綿延的自我,也就是所謂的“不可分割的時間”或“互相包含的時刻”。??思{曾表示過很同意柏格森不安于流動時間的理論,他認為“時間是可以由藝術(shù)家進行塑造的;不管怎么說,人從來不是時間的奴隸”[2](P487)。因此,在《喧嘩與騷動》中,福克納把綿延的時間理論與意識流的寫作手法相融合,把小說中人物的想法、印象和記憶不經(jīng)評論、整理和說明直接同讀者見面,讓讀者體會在“過去”、 “現(xiàn)在” 和“將來”人物潛意識的和無意識的各種思想活動。小說中,昆丁的敘述只有過去,而杰生的敘述只有現(xiàn)在。

      根據(jù)熱拉爾·熱奈特的觀點,小說敘述過程中敘述的故事時序和敘事時序之間不協(xié)調(diào)的形式定義為敘述時間倒錯。在時間分析中,通常將故事發(fā)生的先后時序與敘事文本時序之間出現(xiàn)的各種形式之間的不相吻合稱為錯時。《喧嘩與騷動》敘述了在四天時間里所發(fā)生的故事,??思{用多個不同日期和四個差異極大的人物,對同一家庭的同一段歷史,多側(cè)面多空間立體地進行反映,時序錯置的技巧體現(xiàn)出作者交錯敘事時空的獨特運用。第一、三、四部分寫復(fù)活節(jié)前后的三天,1928年4月6日、7日、8日,由康普生家三兄弟班吉、昆丁和杰生分別敘述。班吉是個白癡,他不會邏輯思維,沒有時間概念,他的敘述中常常相互穿插過去不同時期、不同空間發(fā)生的不同事件。小說以白癡班吉頭腦里時序交錯、雜亂無章的零碎的回憶和聯(lián)想的片段開始,只交代了故事的大概,給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很模糊的凱蒂的輪廓,但另一方面渲染了康普生家族頹敗的氣氛。第二部分敘述時間是1910年6月2日,昆丁作為一個男人,他對妹妹的遭遇感到內(nèi)疚、悲觀,以致痛不欲生,在失落情緒的壓迫下,他的思想雜亂無章,帶著沉重的心理負擔投河自盡。弟兄倆敘述的模糊和混亂充分反映了人物所處的一種病態(tài)的精神狀態(tài)。而杰生對凱蒂只有嫉妒和怨恨,他六親不認,毫無人性,他賣掉老宅子意味著以康普生家族為代表的舊南方的衰敗。而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第三人稱敘述,由迪爾西敘述當前發(fā)生的事,把零碎混亂時了空片段收集并整理起來。

      按照小說發(fā)生的時空順序來看,四個敘述者的敘述時間倒置同傳統(tǒng)線性敘事時間的順序不同,給讀者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如,按傳統(tǒng)線性敘事昆丁應(yīng)位居第一,杰生其次,班吉第三,最后是迪爾西的敘述,但小說卻將班吉的敘述放到最前面,昆丁其次。??思{通過四個各異的視角給讀者展示了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里發(fā)生在敘述者頭腦里的事件,使小說極具凝聚力。隨著小說錯置的敘述時序從班吉、昆丁和杰生到迪爾西的不斷變化,故事的敘述也由混亂無序逐漸變得井然有序,由朦朧轉(zhuǎn)向清晰。雖然不同的敘述者對故事發(fā)生的敘述出現(xiàn)了錯位,但他們講述的故事卻是依照發(fā)生的自然時間所呈現(xiàn)的。

      ??思{在前兩部分的描寫中,采用意識流的手法,通過零碎和分散的記憶碎片,過去的時間和現(xiàn)在的時間前后穿插多次反復(fù),時間上大幅度來回跳躍,事件發(fā)生的空間迅速交替更換,使得小說在閱讀和理解的過程中十分困難。1956年??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自己的這種寫作理論非常滿意,沒有時空的限制,隨意穿插故事情節(jié),時間只是一種流動的狀態(tài),在個人身上的呈現(xiàn)都是短暫的,并沒有其他的存在形式。

      小說中空間的轉(zhuǎn)換往往引起時間的錯置,時間錯置為小說復(fù)雜豐富的意義提供了潛在性的發(fā)展空間。在前三章的敘述中,不同敘述者頭腦里多次進行一個又一個的思緒轉(zhuǎn)換跳躍,有時通過變換字體來頻繁地進行空間轉(zhuǎn)換,以此來刻畫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在昆丁部分, “空間轉(zhuǎn)移”頻繁發(fā)生,如第二章的標題是“1910年6月2日”,昆丁從爺爺留給他的表開始敘述,空間的變換隨著他所思所聽而轉(zhuǎn)換,從表的嘀噠聲中想起父親對他說過,“我把表給你,不是要你記住時間,而是讓你可以偶爾忘記時間,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時間上面,因為時間是征服不了的,甚至沒有人跟時間較量過?!盵3](P79)隨后他聽到宿舍舍友的床發(fā)出的聲音,從對陰天的描述,通過詩歌《神圣的婚禮》中的半行聯(lián)想到“這是女人做新娘的好月份,那聲音在響徹,她徑直從鏡里跑了出來,從被圍堵在一個角落里的香氣中跑了出來??灯丈壬叻蛉藶樾∨e行婚禮?!盵3](P80),由新娘這個詞昆丁的思緒又轉(zhuǎn)換到凱蒂結(jié)婚那天(1910年4月25日)的空間,提到“玫瑰,不是像山茱萸和馬利筋那種貞節(jié)的花木”,想起在妹妹與推銷員有了茍且關(guān)系后,他自己去向父親“承認”犯了亂倫罪(其實沒有)的情形。看著窗外的人群,又想起和同學(xué)斯波特吵架的空間。小說就是這樣隨著敘述者思緒的空間變換,如看到一樣?xùn)|西,聽到一句話,聞到一種香味等充分展示小說人物變換不定的內(nèi)心活動。昆丁的敘述時空隨著他繁雜的思緒在現(xiàn)在與過去之間不斷穿梭,對昆丁來說未來和現(xiàn)在是模糊不清一片混沌的,只有過去才是真實出現(xiàn)的。

      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一般通過對人物外表的描寫逐漸深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而??思{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先給讀者呈現(xiàn)的是主人公沒有規(guī)律、沒有邏輯關(guān)系的混亂模糊的主觀世界,然后抽絲剝繭,撥開云霧,使讀者逐漸理清故事發(fā)生的先后時序,走到清晰明朗的客觀時空中。類似的空間轉(zhuǎn)換在班吉的講述里也有一百多次,班吉精神有問題,分不清時間的前后順序,沒有正常的判斷是非和邏輯思維能力,只有感覺和印象出現(xiàn)在他的腦子里,過去的事和當前的事建立在模糊的感官印象之上,經(jīng)常會不分時段地一起涌現(xiàn)在他混沌的頭腦里。小說中班吉在敘述“帕特生先生在綠花叢里砍東西。他停下手里的活,對著我瞧。帕特生太太跑著穿過花園。我一看見他的眼睛我就哭了起來。你這白癡,帕特生他太太說,我早就告訴他別再差你一個人來了”[3](P14)時,由當前的送信的空間轉(zhuǎn)移到另一次班吉單獨一個人送信給帕特生太太,被帕特生先生發(fā)現(xiàn)的情形。時間是1908年的春天或夏天,這時花園里已經(jīng)有了“綠花叢”,在班吉的腦子里“花”和“草”是分不清的。??思{是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了班吉敘述的混沌模糊和毫無秩序的混亂的空間世界,以達到一種靜態(tài)的效果,將時間停留在現(xiàn)在。

      在小說中,三兄弟的時空觀念都是一種純粹的質(zhì)變,是超意識,不能與客觀時間相通,更不能著眼未來。而與之相對立并且體現(xiàn)??思{積極思想的是迪爾西,她的敘述回歸到正常的物理時空。皮爾金頓認為,“班吉無法分辨因果,因而沒有時間概念。昆丁的時間觀念是強迫性的,試圖跳出時間之外獲得不變的永恒。不停聲稱自己‘沒有時間’的杰生則只關(guān)注現(xiàn)在。”[4](P70)因此,迪爾西敘述的客觀時間與三兄弟零碎、孤立和分立的心理時間構(gòu)成了故事完整的結(jié)局,并將小說的現(xiàn)實元素帶入讀者的想象世界。

      ??思{打破傳統(tǒng)的時空界限,使人物的意識在回憶與印象、過去與現(xiàn)在、虛幻與現(xiàn)實之間流動,將無意識活動、回憶、想象、印象等相互交織,相互更迭,最終又匯合到一起,就如同幾片不同顏色、大小不同的玻璃雜沓地放在一起,從而構(gòu)成了一副由單色與復(fù)色拼成的絢爛圖案。

      二、多重的聚焦模式

      聚焦的核心在于視點即眼光的限制。關(guān)于聚焦模式,法國敘事學(xué)家熱拉爾·熱奈特從“視點”的范疇將敘事聚焦分為三類:第一類稱為無聚焦或零聚焦敘事,即無所不知的敘述者敘事,它一般是由傳統(tǒng)的敘事作品所代表的類型,敘述者在講述故事時,沒有看不到或感受不到所希望看到或感受到的任何東西,她或他的視點可以任意轉(zhuǎn)移,超越時空,聚焦在人物和場景之間進行轉(zhuǎn)換。第二類是內(nèi)聚焦敘事,敘述者只說出某個特定的人物所知道的情況包括固定式、不定式和多重式內(nèi)聚焦。在這里, 聚焦者與參與故事的某一個人物相重合,借助于這個特定人物的眼光去“看”出現(xiàn)在“她”或“他”周圍的一切。這也就是巴爾所提到的人物—聚焦者,對于人物—聚焦者所提供的“視覺”讀者一般說來是可以接受的,這是由一個特定的人物—聚焦者將“他”或“她”眼里所看到的一切傳達給人們,但在觀察其他的人物或事件時,受到視角的限制,也受制于敘述者的智力、道德水平和知識能力。第三類為外聚焦敘事,敘述者說的少于人物所知道的,敘述者—聚焦者不參與故事,完全置身于故事之外,他的眼光只停留在人物和時間的表面,只知道“他”或“她”所看到的東西,至于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和實質(zhì)“他”或“她”都不知道,而無法深入人物的內(nèi)心。敘述者只是把他或她所見到的現(xiàn)象真實地記錄下來,對現(xiàn)象不做任何評論,因此,外聚焦敘事也被認為是“客觀”的或“行為主義”的敘事。

      在傳統(tǒng)的小說中,小說家一般會采用“全能角度”的模式進行敘述,或用書中主人公自述的口吻來敘述,或通過書中主人公之外的一個人物的眼睛來觀察,用他或她的話或思想來敘述。而??思{在小說中分別用幾個人甚至十幾個人的角度,讓每一個人講各自的故事。不同的敘述視角能夠使讀者從不同側(cè)面去觀察人物和事件,敘事視角轉(zhuǎn)換越頻繁,使人物和事件呈現(xiàn)非同一般的復(fù)雜性,文本的形式和意義越豐富。

      小說《喧嘩與騷動》中,康普生家的三兄弟以回憶往事的方式,對不同時期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和凱蒂身上的往事進行回憶,作為敘述者和聚焦者對同一個事件作了不同角度的描述,最后通過迪爾西也就是作者自己作為無所不知的敘述者來講剩下的故事,即用零聚焦的方式把三兄弟零碎的敘述片段拼湊起來,四個不同的敘述者通過人物—聚焦者對康普生家庭過去的生活聚焦,而敘述角度隨聚焦人物的變化而變化,由聚焦人物從不同的角度來加以敘說,小說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聚焦模式。

      在不定式內(nèi)聚焦中,不同的聚焦人物隨著變化的敘述角度來敘說相同的事件,從多角度展示不同人物如何不同地看待同樣發(fā)生的事實。小說通過康普生三兄弟的視角,通過模糊印象和記憶,為讀者展示了1898至1928 年間康普生家族的興衰史,班吉的敘述只是聚焦于家里重大事件的一些零碎回憶,如凱蒂的失貞和婚禮、祖母的去世、康普生先生的死亡等。昆丁在決定自殺的那一天的敘述聚焦于凱蒂和自殺前其紛亂的記憶同現(xiàn)實發(fā)生的事件糅合,并補充班吉敘述中提到的一些記憶片斷。而通過杰生的敘述,讀者借用杰生的視野了解了康普生家當前發(fā)生的事件和對過去發(fā)生的一些事件的回憶。這個偏執(zhí)狂的自敘恰好是他的邪惡與殘忍的自白。

      而零聚焦中,??思{通過迪爾西的眼睛,補充了前三個敘述者給讀者帶來的混亂和雜亂無章。小說中黑人女傭迪爾西用第三人稱從外部敘述者的角度,敘述了康普生家庭當前所處的狀況,她的敘述托多羅夫稱之為“敘述者”、“人物角色”。作為無所不知的聚焦者,她的敘述給讀者提供了一個直接、客觀的描述和解釋,與三兄弟病態(tài)的敘述不同,迪爾西作為一個旁觀者,用她異常冷靜的目光來觀察康普生家的分崩離析,她為整個家庭默默付出,操持家務(wù),在整幢墳?zāi)拱憷浔恼永?,只有她的廚房是溫暖的,在整個搖搖欲墜的世界里,只有她一個亮點,她是一片混亂中的清醒者——康普生家墻上掛鐘敲了五下,她就知道是8點了。迪爾西充滿仁愛同情之心,具有責任感、忍耐力和犧牲精神,這些品質(zhì)與康普生家的頹敗之勢形成鮮明的對照。??思{也曾說過,迪爾西是他最喜歡的人物之一。因此,小說中將迪爾西的敘述作為文章的總結(jié),她不僅體現(xiàn)了??思{的積極思想,還更進一步證實了康普生一家的悲劇。

      凱蒂作為被聚焦者存在于小說中,是這部小說聚焦的中心,然而, 這一中心人物在整部小說中卻是不在場的,她從未以活生生的形象來敘述故事, 只是三位主體形象的他者,只存在于三兄弟的意念中,在他們的記憶和腦海中??灯丈胰值荛L子自殺,次子光棍,三子癡呆,他們對凱蒂的態(tài)度從智力、個性、文化程度、敘事能力都大相徑庭。通過他們各自的聚焦和內(nèi)心獨白講述同一個故事,但三兄弟的聚焦有所變化,而正是通過這些變化作者勾勒出了各自不同的意識世界。例如在班吉的視野中,凱蒂就是“樹的香味”,班吉眼中的世界是碎片化的,被打亂的生活場景中處于中間位置的是他的姐姐凱蒂,他找回姐姐給予他的關(guān)心、愛護和安全感。他看到如今的高爾夫球場,圍著柵欄的花園,就總是想回到過去曾經(jīng)的牧場。在谷倉,他找回的卻是父親的喪禮,迪爾西對丈夫的哀悼,他只能在回憶中找到凱蒂:“凱蒂摟住了我,我能聽見大伙兒的出氣聲,能聽見暗夜的聲音,還有那種我聞得出氣味來的東西的聲音。……凱蒂說我已經(jīng)睡著了?!盵3](P78)通過杰生的視野,凱蒂在葬禮上的截然不同形象躍然紙上: “在這整個過程中她總是一動不動,象根石柱一樣,連一絲肌肉也不動,除了上唇翹得越來越高,牙齒露得越來越多,卻什么話也不說……這時她大笑起來,同時又使勁抑制自己想要不笑。‘對了,我反正再沒什么可以失去的了?!盵3](P233~235)而??思{正是通過這種聚焦人物從不同的敘述角度的變化,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到凱蒂在三兄弟心目中的差異,也使得凱蒂的形象更全面更飽滿。

      因此,在《喧嘩與騷動》中,不同的聚焦者講述了他們各自心目中的不同的凱蒂。凱蒂不是作為獨立的個體,而是聚焦者意念中的一個人物來連接所有的人與所有的事,而她真實的生命以及內(nèi)心的需求是被忽略的。她的形象被三兄弟各自內(nèi)化于他們的意識中,各自建構(gòu)出不同的凱蒂形象。通過不同的聚焦者,讀者在班吉、昆丁與杰生的敘述中會形成一個對凱蒂的印象,盡管她在三個兄弟的眼中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個性化的聚焦完整清晰地反映出各自的內(nèi)心世界。??思{自己評價說,“她是一個漂亮的與悲劇性的女孩,她的淪落象征了南方貴族康普生家族的敗落,并影射了在這個制度下特有的傳統(tǒng)道德法規(guī)的崩潰?!盵5](P59)小說中多聲部敘事角度使小說失去了唯一性、確定性,也使敘述事件呈現(xiàn)出各自不同的形態(tài),敘述的聲音具有復(fù)調(diào)的性質(zhì)。凱蒂的命運是悲劇的,但多角度的敘述不僅是對凱蒂的描述,也是對美國南方一個古老家族走向沒落的多方位透視。

      三、結(jié)論

      《喧嘩與騷動》是一部獨立的作品,但又是??思{整個“南方史話”系列中的一環(huán),它是作者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福克納將無形的敘事時空同四位敘述者交錯疊合的意識相融合,運用多重聚焦的敘事模式展示了處于困境中的個體人物復(fù)雜混亂、痛苦絕望的內(nèi)心世界,有力地抨擊了人性的貪婪、自私和丑惡,揭示了美國南方社會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淪喪和舊秩序的崩潰,一部南方的興衰榮辱史也以康普生家族的徹底敗落而合卷告終,他筆下的悲劇人物超越了南方的特定區(qū)域,而指涉人類的生存狀況 。

      參考文獻:

      [1]李維屏. 英美現(xiàn)代主義文學(xué)概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2]虞建華,等.美國文學(xué)的第二次繁榮[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福克納. 喧嘩與騷動[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4]John Pilkington. The Heart of Yoknapatawpha[M]. 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81.

      [5]李文俊. ??思{評論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0.

      文章編號:1671-1653(2016)02-0090-05

      收稿日期:2016-03-28

      基金項目:2014~2016年度甘肅省高等學(xué)??蒲许椖?2014B-119)

      作者簡介:王若蘭(1977-),女,甘肅隴西人,蘭州文理學(xué)院外語學(xué)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英美文學(xué)和基礎(chǔ)英語教學(xué)研究。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DOI 10.3969/j.issn.1671-1653.2016.02.014

      Clarity Beneath the Chaos——An Analysis oftheSoundandtheFuryfrom Narrative Time and Focalization

      WANG Ruo-lan1,ZHU Jing-ran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anzhou Art and Science College, Lanzhou 730000, China;2.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

      Abstract:The Sound and the Fury which is the masterpiece of William Faulkner-one of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novelists in the 20th century conveys the theme successfully and displays what Faulkner wanted to express on southern America by using its unique form and sophisticated techniques. The narrative time combines with space in the novel, and the narrative space is regarded as the essential scene where the stories happen and narrate. The time is concentrated, based on the disordered narrative time and space and multi-focalization. The author combines the intangible chronotope with constant changing consciousness to display the living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Compsons and discloses the four brothers' agony and desolation vividly. The decline of the Compsons looks like the history process of the sout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Faulkner merge into the era in 1930s, and an elegy for the "old American".

      Key words:William Faulkner; the Sound and the Fury; narrative strategies; narrative time and space; focalization

      猜你喜歡
      喧嘩與騷動??思{威廉
      破耳兔
      沒見到他
      一粒沙子
      由《喧嘩與騷動》窺見凱蒂的悲劇形象
      解讀《喧嘩與騷動》中凱蒂的悲劇命運
      科技視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54:42
      《喧嘩與騷動》中首章非線性敘事分析
      淺析《喧嘩與騷動》中的敘事時間
      威廉·??思{的《熊》
      甕底的世界——試論??思{小說中的甕及相關(guān)意象
      沒落貴族的挽歌——??思{《獻給艾米麗的玫瑰》的身體敘述
      双流县| 满洲里市| 铁力市| 阳高县| 柞水县| 湘西| 上虞市| 潜山县| 周至县| 冷水江市| 和龙市| 新蔡县| 英山县| 全椒县| 兴隆县| 久治县| 安岳县| 扎赉特旗| 司法| 册亨县| 吉木萨尔县| 大名县| 启东市| 正定县| 武清区| 沭阳县| 通道| 黄大仙区| 巴青县| 溧水县| 那曲县| 襄城县| 石楼县| 琼海市| 敖汉旗| 江门市| 阿拉善左旗| 育儿| 登封市| 泊头市| 页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