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凌霖
?
聲樂課堂中心理因素對教學的影響
孫凌霖
(吉首大學 音樂舞蹈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心理因素對聲樂課堂影響深遠,尤其是人的感覺、記憶、想象、思維等都影響著聲樂課堂的教學。在聲樂課堂中,明確學習目標,利用自我意識調控不良心理,培養(yǎng)興趣、發(fā)揮個人主觀能動作用是克服心理障礙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豐富自己的音樂知識、加強個人舞臺實踐能力、健全個人體魄,在掌握好聲樂技能技巧基礎上,培養(yǎng)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做一個有靈魂、有深度、有個性的歌者。
心理因素;聲樂課堂;影響
心理現(xiàn)象,人皆有之。人的各種活動往往都是在心理調節(jié)下進行的,心理直接影響著人的實踐活動能力。聲樂作為一種藝術實踐活動,同樣與人的心理密切相關,美好的歌唱需要良好的心理做基礎,意大利聲樂理論家馬臘費奧迪曾深刻地指出,心理學是聲樂藝術的真正靈魂。
20世紀80年代后期,“聲樂心理學”作為一門新的學科出現(xiàn)在聲樂領域,它是聲樂藝術和心理學相結合的交叉學科。聲樂心理學產(chǎn)生于聲樂藝術實踐,又服務于聲樂藝術實踐,是聲樂藝術的心理基礎。聲樂與心理的這種密切關系,在聲樂教學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聲樂教學要達到預期的目的,就需要我們對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因素進行探索,不斷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以促進聲樂教學的發(fā)展。
一影響聲樂課堂教學的心理因素分析
聲樂課堂教學模式與普通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它主要以小課(即一對一)的方式進行。聲樂課堂的特殊性,決定了聲樂教師在課堂中必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全方位把握自己。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
(一)情感對聲樂課堂教學的影響
人們常說,情感是歌唱的靈魂,在歌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禮記·樂記》)。在聲樂課堂上,教師豐富的情感,對學生的學習起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別是在學習一些飽含情感的音樂作品時,如《斷橋遺夢》,就需要教師分析作品結構特征,并進行示范,把作品中包含的情感向學生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稊鄻蜻z夢》第一部分是“幽怨的訴說”。教師在示范時,通常以詠唱般的爆發(fā)式開聲,氣息沉下,下巴自然放松咬字,將急促、不安的情緒表達出來。第二句音樂連續(xù)下行,氣息裹著樂句自然落下,表達出了一種巨大的悲傷和遺憾。第三句音樂回歸抒情性,趨向于朗誦般的念唱。第四句情緒遞進,最后達到一個可控制的高潮。第五句以朗誦式的念唱將心底的渴望抽離而出。教師在范唱該段歌曲時,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應是她的表情隨著情感的轉變而發(fā)生變化。這種聽覺和視覺的結合,往往能直接將學生帶入音樂情緒中。第二部分是“深情、傾訴般的吟唱”。該部分與第一部分戲劇性相比,強調聲音的柔美、氣息的流動起伏。在范唱時,教師的眼中更多的是柔情,傳遞出白娘子對許仙真摯、堅定的感情。第三部分,即尾聲。第一二句是重復,似一種撕心裂肺的呼喊,情緒在不斷的上漲。最后一句,情緒由掙扎、吶喊轉為遺憾、失望。練習時,教師通過視覺和聽覺相結合、聲音強弱的處理,將音樂所表達的情緒立體呈現(xiàn)。這種夸張、大膽、細膩的情感表達,對感染學生的演唱情緒,激發(fā)學生對歌曲的表達欲望,有著很大的啟發(fā)。
(二)感覺、記憶、想象和思維對聲樂課堂教學的影響
人的歌唱感覺的產(chǎn)生,是歌唱者對歌唱發(fā)聲認知逐漸深入的心理過程。人的感覺可以分為兩大類別。一類是反映外界事物個別屬性的感覺,例如視覺、聽覺。另一類是反映人體自身各個部分的內(nèi)在現(xiàn)象的感覺,例如運動感覺、平衡感覺、機體感覺等。在聲樂學習中,學生要充分調動自己的視覺、聽覺,認真觀察教師的示范演唱,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有效把握聲音的音準、音色、音量。演唱時,積極主動的調節(jié)內(nèi)部感覺。我們在聲樂課堂中,經(jīng)常會聽到學生說:“這節(jié)課上課的感覺好,下節(jié)課就找不到了。”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學生在感覺好時,沒有深刻體會身體內(nèi)在的狀態(tài)。這其中包括口、鼻腔打開的感覺,喉嚨打開的感覺、兩肋擴張的感覺等等。當找到這種感覺后,就需要有良好的記憶把內(nèi)在感覺保持住。
記憶作為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在聲樂學習和技術掌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記憶包括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感記憶、運動記憶。在聲樂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強化人的運動記憶,即歌唱發(fā)聲時狀態(tài)的記憶,如半打哈欠、主動咬字等,并將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感記憶合理的運用到演唱中。記住正確發(fā)聲狀態(tài)下,身體肌肉是處于一個什么狀態(tài),并對其進行鞏固訓練??傊瑢W習是一個記憶的過程,良好的記憶往往會使聲樂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良好的記憶,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我們才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對歌曲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許多歌曲所表達的意境,我們不一定能到現(xiàn)場感受,這就需要學習者通過想象、聯(lián)想,將歌詞所表達的意境呈現(xiàn)出來。例如,在演唱《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時,我們可以根據(jù)歌詞大膽想象出一幅美麗的畫面:“綠草如海、鮮花爛漫、碧水清波、晚霞夕照、彩蝶紛飛、百鳥歌唱、氈包有如白蓮花、駿馬好似白云朵、牛羊猶如珍珠撒……”在寬廣悠揚的琴聲中,我們看到了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寧、美好、舒暢的生活。由此可見,想象不僅是對歌曲情感的詮釋,更是對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世界上許多聲樂大師都是通過想象來教學和演唱的。聲樂大師蘭佩爾蒂就是一貫主張大膽想象之人,他認為,聲樂必須從自己的意愿開始,就好像生命火花的噴發(fā),如同正負電極相碰那樣,感到你的聲音是自如的,為它添上能量的翅膀,“泛音是它的色彩,節(jié)奏是它的心臟搏動,共鳴是它的軀體,母音形成它的思想,子音是它的雙手,感情是它生命的血液,想象是它的眼睛和耳朵,思想是它的腳步,愿望是它的翅膀,旋律是它的語言。”[1]337由此觀之,想象對于聲樂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想有效、熟練的掌握演唱技巧,開放的思維是不可或缺的。思維是人的高級認識過程,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性的反映。思維是在人的感覺、記憶和想象中進行。演唱者在聲樂課堂上,通過感覺感知教師示范時的發(fā)聲狀態(tài),依靠記憶記住教師演唱時的感覺,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展開合理思維。聰明的學生,往往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思考發(fā)聲的本質和運動規(guī)律。例如,在思考歌唱的呼吸與發(fā)聲時,最重要的是要思考呼吸時橫膈膜擴張的狀態(tài),口腔打開的放松程度,發(fā)聲時腰部對氣息控制的力度,身體各個器官的運動狀態(tài)。就像我們常說的,感覺像含著半口水般哼鳴,咬蘋果般咬字。這些形象的思維,有助于我們獲得放松下巴的哼鳴,聽到清晰、積極的咬字,環(huán)繞在頭頂上的共鳴音色。聲樂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只有在學習中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有機結合,才能實現(xiàn)歌曲的完美演繹。
(三)意志對聲樂課堂教學的影響
意志是決定人事業(yè)成敗與否的重要品質。在聲樂學習這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志,就很難達到理想的彼岸。聲樂學習,不僅需要天賦和藝術感悟力,而且需要持之以恒的技能訓練。在技能訓練過程中,耗時太久、收效過慢、難度過高,是擺在聲樂學習者眼前的“三座大山”。要想攻克這“三座大山”,學習者不僅要有樂觀的心態(tài),堅定的意志,更要有不怕困難、力爭上游的精神。
在歌唱訓練中,肌肉記憶的養(yǎng)成和經(jīng)驗積累到最后會形成一種“慣性”,這種慣性是指無論何時何地、任何場合,都能把訓練成果自如的展現(xiàn)出來。要達到這一境地,學習者需要經(jīng)歷一個長期反復、枯燥無味的訓練過程。這時堅毅的歌唱意志作為一種精神支柱,是克服枯燥感,支撐歌唱訓練完成的重要保障。
二 克服聲樂課堂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
如前文所述,人的感覺、記憶、思維等非智力因素對聲樂課堂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要克服聲樂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不良心理因素,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明確學習目標,樹立正確的歌唱動機。在聲樂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會相當自信、歌唱欲望強,一部分學生則會膽怯、猶豫、迷茫。出現(xiàn)這兩種學習狀況,主要是由于個人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目標的確立,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課堂上,教師向學生闡明學習的重要性,并從個體實際情況出發(fā),明確聲樂學習應達到的程度。對于學生而言,目標越明確,學習動機越強烈。正確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積極的主要源泉,是學生學習的始動因素,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內(nèi)部動因。
其次,利用自我意識,調節(jié)不良心理。心理學家認為,歌唱心理的形成,無法擺脫自我意識而成為一種純感性的學問。換句話說,人的所有心理活動都是在大腦的支配下產(chǎn)生。聲樂課堂中,學生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就無法很好的發(fā)揮自己的嗓音條件,更別說詮釋音樂作品。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心理的這一特殊性,充分利用自我意識,調節(jié)不良心理狀態(tài)。
再次,培養(yǎng)學習興趣,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使學習動機得以強化。在聲樂課堂中,學生需要長時間反復練習,才能很好的掌握發(fā)聲技能技巧。長時間的反復練習,會給人一種枯燥和乏味的感覺。久而久之,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倦心理。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時刻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通過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語言、及時準確的鼓勵和肯定,不斷激發(f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的學習狀態(tài),將注意力集中在音樂的表達上。著名音樂教育家張淑萍教授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講,音樂幾乎可稱為完全意義的主觀藝術?!盵2]這就是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克服客觀因素對歌唱的影響。
在發(fā)揮個人主觀能動作用時,學習者的演唱水平和能力培養(yǎng),周圍環(huán)境和文化修養(yǎng)是不可忽視的。有的同學在學習中,不顧自己的實際演唱水平,音樂素養(yǎng)程度,盲目攀比,好飚高音,唱大作品。這不僅忽視了學習的階段性、破壞了層次效益的發(fā)展規(guī)律,而且歌唱學習得不到進步,甚至會損害生理機能。時間長久,勢必導致惡性循環(huán),造成心理障礙。
三 解決聲樂課堂心理問題的具體方法
(一)掌握豐富的音樂知識
世界著名的抒情男高音歌唱家阿爾弗萊德·克勞斯曾說過:“技巧是一切的基礎,沒有技巧你成不了歌唱家,但是如果沒有知識,你就成不了偉大的音樂家?!备璩且环N藝術表現(xiàn)形式,更是一門文化。我們在學習歌曲的時候,不僅要熟讀譜例(節(jié)奏節(jié)拍、表情速度力度記號等),還應了解詞曲作者成長經(jīng)歷、生活閱歷以及歌曲創(chuàng)作的背景。演唱作品時,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準確詮釋歌曲的內(nèi)涵。
(二)加強舞臺實踐,增強自信心
聲樂學習最終要以舞臺實踐來檢驗教學成果。我們在課堂上刻苦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要把藝術成果帶到舞臺上以美的形式呈現(xiàn)給大家。這樣才能實現(xiàn)聲樂藝術的真正價值。因此,我們聲樂學習者,應多參加舞臺實踐活動,抓住每一次登臺鍛煉的機會,慢慢適應舞臺環(huán)境,熱愛舞臺表演,克服客觀因素,消除心理障礙,將最好的狀態(tài)、最美的歌聲帶給觀眾。
(三)鍛煉身體,保持良好的體魄
歌唱是一項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全身心的協(xié)調運動。作為一名聲樂學習者,我們不僅要愛惜自己的身體,而且要在飲食和生活上多多注意。少吃辛辣、寒涼食品,不抽煙喝酒、不經(jīng)常熬夜、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避免嗓子病變、聲音沙啞等不良狀況。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經(jīng)常鍛煉身體,如慢跑、游泳、做仰臥起坐等。加強自身抵抗力,增強肺活量,強化腰部肌肉對氣息的控制,抵抗各種上呼吸道疾病和各種傳染病。擁有了健康的身體,我們才能保障各種身體器官的正常運行,演唱時才不會因身體原因而產(chǎn)生不必要的擔憂和緊張。
[1]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張淑萍.人化思維:音樂藝術思維的本質追問[J].中國音樂,2008,(4).
[3]徐行效.聲樂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4][意]馬臘費奧迪.卡魯索的發(fā)聲方法:嗓音的科學培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責任編校:張京華)
J616
A
1673-2219(2016)09-0186-03
2016-08-09
孫凌霖(1989-),女,湖南婁底人,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聲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