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截點視域下“詩”學(xué)發(fā)展的會通與新變
      ——以《易林》說詩與上博簡《孔子詩論》的比較為中心

      2016-03-07 07:56:13
      關(guān)鍵詞:演變詩學(xué)

      田 勝 利

      (南京大學(xué) 文學(xué)院, 江蘇 南京 210093)

      ?

      截點視域下“詩”學(xué)發(fā)展的會通與新變
      ——以《易林》說詩與上博簡《孔子詩論》的比較為中心

      田 勝 利

      (南京大學(xué) 文學(xué)院, 江蘇 南京 210093)

      摘要:《易林》說詩是西漢末年詩學(xué)發(fā)展的一個縮影,新出土的《孔子詩論》是關(guān)于孔子論詩的文獻(xiàn)資料,代表的是先秦時期解詩的觀點。漢代《易林》說詩和《孔子詩論》解詩具有一致性,有的案例的相似度明顯高于其他諸家詩說,彰顯的是《易林》說詩與《孔子詩論》解詩的會際和賡續(xù);《孔子詩論》解詩簡約、公允;《易林》說詩具體、靈活,二者又有不少分際存在,相異之處標(biāo)示的是西漢末年詩學(xué)發(fā)展的新變。

      關(guān)鍵詞:詩學(xué);孔子詩論;易林說詩;演變

      《焦氏易林》(以下簡稱《易林》)說詩折射的是西漢末年詩學(xué)發(fā)展的面貌,上博簡《孔子詩論》是新出土的解詩文獻(xiàn),學(xué)術(shù)界基本認(rèn)定其是先秦時期儒家的詩學(xué)文獻(xiàn),并且在西漢時期或還有版本流傳于世?!犊鬃釉娬摗穼傧惹亟庠姷牡浞?,《易林》是西漢的說詩代表,本文選取詩學(xué)史上這兩個截點,采用對讀的視角,將《易林》說詩與《孔子詩論》解詩予以比較,揭示出它們之間的同異,有利于厘清周漢詩學(xué)發(fā)展的演變走勢。

      一、《易林》說詩與《孔子詩論》的會際及賡續(xù)

      《易林》說詩建立在用詩基礎(chǔ)上,是《詩》的繇辭化,《易林》說詩既有對《詩經(jīng)》原詩的征引,也有對《詩經(jīng)》詩歌主旨的蘊藉,落實到具體案例,有的指向和《孔子詩論》解詩具有一致性,存在著會通之處。

      《詩經(jīng)》描寫的愛情婚嫁類詩歌引人神往,《邶風(fēng)·燕燕》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該詩的寫作緣由,《毛詩序》記載:“莊姜無子,陳女戴媯生子,名完,莊姜以為己子。莊公薨,完立,而州吁殺之,戴媯于是大歸,莊姜遠(yuǎn)送之于野,作詩見己志?!盵1](p298)毛詩認(rèn)為是衛(wèi)莊姜送歸妾時所作的詩篇。關(guān)于《燕燕》,韓詩未詳,今存魯詩說見于劉向《列女傳·母儀》,曰:“衛(wèi)姑定姜者,衛(wèi)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公子既娶而死,其婦無子,畢三年之喪,定姜歸其婦,自送之至于野,恩愛哀思,悲以感慟,立而望之,揮泣垂涕,乃賦詩曰:‘燕燕于飛……?!盵2]魯詩也認(rèn)為是定姜送媳歸之作。毛序、魯詩的說解雖已揭示出作詩見志的原委,但并沒有指明“己志”為何?對此,《易林》說詩提供了答案:

      萃之賁:泣涕長訣,我心不悅。遠(yuǎn)送衛(wèi)野,歸寧無咎。[3](p1668)

      恒之坤:燕雀衰老,悲鳴入海。憂在不飾,差池其羽,頡頏上下,寡位獨處。[3](p1190)

      《易林》對《燕燕》的說解,彰顯的是西漢末期詩學(xué)觀點,《萃》之《賁》末兩句提及衛(wèi)野,揭示的是莊姜送別陳女的地點。歸寧無咎,寧指寧立,毛傳:“寧立,久立也?!睂幣c原詩中“佇立”相應(yīng)。咎,學(xué)津本、四部本、士禮本作子,句謂莊姜對陳女“失去愛子而歸國”的感傷?!逗恪分独ぁ纺┚洹肮盐华毺帯?,抒發(fā)的是孤零零的悲苦情境,既指陳女,也暗指莊姜自己,正是“己志”之所指。

      《易林》說詩對女主人翁因悲苦心境而作《燕燕》的見解,在《孔子詩論》中能找尋到淵源和契合點。

      第十簡:燕燕之情,……曷?[4](p139)

      第十六簡:燕燕之情,以其蜀也。[4](p145)

      孔子認(rèn)為《燕燕》一詩言情,蜀,馬承源云:“下句讀為‘以其獨也’,‘蜀’在此不能解釋為字的本義,當(dāng)讀作‘獨’”[4](p145),馬先生的釋讀是可信的?!堆嘌唷分榫売凇耙云洫殹保?,指孤獨、獨處之義,和《易林》說詩可以相互印證,《恒》之《坤》末句“寡位獨處”,正是此義,《易林》說詩和《孔子詩論》具有一致性。

      《易林》說詩和《孔子詩論》解詩在政論美刺類詩中也存在會通之處,二者的相互印證,有利于正確地對《詩經(jīng)》予以釋讀和還原。

      《詩經(jīng)·召南·甘棠》,《易林》寫道:

      師之蠱:精潔淵塞,為饞所言。證訊詰問,系于枳溫。甘棠聽斷,怡然蒙恩。[3](p276)

      復(fù)之巽:閉塞復(fù)通,與善相逢。甘棠之人,解我憂兇。[3](p932)

      小過之坤:謹(jǐn)慎重言,不幸遭患。周召述職,脫免牢門。[3](p2232)

      既濟(jì)之觀:結(jié)衿流粥,遭饞桎梏。周召述職,身受大福。[3](p2270)

      《易林》化用《甘棠》詩而得,后兩則中的周召述職,指周公旦和召公奭。召公,《甘棠》原詩中稱作召伯,如“召伯所茇”、“召伯所憩”、“召伯所說”。《甘棠》詩位列《召南》第五首,召,朱熹注:“地名,召公奭之采邑也?!盵5](p9)召伯當(dāng)指成王時期的召公奭,而非周宣王時期的召虎。《召南·甘棠》詩是召公奭采邑之地的民眾創(chuàng)作,本事記載見于《史記·燕召公世家》:“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xiāng)邑……歌詠之,作《甘棠》之詩?!盵6](p1246)《易林》說詩既是對《甘棠》歌詠召公奭的認(rèn)同,也是對其故實的化用,甘棠之人解我憂兇,使我脫免于牢關(guān)、桎梏之患是引申發(fā)揮?!睹娦颉罚骸啊陡侍摹罚勒俨?。召伯之教,明于南國?!盵1](p287)魯詩文獻(xiàn)《說苑·貴德篇》曰:“自陜以西者,召公主之。召公述職,當(dāng)桑蠶之時,不欲變民事,故不入邑中,舍於甘棠之下而聽斷焉。陜間之人皆得其所,是故后世思而歌詠之?!盵7](p94)類似的記載也見于《韓詩外傳·卷一》第二十八章。三家詩認(rèn)為《甘棠》一詩歌詠的是召公奭,而非召虎,和《易林》說詩具有一致性。

      《孔子詩論》解《甘棠》詩又是怎樣的呢,相關(guān)簡文如次:

      第十簡:《甘棠》之報,……曷?[4](p139)

      第十五簡:(思)及其人,敬愛其樹,其報厚矣,《甘棠》之愛,以邵公……[4](p144)

      第十六簡:(甘棠之愛,思)邵公也。[4](p145)

      第二十四簡:吾以《甘棠》得宗廟之敬,民性固然,甚貴其人,必敬其位。悅其人,必好其所為。惡其人者亦然。[4](p153)

      孔子解《甘棠》詩,分別見于四支簡。報謂報恩,交代的是該詩的寫作意圖。敬愛其樹的本事,《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召公巡行鄉(xiāng)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6](p1246)又《韓詩外傳》:“詩人見召伯之所休息樹,美而歌之?!盵8]百姓愛其樹是對召公愛之深切的顯現(xiàn)。第十五簡、十六簡中的“邵公”稱之謂公即指召公奭,第二十四簡是孔子據(jù)詩意而作的闡發(fā)。孔子認(rèn)為《甘棠》是民眾贊美、報答召公奭的詩篇,這和《易林》說詩于歌詠對象和主旨上是十分吻合的。從先秦至西漢末年《易林》說詩,對于《甘棠》一詩的歌詠對象,各家詩說是沒有分歧的。

      《鹿鳴》,《易林》有這樣的文字:

      益之恒:鹿得美草,鳴呼其友。九族和睦,不憂饑乏。[3](p1569)

      升之乾:白鹿鳴呦,呼其老小。喜彼茂草,樂我君子。[3](p1691)

      《易林》化用鹿鳴意象,配以君子當(dāng)之,是對君子樂享嘉朋的贊美,也是對《鹿鳴》主旨的揭示。針對《小雅·鹿鳴》主旨,今存的魯詩主諷刺說,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載:“魯說曰:仁義陵遲,鹿鳴刺焉?!盵9](p551)魯說之語出自《史記·十二諸侯年表》[6](p357)?!睹娦颉吩唬骸把嗳撼技钨e也。既飲食之,又實幣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后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1](p405)《鹿鳴》借寫宴享歡慶,歌詠君臣之間的和諧之美。類似的說法,還見于韓詩,如《后漢書·明帝紀(jì)》:“召校官弟子作雅樂,奏《鹿鳴》,帝自御壎篪和之,以娛嘉賓?!盵10]明帝習(xí)韓詩[9](p551),是知韓與毛義合。毛詩、韓詩的說法大體是可信的,但僅和君臣這一政治背景相系,于義理層面則略顯模糊,對此,《孔子詩論》有更為詳細(xì)的論斷:“《鹿鳴》以樂詞而會,以道交,見善而傚,終乎不厭人。”首句突出主人與賓客宴飲在于樂,后幾句交待樂之實質(zhì)在于以道義相交,向善者學(xué)習(xí),不厭人而與人同樂的美德?!兑琢帧氛f詩不如《孔子詩論》解詩之深刻,但著眼于對君子樂宴賓客的贊美則是一致的。

      《周南·葛覃》一詩,林辭《兌》之《謙》曰:“葛生衍曼,絺绤為愿。家道篤厚,父兄悅喜?!鄙斜拖壬ⅲ骸啊对娊?jīng)·周南·葛覃篇》為絺為绤,服之無斁?!盵11](p463)無斁指不厭,林辭首兩句以葛生漫衍起興,末兩句設(shè)想的是女子歸娘家后的快樂場景,合乎原詩主旨?!睹娦颉罚骸昂箦疽?。后妃在父母家,則志在于女功之事,躬儉節(jié)用,服漧濯衣,尊敬師傅,則可以歸安父母,化天下以婦道也?!盵1](p276)毛詩附會為后妃之說,顯然是對原詩主旨的偏離。韓詩于此詩的解釋未詳,魯詩遺說為“葛覃恐失其時”,見于《古文苑·蔡邕·協(xié)和婚賦》,甚是簡略?!犊鬃釉娬摗吩唬?/p>

      吾以《葛覃》得氏初之詩,民性固然。見其美而必欲反一本。夫葛之見歌也,則……[4](p145)

      氏,廖名春先生釋為“祗”[12],指敬。首句黃懷信先生注:“祗初之志,當(dāng)直釋為敬本的思想”[13],黃先生的見解是可信的,人之本在于父母,敬本、反本正是《葛覃》女主人翁回歸娘家最貼切的說解,和《易林》說詩契合。

      《詩經(jīng)》中詩篇并非都是贊美歌頌,還有大量篇目是對世事、權(quán)貴的諷刺和揭露,《易林》說詩和《孔子詩論》解詩于此端也有不少會通。

      《邶風(fēng)·柏舟》,林辭《屯》之《乾》曰:“泛泛柏舟,流行不休。耿耿寤寐,心懷大憂。仁不逢時,退隱窮居。”抒發(fā)的是生不逢時的感嘆。針對《柏舟》的寫作緣由,韓詩未詳,魯詩為“衛(wèi)宣夫人明志之作”,見于《列女傳·貞順篇》,與《易林》說詩不合?!睹娦颉吩唬骸把匀识挥鲆病Pl(wèi)頃公之時,仁人不遇,小人在側(cè)?!盵1](p296)毛詩標(biāo)示的主旨可供參考,以衛(wèi)頃公時期的故實將詩歌予以坐實則略顯背離,《柏舟》詩旨,《孔子詩論》寫道:“《邶·柏舟》,悶?!薄囤L(fēng)·柏舟》也確實表達(dá)的是一種怨懣之情,如首章:“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主人公懷才而不得遇,故生發(fā)出多重感傷。這和《易林》說詩于情感指向是契合的。

      《周南·卷耳》,《易林》多次稱引:

      乾之革:玄黃虺隤,行者勞疲。役夫憔悴,踰時不歸。[3](p35)

      賁之小過:玄黃瘣隤,行者勞疲。役夫憔悴,處子畏哀。[3](p866)

      鼎之乾:傾筐卷耳,憂不能傷。心思古人,悲慕失母。[3](p1837)

      《易林》說詩之義,首則敘寫役夫在外勞苦奔波的窘境;次則處子畏哀指未婚妻子會心情悲傷;第三則稱憂愁而不能悲傷,古人指故人,末兩句謂長思親人,悲戀慈母。針對這首詩歌的主旨,韓詩未詳,《毛詩序》:“后妃之志也?!盵1](p277)今存魯詩遺說見于《淮南·俶真訓(xùn)》高誘注“《詩·周南·卷耳》篇也,……言我思古君子官賢人,置之列位也”[14](p75),均與《易林》說詩不合。《孔子詩論》寫道:“《卷耳》不知人?!辈恢?,謂不知道心中懷念的那個人現(xiàn)在情況怎么樣。《易林》征引該詩,指的亦是役夫不知親人和未婚妻子的生活情況。

      《祈父》,林辭《謙》之《歸妹》寫道:“爪牙之士,怨毒祈父。轉(zhuǎn)憂于己,傷不及母?!笔變删渲凶ρ乐敢话愕男l(wèi)士,祈父指司馬,職掌兵甲,語出《祈父》前兩章?!皞患澳浮本涑鲎浴镀砀浮纺┱?。整則繇辭再現(xiàn)的是對祈父的尖銳諷刺。與之相應(yīng),《孔子詩論》說道:“《祈父》之責(zé),亦有以也?!盵4](p137)孔子認(rèn)為責(zé)備祈父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有根有據(jù)的,這和《易林》說詩具有相似性。

      總之,《易林》說詩情感指向分明,說詩建立在用詩基礎(chǔ)上,對詩具體而細(xì)膩的理解和《孔子詩論》解詩存在相同或相似之處。對此,劉銀昌先生指出:“焦贛之接受《孔子詩論》極有可能……《易林》這種對情感的重視,和《孔子詩論》所謂的‘詩亡隱志,樂亡隱情,文亡隱言’是否有關(guān),是值得思考的問題。”[15]劉先生的推測是有道理的?!兑琢帧氛f詩往往具體入微,《孔子詩論》解詩則以概括的準(zhǔn)確到位與之相得益彰,如《邶風(fēng)·北風(fēng)》詩,《毛詩序》稱刺虐也,《易林》和《孔子詩論》觀點一致與毛詩均不同,《孔子詩論》曰:“《北風(fēng)》不絕人之怨?!敝茗P五先生論述道:

      不絕人之怨,則雖朋友一時交惡,然而彼此無怨,終能言歸于好也?!兑琢帧x之否》:北風(fēng)寒涼,雨雪益冰。憂思不樂,哀思傷心。寫二人交惡;《易林·否之損》(《易林·噬嗑之乾》同)“北風(fēng)牽手,相從笑語。伯歌仲舞,燕樂以喜”,則寫二人言歸于好,與簡文“不絕人之怨”相應(yīng),而與《毛傳》:“刺虐也。衛(wèi)國并為威虐,百姓不親,莫不相攜持而去焉?!绷⒄撳漠?,《易林》在三家《詩》為齊《詩》,其說同于簡文,蓋前有所承者也?!盵16]

      周先生的“蓋前有所承者”,是對《易林》說詩和《孔子詩論》可能成在淵源關(guān)系的推測,陳桐生先生也說:“從以上材料可知,《齊詩》之說在不少地方接近《孔子詩論》”[17](p238),陳先生的看法是可信的,他羅列的具體的齊詩語料大抵都采自《焦氏易林》。“《孔子詩論》在漢代或有傳本”,陳先生以之為章節(jié)標(biāo)題也進(jìn)行了詳細(xì)的論述[17](p218-223)?!兑琢帧氛f詩和《孔子詩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讀,有時已幾無區(qū)別,如《易林》說“湛露之歡,三訣畢恩”,《孔子詩論》則曰:“湛露之嗌,其猶酡也”?!兑琢帧氛f“墻茨之言,三世不安”,《孔子詩論》則曰:“慎密而不知言”。在比較的視域中,可以下這樣的結(jié)論:《易林》說詩與《孔子詩論》的會通不是偶然的,而是客觀存在的?!兑琢帧氛f詩來源廣泛,與《孔子詩論》解詩的相似度有的明顯高于其他詩說,具有承繼淵源是極有可能的。

      二、《易林》說詩與《孔子詩論》的分際及新變

      《易林》說詩和《孔子詩論》解詩存在相通性的同時,也存在著差異,二者的差異是詩學(xué)流變過程中的變化與發(fā)展。風(fēng)格上,《孔子詩論》解詩平允公正,《易林》說詩則顯得相對靈活,不束限于對一首詩歌的準(zhǔn)確揭示。目的上,《孔子詩論》解詩是孔子儒家學(xué)說的有機(jī)構(gòu)成部分,而《易林》說詩,《詩》是一種附帶的工具,僅是占繇辭的取用對象。

      《關(guān)雎》是一首耳熟能詳?shù)脑娖?,韓詩稱“說淑女正容儀以刺時”,韓詩以之為刺詩。毛詩、《易林》說詩與之不同,《毛詩序》曰:“后妃之德也?!盵1](p269)《毛詩序》注重淑女之德,然毛詩以后妃之德坐實,則有欠妥之處,《易林》說詩亦重淑女之德,并且對這種德有形象化的發(fā)揮,《易林》寫道:

      小畜之小過:關(guān)雎淑女,配我君子。少姜在門,君子嘉喜。[3](p390)

      履之頤:雎鳩淑女,賢圣配偶。宜家受福,吉慶長久。[3](p408)

      晉之同人:貞鳥雎鳩,執(zhí)一無尤。寢門治理,君子悅喜。[3](p1313)

      姤之無妄:關(guān)雎淑女,賢妃圣耦。宜家壽母,福祿長久。[3](p1632)

      《易林》用《關(guān)雎》之詩,每則繇辭均以雎鳩起興,雎鳩在愛情上專一不二,喻指淑女貞節(jié)賢美,吉善長久等語皆盛贊貞淑之女是賢圣君子的佳偶,占筮時取其陰陽和諧的吉利象征含義。著眼于雌雄陰陽和合的這種解讀在其他典籍中也能找到,陸賈《新語·道基篇》:“關(guān)雎以義鳴其雄。”[18]又《淮南子·泰族訓(xùn)》:“關(guān)雎興于鳥而君子美之,謂其雌雄不乖居也?!盵14](p639)對此,《孔子詩論》解詩是怎樣的呢?相關(guān)上博簡有這樣的文字:

      第十簡,關(guān)雎之改……曷?曰:童(終)而皆賢于其初者也?!蛾P(guān)雎》以色喻于禮。[4](p139)

      第十一簡:情愛也。《關(guān)雎》之改,則其思益矣。

      [4](p141)

      第十二簡:好,反納于禮,不亦能改乎?[4](p142)

      第十四簡:其四章則愉矣。以琴瑟之悅,嬉好色之愿。以鐘鼓之樂。[4](p143)

      《孔子詩論》對《關(guān)雎》一詩的解讀重點在于以色喻禮,強調(diào)一個“改”字,改而合乎禮,注重的是男主人公的表現(xiàn)。稱贊男子的舉動契合孔子對于君子的界定和要求,是儒家禮學(xué)思想的外顯。如此一來,《易林》說詩和《孔子詩論》在解讀取向上依據(jù)不同的目的而呈現(xiàn)不同樣態(tài),《易林》引《關(guān)雎》,重點在于淑女,占筮取其陰陽和諧的象征意義;《孔子詩論》重點在于君子,取其改而知禮之義。《易林》說《關(guān)雎》詩,“既不同于毛詩,又不同于三家詩”[19]而是一種較為獨特的說解。

      《小雅·黃鳥》一詩,林辭《乾》之《坎》曰:“黃鳥采菉,既嫁不答。念我父母,思復(fù)邦國。”采菉,學(xué)津本作來集。焦贛對于《黃鳥》一詩予以引申,敘寫成一位女子出嫁后思念故國父母詩作,此種說詩已經(jīng)和原來的詩歌主旨有所背離,占筮時則取其陰陽隔塞的象征義。針對《黃鳥》的主旨,《毛詩序》曰:“刺宣王也?!盵1](p434)鄭玄箋:“刺其以陰禮教親而不至,聊兄弟之不固?!盵1](p434)毛詩和鄭玄箋著眼于詩歌的現(xiàn)實諷刺意義,坐實性解讀也未必合乎詩歌原意,相比之下,《孔子詩論》有這樣的論斷:“《黃鳥》則困而欲反其故也,多恥者其病之乎?”針對孔子的言辭,徐正英先生有如下辨析:

      所謂“欲返其故”,自然是指身處困境中的作者渴望返回故國故鄉(xiāng)。所以,孔子對《黃鳥》詩旨的概括,大意是說:《黃鳥》一詩抒發(fā)了作者困厄異國而渴望返回故鄉(xiāng)的思想感情。值得重視的是,孔子對《黃鳥》一詩的解讀至此并未結(jié)束。其又云:“多恥者其病之乎?”……意思是說:多蒙恥辱的人,會擔(dān)憂此類事情發(fā)生吧。細(xì)玩孔子論《黃鳥》全部言論,他確實是前句概括詩旨,后句則由詩旨誘發(fā)聯(lián)想,發(fā)表了自己對社會現(xiàn)象的看法[20](p80-81)。

      徐先生的辨析是可信的,《黃鳥》的作者遭受困厄渴望返回故國故鄉(xiāng),如《小雅·黃鳥》原詩首章寫道:“黃鳥黃鳥,無集于穀,無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歸,復(fù)我邦族?!痹姼枰渣S鳥起興,喻指作者在外遭受困厄而思念歸邦返家心緒。詩歌沒有指明諷刺對象是宣王,對此朱熹在《詩集傳》中有這樣的判斷:“今按詩文,未見其為宣王之世。”[5](p129)也沒交代作者的女性身份,毛詩、《易林》說詩都是對其的發(fā)揮,《孔子詩論》則較為公允。

      和《黃鳥》具有相似情形的還有《鵲巢》一詩?!睹娦颉芬詾椤按绦酢毕挡淮_之論?!儿o巢》出自《召南》,是一首述寫女子出嫁的詩作,林辭《節(jié)》之《賁》曰:“喜樂踴躍,來迎名家。鵲巢百兩,以成嘉福。”鵲巢點名篇題,以成嘉福是對這段婚姻的美好期待和評價,百兩出自《鵲巢》詩的最末一句“之子于歸,百兩成之?!盵1](p283-284)百兩形容出嫁時的隊伍之浩大,孔穎達(dá)疏:“箋以御為迎夫人,將之謂送夫人,成之謂成夫人,故易以百兩之禮送迎成之?!卑賰芍Y,暗含出嫁女孩的身份和家世之高貴。針對這首詩的主旨,《易林》說詩秉持的是贊揚的態(tài)度。

      《鵲巢》詩歌主旨,在后代的流傳中卻生發(fā)出多種不同的解讀取向,郭晉稀先生認(rèn)為是搶婚詩,黃懷信先生認(rèn)為這是一首諸侯廢掉原配夫人,另取新歡的詩,詩意充滿怨恨,兩位先生皆依據(jù)的是《召南·鵲巢》首兩句:“維鵲有巢,維鳩居之?!冰o巢鳩占,這種現(xiàn)象自是受到人譴責(zé)的,《易林》說詩對此已經(jīng)有了關(guān)注,《節(jié)》之《需》寫道:“鵲巢鳩成,上下不親。外內(nèi)乖畔,子走失愿?!鄙斜拖壬ⅲ骸谤o巢鳩成者,言鵲營巢成,為鳩居也?!盵11](p476)鵲巢為鳩所侵占,繇旨兇險,后面的繇辭是在此基礎(chǔ)上的引申發(fā)揮。針對這首詩,《孔子詩論》有這樣的解讀:

      第十簡:《鵲巢》之歸,……曷?[4](p139)

      第十一簡:《鵲巢》之歸,則離者……[4](p141)

      第十三簡:《鵲巢》出以百兩,不亦又離乎?[4](p142)

      在這三支簡中,前兩只簡標(biāo)示的一個重要字眼是歸,歸指的是女子出嫁。第十三簡中的“不亦又離乎”,離指離開父母家而嫁入夫家之義。《孔子詩論》的記載均很簡約,沒有明顯的情感標(biāo)示,較為平正、公允,《易林》對鵲巢鳩占現(xiàn)象的揭示和批判,則是《孔子詩論》未曾提及的。

      《易林》說詩建立在用詩基礎(chǔ)上,《詩經(jīng)》篇目以動物物象起興者如《關(guān)雎》、《黃鳥》、《鵲巢》等往往受到林辭編撰的青睞,《易林》化用的目的是將《詩》繇辭化,借用詩之物象和事象,取其象征含義而便于占筮;《孔子詩論》是專門的解詩之作,是孔子向弟子傳授的詩學(xué)理念,承載的是孔子之儒家思想,二者在側(cè)重點上有所區(qū)別。除了上述以動物名篇的篇目外,《易林》說詩和《孔子詩論》的分際在其他篇目中也是同樣存在的。

      《東方未明》一詩的主旨,《毛詩序》寫道:“刺無節(jié)也。朝廷興居無節(jié),號令不時,挈壺氏不能掌其職?!泵娛菑闹S刺角度對詩歌予以的闡發(fā)。今存魯詩遺說見于《說苑·奉使篇》:“文侯於是遣倉唐賜太子衣一襲,敕倉唐以雞鳴時至。太子發(fā)籄視之,盡顛倒……詩曰:東方未明……。遂西至謁文侯,大喜?!盵7](p297-298)魯詩提及該詩屬于稱引,未對詩旨予以揭示,但態(tài)度是正面肯定的?!兑琢帧氛f詩與毛詩異,態(tài)度上與魯詩同,然具體所指較之有很大差異,更顯詳盡,《同人》之《中孚》曰:“衣裳顛倒,為王來呼。成就東周,邦國大休?!濒磙o以顛倒衣裳起興發(fā)端,標(biāo)示的是吉利之象?!渡分抖Α芬矊懙溃骸耙律杨嵉梗瑸橥鮼砗?。成就東周,封受大侯?!蹦﹥删浣沂镜囊嗍羌蟆I斜拖壬凇锻恕分吨墟凇废伦⒃唬骸懊姅⒅^朝廷興居無節(jié),焦意似指太公佐周,與毛異?!盵11](p112)尚先生的判斷是從《易林》提及的“成就東周”而得,頗有參考價值?!稏|方未明》的主旨,歷來有不同的見解,《孔子詩論》曰:“《東方未明》,有利詞?!崩~指的是“鋒利尖銳的批判性言辭?!盵20](p51)如此一來,《易林》說詩和《孔子詩論》就存在很大差異,《易林》化用《東方未明》始終以吉利示之,然而《孔子詩論》卻是持否定態(tài)度,這也是后代解釋該詩的主流意見。

      《周南·漢廣》,《易林》有這樣的文字:

      萃之漸:喬木無息,漢女難得。橘柚請佩,反手難悔。[3](p1683)

      頤之既濟(jì):黃昏白日,照我四國,元首昭明,民賴恩福。漢有游女,人不可得。[3](p1044)

      噬嗑之困:二女寶珠,誤鄭大夫。交父無禮,自為作笑。[3](p819)

      難悔,汲古閣本作離汝。《易林》中的漢女、游女代指一位難以接近的姑娘,君父無禮等句是對追求者的漫畫式諷刺?!兑琢帧分械挠闻臼?,見于韓詩。郭璞《江賦》曰“感交甫之喪珮”,李善注引《韓詩內(nèi)傳》寫道:“交甫遇二女,與言曰:‘愿請子之珮?!c交甫。交甫受而懷之,趨然而去十余步,循探之,即亡矣?;仡櫠嗖灰姟!盵21]《易林》化用入占辭,敘寫的是男子追求漢水游女,并乞請游女之珮,卻終究求而不得之情景。《孔子詩論》對《漢廣》一詩的評析是這樣的:

      第十簡:《漢廣》之智,……曷?[4](p139)

      第十一簡:《漢廣》之智,則智(知)不可得也。[4](p141)

      第十三簡:(不)可得,不攻不可能,不亦智恒乎?[4](p142)

      《漢廣》,孔子評析為“不可得”的用語也見于林辭《頤》之《既濟(jì)》,不同的是孔子認(rèn)為知道不可得,不攻不可能是一種智慧,而《易林》說詩卻借用《韓詩內(nèi)傳》的記載,將其和鄭大夫與漢水神女相系,是漫畫式諷刺。

      《易林》說詩和《孔子詩論》出發(fā)點不在同一個層面上,《易林》說詩往往關(guān)注詩句中物象或事象,取其象征含義予以編撰,而《孔子詩論》的重點則往往在于對詩歌的評介論析;《易林》用“詩”暗含對詩歌的理解和態(tài)度,情感與吉兇相系,指向性明顯,《孔子詩論》則是真正的解詩,平正而公允,如《十月之交》,林辭《萃》之《蒙》曰:“家伯為政,病我下土?!薄稘u》之《井》曰:“家伯妄施,亂其五官?!币娙£幨⒎戈柕南笳髁x;相比之下,《孔子詩論》曰:“《十月》,善諀言”,諀,《爾雅》“訾也”,指善于揭露和批判的特征,是對詩歌整體風(fēng)格的客觀說解?!犊鬃釉娬摗方庠娛呛喖s的,情感指向偏于中性,《易林》說詩則豐富多彩,顯得更為明晰,如《孔子詩論》“《北風(fēng)》,不絕人之怨”,《易林》則分見于《晉》之《否》,《否》之《損》,前者“北風(fēng)寒涼,憂思不樂”言哀悲傷心,后者“北風(fēng)牽手,相從笑語”言燕樂以喜,合觀之是《易林》對《北風(fēng)》的完整解讀。

      三、結(jié)語

      《易林》是西漢末年成書的文獻(xiàn),它的說詩和用《詩》捆綁在一起,《詩》是一門被借用入繇辭的工具?!犊鬃釉娬摗肥窍惹貢r期孔門詩教的教學(xué)文本,具有完整的詩學(xué)體系和特征,如《孔子詩論》在第一簡最后寫道:“詩亡隱志,樂亡隱情,文亡隱言?!盵4](p123)詩以言志,這一主張正是華夏詩學(xué)發(fā)展的主脈。落實到具體篇目,《易林》說詩和《孔子詩論》既有會通之處,也有相異點存在,從上博簡《孔子詩論》解詩到《易林》說詩,彰顯的是先秦至西漢末年詩學(xué)發(fā)展的演變走勢。

      參考文獻(xiàn):

      [1] 阮元??蹋追f達(dá)疏. 毛詩正義[M]. 北京:中華書局,1980.

      [2] 張濤. 列女傳譯注[M]. 濟(jì)南: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1990.17.

      [3] 徐傳武,胡真. 易林匯校集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 馬承源. 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一)[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5] 朱熹. 詩集傳[M]. 北京:中國書店,1994.

      [6] 司馬遷. 史記[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7] 向宗魯. 說苑校證[M]. 北京:中華書局,1987.

      [8] 許維遹. 韓詩外傳集釋[M]. 北京:中華書局,1980.30.

      [9] 王先謙. 詩三家義集疏[M]. 北京:中華書局,1987.

      [10] 范曄. 后漢書[M]. 北京:中華書局,2007.29.

      [11] 尚秉和. 焦氏易林注[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12] 廖名春. 上海博物館藏《詩論》簡校釋札記[A]. 朱淵清,廖名春. 上博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研究[C].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264.

      [13] 黃懷信. 上海博物館戰(zhàn)國楚竹書《詩論》解義[M]. 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2004.54.

      [14] 劉文典. 淮南鴻烈集解[M]. 合肥: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1998.

      [15] 劉銀昌. 焦氏易林之詩學(xué)探微[J]. 陜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4,(4):111.

      [16] 上海大學(xué)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xué)思想文化研究所. 上博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研究[M].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164.

      [17] 陳桐生. 孔子詩論研究[M]. 北京:中華書局,2004.

      [18] 王利器. 新語校注[M]. 北京:中華書局,1986.30.

      [19] 張啟成. 詩經(jīng)研究史論稿[M].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59.

      [20] 徐正英. 上博簡孔子詩論研究[R]. 中山大學(xué)博士后出站報告,2006.

      [21] 蕭統(tǒng)編,李善注. 文選[M]. 北京:中華書局,1977.189-190.

      收稿日期:2015-09-18;修回日期:2016-01-25

      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第57批一等資助科研項目:“漢代易學(xué)類詩辭研究”(2015M570423);中國博士后基金特別資助項目:“兩漢占丹辭研究”(2016T0438)

      作者簡介:田勝利(1982-),男,湖南常德人,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博士后流動站研究員,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xué)研究,E-mail:wyy860316@126.com。

      中圖分類號:I222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07X(2016)03-0113-06

      Thorough Comprehension and New Change of the Song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Vision of Section ——Comparison betweenJiaoShiyilinandConfuciusPoetics

      TIAN Shengli

      ( School of Chinese Literture,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

      Abstract:JiaoShiyilin is a miniature of poetic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years of Han-Dynasty, Confucius Poetics is a new document literature related to opinions on songs of Kong, which stands for the view of explaining song-made method of the Pre-Qin period. Comparing JiaoShiyilin to Confucius Poetics we can find the consistency. Similarity in some cas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poetry, showing the integration and consistency of JiaoShiyilin and Confucius Poetics. Confucius Poetics is brief and evenhanded, and JiaoShiyilin is specific and flexible . There exist divergences at the same time, which means a new change of poetics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years of Han-Dynasty.

      Key words:poetics; Confucius Poetics; JiaoShiyilin; evolution

      猜你喜歡
      演變詩學(xué)
      背詩學(xué)寫話
      詩學(xué)“三命題”淺議
      中華詩詞(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2
      第四屆揚子江詩學(xué)獎
      揚子江詩刊(2017年1期)2017-01-17 06:25:11
      我國農(nóng)村職業(yè)教育政策的演變
      職教論壇(2016年22期)2016-11-19 09:19:00
      從神話到《詩經(jīng)》中復(fù)仇意識的演變
      異類女性故事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的演變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23:34
      美國公共住房退出管理中的兩難抉擇及啟示
      談中國戲曲藝術(shù)的發(fā)展進(jìn)程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41:38
      中國證券市場制度演變及制度性風(fēng)險分析
      兩種翻譯詩學(xué)觀的異與似
      册亨县| 四子王旗| 大邑县| 长武县| 上思县| 延津县| 南康市| 东乌珠穆沁旗| 乌鲁木齐县| 松滋市| 磴口县| 清涧县| 韶山市| 阿鲁科尔沁旗| 筠连县| 宁波市| 定结县| 仲巴县| 连江县| 潼关县| 乐安县| 宝鸡市| 鄂伦春自治旗| 延庆县| 铁力市| 宁远县| 东丽区| 宿州市| 望城县| 从江县| 察哈| 包头市| 邹城市| 荆州市| 高雄县| 华安县| 尼勒克县| 鄢陵县| 兖州市| 龙州县| 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