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華
夏玉米適時晚收增產技術要點
丁曉華
河北省耕作制度以小麥+玉米一年兩作為主要形式,但光熱資源屬于一季有余、兩季緊張的狀態(tài)。近年,由于大氣溫室效應的影響,小麥冬前積溫高、苗情旺,管理變得被動。為此,2007年秋河北省提出了“小麥適當晚播、玉米適當晚收”的“兩晚”管理措施,以延長玉米生育期和提高千粒重,進而達到玉米增產的目的。推廣玉米適當晚收增產技術簡便易行,不增加農業(yè)生產成本,只通過延長玉米收獲期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產量。
判斷玉米是否正常成熟不能僅看外表,而是要著重考察籽粒灌漿是否停止,以生理成熟作為收獲標準,一是籽?;亢谏珜有纬桑亲蚜H榫€消失。當籽粒水分降低到32%時都能形成黑色層,玉米籽?;亢谏珜有纬梢彩沁m時收獲的重要參考指標。一般籽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葉變白且松散時收獲,粒重最高,產量最高??梢宰鳛橛衩走m時收獲的主要標志。玉米晚收必須以延長活稈綠葉時間為前提,青枝綠葉活稈成熟才能實現(xiàn)玉米高產。玉米生長中后期要加強肥水管理,延長葉片的光合時期,防止早衰。田間試驗表明,玉米每晚收1天,千粒重會增加3—4克,畝增產5—7公斤,如按晚收10天計算,籽粒灌漿期可延長到50天以上,畝增產可達50公斤以上。
正確掌握玉米的收獲期是增加粒重、減少損失、提高產量和品質的重要生產環(huán)節(jié),適時晚收要做到以下六點:
第一點:看玉米生長特征。玉米的成熟期需經歷乳熟期、蠟熟期、完熟期三個階段。因玉米與其他作物不同,籽粒著生在果穗上,成熟后不易脫落,可以在植株上完成后熟。
第二點:定玉米最佳收獲期。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獲期。有些農民擔心雨天影響秋收,耽誤冬小麥種植;有些農民更擔心自己果實被別人“搶走”,因此常常見到農民搶收現(xiàn)象。驗證玉米是否進入完熟期,可以從外觀特征上看:植株的中、下部葉片已變黃,基部葉片干枯,果穗黃葉呈黃白色且松散,籽粒乳線消失,黑層出現(xiàn),變硬,并呈現(xiàn)出本品種固有的色澤。
第三點:推算玉米晚收時間。一般情況下,按玉米正常生育算,需延長10天左右進行收獲為宜。
第四點:收要快、要及時。提前看好天氣預報,安排好人員、車輛等預收前的各種準備工作,力爭一次性收獲完成。
第五點:收獲后不要進行堆垛,及時利用人工或玉米剝皮機進行扒皮。
第六點:因晚收玉米的含水量一般在30%—40%左右,收聽天氣預報,在晴朗天氣進行晾曬,并及時進行脫粒晾曬,晾曬到玉米含水量在14%以下為宜。
另外,晚收的玉米籽粒飽滿、均勻,小粒、秕粒減少,籽粒含水量較低,蛋白質含量高,商品性好,也便于脫粒儲存。
(作者單位:棗強縣農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