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蕾
超選擇性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對比研究
趙蕾
目的對比分析超選擇性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13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根據(jù)溶栓方式不同分為A組和B組,各66例。A組行超選擇性動脈溶栓治療,B組行靜脈溶栓治療,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比較。結果A組總有效率為95.45%,B組為89.39%,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52%,顯著低于B組的12.12%,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超選擇性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均可取得較好臨床療效,但超選擇性動脈溶栓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廣運用。
急性腦梗死;超選擇性動脈溶栓;靜脈溶栓治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上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的腦血管疾病類型,主要由腦動脈供血不足引起,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頭痛眩暈、口齒不清、惡心嘔吐、吞咽困難、耳鳴,嚴重者甚至發(fā)生昏迷不醒[1]。近年來,隨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劇,急性腦梗死發(fā)病患者日益增多,對中老年群體生命健康及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威脅。目前,溶栓治療是急性腦梗死早期治療的主要有效手段,對降低急性腦梗死病死率及致殘率具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選取在本院接受溶栓治療的13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通過分組對比旨在分析探討超選擇性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3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均符合急性腦梗死臨床診斷標準[3],患者或家屬均知曉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既往有顱內出血史或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根據(jù)溶栓方式不同分為A組和B組,各66例。A組男32例,女34例,年齡56~85歲,平均年齡(68.74±5.15)歲;B組男33例,女33例,年齡57~85歲,平均年齡(68.21±5.3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本研究經本院倫理會審核同意。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規(guī)護理措施,并對患者血壓、凝血指標、血氧飽和度進行全程監(jiān)測,在此基礎上行溶栓治療。
1.2.1 A組 行超選擇性動脈溶栓治療:①對股動脈進行穿刺后行全身肝素化,根據(jù)血管造影診斷結果明確腦動脈閉塞部位,并對全腦動脈循環(huán)做出評估,使微導絲穿過血栓或微導管盡量接近梗死部位;②將30萬U尿激酶溶于20ml生理鹽水,使用微量泵于30min內輸注完畢;③30min后行血管造影復查,若血管未通再注入30萬U尿激酶。
1.2.2 B組 行靜脈溶栓治療:將150萬U尿激酶與100ml生理鹽水混合,30min內靜脈滴注完畢。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神經功能改善情況,并以此為療效評定標準[4]:①基本治愈:NIHSS評分降低>80%;②有效:NIHSS評分降低30%~80%;③無效:NIHSS評分降低<30%??傆行? (基本治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A組總有效率為85.45%,B組為89.39%,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A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52%,顯著低于B組的12.12%,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類型,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具有較高發(fā)病率,且致死率及致殘率極高,已成為威脅中老年患者生命健康及生存質量的重要危重癥之一[5]。目前,溶栓治療是經循證醫(yī)學證實的治療急性腦梗死的主要有效方法,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臨床資料證明[6],溶栓時間窗、尿激酶使用劑量、溶栓給藥途徑等多種因素均會對治療效果造成不同影響。目前,溶栓治療主要包括靜脈溶栓、動脈溶栓[7],靜脈溶栓是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傳統(tǒng)溶栓方法,因其具有操作簡單方便、創(chuàng)傷小、成本低等顯著優(yōu)勢,得到患者廣泛支持與認可。超選擇性動脈溶栓是使用Seldinger技術將溶栓微導管通過股動脈穿刺置入或接近血栓部位的一種溶栓方法,該溶栓方法可將尿激酶直接送達血栓部位,進而達到有效溶解血栓的目的。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A組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鄒蓉等[6]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超選擇性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均可取得顯著療效,但前者較后者安全性更高。尿激酶是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常用溶栓藥物,可直接作用于內源性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促進纖溶酶原向纖溶酶轉化,對抗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本品缺乏特異性,且在使用劑量較大情況下易發(fā)生皮膚出血、黏膜出血、嘔血、血尿等不良事件,進而對疾病的良好轉歸造成不利影響。超選擇性動脈溶栓并直接作用于閉塞血管血栓形成部位,可使病變部位血供迅速恢復,且尿激酶使用劑量遠低于靜脈溶栓治療,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7,8]。
綜上所述,超選擇性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均可取得較好臨床療效,但超選擇性動脈溶栓安全性更高,具有一定臨床價值,值得推廣運用。
[1]閆少凈,樸翔宇.急性腦梗死與年齡、白細胞計數(shù)的相關性研究.當代醫(yī)學,2016,22(11):20-21.
[2]方浩威,黃曉蕓,梅志忠,等.超選擇性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對老年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對比.當代醫(yī)學,2013,19(9):3-4.
[3]金麗,李曉蕓,鄭大勇.急性前循環(huán)腦梗死老年患者準介入溶栓治療療效及安全性.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8):2241-2242.
[4]劉曉林,劉宓宓.超選擇性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對比分析.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1):71-73.
[5]郭舜源,陳波,史宗杰,等.伴心房顫動的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的療效.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4,23(12):1314-1318.
[6]鄒蓉,劉朝霞,曲曉寧,等.超選擇性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對比.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5,23(8):47-50.
[7]李博,羅曉光.急性腦梗死超選擇性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的比較研究.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3):25-26.
[8]楊卓群.改進急救護理路徑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效果的影響.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33):5120-51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138
2016-06-30]
471000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二病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