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周恩來在紅軍長征中的歷史作用探析

      2016-03-09 05:19:33楊軍紅
      關鍵詞:博古張國燾李德

      楊軍紅

      (貴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25)

      周恩來在紅軍長征中的歷史作用探析

      楊軍紅

      (貴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25)

      周恩來早期經(jīng)歷及長征前在黨內(nèi)軍中的地位,是他能在長征中發(fā)揮歷史性作用的重要基礎。在決定中共和紅軍命運的長征中,周恩來擔負起領導者、組織者和協(xié)調(diào)者三位一體的職責;在糾正臨時中央錯誤軍事指揮,支持毛澤東進入中央領導核心,以及促進紅軍會師陜北等過程中,都發(fā)揮了歷史性作用。

      周恩來;紅軍;長征;歷史作用

      周恩來早年留學日本、法國,任中共旅歐支部領導人;大革命時期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南昌起義時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后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蘇區(qū)中央局書記身份出任紅軍總政治委員,并直接領導了中央蘇區(qū)第四次反“圍剿”,特殊經(jīng)歷和資歷使周恩來在黨內(nèi)軍中,具有重要地位,享有崇高威望,這是他能在紅軍長征中發(fā)揮重要歷史作用的基礎。因此,研究周恩來在長征中歷史作用,需要分析他早期經(jīng)歷及其長征前在黨和紅軍中的地位。

      一、周恩來早期經(jīng)歷及其在黨和紅軍中的地位

      周恩來在黨內(nèi)軍內(nèi)的重要地位,與他的家庭出身、早期教育以及革命經(jīng)歷密切相關。家庭出身使他受到知名的南開教育,后又到日、法等國留學,這一切都孕育了他寬廣的眼界;早期革命經(jīng)歷又極大鍛煉了他從事革命實踐的天分和能力,積累了豐厚的實踐經(jīng)驗和革命資歷,為日后擔當中共和紅軍的領導職務,發(fā)揮歷史作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僅就周恩來進入中央根據(jù)地后一段經(jīng)歷看。一是糾正蘇區(qū)肅反工作。1932年1月,中共蘇區(qū)中央局書記周恩來在瑞金主持召開蘇區(qū)中央局會議,研究和分析了中央蘇區(qū)肅反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原因,作出了《關于蘇區(qū)肅反工作決議案》,明確指出了肅反工作中發(fā)生的嚴重錯誤,堅決糾正了肅反工作造成的冤假錯案,重新凝聚了軍心和人心[1]。二是尊重毛澤東對紅軍的領導。盡管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蘇區(qū)中央局書記,但周恩來很尊重毛澤東對紅軍的指揮,紅軍勝利打破國民黨的三次“圍剿”,更使他對毛澤東的軍事才能刮目相看。中共在上海的組織系統(tǒng)被國民黨破壞后,臨時中央來到中央根據(jù)地,博古等自詡得到馬克思主義真?zhèn)?,把毛澤東指揮紅軍行之有效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想,諷刺為山溝里的馬克思主義,并極力排斥毛澤東。在以博古為首的臨時中央左傾錯誤主導下,1932年10月寧都會議決定周恩來擔任紅軍總政治委員,讓毛澤東到后方從事政府工作,剝奪了毛澤東對紅軍的領導。需要說明的是,周恩來非常講組織原則,對黨的紀律一向嚴格遵守,不越雷池一步,只好接任。但他深知毛澤東軍事才能,提出要留毛澤東在前方協(xié)助指揮作戰(zhàn),臨時中央最后同意必要時毛澤東可去前方協(xié)助指揮作戰(zhàn)。從中可以看出,周恩來對毛澤東是十分尊重的,對毛澤東的軍事才能是很認可的。三是領導第四次反“圍剿”取得勝利。毛澤東離開軍事領導崗位后,蔣介石于1933年春發(fā)動了第四次“圍剿”。在蘇區(qū)軍民支持下,周恩來直接領導和指揮了反“圍剿”戰(zhàn)爭,采取大兵團作戰(zhàn),以優(yōu)勢兵力包圍敵人一部,在運動中消滅敵人,取得了勝利,他的威望進一步提高。但在第五次“圍剿”中,蔣介石采取德國顧問提出的碉堡戰(zhàn)術,對根據(jù)地嚴密封鎖包圍。在變化了的形勢面前,博古、李德讓紅軍打陣地戰(zhàn),拼消耗,付出了重大傷亡,使紅軍各級指揮員對博古、李德的錯誤指揮,產(chǎn)生了強烈不滿。正反對比,周恩來進一步認識到毛澤東指揮前三次反“圍剿”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正確,希望毛澤東能重新指揮紅軍。

      二、長征中周恩來發(fā)揮的歷史作用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使紅軍被迫放棄根據(jù)地,走上長征之路。作為中共和紅軍的主要領導人,周恩來負責軍事計劃的落實;他深刻反思和總結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教訓,和有關領導人一起,在長征中逐步糾正了臨時中央左傾錯誤領導;主持召開了至關重要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使三大紅軍主力會師陜北,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篇章。

      (一)為毛澤東爭取到參加長征機會

      中央和紅軍要撤離根據(jù)地了,從準備工作看,可能還是遠征,但具體要到哪里一開始并不明確。行軍目標和方向的不明,引起了一定困惑,對中共和紅軍統(tǒng)一思想,凝聚軍心是不利的。

      紅軍離開根據(jù)地遠征,不可能帶上所有軍民,尤其是無法上路的傷病員;也需要留下部分紅軍作掩護,繼續(xù)保衛(wèi)和建設根據(jù)地。在國民黨大兵壓境情況下,留下意味著什么,大家心知肚明,然而左傾錯誤領導者以宗派主義對待去留,起初并沒有安排毛澤東參加長征,他也沒有接到隨軍行動通知。但是周恩來明白,如果毛澤東不參加長征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在緊要關頭周恩來力排宗派主義干擾,使毛澤東得以隨軍長征。周恩來的不懈努力,不但使毛澤東避免了可能的犧牲,而且使毛澤東日后得以重新領導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爭取毛澤東參加長征,是周恩來為中國革命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二)力所能及作穩(wěn)定人心工作

      人員去留問題是比較復雜的問題。隨紅軍一起走,意味著多一份安全保證,留在根據(jù)地,意味著多一份犧牲可能,不少沒有被通知長征的人,內(nèi)心很矛盾,情緒很沉悶。去留問題解決不好,不但影響士氣,也影響人心向背與根據(jù)地發(fā)展。周恩來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一個非常珍視革命友情的人,他對人員去留問題、人心問題,以及對紅軍離開后根據(jù)地的前景等,不可能沒有客觀估計與判斷。當時博古負責政治決策,主要“決定了留在中央蘇區(qū)的中央高級干部名單”[2]雖然周恩來個人決定不了人員去留問題,但在力所能及條件下,仍作了不少人心安撫工作。臨時中央決定留下身負重傷的陳毅,這一消息他是不知道的。病中的陳毅從集結的軍號聲中,判斷出紅軍將有新行動,但具體什么行動,他一無所知,只是在周恩來探望時才知道紅軍出發(fā)消息[3]。周恩來的探望給陳毅以極大心理安慰,他告訴陳毅,中央已決定陳毅留下任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關于紅軍長征的消息,周恩來不只告訴陳毅一人,他盡力地作安慰同志、平撫人們內(nèi)心復雜情緒的工作。

      (三)負責長征前組織準備工作

      在臨時中央錯誤領導下,長征成了壇壇罐罐大遷移。一切能帶走的都帶走,這無意中表明,臨時中央對留守人員和根據(jù)地保衛(wèi)建設工作,一開始并沒有抱多少希望與信心,對于中央蘇區(qū)“數(shù)百萬人的群眾運動的政治目標,認為不是重要的問題”[4]467。這就給留守軍民造成了心理陰影,中央和紅軍很難再回來了。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大遷徙給紅軍背上了沉重包袱,導致紅軍繼續(xù)遭受不應有損失。按照分工,周恩來負責長征的組織協(xié)調(diào)工作,他充分發(fā)揮組織協(xié)調(diào)才能,盡可能做到有條不紊地撤離;利用國民黨派系矛盾,和廣東軍閥陳濟棠談判達成協(xié)議,為紅軍提供過路方便;利用廣西軍閥擔心蔣介石勢力進入廣西的心里,也形成一定的讓路默契,以至紅軍意圖一開始沒有被蔣介石發(fā)現(xiàn),比較順利連過國民黨三道封鎖線,這些與周恩來出色組織協(xié)調(diào)工作是分不開的。

      (四)逐步扭轉臨時中央左傾錯誤領導

      第五次反“圍剿”使紅軍和根據(jù)地承受了如此慘重的代價,周恩來對博古、李德的錯誤軍事指揮產(chǎn)生了疑問,尤其是對直接指揮紅軍的李德逐漸失去耐心。周恩來對比第五次反“圍剿”和毛澤東指揮反“圍剿”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不同,認識到毛澤東采取的避敵主力,打其虛弱,誘敵深入,在運動中集中兵力各個消滅敵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對處于游擊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的紅軍是適用的;毛澤東提出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十六字游擊戰(zhàn)爭方針是有效的;而左傾錯誤軍事指揮,使紅軍御敵于國門之外,集中兵力和強大敵人打陣地戰(zhàn)、拼消耗是行不通的,糾正左傾軍事指揮錯誤十分必要。

      長征路上中共召開系列會議,逐步糾正了錯誤軍事路線,周恩來在其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通道會議

      “關于通道會議,沒有文字記載——或者說,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文字記載?!盵5]韓素音基本持相同看法:“關于通道會議和黎平會議的情況,資料十分缺乏,只是劉伯承說過那時候曾經(jīng)‘稍事休整’。”[6]238盡管沒有明確記載,但是通道會議實際是一次軍情緊急的會議,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主持,并邀請毛澤東參加。毛澤東堅決主張紅軍放棄去湘西與賀龍會合的計劃,把行軍目標改為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的遵義,如果向湘西進軍同二、六軍團會師,必將陷入敵人設置好的包圍圈,紅軍將面臨滅頂之災。毛澤東的主張得到了除博古、李德外與會人員的支持。由于博古、李德阻撓,雖然沒有徹底轉變與紅軍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但是調(diào)整了紅軍的行軍路線,即先進入貴州,再從貴州北上,使紅軍避免了陷入國民黨重兵包圍。當時毛澤東不負責軍事工作,如果周恩來不請毛澤東參加這個會議,也無可厚非。然而正是周恩來邀請,使毛澤東自寧都會議被剝奪軍中職務后,第一次參加高層軍事會議,對毛澤東而言這是重要轉折點,在紅軍處在危急關頭毛澤東及時登場,并獲得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從而直接影響到中央決策,也為毛澤東參加之后的一系列會議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2.黎平會議

      1934年12月18日,周恩來主持召開黎平政治局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博古、周恩來、朱德、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李德由于生病沒有參加。會議集中討論紅軍的行動方針,博古首先發(fā)言,堅持向湘西進兵,與賀龍領導的紅二、六軍團會合,聲稱是共產(chǎn)國際批準的,不能違背。毛澤東與博古展開了激烈爭論,并在會上進一步闡述了意見,建議紅軍轉向遵義,奪取遵義后召開一次會議,研究解決行動方針問題;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新根據(jù)地,以使紅軍有鞏固后方。與會的其他領導同志都表態(tài)發(fā)言,批評臨時中央錯誤的軍事路線,痛陳湘江戰(zhàn)役給紅軍造成的嚴重損失。在周恩來支持下,毛澤東意見再次被采納。需要指出的是,周恩來在會上的態(tài)度非常重要,因為此時的周恩來已擔負起軍事指揮工作,還是黎平會議的主持者,而且就黨內(nèi)資歷來講,出席會議的人無人能及,沒有周恩來思想認識和態(tài)度上的及時轉變,黎平會議不會成功。

      3.猴場會議

      經(jīng)過通道會議、黎平會議,毛澤東的主張為臨時中央采納,力量的天平逐漸向毛澤東傾斜,引起了博古、李德不滿,尤其是李德要改變紅軍奪取遵義的行軍計劃,在行軍途中一再提出與已到貴州東北邊境的紅二、六軍團會合。為進一步統(tǒng)一認識,1935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黨中央在猴場召開政治局會議,集中討論博古、李德的意見,會議由周恩來主持。與上兩次會議一樣,會議爭論十分激烈,博古堅持要紅軍返回同紅二、六軍團會合。毛澤東提出黎平政治局會議決議應得到執(zhí)行,堅決不能走回頭路,發(fā)展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地區(qū),然后進入四川。在周恩來等支持下,會議否決了博古、李德的錯誤主張,毛澤東的意見再次為會議采納。會議通過的《中央政治局關于渡江后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猴場會議)》明確指出,“關于作戰(zhàn)方針,以及作戰(zhàn)時間與地點的選擇,軍委必須在政治局會議上作報告?!盵4]446這樣就基本結束了博古、李德軍事指揮上獨裁式的領導方式,堅決反對了李德越過黨中央、霸道蠻橫的惡劣指揮作風,恢復了中共民主集中制原則,為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對黨和紅軍的領導奠定了基礎。

      4.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能夠成功舉行,周恩來發(fā)揮了決定性影響,而李德“則拼命反對召開,他說在黎平已經(jīng)開了一次會,已經(jīng)‘解決了一切懸而未決的問題’”[6]240。如果李德能夠阻止遵義會議召開,毛澤東能否重新領導紅軍則未可知。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支持,使李德?lián)碛凶柚箷h召開的砝碼。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的意見就至關重要,周恩來對遵義會議的貢獻主要為:一是在王稼祥、張聞天等人支持下,排除李德干擾,發(fā)起召開了遵義會議;二是作為遵義會議主持者之一,周恩來率先開展自我批評,承擔責任,為會議奠定了正確基調(diào);三是為毛澤東發(fā)言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博古作第五次反“圍剿”總結報告,試圖推卸責任;周恩來作副報告,卻進行了嚴肅坦率的自我批評,扭轉了博古推卸責任的會議導向,為毛澤東對錯誤軍事指揮的批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使會議成為糾錯的會議。四是“完全同意毛澤東同志對‘左’傾軍事路線的批判”[7]。五是“全力推舉毛澤東同志參加中央核心領導”[8],并強調(diào),只有改變錯誤的領導,紅軍才有希望,革命才能成功,周恩來的意見得到與會大多數(shù)人支持。會議決議明確“恩來同志是黨內(nèi)委托的對于指揮軍事上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9]43,使周恩來擁有了軍事指揮上的最高決策權,他推薦毛澤東參加中央領導核心,就極具說服力。因此,常委會議決定“以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9]43從而使毛澤東自寧都會議后重新參加軍事指揮,而軍事工作是當時最重要的工作,這對于毛澤東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僅就以上會議可以看出,周恩來在長征的前期準備以及長征過程中,在盡可能降低黨和紅軍的損失,糾正臨時中央錯誤領導,使黨和紅軍從困境中走出等方面,都發(fā)揮了歷史性作用。尤其是在周恩來支持下,毛澤東在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上的一系列正確主張,為中共采納,為毛澤東復出爭取了重要支持;而正是周恩來在遵義會議上的決定性作用,最終使毛澤東重新獲得軍事指揮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從而對中國革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三、為紅軍長征及會師陜北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周恩來是中共六大選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唯一參加長征的,這種身份和資歷在參加長征的中共高層中無人能及,同時還擔任中革軍委副主席,負有領導全國紅軍的重要職責。僅就紅軍長征而言,他的工作就涵蓋了準備工作、長征以及會師陜北的整個過程。周恩來隨紅一方面軍長征,當然對一方面軍長征取得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事實上其他到達陜北的紅軍隊伍,也離不開周恩來指導幫助,他在部隊建設、作戰(zhàn)指揮及應對復雜問題等方面,作了等很多重要工作,為紅軍長征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一)對紅二、六軍團長征的主要貢獻

      1.配強紅二、六軍團主要領導

      為減輕第五次反“圍剿”壓力,1934年7月23日中央決定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qū),以與賀龍領導的紅三軍會合作戰(zhàn)。能否實現(xiàn)中央意圖,紅六軍團主要領導人選至關重要,周恩來等中央領導決定,由政治性很強的任弼時擔任六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紅二軍團、紅三軍會師后,由周恩來擔負主要責任的中央軍委,又及時批準紅三軍恢復紅二軍團番號,并任命任弼時為政治委員,這些舉措對加強政治工作、增強兩軍凝聚力及完成戰(zhàn)略轉移等,都產(chǎn)生了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

      2.恢復和加強紅二軍團政治工作

      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原書記夏曦推行錯誤路線,使二軍團政治工作遭到破壞,許多問題亟需解決。周恩來批準并具體指導了軍團政治機關重建工作,以工作基礎好的紅六軍團政治部作為二軍團政治部,紅六軍團則組建新的政治部;從紅六軍團調(diào)派四十多位政工干部,補充紅二軍團,使二軍團政治工作在短期運轉起來。

      3.為紅二、六軍團和紅四方面軍會師提供了重要契機

      1935年9月29日,與中共中央失去聯(lián)絡的二、六軍團收到周恩來明碼電報:“弼兄,我們密留老四處。弟豪?!盵10]564周恩來簡明扼要的電報對二、六軍團實施戰(zhàn)略轉移,具有重要意義,甚至直接影響了紅軍會師陜北。此時二、六軍團面對著國民黨軍隊空前攻勢,所開創(chuàng)的湘鄂川黔蘇區(qū)已難固守,正處于戰(zhàn)略抉擇緊要關頭。周恩來電報表明了中央還在,并在實際上告訴了任弼時電報密碼在四方面軍。為什么不用原先約定的密碼,而用明電呢?合理的解釋是周恩來可能無法用密碼,既然密碼在四方面軍,那么周恩來已不在四方面軍。為確保安全,任弼時當即用密碼復電,第二天收到的果然不是周恩來的回電,而是在四方面軍中的朱德、張國燾聯(lián)名電,內(nèi)稱:“一、二十九日來電收到。……三、一、四方面軍六月中在懋功會合行動,中央任國濤為總政委?!盵10]564為什么不是周恩來回電,而是張國燾、朱德回電?因為周恩來沒收到任弼時電報,而是張國燾朱德收到了任弼時電報。我們今天很容易理解,一、四方面軍回合后因統(tǒng)一指揮,原先的電報密碼已為朱德張國燾所在的紅軍總部留存,周恩來所在的中央北上后沒有密碼,因而只有掌握密碼的紅軍總部才能收到任弼時密碼電報,雖然任弼時難以理解,但時機成熟他總要弄明白到底是為什么。和紅軍總部取得了聯(lián)系,對于處于緊要關頭的紅二、六軍團是很大鼓舞,從此在紅軍總司令部指揮幫助下,紅軍二、六軍團長征目標和方向日益明確,從1935年11月19日到1936年6月歷經(jīng)7個月后,二、六軍團北上四川與紅四方面軍會師。會師后任弼時、賀龍等終于知道一、四方面軍之間的合合分分,和朱德、劉伯承、徐向前等一起對張國燾進行了耐心說服工作,大大加重了促使張國燾率部北上砝碼。周恩來給任弼時的明碼電報,促進了紅二、六軍團和紅四方面軍的會師,而沒有這個會師,張國燾是否會帶領四方面軍北上或在兩可之間。

      (二)對紅四方面軍北上的貢獻

      1.熱誠迎接四方面軍北上陜北

      經(jīng)歷會師又分裂后的紅四方面軍,發(fā)起了決定南下命運的百丈關戰(zhàn)役,雖使國民黨軍付出了1.5萬人傷亡,但紅軍也傷亡過萬,國民黨重兵圍攻使張國燾攻取成都的計劃已難以實現(xiàn)。在多方說服與斗爭下,南下受挫的張國燾率紅四方面軍北上,周恩來受中央委托迎接張國燾并配合作戰(zhàn),這是合適的,當初紅軍分裂時,周恩來是堅決支持中央的,但周恩來、張國燾之間并沒有像張國濤與毛澤東、張聞天那樣的直接沖突,有利于淡化紅軍分裂曾給雙方造成的陰影,而且以周恩來的身份,親自迎接張國燾,表明了中央以大局為重,擱置了張國濤的錯誤,以及對張國燾人格的尊重與極力的爭取。

      2.促使張國燾逐步改變對中央的錯誤看法

      周恩來和張國燾再次會面的氣氛是親切融洽的,周恩來向張國燾通報了中央對東北軍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國內(nèi)外形勢以及國內(nèi)民眾愛國熱情,分析了國民黨內(nèi)部派系分歧,李宗仁、陳濟棠等國民黨地方勢力借助抗日名義反對蔣介石的情況,因此中共目前首要任務,是聯(lián)合包括國民黨抗日愛國人士在內(nèi)的一切力量,爭取建立西北抗戰(zhàn)聯(lián)合戰(zhàn)線。周恩來對形勢的敏銳洞察,讓一直在較封閉地區(qū)指揮作戰(zhàn)的張國燾耳目一新,他深感時局新變化以及自身學習的不足,對中央建立西北抗日聯(lián)合陣線的努力以及前景,開始有了正面的認識,這些促使張國燾逐步轉變了原先對中央北上的錯誤看法,對于四方面軍進軍陜北,與其他紅軍勝利會師無疑起到了促進作用。

      3.協(xié)同四方面軍打擊國民黨尾隨部隊

      紅四方面軍為貫徹中央關于占領河西走廊,打通新疆,取得與共產(chǎn)國際聯(lián)系的戰(zhàn)略計劃,1936年12月25日開始渡黃河西征,被國民黨胡宗南部隊隔開,渡過黃河的有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紅五、九軍、三十軍等,共計21800人,被擱開在黃河東岸的有紅四軍、三十一軍等,共2萬人左右,國民黨配合寧夏馬步芳集團對河西部隊瘋狂圍攻的同時,對河東部隊進行跟蹤追擊。在緊要關頭,周恩來充分利用熟悉陜北高原溝壑縱橫的優(yōu)勢,對國民黨部隊堅壁清野,組織人力物力向前線運送糧食,指揮游擊隊將敵人附近地區(qū)糧食全部運出,人力畜力全部轉移。敵人由于供給得不到保障,難以深入陜北腹地,被迫退到公路沿線,使四方面軍逐步擺脫了國民黨部隊追擊,為順利到達陜北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三)對紅二十五軍長征的主要貢獻

      關于紅二十五軍長征的醞釀。紅二十五軍是紅四方面軍出發(fā)長征后,由留在鄂豫皖根據(jù)地堅持斗爭的武裝力量組成,在反“圍剿”斗爭中逐步發(fā)展壯大起來,后由于鄂豫皖省委受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影響,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命令紅二十五軍向強敵進攻,黨和紅軍的力量因此遭受很大損失,省委不得不重新考慮二十五軍的發(fā)展問題,而當時中央和鄂豫皖根據(jù)地之間交通困難,中央對鄂豫皖根據(jù)地的具體情況了解并不充分,指導工作也多以尊重省委意見為主,這樣在關于紅二十五軍今后發(fā)展問題上,多次出現(xiàn)反復。一開始省委建議中央同意在原根據(jù)地周邊活動,中央批準執(zhí)行,結果同樣無法立足;要撤離原蘇區(qū)開辟新蘇區(qū),省委又表現(xiàn)出猶豫,也有不少人不愿意離開熟悉的地方,在當時國民黨重兵包圍情況下,猶豫不決是極其危險的。

      關于紅二十五軍戰(zhàn)略轉移的決策。鄂豫皖省委對二十五軍戰(zhàn)略轉移問題上猶豫不決,被周恩來終止了。1934年夏,周恩來根據(jù)鄂豫皖省委要求,派紅軍獨立第22師師長程子華到二十五軍做軍事工作。程子華幾經(jīng)輾轉到達鄂豫皖根據(jù)地,帶來周恩來關于二十五軍實施戰(zhàn)略轉移的指示,終使省委下定決心安排二十五軍轉移。[11]1934年11月11日省委在河南光山縣花山寨召開了鄂豫皖省委第十四次常委會,決議“集中大部分地方武裝和一部分干部隨同省委離開原有蘇區(qū)過平漢西為創(chuàng)造新蘇區(qū)、新根據(jù)地而斗爭?!盵12]花山寨會議還就二十五軍離開鄂豫皖根據(jù)地向平漢路西進的準備工作,以及堅持原根據(jù)地的斗爭等問題,作出具體安排。周恩來的指示,在關鍵時刻對決策紅二十五軍長征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關于紅二十五軍在長征中地位。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開始長征,一路向西向北,先入桐柏山,繼入伏牛山,歷經(jīng)艱險,進入陜南,并逐步開創(chuàng)了鄂豫陜新蘇區(qū)。以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為代理書記的中共鄂豫陜省委,從《大公報》上得知有關紅一、四方面會師北上消息后,隨即作出了不惜付出重大犧牲,牽制敵人,配合中央北上,向陜甘進軍的決策。實踐證明,這是決定紅二十五軍命運、對紅軍長征勝利具有重要意義的正確決定,按照會議決定,紅二十五軍迅即離開了鄂豫陜根據(jù)地,向西向北挺進,迎接中央和紅軍主力北上。二十五軍也因此是最早到達陜北的紅軍隊伍,事實上成為整個紅軍的開路先鋒,為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陜北并在陜北站穩(wěn)腳跟,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取得勝利與周恩來是分不開的。在這一決定中共和紅軍命運的歷史重要關頭,周恩來對革命事業(yè)高度負責,充分履行了中央政治局常委職責,有力發(fā)揮了長征領導者、組織者和協(xié)調(diào)者的職能,盡可能使黨和紅軍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而蒙受的損失降到最低;周恩來和其他有關領導一起,逐步扭轉中央左傾錯誤領導,使毛澤東重新進入中央領導集體;極力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使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陜北,擺脫了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走上了抗日前沿,擔負起抗日救亡時代重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周恩來這種對中共無限忠誠,對紅軍高度負責,勇于善于擔當?shù)母哔F品質,有力詮釋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精神,繼承和發(fā)揚這種精神,對于我們今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長征,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1]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共黨史資料:第四十輯[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186.

      [2]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黨史資料:第二十二輯[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87:167.

      [3] 〔美〕哈里森·索爾茲伯里.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2.

      [4] 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冊(一九三四-一九三五)[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5] 〔美〕哈里森·索爾茲伯里.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117.

      [6] 〔美〕韓素音.早晨的洪流—毛澤東和中國革命:第一部[M].香港:香港南粵出版社,1974:238.

      [7] 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中共中央黨史研究會.中共黨史資料(一九八二年第二輯)[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173.

      [8] 伍修權.回憶與懷念[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123.

      [9]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陳云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0] 王樹增.長征[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11]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黨史資料(第二十九輯)[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89:243.

      [12]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十五冊)[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6:384.

      (責任編輯 方英敏)

      2016-09-25

      國家教育部重點基地重大項目“長征精神與貴州革命老區(qū)發(fā)展研究”(15JJD770033); 貴州省2016年社科規(guī)劃項目“抗戰(zhàn)初期青年知識分子赴延安研究”(16GZYB02);貴州大學重大科研項目“長征文化研究”(GDZT201606)。

      楊軍紅(1972—),男,河南平頂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黨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基本問題。

      K263

      A

      1000-5099(2016)06-0020-06

      10.15958/j.cnki.gdxbshb.2016.06.004

      猜你喜歡
      博古張國燾李德
      蕩秋千
      Mobility matrix of a weakly coupled parallel multi-DIM isolator based on axial force solution①
      拓本博古畫:金石傳拓與中國畫的交匯
      藝術評論(2020年3期)2020-02-06 06:29:54
      生機盎然
      金秋(2019年14期)2019-10-23 02:11:38
      A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ivil Serv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ivation
      速讀·上旬(2019年4期)2019-09-10 14:38:50
      博古通“經(jīng)”,養(yǎng)生亦養(yǎng)心
      學生天地(2017年7期)2017-05-17 05:49:30
      長征前夜博古李德想甩掉毛澤東
      紅土地(2016年10期)2016-01-28 08:15:54
      王明、博古比較研究
      張國燾叛逃有新說
      軍事歷史(1993年3期)1993-01-18 00:11:40
      張國燾也是“豬八戒”
      軍事歷史(1988年3期)1988-01-18 05:12:35
      琼结县| 福鼎市| 武陟县| 金川县| 巢湖市| 嵩明县| 常宁市| 东宁县| 望奎县| 昭通市| 太谷县| 大姚县| 华宁县| 桦甸市| 兴业县| 嘉定区| 榕江县| 平舆县| 金昌市| 宿州市| 通州区| 称多县| 砀山县| 满城县| 同江市| 呼和浩特市| 阿荣旗| 和龙市| 石狮市| 瓮安县| 天津市| 开远市| 南木林县| 德格县| 奉节县| 唐河县| 布拖县| 湘潭市| 昂仁县| 忻城县| 弥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