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農機局
?
桂林市農機購置補貼破億元
◎桂林市農機局
2015年,桂林市農機部門適應新常態(tài),謀求新發(fā)展,把國家強農惠農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落到實處,全年共使用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0145萬元,超額完成上級安排桂林市5250萬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任務,完成率193.2%。全市補貼各類農機具3.4萬臺,受益農戶2.25萬戶,拉動農民投入資金購機約1.73億元,財政資金推動效果達到1∶1.71。主要做法是:
一是將購置補貼工作上升到政府工作層面。各縣區(qū)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領導小組,全市12縣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方案均由縣政府行文下發(fā)。二是分工明確、責任制度落實到位。市與縣、縣與鄉(xiāng)共簽訂農機購置補貼責任狀178份。三是全市落實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經費385.6萬元。其中,市級經費123萬元,縣級經費262.6萬元,為農機補貼政策順利實施提供資金保障。四是加大宣傳力度,擴寬信息覆蓋。市農機局將補貼政策制作成演示幻燈片發(fā)放縣鄉(xiāng)級,印制下發(fā)農機購置補貼宣傳手冊4萬冊。據統計,全市各級農機部門共組織各類設攤、設點及演示會宣傳補貼政策的活動共70場次,發(fā)放宣傳資料11.26萬份,張貼宣傳標語、橫幅610條,通過媒體宣傳補貼信息約265條,向手機發(fā)送補貼信息12.34萬條。
一是擴大補貼范圍,使用補貼資金。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已進入第12個年頭,很多傳統農機已趨于飽和,補貼工作必須適應農機購置補貼的新形勢。桂林農機局通過對農作物、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的農機需求進行深入調研,決定大力推廣小型烘干設備,開辟對糧食及農產品烘干技術、儲藏技術、節(jié)水灌溉技術和畜牧類機械的推廣應用。據統計,全市共推廣儲藏、烘干、節(jié)水灌溉等補貼機具共1.73萬臺套,使用補貼資金6519萬元。二是利用自治區(qū)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水稻工廠化育秧基地建設契機,引導基地購置新型補貼農機具。2015年獲自治區(qū)農機局、財政廳和市財政局爭取并批準工廠化育秧基地項目建設6個,購置補貼農機具180臺套,使用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約300萬元。
一是協調解決補貼軟件問題。2 015年全區(qū)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部署整體晚于往年,改版后廣西農機購置補貼管理軟件操作系統啟動初期問題非常多,影響了購機補貼工作的辦理。為此,主動與自治區(qū)農機局、軟件開發(fā)公司取得聯系,及時排除故障,確保各縣區(qū)順利辦理補貼相關手續(xù),加快了全市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使用進度。補貼啟動半個月,我市就有7縣完成了補貼資金任務的申請使用。二是注重宏觀管理,積極調劑補貼資金。陽朔、荔浦、興安、永福等縣在啟用補貼手續(xù)辦理一周后,中央補貼資金就全部用完。為此,我局積極主動與自治區(qū)農機局聯系,爭取追加補貼資金,確保全市補貼辦理連續(xù)進行。全市共有12個縣追加了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共4940萬元,確保了全市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的需要。
一是加強培訓提高監(jiān)管水平。為確保全市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科學、高效、規(guī)范、廉潔實施,桂林市于2015年7月2—3日舉辦了全市農機購置補貼監(jiān)督管理培訓班,提升了全市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監(jiān)督管理水平。二是開展專項檢查。為防范購機補貼發(fā)生違法違紀行為,農機局于8月和12月分別開展了兩次全市范圍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專項督查活動。三是實行政務公開。全市13個縣(區(qū))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全部進入本縣(區(qū))政務中心或分中心辦理,并按要求將補貼政策信息進行政務公開,接受政府及社會全程監(jiān)督。四是發(fā)現問題及時核查處理。市農機局共組織農機購置補貼督查活動10次、80人次下各縣調查補貼工作,確保補貼資金安全到位。2015年,全市未發(fā)生與農機購置補貼有關的違法案件。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極大地提升了我市農機裝備水平和耕、種、收機械化水平。2015年末,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530.29萬kW,比上年增長7.1%,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48.64%,水稻達72.6%,分別比上年提高3.6、3.9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