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如冰+羅業(yè)永
1940年秋天的夜晚,胡耀邦和李昭在延安郊外暢談心曲。
“李昭同志,我們?yōu)榱艘粋€共同的目標,來到革命圣地延安,共同的理想和事業(yè),是建立家庭的基礎(chǔ),你說對嗎?”胡耀邦富于哲理的傾吐,打破了夜晚的沉寂,也使李昭滿是驚喜與激動,她一時說不出話來,沉默了好一陣,才鼓起勇氣用只有胡耀邦才能聽得見的聲音說:“你是年輕有為的高級干部,覺悟高,才華橫溢,我可差得遠著呢……”
不等她說完,胡耀邦接過話,滿懷激情地說:“你是中國青年中的佼佼者,是獻身革命的共產(chǎn)黨員,讓我們在為人民解放事業(yè)奮斗的過程中攜手共進,相濡以沫,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p>
這段發(fā)自內(nèi)心的表白開啟了這對革命伴侶共同生活48年的風雨人生,在這漫長的歲月里,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共同實踐著“萬水千山走過,摯愛之情不改”的誓言。
天賜良緣
李昭原名李淑秀,1921年生于湖南,后隨父遷至安徽宿縣,并在此入學。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她愛國心切,毅然放棄高中學業(yè),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加入豫東游擊隊,并改名為李昭。1939年8月,經(jīng)長途跋涉,18歲的李昭輾轉(zhuǎn)到達延安,后經(jīng)組織安排到延安的中國女子大學學習。在女大的學習與鍛煉中,李昭在思想與政治理論上迅速成熟起來,并于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40年的蘇聯(lián)十月革命節(jié)放假,湖南一些在延安的老鄉(xiāng)組織了一次聚會,李昭應(yīng)邀參加。因為路途不熟,遲到了一會,當她進屋時,別人都已到齊,她自然成了大家善意關(guān)注的焦點。恰好胡耀邦旁邊有一個空位,她邊打招呼,邊朝空座位走去。“你走遠路,辛苦了?!眲傋拢罹桶褦[在自己面前的紅棗、杮餅、核桃、花生分出一部分給她。一旁年齡稍長的陳大姐開著玩笑:“耀邦,真有眼力,小李一來,就獻上殷勤,抓得好緊啊!”大家一笑,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李昭的雙臉一下臊得通紅,像是受了驚似的,連說:“謝謝!謝謝!”
機靈的胡耀邦聽話拆招,風趣地說:“戰(zhàn)友加老鄉(xiāng),親上加親嘛,莫說獻殷勤,就是獻顆紅心也是應(yīng)該的。小李同志,你說對吧?”李昭頭低得更低,不知說什么是好。陳大姐接著說:“耀邦,你和小李遇得巧啊,那可是緣分嘞!”
其實,李昭早就認識了這位經(jīng)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紅小鬼”,因為打仗勇敢,刻苦好學,思想活躍,胡耀邦多次受到過毛主席的表揚。胡耀邦曾經(jīng)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長的身份到中國女子大學講演、作報告。他講話內(nèi)容深刻,幽默風趣,極富鼓動性,深受師生們的歡迎。他那充滿著青春朝氣的形象,也時??M繞在李昭的心頭。
一層窗戶紙捅破以后,兩根相互愛慕的心弦被撥動了。自從談上戀愛,他們常在延河邊、寶塔山下約會,能說善道的胡耀邦每每談起革命、理想、情操,既充滿革命激情又飽含浪漫的詩情畫意。水到渠成,瓜熟蒂落。1941年,26歲的胡耀邦和將滿20歲的李昭結(jié)婚了。兩人婚前約法三章:首先是志同道合的同志,然后才是夫妻;建立了家庭,不忘終生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的大方向;經(jīng)得起各種環(huán)境的考驗,在任何情況下都相互幫助,互相鼓勵,攜手并前!
志同道合
正如李昭婚前對胡耀邦所說的“胡耀邦同志,你要多幫助我進步”,婚后,胡耀邦一直踐行著攜手并進的諾言,無論是李昭在延安遭遇“搶救運動”,還是在南充第三絲綢廠擔任黨委書記,抑或是在北京東郊十里堡國棉一廠擔任副廠長,胡耀邦都用自己堅定的愛去鼓勵、支持愛人克服困難、勇敢前行。
1942年整風運動后期,掌管中央社會部的康生把有個別特務(wù)、壞人混入延安的情況夸大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污蔑投奔到延安來的革命青年都是國民黨打入我黨我軍的特務(wù),大張旗鼓地開展以逼供訊為主要手段的所謂“搶救運動”。李昭也成了被懷疑、被審查的對象。在那些老“左”們看來,李昭這位大戶人家的小姐、教會學校的學生,放棄優(yōu)越的生活來吃苦,一定是有所圖謀。關(guān)于家庭情況和社會關(guān)系,李昭盡自己所知的一切,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復(fù)詳細地檢查交代過了,但都沒有通過,懷有身孕的李昭因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當時身為軍委整風領(lǐng)導(dǎo)小組成員的胡耀邦還兼著黨中央社會部的處長,他反對無端的懷疑,但他沒有找任何人為李昭說情,也沒有利用權(quán)力去為妻子開脫。他只有對李昭更加關(guān)愛。夜深人靜時,他安慰李昭說:你若不是思想進步,能16歲就參加抗日救亡,參加革命?你千里迢迢來到延安就是最大的革命行動。我了解你,相信你,你要經(jīng)得住各種環(huán)境的考驗。革命嘛,也有不被人理解的時候。接著他給李昭講起30年代他在江西中央蘇區(qū)被懷疑為“AB團”,差一點被殺的親身經(jīng)歷。李昭聽了這發(fā)自親人的心聲和安慰,十分感動。胡耀邦鼓勵她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挺得住,是則是,非則非,切莫講違心的話。相信黨,相信組織,相信同志。他說:我永遠支持你,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這一番肺腑之言,給了她無窮的力量和勇氣。她終于挺過來了,后來組織上給她作出了正確的結(jié)論。這一段脫胎換骨的“搶救”洗禮,使李昭經(jīng)受到了心靈的考驗。
胡耀邦在1949年末率第十八兵團,在賀龍的指揮下,從陜西越過秦嶺與第二野戰(zhàn)軍會戰(zhàn)成都,消滅了胡宗南的部隊,后被任命為川北行署主任、行署委書記、軍區(qū)政治委員,領(lǐng)導(dǎo)川北這個有著35個縣、1700萬人口的省級行政區(qū)域。第二年,李昭到川北行署首府南充市任市委副書記兼人事科長。這是她和胡耀邦結(jié)婚10年來第一次共事,兩人成為上下級關(guān)系。
正當李昭在南充市的威信節(jié)節(jié)上升的時候,市委主要領(lǐng)導(dǎo)提出讓她出任南充第三絲綢廠黨委書記。李昭問為什么叫她去,那位負責人說:你拿得起來呀!李昭忽然想起一周前的晚飯桌上,胡耀邦對她說:南充盛產(chǎn)蠶絲,是成都蜀繡絲綢原料供應(yīng)基地,把絲綢生產(chǎn)抓好了,不僅能帶動南充一大批相關(guān)企業(yè),還可以搞活川北的經(jīng)濟。李昭望著胡耀邦說:要以點帶面,推廣典型?胡耀邦放下筷子,站起來笑嘻嘻地說:不愧是一家人,知我者李昭也。李昭聯(lián)想起當時胡耀邦那神態(tài),再看現(xiàn)在這位市委主要領(lǐng)導(dǎo)那托付重任的眼神,知道是他們商量好的,馬上說:我服從組織安排。后來,李昭問胡耀邦為什么讓她去絲綢三廠,胡耀邦笑笑說:我們是革命夫妻,舉賢不避親嘛!不要顧慮太多,別有私心雜念,你有能力,能干好的。胡耀邦的話像股熱浪,沖擊著她的心房,給她增添了更多的勇氣。果然,李昭把絲綢三廠的工作開展得紅紅火火,生產(chǎn)蒸蒸日上。
1952年7月,胡耀邦奉調(diào)北京。10月,李昭也被調(diào)到全國總工會工作。一天傍晚,在院子里散步時,胡耀邦見李昭低頭沉思,就問:“你想什么?有什么心事?。俊崩钫淹W∧_步,奇怪地問:“你怎么知道我有心事?”
胡耀邦笑嘻嘻地答:“看不出你的心事,我就不是胡耀邦了!這就是相知甚深,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心心相印嘛?!?/p>
李昭告訴他說:陳少敏大姐(陳少敏時為全國總工會負責人之一)建議我下基層去獨當一面,你看怎么樣?她讓我考慮考慮再說,這只是她個人的建議。
胡耀邦聽罷,說:“我舉雙手贊成。生產(chǎn)建設(shè)第一線需要人就去嘛!鍛煉大,進步快,可以建功立業(yè)?!?/p>
就這樣,李昭來到了東郊十里堡國棉一廠擔任副廠長。車間、庫房、水塔、單身職工宿舍……什么地方她都去,什么活兒她都干,全廠各個角落,她走了個遍。為了做到工人三班倒,天天見領(lǐng)導(dǎo),李昭吃住都在廠里,每晚11點前沒睡過覺。進廠 3個月后,她熟悉了各部門各車間的人員,摸清了廠房設(shè)備、庫房家底和生產(chǎn)流程。她和工人打成一片,既嚴格要求又關(guān)心細微,女工們親切地叫她“大姐”“老李”。不久,李昭被提為廠長,兼任黨委書記。職位變了,作風不變,她和胡耀邦的步調(diào)始終一致。
相濡以沫
李昭曾說她欽佩胡耀邦的人品和氣魄,感謝胡耀邦在最困難的時候給她勇氣與力量。其實,她何嘗不是一樣。作為一位妻子,她了解自己的丈夫,信任自己的丈夫,無論任何困難,她一直站在他的身邊,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關(guān)心他、支持他。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不久,黨中央根據(jù)變化了的形勢迅速決定:南方防御,充實發(fā)展北方,動員延安各總部的機關(guān)干部到各根據(jù)地充實基層,加強部隊的建設(shè)。胡耀邦立即打報告給中央軍委參謀長葉劍英,要求下部隊,去前線。很快,總政批準了胡耀邦去東北前線的請求,同時交給他帶隊的任務(wù)。這期間,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了。李昭為了和胡耀邦一起上前線,征求胡耀邦的意見后忍痛把孩子送給了當?shù)乩相l(xiāng)。
由于客觀原因,早就盼望去東北前線的胡耀邦和他率領(lǐng)的東干隊,到了10月末才出發(fā)。1945年底,東干隊終于越過長城,到了廣袤空闊的塞外。但由于形勢發(fā)生了突變,國民黨第十三軍在美國海軍幫助下,從秦皇島登陸,搶占了山海關(guān)、綏中、錦州一帶,并派重兵把守,去東北的通道被切斷。中央軍委根據(jù)晉察冀軍區(qū)司令員聶榮臻的電報請示,馬上任命胡耀邦為冀察遼軍區(qū)政治部代理主任,同時同意東干隊的干部就地分配。李昭被分配到了承德的冀熱遼貿(mào)易公司工作。胡耀邦走馬上任后,就下部隊去了。他們分居兩地,誰也照顧不了誰,卻相互牽掛著對方。
李昭和所有革命軍人的妻子一樣,收到愛人從前方的來信,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和激動。1947年秋后的一天,李昭收到胡耀邦的信,沒有看完,眼前就模糊了,流淚了,胡耀邦在信上說,戰(zhàn)爭是殘酷的,身為軍人,隨時準備犧牲,要是我光榮地犧牲了,你千萬要堅強鎮(zhèn)定,永遠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李昭捧著這帶有硝煙的家書,心在顫抖,難道這是陣亡的先兆、訣別的遺書?她工作十分緊張,白天什么都顧不上,夜里醒來,心怦怦直跳,她一直惦記著胡耀邦,但部隊流動性大,沒有固定的地址不便通信,好久才等來的這封信,里面暗示著什么?是不是負傷了?聯(lián)想到胡耀邦兩次住院都沒告訴她,她就更不安了。她想,應(yīng)該趕去探親!沒過幾天,得知胡耀邦所在的部隊戰(zhàn)后在唐縣一帶休整,她急忙請了探親假,風塵仆仆地趕到駐地。胡耀邦和警衛(wèi)員張海誠正好下部隊回來,顯得很精神,只是長期行軍打仗變得黑瘦了。李昭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剛接到信,心里有些焦急,沒等到第二封信就冒冒失失跑來了,不錯,找著了!”
胡耀邦笑嘻嘻地說:好嘛,好嘛,謝謝李昭同志!關(guān)心人民子弟兵呀。接著,胡耀邦親切地告訴她,最近在北保戰(zhàn)役圍城打援,為了阻止保定之敵南援,部隊打得艱苦,打得激烈,戰(zhàn)士們非常英勇,漂亮地完成了阻擊任務(wù)。他最后風趣地說,子彈沒長眼睛,流血犧牲是難免的。每個戰(zhàn)士和他的親人都要有這種準備。確實,身為軍人的胡耀邦早已把生死置于度外,連續(xù)鏖戰(zhàn),他總是身先士卒,常常深入到連隊的前沿陣地指揮。在一次激烈戰(zhàn)斗中,敵人的子彈穿過裝文件的皮包和棉衣,從他的腋下飛過去,幸好只是擦破點皮肉。說到那次險情,他幽默地說,大難不死,是托福馬克思的在天之靈啊。李昭馬上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胡耀邦來得更快,接上說:有福同享嘛,和人民同享,和李昭同享!
相聚的時間是短暫的,李昭離隊時,胡耀邦說:形勢發(fā)展很快,要是不搶任務(wù),爭取打幾個漂亮仗,部隊以后就很難有立戰(zhàn)功的機會了。李昭同志一定會鼓勵我們多為人民立功建業(yè)的吧?李昭說:那當然!你在部隊立功,我在地方努力工作,共同完成革命任務(wù)。他們爽朗愉快的談話,瀟灑自如的神態(tài),宛若是當年漫步延河岸邊,而不是身處硝煙未散的戰(zhàn)場。
李昭回到工作崗位,勝利的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傳來,使她興奮不已。1947年11月,華北野戰(zhàn)軍攻占了被國民黨吹噓為固若金湯的華北重鎮(zhèn)石家莊。攻克石家莊的主力之一就是鄭位三為司令員、胡耀邦為政治委員的華北野戰(zhàn)軍第三縱隊。石家莊一解放,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大解放區(qū)連成一片,李昭也調(diào)到了急需干部的石家莊。不久,他們的第三個兒子胡德華出生,為了不干擾在前方打仗的胡耀邦,孩子出生后的一周才讓人告訴胡耀邦。
1949年元旦過后,分別了10年的媽媽來到石家莊,與李昭一起生活。幾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媽媽還沒有見到女婿胡耀邦,禁不住問起來:“你們生活真不易啊,總也見不到面嗎?”李昭告訴她,胡耀邦在火線上,每天要處理很多很復(fù)雜的事情,哪能顧上家呀!李昭非常理解胡耀邦:他又何嘗不想念親人呢!身為十萬大軍的決策人之一,在瞬息萬變的戰(zhàn)場上稍微考慮不周,就要付出生命和鮮血的代價。李昭體貼胡耀邦,默默地承擔著家里家外的一切事務(wù)。
言傳身教
胡耀邦一生清廉正直,光明磊落,李昭同樣嚴于律己,他們二人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家人。正是這榜樣的力量孕育出了讓世人敬仰的良好家風。
胡耀邦崇尚勤儉節(jié)約,喜歡吃米飯,每頓飯就是一小碗米飯,兩小碟菜,其中一小碟炒菜中有那么兩三片肉,余下的主要是辣椒和豆豉之類。胡耀邦穿衣也很簡樸。在家時,夏天穿個圓領(lǐng)汗衫,冬天穿一件舊灰色毛衣,5粒紐扣還不一樣,因為有的扣子是后來配的。
李昭不尚浮華,拒絕一切不屬于她的虛榮。有一次在上海參觀紡織科技展覽,有的記者為了讓她說話,發(fā)表意見,一直捧著錄音機跟著她。攝影記者為了更多拍到她的照片,把她圍得寸步難行。后來,她無論去哪兒都拉著毛紡專家戴秀生作“擋箭牌”。1983年,《人民日報》著名記者金鳳要采訪李昭,李昭說,我一個老太太,平平常常,采訪什么?有什么好寫的?她把毛紡專家戴秀生介紹給金鳳,請金鳳多寫大知識分子、大專家。后來,發(fā)表在《人民日報》上的報告文學《一個女工程師的道路》就是采訪戴秀生后寫成的。李昭這樣做,是她的性格和人品使然,也是胡耀邦思想言行對她無形的影響。
胡耀邦當了黨中央主席以后,特別注意家人、親屬在外面的影響。1982年,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前夜,他緊急召集了家庭會議。他把在家的人都叫到小客廳,鄭重地對大家說:“中央可能要我擔任非常重要的職務(wù)。我想先向你們打個招呼。今后不管在什么情況下,千萬不要以為天恩祖德,千萬不要忘乎所以。如果你們中有任何人出了問題,只能是自己負責。我是不會講情面的?!背酥?,他還讓秘書給瀏陽老家掛電話:不準敲鑼打鼓慶祝他當了黨中央的領(lǐng)導(dǎo)人;不準掛他的像;不準修繕他家的老房子;不準他的親屬來北京找他辦事……
其實,“不準搞特殊化”是胡耀邦的家規(guī),這在他當總書記以前就開始執(zhí)行了。除了李昭自覺自律,不搭乘胡耀邦的便車外,4個子女同樣也沒搭過他的便車。據(jù)為其開車的師傅回憶,有一年春暖花開時,滿妹想跟車出去玩,被胡耀邦狠狠地批評了。一位長期在胡耀邦身邊工作的同志說,胡耀邦、李昭對子女和親屬的要求,嚴格得近于苛刻。李昭的小兒子胡德華關(guān)心妹妹的學習,希望父母在妹妹考大學時找找人,胡耀邦不僅沒找人,還上了綱,批評他說,為這種事找人的思想是腐朽的世界觀,不要說共產(chǎn)主義,連進化論都不知。胡耀邦有句名言,在他那里要特殊化,走后門,沒有!要馬列,有!
除此之外,他們二人也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之心。由于革命的需要,胡耀邦和李昭把在延安出生的二兒子(劉湖)托付給劉世昌。當時,就對劉世昌說:我們感激你在我們困難的時候來領(lǐng)娃,我們說話算數(shù),娃,你養(yǎng)大了,就是你家的娃。解放后,劉世昌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決定讓劉湖回到親生父母身邊,去北京上更好的學校。因此,他把孩子的身世說明了,孩子也同意回親生父母身邊讀書。劉湖回來后,胡耀邦和李昭不止一次教育他,要他不要忘記陜北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文化大革命”發(fā)生后,胡耀邦和李昭受到?jīng)_擊被打倒,但他們多次對孩子們說:你們受到家庭的牽連,父母連累了你們,但你們的父母是清白無辜的,沒有干過任何使黨和國家丟人的事情,你們的父母問心無愧。不管外面發(fā)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干出格的事,不要做對不起人民對不起黨的事情。他們告誡孩子們,無論是你對你們的父母還是對別人,無論是對待名利,還是對待功過,都要實事求是,歷史是最公正的法官。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因病在北京逝世。48年的革命伴侶,半個世紀的風雨人生,李昭與胡耀邦的這份真摯之情早已融入到了她的生活之中,他形猶在目,音猶在耳,話猶在心。深夜,在北京會計司胡同的一盞臺燈下,李昭和淚寫下了對胡耀邦的深深思念:“獨秀紅梅隨冬去,落絮細雨淚無聲。人生自古誰無死,忠魂丹心慰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