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保(廣東省陽西縣新圩畜牧獸醫(yī)站,廣東 陽西 529800)
豬的常見寄生蟲病防治措施探討
劉進保
(廣東省陽西縣新圩畜牧獸醫(yī)站,廣東 陽西 529800)
豬寄生蟲病為豬常見病,屬于消耗性疾病,危害多不明顯,不易引起大量死亡,但寄生蟲能奪取豬營養(yǎng),大量分泌毒素,使豬品質下降,并嚴重影響豬生產性能。常見豬寄生蟲病防治對減輕疾病危害、提高品質十分重要。此文主要探討豬常見寄生蟲病防治措施。
豬寄生蟲?。环乐?;措施
豬寄生蟲病在適宜條件下傳播迅速,病豬出現(xiàn)生長緩慢、消瘦和貧血等,嚴重影響豬肉質量及產量,養(yǎng)殖業(yè)經濟遭受較大損失。當前,養(yǎng)豬業(yè)發(fā)展較快,養(yǎng)豬面積不斷擴大,數(shù)量增加,寄生蟲病發(fā)生率相應升高,受到重視。豬常見寄生蟲病防治措施為以下研討重點。
此病非常常見,具有人畜共患性特點,弓形蟲宿主廣泛,多數(shù)溫血動物都能感染。豬弓形蟲病對養(yǎng)豬業(yè)發(fā)展有很大威脅,并對人類健康有間接影響。一旦感染,可引起高熱、呼吸困難等,甚或引起胎兒畸形及妊娠豬流產。除宿主群廣泛外,弓形蟲病感染源較豐富,感染性階段多。
豬舍應做好定期消毒,切實加強管理,確保環(huán)境干凈、整潔。定期檢測豬群,對其接種預防疫苗,將疾病發(fā)生率降至最低。消滅場所內蚊、鼠等,如有此病死亡或疑似死亡病豬,應妥善處理,對于感染流產胎兒,進行掩埋和焚燒等[1]。在治療上,磺胺類藥物為主要有效藥,甲氧卡胺嘧啶及磺胺嘧啶鈉等效果顯著。在應用磺胺類藥的同時,輔以應用鎮(zhèn)痛解熱藥,并加強補液。
仔豬為此病主要受害對象,豬毛首線蟲也叫鞭蟲,多寄生于豬盲腸中,一旦感染,可引起豬食欲減少、貧血及頑固性腹瀉,甚或引起斷奶期仔豬死亡。
此病較常見,應加強豬舍衛(wèi)生,定期打掃,確保環(huán)境適宜生長,對豬定期進行用藥驅蟲,達到有效預防目的。若仔豬患病,應及時治療,選擇酚嘧啶,給予口服或拌料。此外,也可選擇丙硫咪唑及甲苯咪唑等。
此病為球蟲寄生引起,豬小腸上皮細胞是主要寄生部位。此病屬于消化道疾病,可導致豬腹瀉,甚或引起死亡。任意品種豬均可患病,5~20日齡仔豬較易患病。感染后,排稀便,呈黃色。其他日齡豬感染后癥狀較不嚴重。成年后多帶球蟲,為重要傳染源。夏季為此病多發(fā)期,氣候溫暖,雨水多。
預防第一步,應確保豬舍環(huán)境良好,豬飲用水及飼料衛(wèi)生,及時處理糞便,避免糞便污染;第二步為用藥預防,選擇抗球蟲藥物。治療時,可應用磺胺六甲氧嘧啶、磺胺喹惡啉、莫能菌素和百球清等。百球清,用量為0.4 mg/kg,一日1次,口服。
豬蛔蟲為蛔科蛔屬,多于豬小腸內寄生,發(fā)病對象多為仔豬,特別是3~6個月豬,較易感染。待豬成年后,即便受到豬蛔蟲侵害,也無明顯癥狀,但可稱為此病傳染源。病豬出現(xiàn)消瘦、營養(yǎng)不良和貧血等,甚或引起死亡。
應重視飼養(yǎng)管理,認識到豬舍衛(wèi)生和飼養(yǎng)管理與疾病發(fā)生關系,綜合性預防,對豬舍內豬糞便及時清理,并堅持無公害化處理,避免糞便對豬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導致病原散播。此外,也應確保豬飲水及飼料衛(wèi)生、清潔。定期驅蟲,有效預防。豬配種前,應給予驅蟲,對于懷孕母豬和產仔前1~2周,也應加強驅蟲;仔豬斷奶前,給予驅蟲。春秋季節(jié)為此病多發(fā)時間,應特別加強驅蟲。引進種豬前,應實行隔離,予以全面檢查,待確定無感染后并群飼養(yǎng)。
驅蟲藥可選擇噻嘧啶、敵百蟲、左旋咪唑和丙硫咪唑等,注射或內服前,應按照藥物規(guī)格及豬生產狀況,適當選擇用量。敵百蟲,用量為80~120mg/kg;左旋咪唑,口服用量為8mg/kg,肌注用量為4~6mg/kg;噻嘧啶,用量為30~40ug/kg;丙硫咪唑,用量為10~20mg/kg。
此病為高度接觸性傳染寄生蟲病,疥螨多寄生于體表,仔豬多發(fā),引起皮炎及皮膚發(fā)癢等,病豬多在粗糙物體或墻角等處摩擦,劇癢,逐漸被毛脫落,且滲出液增加,痂皮呈石灰色,質層明顯增厚,伴皮膚皸裂或褶皺。病情發(fā)展可引起消瘦、精神不振、生長停滯或緩慢、食欲減退等。病變集中在體毛短小和皮膚細薄處,如耳朵、頭部、頰部和眼圈等,甚或蔓延到后肢內側、背部和體側等。
科學管理,飼養(yǎng)環(huán)境保持干燥、衛(wèi)生,并確保透光性好、通風良好和清潔。將蟲敵、蟲克星等藥物加入飼料中,展開藥物預防,并做好定期消毒工作。治療藥物選伊維菌素、阿維菌素等,按說明書嚴格把握用量。伊維菌素用量為0.3 mg/kg,皮下注射。此外,亦能給予多拉霉素,用量為0.3 mg/kg,肌肉注射。
血虱多于豬腹下、四肢內側、頸部、耳基部周圍等寄生,可吸食血液,其分泌唾液含毒素,刺激神經末梢,引起病畜皮膚發(fā)癢、損傷及不安,常在粗糙物體表面啃癢或擦癢,導致仔豬發(fā)育停止。
在防治上,畜舍保持清潔、干燥和通風,勤換墊料,定期消毒畜舍及日常用品等;若有患畜,需及時予以隔離治療。藥物滅虱為主要方法,一般選擇伊維菌素和阿維菌素等,實施皮下注射;或者選擇殺蟲藥,直接噴灑,達到滅虱效果。殺蟲藥可選擇溴氰菊酯和敵百蟲等。
除豬弓形蟲病、豬毛首線蟲病、豬球蟲病、豬蛔蟲病、豬疥螨病和豬血虱病等,還應加強防治豬肺線蟲病、豬食道口線蟲病等。①豬肺線蟲病為豬吞食蚯蚓軟蟲所致感染,此軟蟲對幼蟲有侵蝕性,發(fā)病具明顯季節(jié)性特點,夏秋季高溫多雨,容易發(fā)病。可引起豬打噴嚏、咳嗽和低熱等,甚或導致鼻腔噴出線蟲,部分育肥豬日漸消瘦,多數(shù)食欲正常。在防治方面,蚯蚓頻繁活動季節(jié),應控制豬活動,減少或避免其采集蚯蚓;高溫多雨季節(jié),需給予定期驅蟲。治療選擇左旋咪唑、阿維菌素等,左旋咪唑,用量4~6 mg/kg,一次肌肉注射;阿維菌素,用量0.01 mg/kg,皮下注射,一周1次。②豬食道口線蟲病可引起豬少尿、無尿或微熱,糞便為球狀,略顯干結,可采用蟲敵、蟲克星等藥物防治,或給予阿維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維菌素等皮下注射,用量0.3 mg/kg。
豬寄生蟲病對豬只健康和發(fā)育有很大影響,奪取宿主營養(yǎng)和分泌,并排泄毒素,致使機械損傷,影響生產性能和品質,其有效防治對降低疾病發(fā)生率、減輕危害較為重要,需引得重視。
[1]程萍,魯鋒.豬的常見寄生蟲病防治措施探討[J].中獸醫(yī)學雜志,2015,(7).
(編輯:晏兵兵)
S858.28
A
1006-799X(2016)09-0071-02
劉進保(1967-),男,廣東陽西人,技術員,主要從事獸醫(yī)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