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陽
一只小小的麻雀,其窩中居然孵化出了一只大鳥,這樣的事是不是有些奇怪?奇怪之余,對此進行一番探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般而言,如果是在今天,假如一個人稍有一些科學知識,懂得麻雀只能生出麻雀蛋,那么,便有可能做出這樣理性的判斷:或許是某只大鳥兒錯誤地把蛋下在了麻雀窩中,或許是麻雀侵占了某只大鳥兒下了蛋的窩,其后,麻雀則誤把大鳥兒的蛋當作了自己下的蛋,結(jié)果就孵化出了這只大鳥。
毫無疑問,這樣的事在生活中發(fā)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在戰(zhàn)國之時的宋國,這種屬于小概率的事件還真發(fā)生過一次?!稇?zhàn)國策·宋衛(wèi)策》就記錄了這發(fā)生在宋國的末代國君宋康王年間的奇聞。能夠想象的是,這件事應該于第一時間就報告給了宋康王。而宋康王的第一反應則是讓太史占卦──那時候的太史,不僅負責國君檔案管理工作,同時還是國君的首席算命師;事無大小,國君讓占卦就占卦乃是太史的日常工作。而宋康王的太史占卦的結(jié)論是“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太史遂向宋康王說:“這是吉兆,小鳥兒生出大鳥,預示著大王您要稱霸天
下了?!?/p>
那時候的宋國,其方圓不過五百里,假如用墨子的話來說,其與方圓千里的鄰國──楚國相比,猶如“文軒之于弊輿”。而就物產(chǎn)來說,楚國有云夢大澤,“犀兕麋鹿?jié)M之,江漢之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唬嗡^無稚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楚“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也因此,墨子曾經(jīng)以此為理由“止楚攻宋”,救了小小的宋國一把。然而,此時此刻的宋康王,或許是因為太過天真的緣故,在聽了太史的這番話后居然把太史的話當真了,并于大喜過望之下派兵滅了滕國,又進軍薛國。在這兩個地方得手之后,宋康王的自信心簡直爆棚了,恨不得一夜之間就能實現(xiàn)霸業(yè)。于是,他在國內(nèi)做出了很多讓人不可思議的舉動,比方說箭射天神鞭笞地神,砸掉土谷神的牌位,斥罵國內(nèi)敢于直諫的大臣等等。而他這樣的做法,導致國內(nèi)一片恐慌。齊國聽說這一情況,乘機出兵討伐宋國。宋國的百姓四處逃跑,竟然沒人守衛(wèi)城池。最終宋康王被齊人抓住并殺掉了。
宋康王無疑屬于小國之君。在戰(zhàn)國群雄爭霸的年代,像宋國這樣的國家的生存本來就很不容易,需要在大國的縫隙之間左突右閃,巧妙騰挪;需要如走鋼絲一樣,努力在大國之間尋求一種平衡,讓它們于相互爭斗之余,忽視或者說是忘記自己;還需要適當內(nèi)斂,盡量避免露出鋒芒引人猜疑乃至惹火燒身。一句話,謹慎與小心,內(nèi)斂與克制,無疑是宋康王說話做事必須謹守的“注意事項”。但非常讓人遺憾的是,宋康王太過盲目,也太過愚蠢,竟然輕易地相信了太史的話,真以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并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之下,做出了一連串近乎瘋狂的錯事、蠢事,無事生非,以致身死國亡。
對于太史的話,為什么不能輕信,不能盡信?道理十分簡單:對于絕大多數(shù)當太史之人來說,他們不是董狐,做事未必那么認真。鑒于他們吃“皇糧”的特殊身份,所以,在很多情況下,變著法子討國君的歡心幾乎是必然之事。因此,面對“小而生巨”這樣的咄咄怪事,他們未必會從自然合理的角度,客觀而理性地去分析,而更可能“借題發(fā)揮”,順著國君的心意進行“過度闡釋”,甚至是虛構(gòu)、捏造。如此這般,國君被哄得歡天喜地,他們自己也可能得到這樣那樣的賞賜,至于這樣做對于國家來說,對于百姓來說,是禍是福,他們就管不了那許多了。當然,不能不說的是,宋康王“沒頭腦”,說到底這才是由“小而生巨”引發(fā)的一場悲劇的根源。
做國君的可以不懂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數(shù)學,但是無論如何不能不懂一點政治學,不能不懂一點心理學,不能不懂一點歷史學;你可以自信與驕傲,但是萬萬不可閉目塞聽,自以為是。否則,宋康王就是前車
之鑒。
(選自《大公報》2015年12月25日,薦稿人:郝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