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玲玲
(河北省廣宗縣葫蘆中心小學,河北 廣宗 054600)
?
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靳玲玲
(河北省廣宗縣葫蘆中心小學,河北廣宗054600)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模式也隨之改變了,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構建了以人為本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在課堂上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筆者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做了以下探討。
關鍵字:小學語文;優(yōu)化教學;效率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講解者和灌輸者,為了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在一堂課的時間內,都是教師在進行講解。在大量知識信息灌輸?shù)臓顟B(tài)下,課堂學習中缺少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是死記硬背,這導致學生不能有效運用記住的知識,在遇到問題時不知從何入手進行分析。
在這種學習模式下,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教學效果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讓學生積極地進行學習,才能讓他們深入思考和分析語文知識,使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有效提高。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時,教師要主動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他們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及時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使課堂教學中充滿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給他們的發(fā)展提供廣闊的空間,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獲得有效提高。
在優(yōu)化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的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促進他們語文思維的發(fā)展。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結合現(xiàn)代化的教學輔助工具來進行,使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掌握語文知識的重難點。在優(yōu)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進行高效教學:
(一)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進行教學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量大,學習時間有限,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他們在課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識,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運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在探究課文時借助直觀的情境,促進他們對學習內容的探究,能有效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利用多媒體教學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學習中接觸到更多的信息,拓寬他們的知識面,給他們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空間,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探究積極性,符合創(chuàng)新教學的需求。
(二)運用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在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時,要讓他們高效地完成探究任務,掌握課文的重難點知識,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用巧妙的問題來引導他們的思維。通過積極思考,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深刻的理解,使他們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在設置問題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以及教材內容方面出發(fā),提出問題后,要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使問題教學在他們的積極參與和思考過程中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擺脫思維定式,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語文題目的練習時,他們通過對教師的模仿來進行。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缺乏積極思考的動力,形成了定式思維。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通過引導,讓學生能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促進他們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在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使他們學會如何分析、思考問題,讓他們掌握探究的方法,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深刻性,有效發(fā)展學生的語文創(chuàng)新思維。
(四)注重閱讀教學,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知識的教學和閱讀教學是緊密結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讓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要讓他們展開充分的想象,在腦海中出現(xiàn)課文中描寫的場景,結合想象進行閱讀,能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到課文的場景中,親身體會課文中人物的思想,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在被動學習下記憶大量的知識點,使他們成為一個容納知識的容器,不能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在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語文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教學重難點,正確定位活動主題。小學語文教材知識內容一般都會以文章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而每個單元所包含的三四篇文章基本上在體裁和主題方面具有相當程度的一致性,因此,語文活動教學一般會以單元為單位進行主題的設置。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過程中要從單元總體考慮,從而確定教學重點所在,進而在探索主題設置過程中緊緊圍繞教學重點展開。
另外,主題設置過程中教師還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問題的設置和重難點的定位,從而保證學生自主探索過程的層次性和趣味性。除了在課堂上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教師還可以結合多種語文課外活動來讓學生進行實踐,給他們創(chuàng)設運用語文知識的機會,讓他們在運用語文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語文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高效的課堂,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從他們的興趣出發(fā)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在積極的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提高他們的理解和領悟能力。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讓他們運用已有的語文知識和能力來進行知識探究,通過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lián)系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
[責任編輯金 東]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0-02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