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蔚
從祖輩開始,我們家就喜歡種樹了。
老家有一片“長林”,狹長而擁擠,郁郁蔥蔥,五十來棵,間距不大剛好能容人。老輩人說,一棵樹就是一個人,不正是“一年樹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祭祖的時候,我曾偷偷摸過舅舅的樹,樹干板結(jié)堅挺,略顯粗糙,質(zhì)感并不平實,甚至紋理略顯凌亂,但樹長的倒是十分茂盛,不蔓不枝。這種觸感讓我想起了2012年的冬天,欠款、外債紛至沓來,境遇慘淡,但舅舅毅然將工資發(fā)給工人,讓他們能夠回家過年。那一刻,我仿佛看見了舅舅的樹迎著凜冽的寒風,傲然挺立。
隔著低淺的河流,“長林”對岸就是老屋。老屋周圍都是田,大有被莊稼包圍了的氣勢,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道通向低平的房屋。橘黃色的磚墻頂著枯黃的茅草,屋前長著應景的蔬菜,屋側(cè)的一個大大的水缸蓄滿了水,上面漂著用葫蘆做的水瓢,顏色有些黯淡。進入屋內(nèi),空氣里濕漉漉的,有一股低低的霉味,唯一通光的就屬那扇門了。屋內(nèi)陳設也是極簡單,灶臺與床鋪在同一個空間暴露了年代,一張小桌,幾把板凳,大件似乎就是這些。這便是太婆晚年生活的寫照。
印象里的太婆卻是極愛笑的,笑對生活,泛著晚年的余暉,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激起層層漣漪。她所帶給我的并沒有什么大道理,更多的是簡單的踐行。我已經(jīng)忘記最后一次見她是什么時候了,通過大人們語氣里透出的悲傷,對太婆笑的印象偶有縈懷……
懂事了,我便喜歡看著老屋發(fā)呆,它在這漫長的歲月里以身后的“長林”為背景,也不孤單了。屋外長滿了雜草,很久沒人來過的凄涼樣子,門是緊鎖的,門板已經(jīng)泛白了,許是怕我們這些后輩打破這種寧靜吧。如血的夕陽照在這片土地上,石板間的草越長越高,樹也日漸挺直了。
像這荒廢了的老房子,是存不過幾年的,估計有人盯著這塊地很久了吧,屋子是被推倒的,取而代之的是寬闊的柏油路。但那“長林”還在,只覺深深扎眼,眼前的世界有點模糊了。太婆幽幽的話總能落在耳邊:“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惫P直的白楊捅破了寂靜的夜,卻給土地無窮的慰藉,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我的祖輩們,亦如這白楊樹一樣堅定地守護著這片沃野,而這千百次我想逃離的地方,卻給了我深深的慰藉,說來諷刺,卻真實存在。倉惶出逃,在暗夜里徘徊,卻擺脫不了對這片故土的留戀……
泥土的芳香,桔梗的味道,還有炊煙裊裊……北風呼嘯而過,樹葉飄累了,便抱緊了樹根,安穩(wěn)入眠。彼時的白楊,微微枯了,筆直地安身在這片土地上,在人們深情的眸光中,以野蠻的方式結(jié)束了生命。很多東西不再見了,我們卻繼續(xù)奔跑……地還在,像樹一樣堅實。
祖輩們虔誠地種樹,我默默地看樹。
(編輯 思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