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貂的繁殖管理技術
閆雪萍
(黑龍江省寧安市畜牧獸醫(yī)局 157400)
1配種期的確定
水貂的配種期雖然依地區(qū)、個體和飼養(yǎng)管理條件而有所不同,但是在北半球一般都在2月末至3月下旬,歷時20~25 d。多數母貂配種旺期為3月中旬,開始交配的日期不宜過早,東北地區(qū)應從3月4、5日開始,15日以前初配基本結束(85%以上),復配于21日基本結束(75%以上),21日以后為補配期。經產母貂一般比初情母貂發(fā)情早,因此,配種初期先配經產母貂。
2發(fā)情鑒定
進入配種期前應對每只母貂做好發(fā)情鑒定工作,以便掌握全群母貂的發(fā)情情況。發(fā)情鑒定以外生殖器官的檢查為主,結合放對試情、陰道黏液涂片、觀察活動表現等。未發(fā)情母貂,陰門緊閉,陰毛成束狀。發(fā)情期陰毛倒向四周,陰唇外翻,明顯腫脹,呈粉紅或乳白色,有較多黏液,此時配種最為適宜。
3放對和配種
將母貂放入公貂籠內過程,稱為放對。初配階段放對一般在早飼30 min后進行,但復配階段提前到6~9時,上、下午都是先放對后喂飼。放對方法:將母貂抓至公貂籠門前逗引,若公貂有求偶表現,將母貂送入籠內,讓其交配。貂交配時,公貂先叼住母貂的后頸部,以前肢緊抱母貂的腰側,腹部緊貼母貂臀部,公貂后軀與籠底成直角。交配時間一般為40~50 min,有的長達2~3 h,只要交配時間10 min以上者都有效。交配結束后公母貂互相撕咬掙扎,必須及時分開,將母貂放回原籠內,同時填好配種記錄。
4妊娠和管理
母貂交配結束后,由于受精卵有1~46 d的胚泡滯育期,因而水貂妊娠期有很大的變動范圍(37~83 d),多半為47±2 d。在相同氣候和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下,同一天交配的母貂,其妊娠期也有19 d(44~63)的變動范圍。3月31日交配的母貂比3月1日交配的母貂妊娠期平均縮短12.4 d,每差1天交配,妊娠期平均縮短0.4 d天。母貂所產仔貂數,隨妊娠期的延長而減少,早期結束配種的母貂,其妊娠期比晚結束的母貂長些。
母貂的整個妊娠胚胎發(fā)育過程分為卵裂期、胚泡滯育期、胚胎期三個時期。
(1)卵裂期:卵細胞在輸卵管上段受精后,受精卵從輸卵管到達子宮為止,需6~8 d。
(2)滯育期:胚泡進入子宮后,由于黃體尚未活動,不立即植入于子宮壁上,處于游離狀態(tài),需要經過1~46 d滯育期。滯育期的長短與日照時數長短有關,隨著春分后的日照時數的增加,滯育期縮短。因此,早期結束配種的母貂,比晚期結束配種的有更長的滯育期。由于胚泡滯育期的長短不一致,導致個體間妊娠期的變化幅度很大。滯育期的結束,與黃體所分泌的孕酮有關,當血漿中孕酮的含量升高后7~10 d,子宮壁增厚,胚泡植入子宮壁內膜中并開始發(fā)育,滯育期即結束。在自然條件下,無論母貂配種結束日期如何,血漿中孕酮濃度多在3月25日至30日開始升高,所以胚泡多在4月1~10日植入。如果人工增加光照,則可誘發(fā)孕酮提前分泌,從而縮短胚泡滯育期。
(3)胚胎期:胚泡植入子宮壁后,胚胎迅速發(fā)育,經30±1 d就能產仔。水貂胚胎期死亡率很高,如果將排卵數與植入的胚泡數比較,100個卵中平均只有83.7個植入,而出生的仔貂僅為50.2個;以黃體數目與胚胎數比較,早期胚胎死亡率占總排卵數的50%~60%。胚泡植入和胚胎發(fā)育與子宮的生理狀態(tài)有密切關系,如果此期喂給含有激素的飼料,或亂用外源激素時,因胚胎發(fā)育必要的子宮內已形成的合理激素環(huán)境受到破壞,會造成妊娠中斷。
5產仔和管理
水貂的產仔期,雖然依地區(qū)、個體而有所差異,但一般都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尤其是5月1日前后5天是產仔旺期,約占總產胎數的70%~80%。胎產仔數變異幅度較大(1~19只),胎平均為5.5~6.5只,彩貂比標準貂稍低一些。隨著產仔期的拖延,其產仔數也相對減少,其原因是由于妊娠期的延長增加胚胎吸收或死亡的機率所致。產仔期與產仔數有正相關,一般在5月5日前產仔的母貂,產仔數較多。在臨產前1周,母貂拔掉腹毛,露出乳頭。產前活動減少,常臥于窩箱之中,不時發(fā)出“咕咕”叫聲,叼草絮窩,多數母貂產前拒食1~2頓。產仔時間多在夜間或清晨,順產約需2~4 h。母貂難產時食欲突然下降,精神不振,焦躁不安,不斷取蹲坐排糞姿勢或舔外陰部。此時,可以對母貂注射前列腺素和催產素混合液(0.6 mg前列腺素和2 mL合成催產素混合)進行催產。
作者簡介:閆雪萍(1973-),女,本科,畜牧師。
收稿日期:2015-10-12
中圖分類號:S865.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739(2016)01-0028-02